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新西蘭(6)-乘海岸列車到基督城

作者: 我是你的血雨腥風

導讀火車站就建在海邊,和WHALE WATCH共享一幢木屋。工作人員一邊用手機和遲到的列車聯系一邊告訴我上車後再找列車員買票,新西蘭的火車就是這樣,好像從來都不懂在車站裡賣票,要麼一板一眼地在個正式但遙遠的AGENCY裡賣,要不就極為隨性地先上車再說,想想他們都是來自英國的澳洲人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隨意上了節車廂,卸下背包就開始翻BBH的BACKPACKERS手冊找下一站住宿 ...

火車站就建在海邊,和WHALE WATCH共享一幢木屋。工作人員一邊用手機和遲到的列車聯系一邊告訴我上車後再找列車員買票,新西蘭的火車就是這樣,好像從來都不懂在車站裡賣票,要麼一板一眼地在個正式但遙遠的AGENCY裡賣,要不就極為隨性地先上車再說,想想他們都是來自英國的澳洲人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隨意上了節車廂,卸下背包就開始翻BBH的BACKPACKERS手冊找下一站住宿的地方。列車員四十多歲,高高大大留著優雅的小胡子,他一邊開票一邊告訴我這趟車有兩種車廂,我坐的是貴的那種,但他決定賣給我便宜車廂的票,我說“好,我馬上換到那節車廂去”,他立即把食指防在唇邊,擠著眼睛小聲說“我兒子也在國外上學”。把我當留學生了,不管怎樣這是我在整個旅程中享受的唯一一次優待,盡管只便宜幾塊錢,但留在心裡的感動會讓人欣賞憂郁天空下風景的心情也明亮起來。

我喜歡這樣的沿海列車,你斜靠在座位上,透過通體的車窗向外張望,搞不清自己在哪裡,潛意識裡在說這是在看電影,是在看鄧不利多的冥想盆,一切不真實地讓人鼻子發酸。窗外的大洋上下湧動著踏步而來,隨時都能將一切吞沒的架勢突然在鐵軌前緩和下來,簡單撩撥一下路基便扭頭而去,這大洋像是水銀的大洋,強悍而不肆虐。我特意選擇了遠離海岸一側的位子,隔著走廊望去,看不見身下僅有的一點陸地,人仿佛不在列車而是在游輪上,不是顛簸而是漂浮著一路南下。而另一側的窗外,南島的綠色大地仍舊在黃昏中起伏著相隨相伴。我不知那種感覺是不是應該用迷失來形容,但人世間兩種最美的景色同時簇擁著你前行,而你只需轉動一下眼球就能完成情境的轉換,簡直比平常的ALT+TAB來得還要容易得多,一直以來左擁右抱的夢想在遙遠的車廂裡以這種形式得以圓滿。

六點的樣子火車靠站,到了以基督教堂命名的城市CHRISTCHURCH。很小巧的火車站沒有東西值得留連,人們都迅速地消失在親友的簇擁中,只剩下我還有另外三四個滿眼迷茫的麻雀在公用電話和旅客角旁邊躊躇著。所謂的旅客角就是一扇貼滿了租車住宿和其他旅游信息的的牆,牆上的旅店餐廳都被分配了個電話代碼,用桌上的專用免費電話可以直接與那些地方取得聯系。仰著頭把所有旅店信息過了一遍,發現都與我的預算有一定距離,還是決定到了DOWNTOWN再說吧。

繞著車站轉了一圈,果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TAXI,難怪司機們都那麼淡定地等在門口。拉開車門剛想上車,一個亞洲女孩子跑過來問可不可以SHARE一輛車,“好啊,當然可以”,於是她男朋友不知從哪裡呱噠一下出現在面前。女孩兒是個灣灣,男的是個馬來的華人,兩個是同事,被派到北島工作了4個月,心頭一喜,終於可以開心地說漢語了,更開心的是本來$15.5的車費我只花了5塊,有時候多幾個人也不錯。

車停在市中心某個地方,他們決定和我一起找地方住,在火車上確定了幾個旅店,我們就按照BP GUIDE上簡單的地圖一路找去。這兩個人還真不像是旅游的,不但大包小包竟然還背著個筆記本電腦,我懷疑根本就是假借出差之名游山玩水。可能是很久沒說中文了,那天廢話尤其多,加上灣灣對大陸的極其無知,不停地問奇怪的問題,我也樂得做回“統戰”工作。越聊越發現我們共同點多多,之前以為很主義的許多做事習慣和方法原來都是很中國,而這個灣灣嘴裡的HO!HO!的發音也不像我以前幾個TW同事發出來的那樣欠扁,中國人可能就是這樣,只有同為異鄉人時才知道忽略彼此的不同。聊天是愉快的,漸漸地馬來小子走在前面和我們拉開了距離,一人顧自地捧著地圖在前面東張西望,我覺得有點不妥可又無法催促明顯體力不支的灣灣加快腳步。

找了兩家旅店,都因為馬來男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住下,直到發現OCCIDENTAL HOTEL,單間$45,我堅定地告訴他我就這裡死也不走了。語焉不詳的馬來男終究還是找了個理由要繼續找下去,只有握手告別了,無論如何我都挺享受和陌生人在陌生的街頭說著家鄉話游走的感覺,不自覺體會著友好和親近感在彼此之間悠悠地發芽,可多年養成的習慣和一點點的宿命總是讓我最終無法擺脫一個人行走。

果然是家可愛的旅店,可愛的胖胖的清潔工把我一直領到si : ven號房間,簡單的房間外是通層的陽台,在樓下草坪的映襯下,整個旅店給人無比安逸的感覺。令人驚奇的是,這誤打誤撞來的住處竟然是在整個城市四處散發的CENTRAL CITY GUIDE上標識出的唯一一家旅店。

八點多鐘洗完澡走在街上,低矮的城市籠罩在寧靜中,街上燈光的照度剛好讓人能辯出店面招牌,幾個稍微熱鬧的路段也只是光照亮些而已,這就是整個國家第三大的城市。黑暗中無從評價,只覺得所有的街道都是一個模樣,很多街道都是以英格蘭的城市命名,比如我旅店就在MANCHESTER ST.頂頭的地方。黑暗中的樂趣也一定是黑暗帶來的,兩個和我一樣在DOWNTOWN中迷路很久卻還沒找到家滿意餐廳的老外竟然把我抓來問路(可見當地人力資源的極端匱乏),問哪裡有日本或者韓國料理店,而我一路走來以為整個城市只有這兩種餐廳,於是給他們指起路來極為熟練的樣子。剛告別這兩個不開眼的發現了更可樂的,發現我馬來哥哥還一個人背著包手舉地圖甩著腦袋一路猛闖,叫下來聊兩句才知道可憐的灣灣已經走不動了,在某個地方歇著,一再表示了對對方的敬意看著他背影消失在黑夜裡,由衷感覺還是一個人好。

坐在陽台上用水衝刷著被BOLOGNA面條腌制了一通的喉嚨,才十點多整個城市已經熟睡,樓下黑暗中的草坪空曠到幽深,冷冷的空氣中耳邊卻仿佛響起梁靜茹的寧夏,酥軟的音符告訴我也該睡了。


(列車進站)



(疑似漂浮)



(OCCIDENTAL HOTEL)



(懸掛中國國旗的餐廳)1


(夜色中的教堂)


精選遊記: 基督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