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慣了城市的繁華和絢麗,感受著身邊的快節奏。沒想到在這兒,原有的雄渾、古樸居然被澄出一個清泠泠的影子來,這就是同裡。在這慢拍小鎮裡盤桓了三天兩夜,就會感覺到有一種僅僅屬於此地的悠閑和幽靜的氣質從古鎮的底裡緩慢而固執地洇出來,漸漸地會有些流連。

我在去同裡的2周內,翻遍了攜程網關於同裡的一切相關鏈接,包括住宿、飲食、天氣、交通、景點等等。董兄說我很亢奮哦~~

於是,我預定了去蘇州的火車票,預備在蘇州車站換乘去同裡的汽車,還很快物色並預定了當地一家較出名的居民客棧:恩澤堂。恩澤堂是一家私人客棧,客棧主人凌曦先生一家盛情地接待了我們,並親自接我倆進小鎮,讓我們倍感溫馨,同時讓我們感覺到了同裡居民的一腔熱情。推開房間,風格正如我們預料得那般古色古香,我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裡。

已近晌午。秋陽下的小橋、流水與愜意的人群顯得寧靜而又平和。沿河竹棚下農家餐館裡的香味兒彌漫在每一條小巷裡。伙計們各具特色的招呼聲、夾雜著鍋碗瓢盆合奏的音響在陣陣清香中誘惑著游人的轆轆飢腸:太湖三魚、芡實粥的清香、繞花了雙眼的五花八門的小吃……於是,我和董兄就在河邊的一處小飯桌前坐下,點了兩盤餃子和芡實粥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按照計劃下午我們分別游覽了嘉蔭堂、崇本堂和文化博物館。因為沒有導游,我們兩人專門盯梢有導游的旅游團,不失時機地鑽在人群裡偷聽。所以我們是地地道道地“卡油”散客,十分過癮。同裡的小巷很多,大多是青石板路,在其中游走,會有歲月悠長的感覺,靜靜的,似乎能聽到自己心裡的某個聲音,那應該是久居繁華都市的人不太容易聽到的回響。古老的同裡隨處都在耐心地向游人們講述著歷史和滄桑,蒙塵的歲月因此而漸漸顯出原有的光澤和生動的輪廓來。夕陽西墜。隨著一路的吆喝聲,我們的晚飯打算吃河邊的農家飯,一頓晚飯竟然要90多,一碗飯居然要2塊,上海也沒有那麼黑心呢!董兄嚷著想吃同裡的有名蹄胖,被我一口拒絕。由於第二天是我們的2周年紀念日,所以還是決定第二天吃個痛快。5點半的同裡已經十分冷清了,天也黑得奇快,除了河邊那些招呼游客吃飯的當地居民。我和董兄匆匆吃完後返回了客棧,與凌曦先生一家開心地攀談起來。。。。凌曦先生除了恩澤堂外還有一處別有風格的客房,這套客房是針對那些來此地開會或者十幾號人同住而准備的,設施齊全,擺設十分經典,特別是茶幾上的一塊硯台。聽說他們家從前也是書香門第。兩天來,我和董兄幾乎都是8點半進房間9點上床,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居然有時間中午睡個午覺,因此我們足夠享受雙休日帶給我們的舒適和輕松,真正得到了修身養性啊~星期天一早,我們打點行李上路了,不舍地告別了凌曦先生一家。穿過一個高高的門樓,僅僅幾分鐘的時間就將同裡遠遠地落在了身後。眼前復又出現了冷峻的大廈高樓、寬闊筆直的柏油路、首尾相接的汽車、匆匆過往的路人。我竟像一個穿越時空者,茫然無措,回頭張望,同裡已然變得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