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個我的婺源--大山深處古慶源

作者: maomaobobby

導讀去慶源似乎是一閃念的決定,又好像彌彌中早就有這個打算。在去婺源前做網上功課時,慶源在我腦海中就約隱約現,感覺中有些神秘,有些遙遠。 到達婺源清華吳老師的客棧已是下午兩點,吃飯洗澡再小睡一會兒,已經到了5點。一出房間就見到了深圳來的小姑娘李mm。我從廣州,她從深圳,都是獨自出行,無形中就有了一份親近。李mm已游完清華一帶,下一個目標是慶源, ...

去慶源似乎是一閃念的決定,又好像彌彌中早就有這個打算。在去婺源前做網上功課時,慶源在我腦海中就約隱約現,感覺中有些神秘,有些遙遠。

到達婺源清華吳老師的客棧已是下午兩點,吃飯洗澡再小睡一會兒,已經到了5點。一出房間就見到了深圳來的小姑娘李mm。我從廣州,她從深圳,都是獨自出行,無形中就有了一份親近。李mm已游完清華一帶,下一個目標是慶源,正苦於山高路遠無人作伴。我一聽慶源也沒有猶豫,立馬決定與她為伍,回過頭來再玩北線。

慶源之行實際是從曉起開始的。清華吳老師聯系慶源詹老師,詹老師告訴我們中午在曉起等去慶源的農用車。之前在網上經常看到農用車字樣,還以為就是突突突的拖拉機呢,在曉起終於見到它時,才知道是那種前面兩排座,後面帶一個貨箱的運貨車。等我們的這台車無論乘客還是貨物早已是滿滿登登,我同李mm簡直是“無地自容”。無奈這是當天去慶源唯一的交通工具,擠破腦袋也要拼上去。

車上已經坐了從上海來的一家子,兩兄妹和他們的父母。籍貫青島到上海創業的兄妹是搞美術的,山東人的豪爽性格坦露無疑。兩人一路說著如何在上海創業買房接父母共享天倫之樂,更帶著父母四處旅游,對他們的孝心我們只有贊嘆的份。

到慶源的路都說如何的稀爛(號稱是婺源第一爛路),我們總算來了個深切體驗。稱之為路是因為還有車在上面行走,說不算路是因為上面簡直沒有一寸平地,除了低溝高坎,就是無處不在的大石頭。慶源其實是一處大山深處的村莊,這是我們沿著山路不斷盤旋向上才明晰起來的,這更增加了我們的興趣。車越往上爬路越狹越爛,雖說汽車還在路上行走,但這路同公路的概念已越來越不搭界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只遇到一輛對面開來的車,但就為了這唯一一次的會車,我們的車一退再退,恨不得要翻下山去才能給對面的車讓道。據說慶源及附近幾個更小的村莊只有兩台農用車,這一帶所有的客貨運輸就全靠它們了。春天油菜花開時這裡游人大增,農用車增加了往返頻繁(平時一天只往返一次)。因客多貨少,車箱裝滿了沙子來回跑路。究其原因,沒有裝貨的車箱輕飄飄,在這樣的爛路上跑車屁股會顛上天的。

我們像沙丁魚一樣擠在破車裡顛上落下,吃盡了飛揚的沙士。但車窗外不斷飛進來的驚喜幾乎讓我們忘卻了這艱辛。從曉起出發不久,景色越來越美。車到江嶺一帶,那景觀只能用氣勢磅礡來形容了。只見從高山之上延綿而下的梯田,像黃河之水(正是稻熟之季)傾瀉而下。金色的稻谷在風中湧動,一浪壓過一浪。那由上而下的稻田面積巨大,周圍是連綿不斷的大山環繞,稻田中還點綴著兩三個白牆黑瓦的小村莊......,何其壯觀,何其秀美!我們的農用車在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始終與這大片的梯田不即不離,一個彎兒,轉到山裡面去了,一個彎兒,又看到了梯田,車內一眾的歡呼驚叫聲此起彼復,好不熱鬧。青島兩兄妹正好坐在靠梯田的一側,占盡了地利,一路用DV拍個不停。我坐在車的中間,只能偶而把相機伸出車窗外瞎拍一氣。原以為下山時還有拍照機會,不想由此留下了此行的最大遺憾。

農用車終於在離村子還有幾百米的地方熄火不能動了。其實我一路都在想,成天行駛在這類超級爛路上的農用車,真不知能有多長的壽命。

慶源,這個大山中的村莊,自有她的獨特風韻。村中的房屋像上曉起那樣也是沿小河兩岸修建。因山中平地如金,房屋幾乎貼河而立。最具古樸風韻的是,沿河一側有一條長長的“風雨長廊”,廊下是一條貫通全村的石板路。而能避風擋雨的廊頂又將河邊所有的房屋連為一體。這木制的長廊雖已殘破,但仍顯古香古色。特別是那隔一段就出現的美人靠,更讓人體會到古樸中透著的些許優雅。游蕩在這條長廊中,看盡了村中人們的百態。美人靠上下棋閑聊的老人,來往上學下學的孩子們,廊邊的各色小店鋪,牽著大水牛悠然而過的老奶奶,還有那些追逐而過嘻戲打鬧的狗兒們。沿長廊還能看到一大景致,那是河道上無處不在的大木架。大山上平地極缺,人們打起了河道的主意。滿河上都架著一個又一個的大木架,上面鋪上木板,稻谷,黃豆,玉米,還有干菜什麼的晾曬得滿滿的,看上去是金色一片,極有特色。我也跑到木架上走了幾個來回,平坦穩固,面積也很大,非常實用。真是佩服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

婺源的村莊雖然都是徽派建築,總體風格近似,但不同的村莊絕對有不同的風味。上曉起的田原,慶源的幽野,延村思溪的商宅大屋和理坑的文人官宦之風。細細品味,都是蠻有回味的。

慶源詹老師的客棧是驢友們熟悉和喜歡的地方,很多人都是慕名而去,回頭客也不少。我去的時間正是國慶前的淡季,當日有5個客人住在那。香港的張先生和李女士,初見面時還以為是兩夫妻,吃飯時才得知他們是在旅途中相遇而結伴同行的。我和深圳的李mm是在清華結的伴,還有一個小伙子小黃,是從南昌來的。這是他到慶源的“二進宮”,因幾個月前來這裡感覺太好,一有時間又忙不迭跑過來了。就這樣,5個獨自出門的驢就相聚在了慶源。

這一日離中秋節只有兩三天,晚上詹老師在屋頂平台上准備了月餅。我們觀賞著還不十分圓的月亮,提前過了中秋。五個不相識的陌生人,相互卻絲毫沒有陌生感。我拿著張mm的數碼相機,大家一起分享她一路來拍攝的美景。張mm一人出游,大小相機帶了一堆,長長的肩包足有大半個人高,我們都很佩服她的勇氣。小黃上次來婺源同路人結伴跑了n個地方,小小的年紀卻是個有心之人,懂玩會玩。天色已晚,房間裡面仍然悶熱 ,我們集體決定在屋頂平台露天過夜。詹老師家有很多草席,一人一床鋪開躺在上面,涼快得要蓋棉被。大深山裡,滿天繁星,幾個路人一同睡在屋頂上,那感覺真的很奇特。只覺得我們從內心到外界都是那麼的純淨,世間的煩惱牽掛這一刻早讓無垠的大山和潔淨的星空洗淬得干干淨淨了。這一夜我睡得那麼沉,香港兩位和小黃都撤了我全然不知道。直到小黃再次返回樓頂我才驚醒,一摸被子已讓露水打得潮呼呼的,這才忙不迭地叫上李mm搬回房間內。

第二天一早,我們五個人乘農用車一起下山,早餐時大家互相留下email,約定回去後要分享各自的照片和感想。原指望下山還能再次欣賞江嶺梯田的壯美風光,彌補上次未能拍照之憾。哪知一路下來一片霧海,什麼也看不到。不過這霧海風光也讓我們飽嘗了另外一番眼福。三天後我在吳楚分界的高山上觀看山下的梯田,發現成熟的稻田已經東一塊西一塊地收割了,才知上慶源看到那超級大片金黃色梯田是何等的幸運,沒拍照又是何等的遺憾。要知道這看成熟的梯田完全是瞎打亂碰撞上的,完全屬於預期之外的收獲。如果再晚去兩天,我看到的就只能是殘缺不全的稻浪了。

由於時間的關系,慶源的風采我還才觸摸了一小邊兒。那深山的野趣,著名的高山平湖,詹老師家的美味飯菜,還都來不及享用。更有甚者,從慶源到嶺腳是一條極富魅力的徙步路線。想一想,在茫茫的大山中,沿著幾千年形成的石板古道翻山越嶺,且不說那沿途的風光美景享受不盡,就是感受一下那悠悠的古韻也是回味無窮呀!

相關照片請見http://photo.***/openalbum.php?username=maomaobobby&_dir=%2F&page=2

我的博客http://blog.hexun.com/maomaobobby/default.aspx



(沿河而建的慶源村莊)



(河道上晾曬糧食的木架)



(村中的風雨長廊)



(牽牛的老奶奶)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