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去廈門

作者: mobei

導讀從廈門回來我做了兩件事,買了好幾張鋼琴CD,從網上下載了很多年以前的那首《鼓浪嶼之波》。 這首《鼓浪嶼之波》在網上有兩個版本,我選擇了節奏比較歡快的一個,僅僅因為歌曲最開頭有一段海浪的聲音。我想那應該是廈門的海。 啟程 這個冬天,由於工作的變動,我忽然就無所事事了起來。站在陸家嘴的高樓之下,我再聽不見風的聲音,滿耳是車水馬龍的嘈雜。 這 ...

從廈門回來我做了兩件事,買了好幾張鋼琴CD,從網上下載了很多年以前的那首《鼓浪嶼之波》。

這首《鼓浪嶼之波》在網上有兩個版本,我選擇了節奏比較歡快的一個,僅僅因為歌曲最開頭有一段海浪的聲音。我想那應該是廈門的海。

啟程

這個冬天,由於工作的變動,我忽然就無所事事了起來。站在陸家嘴的高樓之下,我再聽不見風的聲音,滿耳是車水馬龍的嘈雜。

這是座與海沒有任何關系的城市。

於是這個冬天,我決定私奔,和我自己,去有海的地方。

到達

下午兩點一刻,飛機准時降落在高崎機場。

透過機場大廳明亮的大玻璃窗,可以看到寬闊而寧靜的廣場,大片的熱帶植物悠閑的曬著太陽,白色的噴泉,綠色的草坪,開得正艷的花……一千公裡以外的上海已明顯有了寒冬的跡像,而眼前這座城市依舊的溫暖,令人心情舒暢。

這一趟旅程就這樣開始。走在去公車站的路上,盡管滿眼都是“廈門市”,卻一點也不感到自己是身處異鄉,這種熟悉的感覺讓我自己都感覺很奇怪,一切那麼的順理成章。

來之前,廈門之於我是完全陌生的,陌生到我對她不抱有任何期望。

可是從這一刻開始,呵呵,叫我如何不愛她。

那一刻的黃昏

到達的第一天本來是想去胡裡山炮台,沒想到去的晚了已經關門。於是就在附近晃晃。

附近有海有沙灘,人群稀少而閑散。

這是片城市裡的海,一望無際的干淨。沙灘上沒有廢棄的船只,也沒有供娛樂用的摩托艇和降落傘。沿著海邊散步,心情會很平靜,沒有感慨。

天色漸暗。遠處的一輪夕陽染紅了天邊,近處的路燈一盞一盞的亮。馬路上偶有公車開過,帶著城市的氣息。周圍的人群依舊閑散,坐在沙灘上的,手牽手散步的,玩飛碟的,放風箏的……沙灘很大,所以聽不到喧嘩,聽不到嘈雜的聲響。這個海邊的黃昏,安靜,如常。

找了一個燒烤小攤買了烤肉和雞翅吃,味道不怎麼樣。在他烤的過程中,我找到個拍照的人替我拍了幾張照。水平不錯還非常熱情,他告訴我,眼前這條就是環島路……

嘿嘿,沒想到來之前朋友向我隆重推薦的環島路,就這樣輕而易舉的遇到。

夕陽已經落下,沙灘上人群依舊三三兩兩。城市裡的海,遼闊而無蒼涼。我偶然邂逅的環島路的黃昏,在腦海裡留下了廈門第一個美好的印像。單是這一點,我想我就能肯定,在廈門生活會是一種幸運。

鼓浪嶼的琴聲

廈大的一位老教授告訴我,鼓浪嶼就像一個縮小版的青島。

他跟我說這話的時候,我已經去過了鼓浪嶼,所以很有同感。至少從表面上看,鼓浪嶼和青島很像。

為了想在鼓浪嶼多呆點時間,我老清老早就出發了。沒想到找錯了碼頭,還是耽誤了三刻鐘寶貴的時間。

那個碼頭也有到鼓浪嶼的船,我不明原因,便稀裡糊塗的買了票。誰知那船是一個小時一班,我也就只好傻傻的等開船。順便逛逛周圍。

清晨的空氣異常清新,就算馬路上汽車開過,也看不到灰塵揚起。

碼頭這一邊的臨海大道寬闊並且干淨,有人晨跑,有人慢行。大道的另一邊是個花園,種植著各色植物樹種,延長而去。退了休的老人們揮劍舞袖在那裡進行著早鍛煉,耳邊傳來練嗓子的高音……

對面的小島便是鼓浪嶼。海上霧蒙蒙的,隱約能夠看到錯落山間的紅頂房子。這感覺,和當初在海上看整個青島很是相似。

踏上鼓浪嶼已是九點多,到下午四點離去,我一共在鼓浪嶼逗留了七個小時。

只是瀏覽風景名勝,這點時間足夠了。可要品出鼓浪嶼的味道來,僅僅七個小時,遠遠不行。

對於鼓浪嶼,我也只能是淺嘗即止。

鼓浪嶼的街道就和青島一樣,是山路。高高低低,蜿蜒窄小。兩邊是班駁古老的多層樓房,或者別墅,殖民地的痕跡非常濃郁。一個人慢悠悠的走在小路上,讓我有種走在過去的錯覺,連陽光都陳舊了起來,忽然就感到了蒼涼。

途中看到有戶人家賣著魚丸湯,桌椅就擺在自家的院子裡。福建魚丸本來就有名,這樣特色的美食可不能不嘗啊。3元錢六個,5元錢十個。我當然要最大號的。嘻嘻。

老板娘自己做的包心魚丸,非常新鮮。外面的魚丸很Q很有彈性,吃到裡面的肉時,還有汁水流出來,那個鮮啊……

吃飽了肚子,咱繼續逛。由於時間有限,我不能再由著自己漫步在鐘愛的小街道上,那些風景名勝的地兒還是不得不去看看的。

日光岩。站在菽莊花園看日光岩是最漂亮的,陽光照射中的日光岩雄偉地面向遠方,如此挺拔。而真正爬上日光岩,感覺其實並不怎麼樣。滿眼是紅色的屋頂錯落在濃密的綠樹中,一大片一大片,熱鬧非凡。稍遠一點,是霧蒙蒙的海,在眼前轉了個彎;再遠的海對岸,是更加霧蒙蒙的廈門市區,模模糊糊的看不太清楚。日光岩,這個歷史沉澱下來的景點有了太多後人的商業加工,漸漸地我們也就忘記了它本身的意義。

鳥島。在日光岩坐纜車,十分鐘就到了鳥島。鳥島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像,除了那張籠罩住整個鳥島的大網。那張網真是大啊,留給鳥兒們足夠飛行的空間,卻也死死罩住了鳥兒們的自由。小鳥小鳥,我真的不知道,你們快樂嗎?

菽莊花園。我去菽莊花園只有一個目的,參觀鋼琴博物館。聽說廈門是人均擁有鋼琴率最高的城市,而其中以鼓浪嶼尤為突出。這一點讓這座美麗的小島更添神韻。坐落在花園半山上的鋼琴博物館迎著陽光,面朝大海,安靜異常。

館內的音響放著很輕的鋼琴曲,伴隨著美麗優雅的講解員緩緩道來一架架鋼琴所擁有的一段段歷史,一個個故事。參觀的人圍著她,應該有十幾個吧,然而大家都很安靜,沒有人講話。最後,講解員現場彈奏一曲《鼓浪嶼之波》讓我徹底沉迷。鋼琴,這個如童話般華美的樂器,是很多孩子童年時美麗的夢,我也不例外。而此刻深深吸引我的,不是鋼琴本身,也不是坐在那裡彈奏的人,而是這華麗飽滿的鋼琴聲,讓我第一次體會到音樂的力量,以及音樂帶給我心潮澎湃的感動。

那一刻我所聽到的鋼琴版《鼓浪嶼之波》日後我再也沒有聽過,然而正是這段旋律讓我深深的記住了鼓浪嶼,記住了廈門。

這是我花錢玩的三個景點。好在三個景點,我全記住了,門票的錢算是沒白花。哈哈

鼓浪嶼島其實是廈門的一個區,很小。但我相信在裡面住上一個月也不會感到厭倦。那窄窄的街道,古老的建築;迎面鹹鹹的海風,腳下輕柔的海浪,卷著動聽的鋼琴聲撫過沙灘;熱情善良的居民,新鮮美味的海鮮……小小的鼓浪嶼,令人難忘。只可惜,我無法長時間的停留。所幸的是我記住了那華麗飽滿的琴音,那熟悉的旋律,便是今後記憶的源泉。

南普陀的清晨

南普陀位於廈門大學旁邊的山上。香火裊裊,繚繞著一絲書香,分外清淨。

南普陀的清晨,初生的陽光透出一點點亮,薄薄的迷霧在山間輕輕的繞。寺院裡的香客三三兩兩,虔誠的點香,叩頭祈禱。

去南普陀一定要趕早,最好趕在第一批游客到來之前。

在大門進口請三支香,點燃,四面八方的拜。心無雜念,心誠則靈。在菩薩面前叩拜,此刻的心情異常平靜。

拜完菩薩後,可以去山上轉轉。半山腰的地方有個茶室,當地人習慣喝功夫茶,這大清早的便見到一家老小圍著石桌喝茶閑聊。廈門人的閑情逸致總算是讓我見識到。

站在山上遙望前方,安靜的高樓矗立在綠樹間,遠處的大海和天空連成一片。山風穿過樹林,吹散蒲公英,輕輕拂過耳旁,是一個人的清冷悠閑,獨自受享。無人理解,無需理解。

待到薄霧散開,陽光燦爛,心中已無比坦蕩,寧靜而遼遠。

下得山來,看到有大批的游客以及香客進來,心中暗喜,幸虧來的早。走出寺院大門,才發現門前有一個很大的放生池,池中的魚兒碩大無比。怪我孤陋寡聞,我是從來沒見過水池中的魚能養得這麼大。呵呵

廈大,來世的約定

去廈門之前,朋友告訴我,廈大真不愧是全國最美的大學。當時的我心中全無概念,一座大學到底能夠美成什麼樣。

相當幸運,我在廈門一共住了三晚,有兩天便是住在廈大裡面。於是在傍晚或者上午的閑暇時間裡我就把自己整得跟個廈大學生一般在校園裡晃。之前難以想像,此刻卻已身處其中。一座大學,怎麼能夠美成這樣!

能夠考入廈門大學不得不說是種福份。整個校園倚山傍海,就是一座花園。無論是人為建成的芙蓉湖,人為種養的大片大片熱帶植物,還是渾然天成風景如畫的水庫,無論是作為宿舍樓的古老漂亮的民國時期建築,還是和廈門大學僅一路之隔的大海沙灘環島路,天生的麗質加上後天的建設,使得廈門大學不僅是科學知識的殿堂,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也成為一座山清水秀的人間天堂。

芙蓉湖邊,山上水庫旁,熱帶花園裡,海邊沙灘上,學生們或者清清朗朗的背誦英語,或者找個石桌演算數理化;女孩子們走過小道,笑聲伴隨著操場上籃球比賽的喧鬧聲響;男孩牽著女孩的手散步在沙灘上,緊張的學業是對未來美好的暢想……

看來下輩子轉世之前還得少喝一碗孟婆湯,我要自己直至下一世依舊牢牢記得考入廈門大學的理想。

集美的大雁

小學的語文書裡有這樣一篇課文: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

在集美的嘉庚公園,我終於看到了一字形人字形的大雁,一群又一群,整齊的飛過藍天,飛過遼闊的大海,飛過我的眼前。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雁。距離我念那篇課文,時過二十年。

18路車過了廈門跨海大橋,就到了集美。

去集美之前我沒有做過功課,也沒有看過地圖,只知道有個嘉庚公園我要去逛一下,至於具體方位該怎麼走我一概不知。一整個下午,我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走到哪兒是哪兒。

好在集美很小,下車問了一位花店裡正在插花的女孩便搞清楚了通往嘉庚公園的路。離開之前女孩甜甜的說了聲:再見,走好!心裡頓時就感到了溫暖。

路過高大的熱帶樹木,路過少有人逛的商業街,路過安靜的集美中學,看到牆內一幢幢強烈的民國特色建築風格的教學樓;路過龍舟池,據說每年端午節這裡都會舉行龍舟比賽,到那時,池周圍會擠滿觀看的人,熱鬧非凡。雖然此刻,這裡悄聲無息少有人煙。再路過幾個賣菠蘿的小商販,便到了嘉庚公園。

嘉庚公園的石雕工藝精良,一幅幅的嵌在牆上,非常珍貴。然而最受人注目的還是解放紀念碑,佇立在高處,遠眺著大海,得天獨厚的雄偉。坐在紀念碑前的台階上,吹著風看大海,心裡一片遼闊。

原來我真的可以什麼都不想,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即便正在經歷一場風雨,我的心也未曾有絲毫的慌亂。什麼都不想,看看遠方的廈門大橋,看看眼前的海,看看金色的陽光灑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海風拂過我的臉龐,吹亂了我的頭發,無比的溫暖。

大雁就是在這個時候排著隊,整齊浩蕩的飛過我的眼前。等到我反應過來拿出相機去抓拍的時候,它們已經飛出了我的視野。於是我再不敢收起相機,對好了焦距等待接下來的另一群飛進我的鏡頭內。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雁,排著整齊的隊形,浩浩蕩蕩地向南方飛去。它們是要去過冬嗎?從北到南,路途遙遠,它們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嗎?中途會遇到風險嗎?如果遇見美景它們會停留嗎……無論如何,它們還能自由選擇溫暖的地方過冬,而我呢?這座溫暖的南方城市,我連停留半個冬天都不能。

集美的大雁,飛過藍色的海洋,帶不走我的夢想,我已經沒有夢想。

廈門的吃住行

廈門的美食

去海濱城市,海鮮不得不吃。廈門的海鮮價格便宜,加工出來的味道也不錯,特別是蝦,既鮮又嫩,十五塊錢的量能夠讓我吃到撐。還有海螺螄,醬燒味道濃郁,肉質很有嚼頭,下酒會很棒。另外我還叫了生蠔和小鮑魚,也很便宜,就是太少了,一口一個就沒了,有點不過癮,嘿嘿。

黃則和。中山路上的黃則和大概是家很有名的百年老小吃店吧,幾乎每個去廈門的游客都會去那裡吃廈門特色小吃,不但周圍的朋友介紹,網上的游記裡也都有提到,所以一定是要去的咯。那天從鼓浪嶼回來後又去了廈大參觀傍晚的水庫,再趕到中山路已經是飢腸轆轆筋疲力盡,好不容易找到了黃則和,那個親切呀,仿佛是在他鄉見到了親娘。沙茶面、海礪煎和花生湯,是廈門最基本的特色美食,非常經典的組合,總共才12元5角。沙茶面裡面的沙茶醬濃而不膩,很地道,小小的一碗量正好。後來在集美的某家飲食店也吃過沙茶面,遠不如黃則和做的好吃。海蠣煎是將海牡蠣和大蔥放平底大鍋裡加水澱粉油煎,等差不多好了澆上雞蛋。男孩子應該會比較喜歡吃。我可能是餓暈了,平時根本不碰大蔥居然也覺得很好吃。海牡蠣的鮮,大蔥的香,再加上雞蛋的嫩,怎麼會不好吃呢。吃完了兩樣鹹而鮮的東東再嘗花生湯是再好不過了。花生湯甜香適度,口感很不錯,1元5角一小碗足夠,再多就膩了。

除了這些,還有在鼓浪嶼時提到的魚丸湯不得不嘗。一定要去在自家大院現做現賣的那家,環境很有味道,魚丸非常地道,很值。鼓浪嶼上還有海蠣餅,吃的慣的也許會覺得好吃,反正便宜,可以嘗試一下。

關於廈門特產,我買了陷餅(到處有,南普陀寺以及周圍店裡的比較新鮮並且味道好)、肉松和肉脯(鼓浪嶼上有家叫黃勝記的最正宗)。個人認為還是很不錯的。

行在廈門

廈門比較小,出行非常方便,公交車線路安排的很合理,基本上任何一個景點都有公交車到達,即使換乘也都在同一個車站。

37路:機場—火車站

1 路:火車站—廈門大學(南普陀)

82路:廈門大學(南普陀)—胡裡山炮台(環島路)。從廈門大學裡面走也能到達環島路。

71路:廈門大學(南普陀)—中山路—碼頭(擺渡來回3元—鼓浪嶼)

18路:廈門大學(南普陀)—時代雅居、3M廣場—集美

在廈門的三天裡,這些公交車帶我去了所有我要去的景點。兩個字:方便。

另外,廈門的中山路商業街那帶廊棚的舊式建築很有點澳門特色。建議晚上去,吃吃小吃逛逛商店看看霓虹,有時間的話沿著中山路一直走到海邊,會非常有味道。

和中山路交錯的思明南路靠廈大那頭有許多小店和地攤,學生逛的比較多,是另一番熱鬧。

住在廈門

在廈門三個晚上我住了兩處:一處是廈大的招待所,只容得下一張床和一只電視櫃的空間,雖然狹小但卻非常干淨,一看就知道是新裝修的。走廊裡24小時有人值班,再加上是位於廈門大學裡面,所以安全系數絕對高,適合獨自出游的人入住。

另一處是位於新城區的時代雅居,地處繁華商業區,旁邊就是好又多超市,肯德基和麥當勞能隨時解決餐飲問題。時代雅居是新裝修的高層公寓房,一室戶的大間,衣櫃床頭櫃寫字台還有邊桌,再帶個大陽台,整的比家裡還溫馨。清晨坐在落地矮櫃上喝咖啡吃早點,隨手拉開窗簾能看見遠處的山和山中熱鬧的城,別有一番情趣。

兩個住處,各有千秋,共同點是價格劃算,性價比很高。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會很感興趣。

廈門認識的朋友

廈門人熱情而樸實,待人真誠且素質很高。是他們讓廈門這個城市美麗而富饒,是他們讓我的這趟旅程充實而美好。旅館裡見著我就笑的服務生,幫忙為我拍照的路人甲,給我指路的花店裡的小女孩,飛機上認識的在上海工作的廈門美女,在黃則和吃晚飯時認識的虹姐……甚至那些只是和我說過一兩句話,那些連長相都不再記得的人,統統是我在廈門認識的朋友,難忘的朋友,我會一直記得。

後記:去廈門之前,朋友讓我准備好零錢,說是乘公交車要用,因為那裡的公交車幾乎都是投幣不找零。於是我准備了二十來個鋼蹦兒。沒想到整趟行程一個都沒用,帶去二十多個,回來還是二十多個。去時沉甸甸的,是為自己准備的一份安全感;回來時還是沉甸甸的,滿載著對廈門的美好記憶。讓我留著這些鋼蹦兒,下次再沉甸甸的來。呵呵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