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美麗而神秘

作者: zhiqing12

導讀去年暑假,在青藏高原的二十余天裡,令我最難忘懷的是亞東。車出“英雄城”江孜,沿年楚河谷繼而轉入康馬河谷往南疾駛,一個水光瀲灩,景像開闊的大湖展現在眼前。由近到遠,那水由透明的到淺綠色到深綠,然後再把那蔚藍色的天幕毫無保留地融進他那冰清玉潔的肌膚裡,無論用什麼詞來形容都不為之過;湖的對岸,是一長列冰峰雪嶺,在陽光下更顯得晶瑩剔透;朵 ...

去年暑假,在青藏高原的二十余天裡,令我最難忘懷的是亞東。車出“英雄城”江孜,沿年楚河谷繼而轉入康馬河谷往南疾駛,一個水光瀲灩,景像開闊的大湖展現在眼前。由近到遠,那水由透明的到淺綠色到深綠,然後再把那蔚藍色的天幕毫無保留地融進他那冰清玉潔的肌膚裡,無論用什麼詞來形容都不為之過;湖的對岸,是一長列冰峰雪嶺,在陽光下更顯得晶瑩剔透;朵朵雲彩,似乎也不甘寂寞,要與雪嶺爭艷,她們纏繞在山頭之間,為山頭投下了一塊塊活動的光班,使眼前的這一切,平添了幾分神秘感。一幅我們從未見過的美麗的畫面。它像瑞士?它像東歐?不!都不是!她就是她!我們祖國的亞東,她就是西藏亞東縣境內的多慶錯(藏語“錯”就是湖)與海拔6102米的康說把雪山。一個鮮為人知的美麗而又神秘的地方。

亞東,在藏語裡是“漩谷”或“急流的深谷”的意思。從地圖上看,亞東縣就像一個手指頭,突出於西藏的南部,它的東面是不丹,南面是印度,西面是錫金,位於四國交界處,既是商埠,又是軍事要地。從地形上看,整個亞東縣是一個大山溝,海拔從4360米急降為3000米。再往南,進入印度,孟加拉境內的平原地帶,海拔更是急劇降低。這就在橫亙東西綿延數千米的喜馬拉雅山脈上打開了一個缺口,使得印度洋暖流能夠源源不斷地吹進來,造就了亞東以至於康馬江孜日喀則年楚河谷的富饒美麗,被人們譽為“天然花園”。

離開多慶錯,翻過海拔4760米的康拉山口,就到了挺有名氣的帕裡鎮。這個鎮海拔4360米,曾被西方人稱之為‘世界最高城“。這裡的屋子與西藏不少地區的屋子一樣,都是用石塊壘起來的,黑瓦白牆,別有一番古樸的韻味。鎮子周圍塊塊農田中,綠綠的青稞,紅紅的蕎麥,麥黃的油菜花,當你看到鎮外遠外那悠閑地吃著草的牛羊,你不得不敬佩藏民---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這真是一個強悍的民族。

車過帕裡不久,地勢由平緩變為傾斜,我精神不由為之一振,因為這意味著亞東溝到了。

路邊,湍急的溪流在奔騰。向前看,一團團雲霧翻滾著,迎面湧進山谷,連綿不斷。兩邊的山,高一點的已經看不出山頂,低一點的,若隱若現。伸手出窗外,好像能捕捉到雲朵,空氣濕得好像能擰出水,這可是印度洋的水啊!

傍晚,車終於駛進了亞東縣城所在的亞東鎮(下司馬鎮)。

整個夜晚,睡得挺香。幾十米外山谷中的急流和兩邊山上松林的陣陣濤聲,讓我們這些城裡人更感覺到這山谷的幽靜。現代人推崇的”森林浴“和”負離子浴“,不知不覺中也讓我們享受到了。

下司馬鎮的居民住宅與帕裡鎮的風格迥異,帕裡鎮的民居一般是石頭結構的平房,而此處原始森林覆蓋,就地取材方便,因而居民以松木閣樓為多,雖有一些藏式石砌樓房點綴其間,但門窗還是離不開木頭,所以這裡被譽為木文化的世界。這些房屋,門窗,欄杆和屋檐等處往往有手工雕刻或繪制的藏族風俗圖案,色彩繽紛艷麗,讓人目不暇接。不過,留給游人更深印像的應該還是鮮花。不管是屋前的小院,還是樓上的陽台,抑或是窄窄的窗台,到處都是盛開的鮮花。

踏上回程。車子慢慢上山,隨著海拔的升高,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直觀的生物課;溝中的植被逐漸由針葉林,闊葉林混交帶變為針葉林帶,在4000米左右,只剩下低矮,耐寒的灌木叢及草本植物。

回到廣州已經半年了,可亞東的美景好像還在我們眼前。如果還有第二次進藏的機會,我們一定還去探望你---亞東。

”羊城晚報“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