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 老城。曲阜的老城區保護得還是不錯的,沒有兩層以上的樓房,人行道的隔離欄和路燈柱都做的古色古香,使人能感受到這的確是聖人古裡,“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三輪車夫。土地還是那片魯國的故土,但旅游經濟的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在人的身上留下了痕跡。三輪車夫就是一例,其“粘乎”勁讓人無法與“豪爽”的北方人劃上等號。甚至於我們在從他推薦的店中“逃出”後,過了幾個路口,他居然又追了上來?! 泰山 氣溫和穿著。畢竟是11月去的,畢竟沒有怎麼真正地去過北方,而且又是要登上五岳之巔,因此羽絨服、羊毛褲全部都滿滿地塞在旅行包裡,如臨大敵。11月4日,爬泰山的前夜,特地聽了天氣預報,說是11、2度的樣子,想想山上肯定還要冷,不敢怠慢,因此羊毛衫、棉毛褲全部上陣。但實際情況是,剛出門,隱約感覺穿多了,還沒到紅門,羊毛衫“光榮退役”,中天門還遙遙在上,外套也沒保住,呵呵。最後就是穿著長袖T恤上到了山頂,這才覺得有點冷。 插曲。登山差點成了一次胸悶之旅,都源於自己早上的“暈”。退房結帳時,居然沒拿退回的100元押金便在單子上簽了字,直到上山了才發現,趕緊給賓館打電話,對方說要查一下。老實說我不報什麼希望,“押金已退”,白紙黑字,人家不承認我也只有自認倒霉。但好在上山沒多久,坐在一個小店前吃煎餅時,讓我感動的好消息到了。山東人就是實誠,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登上泰山和“吃”上南天門。想想登上南天門這一路,真是腿上受罪,嘴上享福。平時運動不多,走了一段時間之後腿不可避免地開始酸痛,於是開始走“之”字型路線,果然省了不少力。上中天門前的那段台階,氣喘吁吁才爬了上來。在中天門休息時,對能否堅持到底,心裡還真沒底。“快活三裡”很快就走完了,硬著頭皮上吧。最後當然是力壓十八盤,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成功就在於再堅持一下,這些話一下都冒了出來。腿上受累的時候,嘴也沒閑著,這一路上,煎餅、茶葉蛋、黃瓜、牛肉干、餅干、礦泉水,還有山頂上吃的午飯——一大盤牛肉水餃,真是吃嘛嘛香,吃多少都不撐,什麼都是美味。 大霧籠罩的遺憾。泰山之行的遺憾,便是天公不作美,整個山頂被雨霧所籠罩,能見度不超過2、30米,“一覽眾山小”的願望是落空了,這是11月5日一天中最郁悶的事。 濟南 趵突泉。泉城濟南,名不虛傳。到了濟南的第一個目標,自然是去旅店,錦江之星沒的說,就是它了。第二個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趵突泉。雖然那天是星期天,游人熙熙攘攘,可是站在泉池邊,清新、輕靈的感覺還是撲面而來,讓人脫去浮躁之氣。看看躍動的魚兒,噴湧的泉眼,在旁邊站一會兒,也是享受。 黃河岸邊。雖然這裡的黃河平淡無奇,但我還是去了。黃河就是黃河,它是一種像征,景致倒在其次。走過黃河浮橋,來到北岸,望著緩緩流動的黃河水,感受,只需要去感受。

(曲阜)

(紅門)

(雲步橋)

(南天門)

(趵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