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導游證橫行天下之元日,我們和金陵有約
一、二00六,開始在南京。。。 。。。
曾幾何時,把元旦也當作了一個出游的契機。前二年,分別是蘇杭。既然三五旅友之間這種約定俗成的念頭已經形成,所以早早就有了今年的計劃。
2005年12月31日,是周六,這慣例是我們每周一球的日子,掃興的是要上班,銀行年度結算。球是打不了了,心中也未起失落,因為當新年鐘聲響過7個小時後,我就可以踏上2006的第一次旅程了,這也是唯一可以替代打球地位的我的愛好。只有旅行才能讓我忘了打球,也只有打球能讓我忘了旅行。
回到家,不算太晚,只看了會介紹南京的書,急急睡下。睡夢中,走過2005。起床的時間定格在2006的五時十分。6:58分的火車,時間寬裕,我披上外套,佇立窗前半會,這是我第一眼打量2006的世界。非常的寂靜,連北風卷著落葉原地呼呼打圈的聲音都聽不到,仿佛只有星光在和我彼此交流著。此時參與辭舊迎新的人群定是睡得很沉很沉,而我卻要出發了。
幫一個臨時去不了的同學退了票後,我按時到約定的地點,等待同伴的一一到來。很快7人集結完畢。許多朋友都是頭回結伴,甚至素未謀面。本次出行要鍛煉新人嘍!在互道了一聲‘新年好’後,那種初次見面的陌生大約只維持了十分鐘。上了火車,大家都無拘無束,毫無遺留地攀談開了去。
先提我初中同學,管他叫朱老師。話多,喜歡教育人。沒辦法,誰叫他為人師長慣了呢。還是教英語的,言談中,時不時會蹦出幾個英語單詞,(不好意思,下文中可能會出現英文,諒解!)也是職業所致。咱倆在中學是同桌,後由於上課話多,影響別人,各自調開。想不到,今天他是教師,我成導游,還都是靠那張嘴混飯吃。
同行中為數不多的老面孔敏敏(朱老師稱之為LADY,因為同行中也就這一個LADY),邀游了一個她小學的男同學,可是交大的MASTER,好生令人歆羨,不過至今他的專業名稱我還是叫不上口,盡管他已對我們說了三遍。其實出來旅游,哪管學歷的高低。但接著的一個話題,卻打開了我們的話匣子。原來,他對籃球同樣痴迷。聽到籃球,我們作風嚴謹的彭班長(由於幫忙搞定住宿,總後勤工作居功至尾,便改稱彭總)和胖頭魚同學(唯一保留讀職校時期的外號)都湊來了一起,談論起有關籃球的種種。
一對小學同學,一對初中學友,剩余的則是職校同窗。短短三小時的行車時間裡,7人之間好比一次老同學的小聚會。難怪連我這個去年一年坐過十六回火車的人,也不覺厭煩。
買了一份地圖後,話題終於切回到旅行的正題上了。此刻我又想起今天是2006的開年之日,而我們的這一天即將在南京展開。。。 。。。
二、南京,翻過一本厚重的歷史書
論大都市的魅力,南京絕非上海的對手;如要比拼歷史文化底蘊,那只能是上海望塵莫及。去游這樣以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著稱的古都,沒有一點學習的積澱是一定不行的。於是乎,臨行前,我從圖書館借滿了4本書的份額,全是記錄金陵的文化之事,細讀2本,又懷揣了2本,才敢到如此具有內涵氣質的地方作同行的導游。拿起書,率先翻到的是南朝時期的南京。
南朝時,留在南京的遺跡,較出名的,就屬雞鳴寺了。杜牧詩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我們到時雞鳴寺,南京城剛被雨水洗刷刷,此刻體會詩中的韻意為最佳了。但殊不知,這南朝四百八十寺以雞鳴寺為首。實在不得其名,後看讀了門票後的簡介,才恍然大悟。現今的寺廟,最古的建築至多也是明清時代的了,只貪圖它是一個懷古南邦四朝的遺址,能讓我依稀聞到一點六朝的影子。它依山勢而築,需拾級而上,不禁使我聯想到去年這時所游之靈隱寺,同樣建於山上。
他們,LEE、MASTER、LADY、彭總、胖頭魚和朱老師都要進香參拜,只是虔誠的程度不一樣。徒留我,沒有絲毫作為一名香客的舉動。對佛學,我本著尊重的態度,雞鳴寺裡純粹是感懷歷史,那三跪九叩的就免了吧。
與坐落在矮矮土丘上的寺廟相比,矗立其間,高40多M的藥師塔就顯非凡氣勢了。新年登高,逢塔必登,又是我們約定俗成的游覽法則。層層攀上,一鼓作氣,更上一層樓,確寓祥意!塔頂憑欄,新年氣像萬千,煙霧氤氳的玄武湖,滄桑斑駁的古城牆,把濃郁的古都風貌渲染得絲絲入扣。同伴們忙不迭地擺POSE,留下許多新年新模樣。好景、好心情、好朋友盡可在這塔頂完美統一。
從塔頂下來,大家咕咕的肚子開始遙相呼應。既然來到佛門境地,中午就來頓素食吧。雞鳴寺豁蒙樓的素面味道不錯,還點綴了一盤糖醋排骨,別誤會,只有糖醋味,裡邊的東西自然不可能是葷肉的。席間,剛認識幾小時的旅伴仍舊那樣毫無罅隙地談笑著,內容大抵不記得了,只憶起歡樂的氣氛與窗外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飯畢,就該出寺了。可我還另有任務,非去看那早就揚名的胭脂井不可。對古跡的熱衷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有代人一觀之意。此人便是大周,與南京第一個有約的人。問起所期望的景點,第一個便道出了雞鳴寺,問其故?只因有個胭脂井,此乃當年陳後主與張孔二美人之躲避處,大周或許懷著這份心思情結向往著這歷史上算最出名的一口井了。只可惜,一個就算是菩薩也‘講伐清爽’的理由,不得不讓大周最終放棄旅行。所以,代友人來一睹此井,乃我卻之不恭之任也。
此井不在必游之道上,又無明晰的景點指導牌引導。只得一路請教多位大師,走過一段泥濘路後,終得一開朗之處。四周無路可通,於是尋遍各處角落,仍難覓其蹤。忽然在意了一個四面剛壘起城磚、上覆建材竹片的一個空地,狀似口井。不會是這吧!我暗自念叨著。就是!就像歷史的無情和不可逆轉,在旁施工的師傅證實了這就是胭脂井。頓然油生失望之情,心中使出阿Q精神,全把這當作又一個原址吧。井,取水之用。即使該井勿被填平重修,我來到此地,無非也是默立、懷古、追思。人文歷史的東西,只感於一個濃濃的歷史氛圍而已。今來過,足矣!
古都必有城牆。西安有,開封有,南京決不會沒。前在塔頂已觀的古城牆,名曰台城。出寺即上城。這一段城牆,名人書中形容為荒寒。我看,的確!游人少至,雜草恣意生長,更為貼近的玄武湖余煙未散,北風劃過湖面,使之至寒。這樣幽邃的景致,本該是細想一些歷史掌故的時候。可仍舊壓不住我們這一干人等的爽朗笑聲。彭總和胖頭魚或許面對歷史的印痕,感到了腳步的承重。前後來了一個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以後回到家中,摸摸自己隱痛的臀部,就難忘今兒這段歷史了。
以前自助游,到這時候,應該要關心起晚上的住宿問題了,現在不用了。到底是班長,早早在上海就OK了住宿。實在使我們省下了不少心。可以再游一處南京名勝。這一游,從南朝來到了1912年,時光拉近了一千多年。
四年前,初來南京,匆游了總統府。今回故地重游,時間上沒當初那麼趕,所感受的自然也比之前要豐富。中山先生的畫像依然傳神,洪秀全的雕像依然威武,林森手植的雪松依然傲然風中,蔣李的辦公室依然可聞當年聲息。總統府的歷史牽系著中國的近代,有屈辱、有悲傷、有令人發指、有足以載入史冊的。比之4年前,這次有FREE的游覽時間,索性周遭的一切都游了個底。回到大門口的時候,夜色微起,可依然是陰風無彩的天氣。讓游過總統府且深諳這段歷史的人,心頭重重的。
煙籠寒水月籠沙,又是杜牧的名句。尋著這樣的詩意,我們共同走近風雨合並輝煌的秦淮河。
穿過那個顯眼的牌坊,目力所及處,無不是張燈結彩。串串長燈勾勒著明清建築的飛檐翹角;時下的流行音樂四處響著;特色小吃甩出的香味彌漫夜空。熱鬧的集市添入了時尚的元素並保留著相當的傳統。此情此景,不免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若是把沿河的夫子廟改叫城隍廟的話,那越過之前的牌坊,就猶如穿越了時空隧道,剎那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熟悉的城隍廟。
然而走著走著,這種錯覺立而化之,眼前宛然有一條河流鑲在了聲色之中。秦淮河,它見證了二晉歸隋的興廢,王謝從風流到衰敗,金粉從艷色到殞落,金陵幾千年的舊事似乎都與它休戚相關。其實,它不過是一位看客。幾千年默默流淌,任憑周圍宅子裡的主人換了一撥又一撥,時代一個個在更替。流了千年,今天輪到我來抒懷了。還是大部隊,把我的思古心緒再次弄亂。LEE不知從哪裡搞來了可拿在手上釋放的煙火。三兩枝點燃,在秦淮橋頭,歡愉地揮舞著。橋下,已不復當年的七板子了。所以,也就沒有朱俞二人的所謂槳聲燈影秦淮河了,而是我們的彩燈煙花秦淮河。
鬧騰過了,也嘗了秦淮小吃。散著步回HOTEL吧。可偏偏有人還要鬧瘋。什麼泡吧、DANCING這樣的活動都擺上了行程。最後,折中於還算有益身心健康的項目:SINGING。上海的KTV都不怎麼常去,偶爾來回南京,晚上卻會去那,這片旅行的經歷,我空白。
看見個個同學都演唱得那樣深情、縱情、豪情,對今晚的選擇,誰又會說俗了呢!終了,7人齊唱華健的‘朋友’,把2006元旦鬧猛的熱度推至頂點。朋友一生一起走,今回是第一次,那些日子還一定會有,只要是快樂的日子。現場屬我的歌聲最寥了,保存嗓子的實力,導游一定會是說的比唱的好聽。
曲終,對我而言,是破天荒的宵夜。直至接近子時,在和我初中同學漸聊漸弱中,迷糊睡去。
元月二日,依然沒有改變涔涔的天色。或許知道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需要這樣的映襯。
二輛TAXI,駛出中山門。二旁便有拔地挺天的古樹夾道歡迎。此已不見城市影貌,入眼即來的是山林。
鐘山之中,藏臥著二座巨制的陵廟。其一曰治隆唐宋明陵朱元璋,史上惟一的平民皇帝。另曰天下為公中山陵,創世紀的革命先驅。咱先拜謁了孫先生。
游陵前讀過的名人書內,提之此陵者鳳毛麟角。只朱自清先生有雲過。也難怪。這些名人大多在著書金陵的時候,也就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時的中山陵興許正在建造中。就算已經落成了,他們也不一定會在意,就像人們不會在意,在離居住地很遠的郊外,又新造了一座公園。
現在的中山陵完工了70多年。已搖變為絕對的金陵頭牌勝地。如果說頭一次來我是被陵墓的雄偉之勢所震撼的話,那麼第二回就是被中山先生的那股浩然之氣所熏染。記得四年前,我還是跟著導游數著幾百格的台階上的;今在陵前,我肅穆,失去了昨日的喧囂。也沒有留影,實無太大意義。站立最高處,身後高大殿上是篆體的三民主義,而眼前是鐘山的無限風光。雖無險峰,可風水獨好,中山先生長眠於此,神仙也嫉妒。
出陵,興衝衝。也沒有再抬望一眼遠去的三民主義大殿。不怕忘記這六字箴言,因為早就沒入了心中。
接游靈谷寺。此是廣義的靈谷寺。不單一個寺廟,有名的是無梁殿和靈谷塔。聽見有塔,就沒有不登的理,逢塔必登嗎!塔頂,可見中山陵一角,但宏偉規模卻不可看清。MASTER還偶遇學姐,真是‘天涯何處覓知音,靈谷塔上來相見’!
在鐘山,大家把所有期許都放到了明陵上。沒有走兩邊是石俑石馬的神道,也未穿越梅花山,從陵墓口長驅直入。
甬道不怎麼長,宮城不怎麼高,碑群不怎麼眾多,宮門不怎麼一扇連一扇。明陵就是這種寶城寶頂的建制,與唐陵的‘以山為陵’相比,氣勢上差了一截。
其實,參觀陵墓,也就看些翁仲、石獸、華表、碑刻,還有一些地上建築。就算這些,經過風雨數百年,很多也已衰破得不成樣子了。更別說看什麼類似於木乃伊的BODY了。朱老師平時傳授知識給同學們,今天我給他上了一課,糾正了他賞陵就要看BODY的錯誤觀點。
隨後,大家為還要去哪些游覽地展開了討論。出人意料的是LADY,她發話了,隨便你們怎樣,我是一定要去看‘30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簡稱)語出,六個大男孩呆在了原地,心裡都屈服於她的執著了。
終於坐上二天來七八次出租車乘坐中最舒適明亮的SANTANA3000。中山門出,又中山門進。橫跨大半個南京城,從城東輾轉到城西的‘30萬’。這下,朱老師終可得嘗所願,看到所謂要看的BODY了。只是這BODY看得人心酸,看得人落淚,看得人憤怒腔滿,全是咱同胞啊!一場半個多世紀前的暴行、殺戮呈現眼前的時候,是那樣的鐵錚錚、赤裸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深印這句話在腦海,在一個抽像的300 000的數字壁前留了張影,南京的這本史書也該合上了。南朝、明代、國民革命、抗日戰爭,段段歷史,給古都南京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鉛華風霜。一陣風,吹落了歷史的塵灰,留給世人的是一個風采依舊卻不失繁華的金陵。
三、離程難掩眷戀(眷戀湯包的美味)
回程前的SUPPER擺在了湖南路獅子橋。夫子廟的小吃品的是秦淮風味,那兒則就現代多了。時尚的步行街取代了飛檐翹角;日韓料理、水煮魚、茶坊、珍珠奶茶取代了臭豆腐、板鴨。然而這些,我們都沒有選擇,依旅游時報上旅友的深度指點,我們鎖定了路口的尹式雞汁湯包。上海的朋友,如沒聽過此名號的話,也不打緊,總知道遠近聞名的小籠包吧。形制、做法、包括湯汁如出一轍,怪哉!口味卻相別甚大。這雞汁湯包,味道有點甜。(小籠包是鮮鹹)
打著飽嗝,還硬是往嘴裡塞草莓糖葫蘆。一路逛,一路徘徊在夜色當中。乘坐全新的地鐵是在南京最末的旅行經歷了。寬亮的車廂環境非北京地鐵能比,空空的人流也非上海地鐵可比。
地鐵連著火車。然而前者的速度假使超過幾百公裡,依然只能在這座城市裡無止境的周而復始,回到原點。然後者卻能夠載著我們的夢想駛向遙遠的未知。祝今年GOOD LUCK!

(別誤會,不是作者本人,是朱老師)

(雞鳴寺塔下)

(台城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