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麗江已經三個月了, 答應了Oliver他們寫游記的, 卻一再耽擱, 再不動筆記憶都要模糊了.行前在Ctrip上發了邀請結伴同游的帖子, 認識了天津的Osan, 上海的Jessie和Wendy, 深圳小夫妻Oliver和Jenny. 做了大量功課, 訂好客棧, 聯系了包車司機格桑, 打印了厚厚一本前輩寫下的攻略上路了.到達麗江的時候, 細雨霏霏, 古城籠罩在一片迷離煙雨中, 上台階, 下台階, 迂回曲折地來到事先預訂的客棧, 放下行囊, 迫不及待地要一探這期待已久的古城.雨越下越大, 卻絲毫沒有阻止興致勃勃的游人, 四方街依舊熙熙攘攘, 坐在大石橋小吃的窗前, 吃著當地的特色小吃, 窗外便是小溪, 由於下雨溪水流淌地較往常快, 石板路在雨水中泛著黑亮的光, 岸邊有兩個原木制的長椅, 周圍滿是花草樹木, 讓人很容易生出坐在那裡看看溪水聽聽雨聲發發呆的欲望. 窗外不時有賣草莓的納西婦女走過, 向窗內的游客兜攬生意.一群70年代齊聚大石橋小吃, 成熟穩重的Osan, 活潑可愛的Jessie, 嫻雅秀麗的Wendy, 幽默的Oliver和他漂亮的太太Jenny, 加上我和Eva. 這樣的一群人已遠離青澀的季節卻尚未步入冥頑的行列, 大家渴望嘗試多樣的生活, 願意親近自然, 對美執著地追求, 於是, 相聚在遠離塵囂的雨中古城. 當下約定第二天的行程, 由於下雨Osan和Jessie, Wendy決定留在古城, 我和Eva, Oliver, Jenny則決定按照原計劃去瀘沽湖.傍晚時分雨下得愈發得大了, 冒著雨去聽納西古樂. 唐宋遺韻在隔了崇山峻嶺的麗江被保留下來, 因了年代的久遠透著遒勁的滄桑, 單就那些白發須眉的演奏者就已經讓人心生敬意了, 更何況音樂本身給人帶來的震撼, 如天籟般清醇的女聲, 積澱著歷史厚重的吟誦, 澄澈心靈的古曲, 將外面嘈雜紛擾的世界隔開來.離開古樂講習所的時候已是九點鐘, 然而麗江璀璨的夜才剛剛開始. 酒吧街是夜晚古城的中心, 人頭攢動燈火輝煌. 酒吧客人在店員的攛掇下隔著一條小溪與對面酒吧的游客你來我往地對歌助興. 萍水相逢的人們結成臨時同盟, 同仇敵愾地和對街另一群臨時同盟開始一場娛興競爭. 在那樣的情形下, 任你是多麼保守內向的人都免不了興起, 唱上一兩句. 酒吧裡有一些流浪歌手為游客助興, 花上幾元錢, 就能讓他為你唱上一首, 運氣好的話還能聽到歌手自創的歌曲. 在酒吧裡碰到一對來自廈門夫婦和他們在麗江購物時認識的新疆夫婦, 大家的心在旅途中為素昧平生的同路人開放著, 很容易就結成朋友, 共同分享麗江的夜色和美景.夜色濃重, 細雨芳菲, 麗江古城在酒吧街的燈火下, 在沸騰的人聲裡, 微微醉了.第二天, 踏上了去往傳說中的女兒國的行程. 瀘沽湖海拔2690米, 是雲南省內海拔最高的湖泊, 這裡生活著男不娶女不嫁終身走婚的摩梭人, 她們住木楞房, 吃琵琶肉, 喝咣當酒和蘇裡瑪酒, 跳甲蹉舞, 拜格姆女神山, 信達巴教, 保留著母系社會的生活方式麗江至瀘沽湖直線距離只有200多公裡, 然而中間需要穿越5座高山, 一路上不停地上山, 下山, 在蜿蜒的山路上盤旋, 伴著雲霧在群山中穿越, 每轉過一個彎都有著令人稱奇的別樣風景--------如果你能夠用心體會. 白雲環繞在山腰間, 樹木經過山雨的衝刷青翠欲滴, 黑色衣裙的彝族婦女背著成捆的剛砍下的樹枝走在路邊, 牛媽媽帶著牛寶寶悠閑的橫穿過山路, 一群山羊閑散地從對面走來塞住了整條路面, 幾個上學路上的孩子興衝衝地向車上的游人揮手致意…… 路邊時常能夠看到被雨水衝下來的泥石, 部分路段路基被衝毀, 司機那正阿寶常年來往於這條路線, 七年的駕駛經驗使得我們能夠有驚無險地通過那些被山雨衝毀路基的狹窄路面. Eva因為早上洗頭受了涼, 加上碎石路面的顛簸, 率先有了高原反映. 一路上與嘔吐和困乏做鬥爭, 昏昏沉沉了7個小時. 旅行的好處之一是你能夠很容易認識新朋友, 彷佛在群山環繞的路途中人也變得心胸開闊了, 同車一個不相識的女孩遞上一包話梅給Eva, 後來我們知道她叫Echo, 和她的朋友小奕一起從上海到廣西又來到麗江. 我們6人搭伴在沿途的一個村莊裡一起吃了午飯. 下午三點鐘光景, 車子到達三家村, 這是一處尚在開發中的村子, 民風還算純樸, 同車一些人決定在這裡冒雨乘船游覽瀘沽湖, 另一部分人則繼續向目的地裡格村進發. 當地有句諺語:”十裡不同天”. 離開三家村碼頭, 車行約2公裡左右, 雨忽然停了, 前方突然驚現一彎飛虹, 靜靜橫臥在雨後的瀘沽湖面上.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已經有多久沒有見過如此完整, 如此恢宏的自然景觀了? 善解人意的那正阿寶立即停車, 大家在一片贊嘆聲中用相機記錄下那美麗的時刻. 下午4點左右到達裡格村, 在村口大家分手, 分別去尋找客棧. 我們一行人去了事先訂好的晴天客棧. 客棧在與裡格村相連的裡格半島上, 從裡格村尾經過一條泥濘的小路, 踏過橫在水面充當小橋的木板就算上島了, 島上的幾戶人家都以開客棧為生, 晴天就是其中一家. 網上都說這是一個上海女孩Lisa和她的男朋友阿智開的, 我則認為或者是店主為了招攬生意擴大聲名而杜撰出來的故事, 我們並沒有見到Lisa和阿智, 而是遇到了房屋的主人格若和他的女友許諾. 許諾是個活潑可愛的杭州姑娘, 來瀘沽湖游玩入住晴天客棧的時候認識了格若, 在格若堅持不懈的追求下, 兩人開始了愛的旅程. 從此許諾頻繁來往與杭州與裡格半島, 在晴天客棧幫助格若打理生意, 迎來送往了無數游人, 也聽了無數規勸她重返現實世界的好心建議, 然而, 許諾有許諾的想法, 如果說開始是好奇心所驅, 那麼經過與格若一年多的相處, 已經愛上了他以及這汪純淨的湖水. 我們離開裡格的時候, 她正打算回杭州打點行裝後定居與瀘沽湖, 盡管從旁觀者的角度我對這段遠離塵世的真空愛情並不樂觀------這是後話.晴天有20多間普通客房, 條件相對通常見到的酒店而言顯得相當簡陋, 然而已是當地的普遍標准了. 牆壁, 地板全部是原木, 房間裡只有兩張窄窄的小木床和一張隨意制作的矮櫃, 藍色土布窗簾在窗外黃色樹葉和碧綠湖水的映襯下卻顯得格外漂亮, 有著濃濃的原始風情.客棧依湖而建, 打開客棧的後門就是瀘沽湖, 一條白色的軟管從這裡通過, 一頭深入瀘沽湖底, 另一頭則連到客棧院內的儲水桶中, 用水泵加壓後, 湖水便被抽到桶中, 稍事沉澱後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水. 後門左手邊用一些木板搭成小橋, 連著另一家客棧”島上人家”, 從島上人家屋後的山坡爬上去, 可以遙望整個裡格村, 夕陽斜斜照著半個村子, 遠處的山泛著金色的光芒, 黃昏時分的裡格半島格外寂靜, 只見到炊煙從家家戶戶的屋頂裊裊升起……. 晚飯後, 格若點了炭火讓大家取暖, 圍著暖暖的炭盆我們知道了格若和許諾的愛情, 平措和東北女教師的愛情, 這個風雨交加異常寒冷的夜晚彷佛為了愛情故事而生, 大家沉浸在為愛的感動中, 誠心為這兩段前途未蔔的愛情而祝福.瀘沽湖的清晨在鳥語聲中到來了. 用冰涼的湖水洗漱後, 我們決定去裡格村用早餐. 跨過被湖水浸沒的木橋, 繞過摩梭人祭祀的瑪尼堆, 跳躍著穿過雨水泥濘的小路, 沿著瀘沽湖岸一路走去, 湖面因為溫差的緣故, 水霧繚繞, 緩緩升騰著, 穿梭在白色的煙霧中, 仿佛人間仙境一般. 我們去了慕名已久的扎西家吃早餐. 扎西是網上著名的摩梭帥哥, 8歲出家做喇嘛18歲還俗, 徒步走遍茶馬古道, 擁有自己的馬幫和牧場, 凡是來瀘沽湖的游人十有八九都要專程到扎西家坐坐, 和他聊聊天, 聽他講摩梭人的習俗, 講當地的風土人情, 講他過去的經歷他的阿夏. 扎西的帥名不虛傳, 魁梧硬朗的身形, 深邃有神的雙眼, 如雕刻般挺拔的鼻梁, 黝黑的皮膚, 女孩子們紛紛愛上了他, 好像他是一處旅游風景般, 忙著與他合影留念. 扎西應該是早已習慣了這樣的陣勢, 始終微笑著配合著. 忙亂了一陣後, 我們乘車出發, 開始了瀘沽湖環湖游. 車從裡格村出發, 途徑尼塞村, 小落水村, 大嘴村, 最後到達位於四川省境內的草海. 早上十點鐘的湖面泛著鱗鱗波光, 一群鴨子閑逸地在水面游弋, 兩條木船隨意漂浮在岸邊, 遠處一頁小舟載著晨起勞作的人們向遠方駛去……生活在瀘沽湖岸的這個清晨顯得格外安逸與祥和.在尼塞村口, 見到了四棵著名的情人樹. 一大一小, 分成兩組, 相依相偎在碧藍的瀘沽湖邊, 好像兩對戀人一般, 廣袤的天地和純淨的瀘沽湖為它們見證愛情. 然而試問滾滾紅塵的凡世又有多少戀人能夠如這般終身依偎相濡以沫呢?穿過一條泥濘的小路, 就能看到草海了. 沿著長長的木板橋走到盡頭, 爬上一座小山, 可以眺望遠處的雪山, 天空在這裡無限高遠, 胸懷在這裡無限廣袤.
下午從小落水乘豬槽船回裡格, 泛舟在寂靜的瀘沽湖中, 世界彷佛只剩下藍色的天, 藍色的水, 白色的雲和充滿驚嘆的我們. 大自然是個神奇的畫師, 用深淺不一的藍色將瀘沽湖的山和水渲染得層層迭迭豐富多彩. 大概只有在這裡, 你才有機會看到這樣各色各式的藍色吧. 天空是如此清澈, 湖水是如此澄淨, 白雲朵朵漂浮在頭頂, 彷佛你一伸手就能采摘似的. 山和雲的倒影映射在水面, 水天一色, 形成了一道純粹的風景.黃色的船漿劃著優美的弧線斜落水中, 湖水打著白色的漩渦發出有節奏的嘩嘩聲, 一下---------一下----------, 朝著裡格半島悠然前去.回到裡格半島, 搬了行囊住到裡格村的光陰客棧. 傍晚時分, 我們與剛剛到達的Osan他們會合在扎西家分享了事先預定的烤全羊. 一起的還有Osan在來的路上同車的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 武漢夫婦, 溫州女孩, 加上在小巴黎酒吧認識的廈門夫婦, 十來個人很容易的相處起來.沒有雨的夜晚, 當地的摩梭人會舉行篝火晚會為游客助興, 一群穿著民族服裝的青年男女圍著燃燒的篝火伴著悠揚的摩梭歌曲跳起甲蹉舞, 身為游客的我們很快融入其中, 加入到隊伍中學著摩梭人的步伐舞起來. 摩梭女當中有個叫娜姆的姑娘, 黝黑的皮膚, 濃密睫毛下閃亮的大眼睛, 非常漂亮, 引得女孩子們紛紛拖著她拍照留念, 男孩子們反倒有些羞澀, 不敢上前合影. 晚會結束後, 游人仍未盡興, 聚在光陰客棧樓下的酒吧裡揮霍著過於充沛的精力. 我和Eva回到房間, 披著毛毯坐在面湖的陽台上聊天, 夜晚的瀘沽湖黑漆漆一片, 可以看到遠處裡格半島上隱隱的燈光. 天空是藍黑色的, 繁星點點散落在天幕. 隔壁的Oliver和Jenny也出來看星星, 四個人坐在星空下, 談天說地, 被瀘沽湖單純而寂靜的夜感動著……瀘沽湖的這一夜是個不眠的夜晚. 樓下有夜歸的住客在敲門; 客棧養的狗忠誠的守護自家的房屋, 對不速之客凶猛的吠叫著; 凌晨3點鐘的時候被隔壁房間的溫州妹妹吵醒, 兩個人在商量著去洗手間(裡格村大多數客棧只有普間, 公共洗手間離房間很遠); 隔壁客棧的客人出門的聲音……聽覺在寂靜的夜分外靈敏, 敏感地捕捉著每一個細微的聲響.清晨6點鐘, 和Jenny相約著去看日出. 黎明前的村莊還在沉睡中, 湖面浮著一條木船, 一只鴨子蜷縮著站在上面假寐著, 湖面有白色的水霧裊裊升騰.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 光線從遠山的背後傳來, 染紅了天邊的薄雲, 終於, 在期盼中看到一輪紅日從層層疊疊的山巒中躍起, 為群山罩上金色的輪廓, 水天相接之處, 盡染輝煌. 曾親眼見到無數次日出, 海面上、山林中、城市裡, 每一次都免不了深深感動, 瀘沽湖的日出伴著前所未有的單純而平靜的心境尤為令人留戀, 不忍離去, 那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震撼人心的美. 然而最美的時光總是易流逝, 今天已是瀘沽湖的最後一天了. 早餐後, 登上了返程的車, 再次歷經7小時的顛簸, 觀賞了晴空下的沿途景色, 回到麗江. 游客更多了, 狹窄的青石板巷子裡, 擠滿了興致勃勃的各國友人. 整個古鎮在鼎沸的人聲中焦躁不安. 夜晚來臨的時候, 酒吧街再次熱鬧起來, 依舊是燈火通明, 歌聲朗朗, 我的心卻依然沉靜在瀘沽湖與世隔絕的寂寥平靜之中, 難以自拔.清晨的麗江古鎮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 安靜、暇逸, 沒有沸騰的人聲、喧囂的人群, 溪水、巷子、石橋、垂柳, 在陽光下享受這短暫的靜謚. 賣米糕的婆婆捧著竹萹, 靜靜候在巷口, 等待她的生意.乘車去束河. 束河遠比麗江安靜得多, 如果你要完成傳說中到麗江做夢看書發呆的夢想, 就去束河吧. 九鼎龍潭的水沿著小鎮的石板街道一路流淌著, 順著溪水行去, 可以看到裝飾得原始純樸的飯店和咖啡館, 庭院裡的遮陽傘下隨意地擺放著幾張藤制桌椅, 在陽光下安靜地等候你的光臨, 好讓你在鋪著條紋土布的原木桌前, 泡上一杯茶或是咖啡, 面對湛藍的天空, 清澈的溪水, 靜靜回想你的過去, 你的未來. 或者什麼都不想, 只是靜靜地坐著, 享受透明的空氣溫暖的陽光. 壹餐廳就是這樣一家沿溪而建的小餐館, 坐在桌邊的時候溪水從腳下緩緩流過, 門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 遠處有青山隱約浮現. 餐廳老板Jenny辭了上海的工作, 來到束河開了這家餐廳, 無欲無求地守著她的愛情. 她的男朋友Jerry溫文爾雅, 在店裡得體地招待著客人, 讓人覺得非常隨意舒適, 好像是很久以前的老朋友一般. 來之前曾經在網上看到Jenny寫的文字, 純樸平和的語言裡透著對生活和對愛人的滿足, 現在看到兩個人可以在束河過著簡單的生活, 由衷地祝福他們, 或許這是份沒有結局的愛情, 但是至少在他們的生命中曾經擁有這樣一段美好平靜的時光. 在壹餐廳用了午餐, 店裡放著一張名為《白日夢》的鋼琴曲CD, 中午溫暖的陽光鋪灑在桌面, 桌上陶制花瓶裡插著剛從田裡采來的不知名的小花, 偶爾有微風溫柔地吹過, 輕輕掀起藍色條紋桌布的一角, 窗外Jenny和她的愛人坐在路邊的木椅上竊竊細語, 身旁的野菊花開得正盛, 整個世界好像在這裡睡著了, 生命在秋日的束河享受著與世隔絕的祥和與閑暇, 不由得令人留戀, 如果可以, 我願意選擇就這樣永遠坐在這裡聽著音樂, 品著咖啡, 發呆做夢, 直到地老天荒.下午回到麗江, 在遠離四方街的古城周邊閑逛著, 捕捉不為人知的美. 在麗江古城, 任何時候, 從任何角度, 你都有可能在不經意的轉身抬頭間見到一幅絕美的風景. 我們在一個偏僻的院落門前, 遇見4個身著藍布衣服的納西婦女, 下午三四點鐘的陽光斜斜穿過街巷照在黑牆紅門上, 她們靜靜坐在緊閉的大門前, 無聲無息, 時光彷佛在這個角落裡靜止了一般……玉龍雪山是我們行程中的最後一處, 乘索道到達海拔4506米的索道站, 之後便需要沿著鐵架木板的棧道拾階而上, 直達4565米高峰. 這天的天氣格外晴朗, 陽光十分耀眼, 照得纜車裡暖洋洋的, 隔著車廂玻璃, 窗外的景色恍如夢境. 從4506米向上, 呼吸開始變得困難, 每向上邁一步都要花費極大的力氣, 太陽穴一下下跳得厲害, 頭痛隨之而來. 短短幾十米的高度, 用了20多分鐘才爬完, 不斷有人因為不能適應高原稀薄的空氣而返身下山, 路上可以看到全副武裝的工人在鏟棧道上的積雪, 以確保游客的安全, 可以想像他們揮動著鐵鏟對付已經結冰的棧道時有多辛苦. 到達4565米頂峰的時候, 一座橘紅色帳篷在陽光下閃耀著, 人們興奮得在標有海拔高度的指示牌旁留影. 眼前白雪皚皚, 遠處則是遠遠近近深深淺淺的青山, 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是蒙著一層淡淡的霧, 朦朧而迷離. 下山的時候遇見一對中年夫婦, 丈夫因為體力不支喘著粗氣, 妻子則在一旁攙扶他安慰他, 兩人一步一停, 不緊不慢地向上攀登著, 他們的人生道路應該也能夠如今天這樣相扶相伴著走下去吧. 離開雪山已是中午, 我們忍不住又去了束河, 去了壹餐廳, 在暖暖的陽光裡伴著音樂享受著整個下午. 短暫的旅程就要結束, 萍水相逢的人就要各奔天涯. 和Oliver, Jenny, Eva在左岸咖啡渡過了我們在麗江的最後一晚. 而酒吧街則依然熱鬧非凡, 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天涯游人.最後一天, 和Oliver, Jenny在櫻花酒吧吃完早餐, 然後目送他們夫婦離去, 而Eva則在清晨時分就已奔向機場回大連. 一個人在古城閑逛了一會兒, 進了著名的布拉格咖啡店, 在那本漂亮的麗江往事留言簿上寫下了短短的游程感言, 如果你碰巧去了麗江, 又碰巧走進布拉格, 可以找那本封面上寫著2005年8月的記事本, 我在封面的一角寫下了Oliver, Jenny, Alice, Eva的名字, 或許你碰巧能夠看到我們的故事. 2005年10月29日, 我將沐浴了藍天, 白雲, 湖水和冰雪的澄澈純淨的心留在記憶裡, 回到了滾滾紅塵. [後記] 謹以此文送給我行程的旅伴們, Osan, Jessie, Oliver, Jenny, Eva, Wendy, Echo和陳奕, 我們來自異鄉又奔向異鄉, 生命旅途過客濟濟, 或許有一天我們將相忘於天涯, 然而2005年的秋天卻因為有你們而精彩更多照片請看http://***/members/swwz/

(靜止的光陰)
(壹餐廳的鄉村生活)

(閑暇時光)

(靜謚清晨)

(山巒疊嶂)

(庭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