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參加單位組織的杭州二日游,周五下午去,要周日下午回。我只能獨自解決周五的晚飯。但周六怎麼辦?突然,腦中靈光一閃:開車去游游上海周邊的水鄉古鎮。於是,就有了錦溪、甪直的匆忙之游。
在上海周邊的水鄉古鎮中,周莊、同裡、烏鎮、西塘的名氣要響於錦溪、甪直。我之所以選擇錦溪、甪直,主要是因為周莊、同裡、烏鎮、西塘都已去過。
周六上午,帶著一瓶礦泉水、一包口香糖,我駕車向錦溪進發。路線是:內環線――延安路高架――滬青平高速(A9)――318國道。這裡要注意,如是從滬青平高速的趙巷出口下,可免去高速公路費;如是從滬青平高速的朱家角出口下,要付高速公路費30元。
我是從滬青平高速的朱家角出口下,右拐彎,走一小段路接318國道。這樣走,主要是圖省事、省時、路平坦好走。
沿318國道向西走,依次經過東方綠洲、報國寺、西岑鎮等,到金商公路右拐,朝商榻鎮方向開。之後,經過大觀園、工商銀行培訓中心和三座橋,到商榻鎮。這裡又需注意了,往錦溪有兩條路:一是從金商公路左拐接商周公路,從周莊方向到錦溪,需付30元買路錢。二是從金商公路往前開接錦商公路,穿過商榻鎮,穿過路中設置的只容小車通過的水泥墩,一直往北開,按指示牌的標示在一路口左拐到錦溪,可省去30元買路錢。
在錦溪景點門口停車,需付10元。景點聯票30元,包括所有景點。如不買聯票,也可在景區內買景點票,基本是一個景點5元。我買的是景點聯票,每個景點都進去粗粗一觀。游錦溪的感受是游人不多不擁擠,商業味不太濃,還保留著純淨和淳樸。
錦溪,因一溪穿鎮而過得名,是有二千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古鎮,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相傳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偏愛錦溪水景,死後水葬於此,錦溪便改名陳墓,直到1993年才恢復古名錦溪。
走進錦溪,首個景點是古蓮池和蓮花禪寺,內有陳妃水塚,文昌古閣,十眼長橋等,景色很不錯,拍照的游人很多。
橋多是錦溪的一大特點,民間流傳錦溪有36橋。小橋、流水、長廊,似詩如畫,一片水鄉景色。但現實的橋景不如民間傳說。
館多是錦溪的又一大特色。有全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以及古董館、紫砂藝術館、歷代古錢幣珍藏館、根雕博物館、奇石珍品館、文革館、劉海粟的關門弟子張省美術館等館藏景點,被譽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
我在錦溪沒有過多停留,我的原則是“到此一游,看過知道”就行。游罷錦溪,開車去甪直。我的走法是:出錦溪,向北一直朝昆山方面開,快到張浦鎮時左轉,接走機場路,朝蘇州方向一直開,按指示牌很容易找到甪直。但後來聽說可走錦甪公路直接到甪直,可我事先不知道有此路線。
錦溪到甪直的路途不算遠。正好趕到甪直吃午飯。甪直景區的門票45元,含區內各景點。甪直古稱琢裡,屬吳宮舊地,唐宋名鎮。因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隱居於此。現代文學家葉聖陶早年在這裡任教,稱甪直為第二故鄉。
甪直的特點是水多橋多,橋多而密,特別是有一些建於宋代、明代的古橋梁。“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這是甪直濃厚水鄉氣息的真實寫照,1平方公裡的古鎮區原有宋元明清時期各式石橋"七十二頂半",現尚存四十一座,素稱“中國古橋博物館”。
傳說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就長期落在甪直。故甪直景區的前面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獨角神獸石雕。當地人講用手撫摸神獸石雕能吉祥避邪。當然,少不了我要去摸一摸。
除了水多橋多,鎮內還有始建於梁代的保聖寺,葉聖陶紀念館、萬盛米行、吳東水鄉婦飾館、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等景點。
甪直與錦溪同為江南水鄉古鎮。但甪直鎮內河網交錯,碧水環繞,橋橋相望,而且小橋的姿態各異,橋景遠比錦溪嬌美。游甪直的感受是,鎮貌布局、風情幽逸、小橋水景等勝過錦溪,但商業味也比錦溪濃一些。從甪直回家,走的是機場路,一直往上海青浦方向開,途徑千燈鎮、石浦鎮,從青浦上滬青平高速公路一直到家。聽說千燈也是千年古鎮,是昆曲的發源地,明末清初著名愛國主義思想家顧炎武的家鄉,有秦峰古塔、秦望山、烽火台、凝熏橋、恆升橋、石板街、典當行、顧炎武故居、顧堅紀念館等諸多歷史遺存。因此,在途徑千燈鎮時,我進去兜了一圈,看了一看,可能是兜錯了地方,沒有看到什麼,實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