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備階段:
很多年前就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讀到過紹興,當年還是初中的我就曾夢想那天能夠去鹹亨酒店、三味書屋走走。眼看春節來臨,原本打算跟去年一樣找個遠點的地方去旅行,回想起去年鳳凰北京之行中在長沙排一小時隊還買不到車票的情景,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最終決定攜全家去趟紹興,這也是我工作以後第一次帶家人出游,順便犒勞一下父母。
1月24日計劃成行,下午我趕緊撥打電話8008207890定購火車票。雖然要收取一些訂票送票費用,但比起去普陀體育館排長隊還是比較省心的。那電話賊難打,還好我比價有耐心,最後索性就邊聽著《回家》的等待音樂邊看電視,最後電話那頭終於傳來工作人員的聲音。咨詢了才知,初一早上所有去紹興的車票都已售完,只有下午那趟車有票,沒轍只能買T745次(¥38硬座)。本來打算坐T741一大早到紹興,游覽兩天再去杭州從那兒回滬。結果計劃總趕不上變化,看來紹興只有一天的時間游覽,這樣肯定玩得不盡興,杭州反正也去過多次,索性放棄杭州在紹興玩上兩天。於是定了初三晚上T748次(¥42硬座)。訂票熱線雖然難打,但工作人員還是比較客氣,最後拿到手時每張票又加了異地購買費用和手續費等,總算我們的來回有了保障,我也放心了很多。接下來就是訂房間,去年無錫之行錦江之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像,價格也公道,索性這次還是訂那兒。上網一查,果然又少興分店,離市中心也不遠。於是撥打電話順利訂到房(雙標¥132,電話訂購能打折,另外房間有大小兩張床,適合一家三口)。這樣住宿和交通問題都順利解決,年三十有買了些零食飲料,我們的准備工作順利結束。
DAY1:1月29日 倉橋直街+城市廣場下午2:40,全家順利乘上T745次列車,大概5點20分左右到達紹興車站。車上人也不少,而且那個溫度太高,幸好後來開了制冷檔。傍晚五點的紹興站冷冷清清的,一出門就看到不少拉客的三輪,就不見出租車,錦江之星規定預訂房只保留到晚上六點,我那個著急啊!那個出租車上車點也沒人管理,旅客越來越多秩序也混亂起來,大家爭先恐後的,我好容易攔到了一輛。紹興的出租車都是5元起步價,不過當你超過3公裡以後,每公裡就得計2.2元。不一會兒就到了勝利西路和環城西路交界處的錦江之星紹興店,正好一個起步價。
紹興店的殿堂布置也很有紹興當地特色,不過接待人員似乎太少,個個都忙得不可開交。在等待的時候我發現這裡還有會員價更佳的優惠,158元一張會員卡有效期兩年,另外對於55歲以上的人能夠免費辦卡,正好我爸到了這個年齡,索性用他的名義辦了張卡。這趟手續花了好長時間,對於紹興店前台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頗感懷疑,問題主要出在那台電腦速度爆慢,系統響應指令的時間過長,唉!早就該換台好的了。我們入住的房挺不錯,看上去貌似新裝修的,爸媽對我推薦的這個住處也非常滿意,他們的服務也很到位,基本上隨叫隨到。大約六點半左右,我們出門去逛街。
在來之前的24號下午我就把CTRIP的許多游記看了又看,同時也找到了紹興各大旅游景點的網站,以及他們的票價情況。像我們這種情況,晚上參觀景點是不可能的了,倒是能找條有特色的小街逛逛。聽說蒼橋直街不錯,而且離開我們的駐地也不遠,於是大家欣然步行前往。我們沿著勝利西路向東走著,我發現紹興的街道規劃得很好,很有江南水鄉的特色。很多馬路兩邊都有河,上面還架著小橋,看上去就感覺很舒服。倉橋直街就在城市廣場和府山之間,記得在進老街的地方能看到有許多烏篷船和茶館,感覺有點像在杭州的西湖。晚上的倉橋直街游客稀少,而且那兒的許多店鋪都打烊了。不過還是能看品出老街的味道,但不如之前去過的老街那麼熱鬧。走著走著便發現了網上推薦的尋寶記狀元館,建築挺古色古香的,附近還有不少的館子,心想我們吃飯的地兒算找到了,事後發現此處的飯館果然不錯。我們在狀元樓處往左拐,經過府山橫街,便看到前面樓牌上寫著“古軒亭口”。唉!這不是以前在魯迅小說《藥》中讀到過的那個“古□亭口”?果不其然前面就是秋瑾紀念碑。馬路的對面還有秋瑾的塑像以及孫文的題字。這裡提醒一下,如果要來紹興尋訪古跡,最好把相關的文章,比如魯迅的小說,陸游的詩詞溫習一遍,當你真正來到這些作者筆下提到的地方時,會有新的感受哦。這一偶得的讓我對紹興這座城市更增添了一份好感,似乎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你都能尋訪到歷史的痕跡。
看完紀念碑望解放路北走,這裡便是紹興的商業街了,可能是過年,不少店家都打烊了。在來紹興之前,我就查過資料發現那裡的美食不如杭州多,而且特色店除了鹹亨之外少之又少。不過今晚到被我發現一處,叫做“同心樓”就在縣前街路口。不過裡面的東西不怎麼樣,而且還欺瞞顧客。明明寫著蝦肉餛飩,端上來居然是鮮肉的,而且那個餡兒賊小。後來問了一下,才知他們只賣鮮肉的,根本沒蝦肉這檔子事兒。小籠馬馬虎虎,湯圓倒不錯,可能靠近寧波的關系,味兒還挺正的。另外還有個類似蛋餅的點心也過的過去。總之下次來紹興打死我也不來這裡而且性價比也很低。
我們繼續北走,看到了城市廣場。紹興的城市廣場雖然比寧波的天一廣場小一些,但還是有著自己的特色。廣場最北面有一個貌似悉尼歌劇院的建築,這裡是紹興大劇院。南面還有一個玻璃的建築,裡面是紹興的城市規劃展覽館,下面是好又多超市。中間還有些個音樂噴泉,以及特色雕塑。最吸引人的就是廣場東面的大善塔,當地人說這塔有些來頭,年代也不短。我們去的時候廣場上放著音樂,感覺很棒!回來的路上還看到了府山上的那座越王殿,在燈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
大約九點左右我們回到錦江之星,時間還早我就想找個網吧導出些照片。幸好錦江之星內就有網吧,10元押金,每小時2元。現在正好在搞優惠,如果自己帶手提,就能在房間內免費上網,他們還提供網線。那個網吧不能叫做網吧,就一台機子,位子不錯,單獨一個小房間。於是我導了些照片到U盤,順便上了一會兒網。一小時不到我就趕回房間,因為那天正好播《哈利伯特與密室》,哈哈,看了我好困終於在零點後睡下了。
DAY2:1月30日 柯岩+鑒湖+魯鎮+魯迅故裡可能由於昨兒晚上《哈利伯特》看了太晚,再加上假期綜合症,早上很難爬起來。不過在旅途中我還是能堅持下來。今天我們才開始真正游覽紹興城。原本打算上午去魯迅故裡,沈園,下午去蘭亭,第二天再去東湖或者柯岩。不過家裡人建議還是先去遠的地方,在玩近的地兒。大概八點多我們准時出發,前往第一個景點柯岩。昨兒已經說過錦江之星交通方便,離開各大景點也不太遠。我們在元培中學門口找到了77路。那車是空調的還成,票價4塊。這裡提醒一下,77路和66路兩條線路有許多站點都是相同的,所以在指示牌上把兩條線路畫在了一塊,不知情的游客很容易上當去坐66路。所以大家上車之前最好也問一下司機。柯岩是紹興城內比較遠的景點,一路上我們經過了著名的紹興一中,當年魯迅先生曾經在那兒教過書。發現紹興的許多中學都很大,都有自己的標准跑道操場。昨兒在城市廣場還路過紹興一中的初中部,也很大的。大概四十幾分鐘,我們便到了柯岩。那天早上天不怎麼好,而且霧特大,看上去朦朦朧朧的,我心裡嘀咕這表到時候影響我們的行程哦。從車站到景區得走10分鐘的路,還好車上有當地人給我們帶路。
其實我不太想來這兒,貌似柯岩也就兩塊石頭,來之前我就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的柯岩分成三個景點,即柯岩、鑒湖和魯鎮。網友對於魯鎮評價很差,那兒把原來的居民都遷走,重新造了這麼一個人工景點。對於這樣的一些景點,我心裡是十二分不太想去的,不過父母都覺著既然來了就看看吧!況且現在的景區挺會做生意,柯岩+鑒湖85元/人,魯鎮50元/人,柯岩+鑒湖+魯鎮100元/人,而且沒有學生優惠的,這種捆綁銷售讓人心裡很不舒服。我們在游客中心買了票,那個工作人員出於好心告訴大家今天假如霧不散去,從柯岩去鑒湖的船可能不開,得自個走過去。這下可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敢情這船費也包含在門票中,如果不坐船不是不合算了?於是一大棒子人趕去找他們領導要求優惠些,負責人也無奈說這算天災,沒法辦。沒轍,大家只能按原價買了票。
按照行程我們先游覽柯岩,再坐船去鑒湖,最後游覽魯鎮,這樣大概需要半天的時間。柯岩的入口處大家可以問工作人員索取一份景區地圖,雖然門票背面已有,不過那個太小看不清楚。早晨的柯岩游人稀少,幾乎沒有看到什麼團隊,感覺非常幽靜。進門我們經過了蓮花聽音,這個完全是模仿北京天壇的回音壁。站在中間說話會發生奇特的聲學現像,對於還沒去過天壇的游客來說挺新鮮的。經過拜台就能看到“天工大佛”,也就是我前面說的一塊石頭,由於大霧實在看不清楚其廬山真面目,本想拍張照,效果也很差。不過能在這麼個池子中央,佇立一尊佛像這倒是很少見。這裡也是柯岩的“石佛景點”,據說原來此處是一個采石場,經過能工巧匠的不斷開鑿,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景像。大佛旁邊就是“爐柱晴煙”,也就是著名的雲骨。這兩處便是我對柯岩最初的印像,都是那大霧給鬧的,這些美景讓我看得朦朦朧朧的。
繼續往前走便到了“普照禪寺”,寺院門口寫著有免費導游,我們便要求工作人員講解,他們看我們就幾個人有些不太耐煩,最後問了一句“你們信佛嗎?”我們也沒回答,就讓他帶路。於是一場熟悉的“騙局”又開始了。講解員挺熱情,給我們介紹了寺院的歷史,這裡是一處唐式風格建築,裡面佛道共存。進口處還有一個深潭,據說最深處有45米,確實柯岩的許多池子都夠深的。我們拾階而上,經過了財神殿、鐘樓、彌勒殿,中國的寺院麼都大同小異,善男信女又開始燒香拜佛,講解員也挺殷勤,還幫游客拆開香。彌勒殿內的那尊彌勒佛挺有意思,還是四面佛,可以看到他人生中四個不同階段的樣子,旁邊便是十八羅漢。繼續前行兩邊都是一些關於佛教故事的壁畫,過了大雄寶殿,在觀音像前,講解員便開始了他的“工作”。先教大家如何拜佛,然後把我們往大殿後面一間不起眼的禪房一帶,此時我的神經開始高度緊張,心理開始打鼓,隨口跟我家人說了一句“這托兒就要開始了。”果然,那人說“今兒你們趕巧,正好有四川某大師在此,為大家說法,我們看完以後繼續前行”。我見勢不妙,馬上借故拉著家人離開,同行的蘇州游客也跟著我們快閃。講解員看上去非常不爽,一個人進了禪房。我跟家人說你們沒用上幾百塊甭想出來,這勾當我在峨眉山早碰到過。不過這裡也不能全怪人家講解員,當初人家就問過你是否信佛,通過他的介紹讓我感覺所說的內容都是跟佛教有關,貌似跟這個禪院沒啥關系。所以建議各位出門得多長個心眼哦。不過對於信著來說這些都無所謂的,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就這樣禪院我們便游到這裡,裡面還有些景點就不去看了,因為要爬山。這大霧天走了我賊不爽,爬山還是以後留著去五岳吧!
出了禪院我們有看了文昌閣、七岩觀魚、放生池等,這裡許多景點都是後來人工所建,不怎麼樣。繼續前行,看到了三聚同源,越女春曉、玉帶橋。這一處到頗似杭州西湖,只是煙雨蒙蒙的,看不清晰,也叫作“鏡水灣”。附近的社戲台到還不錯,旁邊還有許多烏篷船,不過開價不菲。我們還看到了烏氈帽亭,據說它被評為吉尼斯世界紀錄,那氈帽挺大的。在我們即將離開的時候,耳畔傳來了很響的流水聲,原來這裡離“鏡水飛瀑”不遠了,瀑布我倒挺喜歡的,規模果然挺大,不過一看就知道又是人工的,照了張相便閃人。柯岩景區最後一個景點是“越中名仕苑”,這裡以石雕的方式展現了紹興從古到今的許多名人風采,還有一處紀念館可供參觀。
接著我們前往鑒湖,來到百船碼頭,果然有許多烏篷船搶著生意,不過我們還是找到了去鑒湖的畫舫船,稍等片刻便開船了。幸好有了船,不然從這兒步行去鑒湖要走很多時間的路。其實鑒湖給我印像最深的便是秋瑾,昨兒我們去了她的紀念碑,當年有人就稱她為“鑒湖女俠”不過這兒似乎尋覓不到她的足跡。鑒湖中由許多的小島組成,上面無非是一些休閑娛樂項目,貌似度假村。到了碼頭,穿過鏡水橋、畫橋便看到了電影《阿Q正傳》中熟悉的畫面——古纖道(白玉長堤),看上去同杭州的白堤很像,不過還是比較窄,比較古樸。不過這還不是最古老的纖道,假如真想去看建議大家去柯橋鎮尋找。纖道盡頭是葫蘆醉島,裡面有許多釀酒的作坊,雕塑。憑門票可以在品酒館免費品嘗紹興黃酒,我們還買了一盤臭豆腐(¥3),味兒到挺正,不過沒有前面在柯岩門口買的一串串的便宜哈哈。由於下午要趕去市區,我還是匆匆看完,搭船回魯鎮。
其實去了那麼多景區,除了那些能稱得上世界文化遺產的,其他一些景點特喜歡牽強附會,硬是要弄出些什麼景兒,供游客參觀,攬上一個好聽的名兒掙錢,有的所謂的景點完全也就是在湊數而已。魯鎮前面也提了,又是一個人工開發的地方,不過還挺新。在船即將靠碼頭的時候,我有幸拍下了幾張照。鎮上的游客也不多,兩旁都是各類店鋪,還原了魯迅筆下諸多小說中的情景。我去了錢府(狂人府),本以為裡面有些當年《狂人日記》所提到的地方,卻發現裡面分明就是一個鬼屋,故弄玄虛的弄了些“傾斜小屋”,以及假山洞,裡面放些陰曹地府的東西,還有幾個屋子給大家展示各類狂人的樣子,非常可怖。這類對於小說歪曲而掙錢的勾當看了我及其不爽。還是在小街裡走走舒心。一路上經過當鋪、魯家祠堂、魯家花園、靜修庵。在民俗風情街上還看到了雙面戲台、茶樓、衙門。衙門裡面有許多當地群眾扮演的衙役、縣太爺什麼的,後面展示了羈押犯人的地兒,跟那個狂人府一樣,弄了些清代犯人帶手銬腳鐐的照片甚至怎麼砍頭的照片嚇唬人,看了人家心裡不爽。街上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小說中人物的銅像,有時還會碰到一些當地人扮演的人物,比如阿Q、假洋鬼子以及祥林嫂,不過這個祥林嫂看上去挺富貴的,下回得找個苦命點的來扮演。感覺魯鎮開發的並不怎麼樣,兩邊的小店也跟一些小鎮大同小異,賣些當地特產。還有家豆腐店,出售豆腐花(¥3),味兒也一般。經過土古祠、趙府、魯鎮客棧,我們的魯鎮景區之行也告一段落。出口還有座牌坊和魯迅的像,感覺心理不怎麼舒服,好端端的一魯鎮,竟被這麼給“糟蹋”了。
回到游客中心,此時游人卻是多了起來,附近還有許多小店,供大家購買紀念品。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一點,如果再走10分鐘路等77路回市區,估計有得1小時,於是我順手叫了輛車打的回去吧!司機挺熱心的,告訴我大概30多塊車費,他們都要打表的,這比去年懷化的那個司機好多了。一路上我問了她不少紹興的旅游問題,她都一一解答。我們走高速路過柯橋站,一會兒就到了市區的魯迅故裡(車費¥35)。
紹興的市區在白天果然熱鬧,不過此時我也餓得夠嗆,眼看手頭的錢越來越少,趕緊去工行取款補充。不遠處竟然發現小肥羊、麥當勞以及肯德基。於是午飯去KFC解決,正好上海帶來的優惠券這兒也能用,這到和我心意。我們往解放路走,在魯迅西路那裡看到了魯迅的銅像,還有烏篷船,估計這裡就是故裡了。進去的時候你會發現兩旁有各種酒店,鹹亨、鹹豐搞得人暈暈乎乎,鹹亨果然游客眾多,這裡暫不多說。其實魯迅故裡就是一條步行老街,這兒可比倉橋直街、魯鎮熱鬧多了。在門口找到了售票亭,故裡門票60(包括魯迅故居、魯迅祖居、魯迅筆下風情園、三味書屋),另外還有其他景點的票子出售。這裡推薦大家購買免票比較劃算,它以故裡作為固定景點,將蘭亭、沈園、東湖、名人故居作為自由景點形成多重組合。1+1聯票80,1+2聯票105,1+3聯票120,且只對初中以下學生優惠。由於網上對東湖評價很差,而且25元的門票只是一個進門費,另外還得租50元一條烏篷船參觀幾個人造洞穴,所以非常不值,而且據說東湖比早上的柯岩鑒湖小多了,我選擇了1+2,即魯迅故裡+沈園+蘭亭,這票子能用兩天,而且從故裡到沈園有免費單程烏篷船或三輪,到蘭亭還有免費巴士接送。
魯迅故裡坐落在魯迅路上,兩邊有各式各樣的店鋪,有點像上海的七寶老街。我們參觀的第一站是魯迅故居,即周家新台門。這裡曾是魯迅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宅子挺大共有六進,客廳、臥室一應俱全。裡面還用圖片文字向世人介紹魯迅的家庭以及兩個弟弟有關情況。讓我們對於魯迅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在臥室還找到了當年他父親臨終所坐過的皮躺椅,以及當年他們用過的一些東西。雖然破舊,但看得出是原物。路過新台門廚房的時候,聽導游說這裡曾是魯迅和閏土相遇的地方,這在後來小說《故鄉》中曾有描寫。穿過走廊我們來到了著名的百草園。這曾是魯迅童年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在這裡你都能夠找尋到,這裡也是游客最多的一個地方,百草園往前還有一個園子,周家果然是大戶人家。新台門旁邊還有魯迅筆下風情園,即朱家台門,跟周家新台門是連在一起的。據說是紹興城內保存最完整的典型花園台門建築。裡面的屋子分成幾個個展館介紹當地風俗。感覺這與魯迅也沒多大關系,牽強附會罷了。
出了新台門回到魯迅路左拐,就到了魯迅紀念館。上海虹口公園的魯迅紀念館00年我去過一次,紹興的紀念館倒是頭一回去。作為魯迅的故鄉,這裡的展館側重於介紹魯迅的青少年時期,內容也非常的豐富。展館不算很大,一共兩層。樓上還有魯迅作品的展示以及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和照片。看完展館已經接近四點,聽說這裡的景點五點關門,於是加快腳步繼續前行。
三味書屋和魯迅祖居正好面對面,我們先去了三味書屋(壽家台門),壽家台門是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先生家的住屋。我們主要去看“三味書屋”,記得當年魯迅幼年頑皮,家人便將他送到當時紹興最嚴格的一家私塾三味書屋。當年進私塾很有講究,先生會去學生的家裡當面進行測試,看看這個小孩是不是聰明。在那篇魯迅的散文中曾這樣寫到“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書屋陳設簡單,不過可以看出是讀書的好地方,我們還發現了魯迅當年讀書的那個位子。書屋後面是一個小花園,也是當年先生打盹,學生玩樂的地方。書屋門口有條小河,停著許多烏篷船,從這兒便可免費搭船前往沈園,時間有限我只能放在明天參觀。不過這一處的景致確實不同凡響。
書屋對面是周家老台門,即魯迅祖居。為了抓緊時間,我們就跟著一個團蹭導游,那導游也不介意,細細講解。老台門是魯迅家人居住的地方,少有魯迅的足跡。而且裡面的陳設都是根據後人的回憶重新搭建起來的。感覺這裡要比新台門更大更氣派。在廚房我們還看到了地窖。
走出老台門,時間接近五時我們第二日的行程基本告一段落。原本打算去倉橋直街覓食,可惜太遠便在故裡附近尋找。前面出租車司機推薦我們去紹興菜館,可惜已經訂滿,服務員推薦我們去人民西路春天百貨四樓的醉美中國時尚菜館。紹興的百貨店打烊都很早,上了電梯來到四樓,發現這個菜館環境幽雅,而且很有特色,有的座位還有沙發。最有意思的是顧客可以通過桌上的小鈴(類似國外法官用的那個鈴)呼喚服務生。這裡的菜價也算中等,基本都20到50之間,我們點了幾個菜,味道也不錯不過量麼稍微少了一些哈哈。最後一算賬109塊。其實這家餐館在上海也有分店,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出了餐館下了電梯,居然發現一樓是不停的,只能到地下停車場。暈!走了很久才回到馬路,打了輛車(¥6)回到錦江之星。跟昨兒一樣,抓緊時間上網導照片。
DAY3:1月31日 沈園+蘭亭今兒是在紹興的最後一天,我們起了個早,打車來到了昨天參觀過的魯迅故裡。早晨八點多的魯迅路游客稀少,正好能補拍點照。由於昨天太累,今天的游程相當輕松,就把聯票中剩下景點走完。
我們在三味書屋門口找到了烏篷船,另外還得知了去蘭亭班車的時間。烏篷船果然挺小,而且位子很低,我坐著極不舒服,還擔心翻船。船夫很悠閑手腳並用,不一會兒就到了沈園。看看也就百米的路程,一路上弄得我提心吊膽,打死我也不敢坐第二回,這也再次堅定了我不去東湖的信念。沈園又叫沈氏園,是南宋著名的江南園林。據傳陸游與唐琬曾在此邂逅,後來寫下了著名的《釵頭鳳》。我們到的時候游人也不多,正好那天下了點小雨,在雨中慢慢賞園別有一番情趣。感覺沈園跟我幾個月前去的蘇州園林頗為相似,亭台樓閣應有盡有。詩境石、孤鶴軒、葫蘆池、冷翠亭構成了古跡區。這裡有許多當年留下的東西,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塊釵頭鳳碑。記得當年在大劇院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的時候,濮存昕、肖雄朗誦的這首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像。我站在碑前,心中默念上面那首膾炙人口的詞,陸游和唐琬那凄美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讓人心碎。走過古跡區便到了陸游紀念館,裡面分別展示了陸游的生平以及他的詩歌創作。最後我們參觀了東苑,吳越山石、琴台處處體現著詞中的內容。唯一讓人遺憾的時山石後面那兩座居民樓大煞風景。東苑和古跡區中間還有一條通道,可以看到宮牆怨柳,非常幽靜。沈園和杜甫草堂很像,處處充滿著文化氛圍。這樣的景點我是非常推崇的,可能因為曾修過《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吧!
出了沈園才十點一刻,慢慢往回走五分鐘就到了魯迅故裡,班車是十點三刻。班車有空調公交車也有小的空調中巴。而且上車你只要說買了聯票他們基本上不會查的。班車除了到蘭亭還有去東湖的,這樣不僅來回的車費可以省下,而且還直達的。半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就到了書法聖地——蘭亭。蘭亭位於紹興西南郊,春秋越王勾踐曾植蘭於此,漢代建有驛亭,因而得名。認識蘭亭還是從當年高中的語文課本開始的,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等四十二名士聚會蘭亭,曲水流觴,留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蘭亭集序》。古人的風雅讓我羨慕,曲水流觴,吟詩作賦或許這就是古人的娛樂方式,在今天看來依舊吸引著我。不過現在的蘭亭並非當年的蘭亭,據說是明嘉靖二十七年重建的。後來又經歷了自然災害等飽經創傷。蘭亭入口的檢票人員很有意思,都穿著當年東晉的服飾,感覺蘭亭比前面的沈園更加幽靜,道路兩旁都是竹子,我想夏天來這兒肯定可以納涼。此時游客越來越多,我們干脆跟著團隊後面蹭導游,同時等他們走完繼續拍照。蘭亭的第一處景點便是鵝池碑亭。池子形狀如鵝,裡面白鵝戲水,旁邊的碑亭上寫“鵝亭”兩字。據說出自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手筆。“鵝”字由王羲之所寫,“亭”字有王獻之所書,明顯的可以看出兩個字的筆跡不太一樣。一備二字,父子合璧,成為千古佳話。鵝亭往前不一會兒就到了著名的蘭亭碑亭。許多介紹蘭亭的資料上都會配這張照片。上面的兩個字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可惜文革時被破壞,雖然彌補,但“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不過還是能夠看出點名堂哈哈。碑亭旁邊便是曲水流觴,當年古人在此把白色小碟放入“之”字形的小溪中,碟停在誰的面前誰喝酒作詩。不過眼前的曲水流觴,跟我想像中的還是有很大的差別,或許簡陋了一些。對面就是流觴亭,旁邊還有王右軍祠。走出祠堂就是御碑亭,亭內有兩座巨碑分別是康熙臨摹的《蘭亭集序》和乾隆的《蘭亭即是詩》手跡,又稱子孫碑。旁邊的還有臨池十八缸,不過這是根據王羲之十八缸臨池學書的故事設置的景點。十八缸往南走還有一些新開發的景點,主要是書法藝術館,以及日本友人的亭子。這中間得經過一條小溪,旁邊有座座青山,環境倒是不錯,仿佛置身於山水之間。不過可以看出那裡明顯是在蘭亭外面借地造的景觀罷了。十八缸旁邊還有月池,裡面的農家菜頗受網友推崇,不過我們趕班車沒有去品嘗。我們往回走經過驛亭邊出了景區。蘭亭門口的購物區坐落在一個新開發的“之鎮”裡,造得挺像昨天去的魯鎮,店鋪出售的大多跟書法有關的紀念品。
走出景區回到停車場,找到班車。我們來的時候是大巴,現在卻換成了小巴,眼看快接近開車時間,司機遲遲未來,游客越來越多。我數了一下班車也就20不到的位子,估計裝載不下那麼多人。終於司機前來,打開車門,人們蜂擁而至。我也不管那麼多擠了上去,好容易找了個位子給家人,誰知旁邊的小孩兒說有人。暈!後面還有很多空座兒都說有人,這些人也太缺德了。貌似在上海小孩坐車都坐大人身上,這點規矩都不懂。弄得我當時非常惱火,橫了幾句,發泄情緒。幸好旁邊又來了輛車子分流,我們趕緊上車終於20分鐘不到回到了魯迅故裡。旅游公司是想做件好事情,幫游客解決困難,不過對客流量估計不足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而且班車間隔的時間是45分鐘這個也太長了。
回到故裡我們的游程基本結束,魯迅路上的游人越來越多。我們便開始閑逛起來。我們三味臭豆腐店買了臭豆腐(¥5)。那個臭豆腐時裝在一個專門的盒子裡,個兒要比昨天的大很多,而且裡面的豆腐很嫩,相當不錯。走出老街會看到許多三輪車夫在拉生意,無非是帶你游覽紹興的倉橋直街,他們還挺會拉客,竟然拉到著名的鹹亨酒店門口。鹹亨對面是網友推薦的阿婆面館,感覺不怎麼樣,那個面賊貴,而且還不是現鈔的澆頭。不如去鹹亨感受一下正宗的紹興美味。之前就聽說那裡的菜很鹹,所以我不敢多點。一碗酒,一碟花生米、一碟茴香豆(¥20有點小說《孔乙己》的味道哦),霉干菜燒肉(¥25)、茄子、臭豆腐、三碗飯總共70幾塊,不算便宜,只是嘗個新鮮罷了。鹹亨的客人真多,門口都擺了好些個桌子。這裡跟大時代差不多,顧客買100塊的卡,多退少補,貌似那種美食城。小說中鹹亨酒店的感覺蕩然無存。幾個菜味道還可以就是有些鹹還好我沒敢多點。
下午我們沿著解放路去倉橋直街,下午的紹興市中心還是挺熱鬧,倉橋的游客依舊不是最多,好多店過年期間都關門了。不過在這裡能夠感受到紹興老街的那種寧靜古樸。發現老街上的居民都不用煤氣而生爐子,這已經很多年不見了。走累了便去“同心樓”對面的“榮祿春”座座,買點飲料什麼休息一下。“榮祿春”比“同心樓”干淨得多,點心飲料價格也便宜,是一家不錯的中式快餐店。休息完畢去附近的商店買了些特產,紹興黃酒、香糕、糟方什麼的。晚飯我們選擇了倉橋直街上的飯館。那天晚上路過的兩家都不錯。狀元樓似乎跟面館差不多,裡面陳設也比較一般,我們最後去了對面的“屋裡菜”。選擇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裡面環境舒適,還有靠背沙發。一看菜單,欣喜若狂,比那天的“醉美”便宜許多。我們點了蒜香骨、沸騰魚片、杭椒牛柳等家常菜。服務生很熱情,得知我們要趕火車,建議我們快些點,這樣能早些上菜。據說這裡上菜速度極慢,果然後面來的許多顧客叫苦不迭。最後一算賬才100。原來這家店是開在上海的,後來關門開到了紹興,而且現在就這一家。不過確實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所以這裡強烈推薦這家菜館。
晚飯結束離開車時間還早,我們便步行來到城市廣場,一邊是現代的廣場,而另一邊則是古樸的茶館、烏篷船。兩者互不干擾,和諧共存,蠻有意思的。不過我還是喜歡茶館、小橋、流水。夜幕中的倉橋直街依舊那麼漂亮。我們的紹興之行也在這濃重的夜色中畫上了句號。回到火車站,坐上8:13的T748,大約十點半返滬。
感悟:
紹興其實不必蘇杭差,它有著自己的特色。紹興的景點眾多,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地方值得一游。比如那個柯岩、東湖還有大禹陵什麼的,都是人工開發而成的。不過不管怎樣魯迅故裡一定得去看看,哪怕在那條街上走走也成。由於旅途過於疲勞,所以原來計劃中的府山、名人故居的探訪都相繼取消。有機會下次來紹興的話一定去一些犄角旮旯的地兒看看。

(魯鎮)

(古軒亭口)

(孔乙己)

(烏篷船)

(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