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裡多次提到昆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昆明菜清淡純和,重本味,不像四川菜那樣既辣且麻;昆明的菌子是菜中一絕;昆明的大學生不坐茶館的大概沒有……他在昆明西南聯大念書,一住7年,對昆明是極有感情的。是他最先把我帶入昆明,只是我這次去到那,既沒有嘗到新鮮菌子,也沒有感受到明亮而豐滿的雨,更沒有去泡讓人樂不思蜀的茶館。
我兩次過昆明而不入,這次把昆明做為旅途最後一站,是想好好過幾天昆明人的閑散小日子。昆明人的閑散仿似成都人,公園裡,馬路上,餐館內隨處可見,但又好像沒有可比性,有一點淡淡的不同卻無法言說。
夜班車從下關至昆明時天還未亮,在車上躺到8點多才整裝下車。獨自走在陌生城市的大街上,陪伴我的只有影子,我卻習慣一個人的姿勢。
雖說早過了雨季,此時的春城仍陰沉灰暗,頗有些冷意。昆明有好幾家青旅,我直奔翠湖邊那家而去。外出游玩多日,坐公交和住便宜旅館對我而言已不是什麼自虐,早已成了讓我心安理得的家常便飯。
遠遠就看到成千上萬只紅嘴鷗翩躚在湖面,天空,賞心悅目之極。到客棧放下包,顧不上旅途疲勞,復又出來,沿著湖閑閑走慢慢看。那數目像是不及上千,有的在湖裡游水,有的在岸上稍作停留,成群的在空中繞圈滑翔。個子偏小,使他們看起來更像鴿子,立刻讓我想到“和平”。
有游客買了兩塊錢的圓餅給它們喂食,掰一小塊扔向空中,它們會用嘴去接,百發百中。我忍不住加入他們的行列,像他們一樣把小塊餅拋到空中,享受著它們接住這一瞬間的滿足。再放眼全觀,那聖潔如雪的羽毛,喂鷗人臉上的笑意,很難不令人為之動容,想著昆明人平日裡相處也是極和睦的吧。
走到公園深處,隨處可見自發的民間歌舞,唱歌,像是表演,又像是自娛自樂。老師在前面唱著跳著,新疆舞印度舞或三步四步恰恰,身姿極其優美。聽說那些都不要學費,他們喜歡帶領一幫退休老人盡情搖擺,這裡的一切充滿自在祥和的味道。
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歡快,手插褲兜,連腳步也跳躍起來,甚至吹起了久違的口哨。
終於累了,回旅館睡到飢腸轆轆,出去找汪老筆下的炒菌或菌子火鍋。後聽說只有在雨季才吃得到新鮮的牛肝或雞縱菌,我在麗江時嘗過干菌,嚼不出鮮味來,只能在路邊隨意打發了一頓。
晚上沿街散步,去書中提及的金馬碧雞坊踩踩先人的腳印。沿正義路一直下去,街邊是琳琅滿目的小店,賣服裝,茶葉,小禮品,看到一家蜂蜜專賣店我進去拿了兩瓶,這裡論的全是公斤,全雲南也僅昆明如此。
金馬”和“碧雞”是兩個牌坊的名字,據說是昆明的像征,站在“像征”下面,就能看到“駝峰客棧”的招牌。這是一間以駝峰航線為主題的客棧,客棧的酒吧裡全是飛虎隊的老照片,角落的一面牆上還掛著一幅駝峰航線的軍用地圖。
我久久倚在門旁聽樂隊演奏卡薩布蘭卡的曲子。三樓是客棧,拾級向上,看著那張有名而怪異的駱駝照片微笑。客棧的露天陽台很大,裡外全是老外,喝酒,打台球或看書聊天,我稍稍看了一下便離開了,在那像是到了國外。
回到客棧,一小伙正瞅著電視嗑瓜子,我眼瞧著他嗑完一包過來跟我搭訕,我拿出自己的問他要不要再來點兒,聊著約好第二天一起去西山看滇池。
滇池古稱滇南澤,又名昆明湖、昆明池,在昆明市西南,東西有金馬、碧雞兩山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較多。
去滇池路上是費了些周折的,因在修建高架,一路風塵直撲眼鼻。走很多路,倒了三次車後,終於上得前門。那山算不得一般意義上去登臨的山,最多只是玩味,若是一刻不停的往上,大約二十分鐘就可以走到龍門和天台。還好我們主要是來觀池,一路走走停停拜佛拍照既不費力,朝下望,湖上薄霧輕靄,碧波萬傾,景色倒也迷人。那水原是綠色,若是沒受污染,水面沒那麼多浮萍,應該相當壯觀,畢竟是雲南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所謂“五百裡滇池”,面積比整個昆明還大。只是再看不到池邊沙灘極美、柳樹濃密的鬥南村了。
華亭寺坐落在半山當中,地勢平坦,茂林修竹,翠竹蒼松,有對聯曰:“繞樹千章,松蒼竹翠;出門一笑,海闊天空。” 華亭寺天王殿內的一副對聯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天王殿正中的彌勒佛,面對著門外的山水,開口大笑,塑造得十分生動。佛龕上有一副對聯是:“青山之高,綠水之長,豈必佛方開口笑?徐行不困,穩地不跌,無妨人自縱心游!”是清代乾隆年間錢澧所寫。游人自津津樂道於大觀樓180字的天下第一長聯,那自然是氣吞山河,豪邁之至,唯獨我在這幅聯前躑躅不前,同伴問我看出了什麼,我詭異一笑道: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啊。
在至高的望江亭裡,我們朝外坐在石凳上享用午餐,面對滇池吃餅干真是件奢侈的事情,遠處是長得奇形怪狀的外圍景區小石林。“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掛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山上的風把我的頭發吹的很亂,我心如止水。
出來時我們都感到意猶未盡,不如依山一路走到底。下山如履平地,看時間還早,他又建議去大觀樓,這倒是我意料之外的去處。
入園傍荷池直走,迎面有亭,門懸“曾經滄海灘為水,欲上高樓且泊舟”的對聯。書畫店門前,有一老者正撫大筆在地上寫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濃厚的文化氣息。整個園內,花草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倒是普通,可這裡的紅嘴鷗像是點睛之筆,且規模之大更勝於翠湖。我們漫步在小橋上,兩邊的湖面都是它們的樂園。它們對人也沒有絲毫畏懼,除了在水上盤旋,甚至朝人群直飛過來,我幾次低頭讓路,倒好像這是它們的地盤似的。剛過小橋,忽聽一聲慘叫,紅嘴鷗肆無忌憚地把糞澆在同伴身上,“你中頭彩了,誰叫你在它們地盤上撒野”,我哈哈大笑,見他一幅狼狽樣,不得不強忍笑容,幫忙收拾。在去滇池的船上,他早把剛才的不爽拋在腦後,我們忘乎所以的和船家一起搖櫓……
園內還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翁撰出的180字長聯,轟動四方: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揚柳。
???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幕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魚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
晚上,若不是同伴堅持,我幾乎錯過了一頓少有的美味。他一定要去老字號吃正宗過橋米線,我們就去人滿為患的橋香園。這裡的過橋米線有秀才,舉人,進士,橋香山珍,狀元五種,價格為6-60元不等。它的湯全用雞湯熬制,燙而無煙,油而不膩,各種肉片薄且鮮,米線有粗細兩種。此外,店內還賣汽鍋雞、雞脖雞爪、木瓜水等小吃。那米線,那雞和湯真是鮮美無比,回味無窮。難怪汪老曾說:“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次大賽,哪一種該拿金牌?我以為應該是昆明的汽鍋雞。”
按計劃,石林我是想去的,我對石林的了解最初只是人雲亦雲的那些。石林位於昆明東南86公裡的石林彝族自治縣,主要包括大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瀑布、芝雲洞等七個景區。
車在324國道上急馳,沿途看到美麗的陽宗海(陽宗海無底,滇池無邊),宜良,最後到達石林縣。寒冷的天氣有些敗性,我們和車上認識的成都人JAMES一起先去小石林尋找阿詩瑪,終於找到時,無論我展現怎樣的想像力,也無法把那塊石頭和阿詩瑪聯想到一塊兒。他們謀殺了一點膠卷後,我們沿湖去往主要目標大石林。
大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岩石組成的“森林”,穿行其間,但見怪石林立,突兀崢嶸,萬峰迭嶂。石林壁峰之間,翠蔓掛石,金竹挺秀,像到了一座恰似仙境的迷宮。我們時而彎腰,時而低頭,時而朝上,時而向下,有的地方看似無路可走,一拐彎又是峰回路轉。那些石頭形態各異,我們撇開指示圖上的石牢,望夫石,千年靈芝,幽藍深谷等名字,發揮自己的想像:有的說那兒是個大像,有的說像烏龜,又有像一對正在親吻的情人。
電視劇西游記<奪寶蓮花洞>一集,是在這裡取景,而眼前那個山下的小洞正是電影裡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壓了五白年的五行山。很多地方望下去都像無底深淵,小雷不喜歡整齊的台階,專門走些彎路,JAMES說安全要緊就不再往前,小雷問我如何,我說聲“奉陪”,和他去走崎嶇小路,再沒比走這些七繞八拐的山路更帶勁的事兒了,腳下有走不完的路,一會,頭上冒出細汗,我們三人攀登天梯,爬上望峰亭,真是“層層峰林滿目秀,莽莽蒼蒼收眼底”。
回去時,車順道帶我們去了花市,有鮮花和干花兩種,干花倒也做得五彩繽紛,姹紫嫣紅,五塊一束,十塊一框的。漫步在一片花海裡我感到暈眩,若可以帶回去能送給多少朋友啊,原來我的朋友也像麥子一樣。
最終沒有去成聯大舊址觀瞻遺跡,也沒去鳳翥街品嘗美食,而去逛了回菜場和年貨街,年貨街在科技館附近,宣威火腿,干菌,炒貨…商品眾多,人頭攢動,看的我直想把父母接來一起過年。精挑細選,滿載而歸。出來時,遠處仿佛揚起GOING HOME的薩克斯曲子,提醒我只是過客,空氣裡彌漫著淡淡憂傷,我漸漸知道只有行走才是最適合我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