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像.陽朔-2006春節陽朔紀行

作者: 酒罷問君三語

導讀10年前我的第一次攜妻旅行就是去桂林,也是春節,當時漓江和桂林山水給我種下了深深的印像,有一種心顫的感受。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盆景居然就在田野,第一次看到岩洞內的奇形怪狀,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鄉村的孩子們為了一張紙幣站在江水中向游客伸手。雖然聽說陽朔山水更美,但是因為漓江枯水沒有到達陽朔,因此一直有一縷掛念,揮之不去。 飛機到達桂林時已經是19 ...

10年前我的第一次攜妻旅行就是去桂林,也是春節,當時漓江和桂林山水給我種下了深深的印像,有一種心顫的感受。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盆景居然就在田野,第一次看到岩洞內的奇形怪狀,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鄉村的孩子們為了一張紙幣站在江水中向游客伸手。雖然聽說陽朔山水更美,但是因為漓江枯水沒有到達陽朔,因此一直有一縷掛念,揮之不去。

飛機到達桂林時已經是19點了,賓館接機的導游小姐先給了我們幾個下馬威:當晚的夜游兩江四湖的票沒有了!明天去陽朔的內賓船沒有票了,只有380的外賓船!後天晚上的陽朔‘印像.劉三姐’第一場票沒有了!(但是她有個陽朔的朋友可以幫忙)。走江湖這麼多年了,當然知道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可什麼事都應該有誠意才對。

住的金像大酒店對面就是像鼻山,附近的飯店吃了點晚餐,信步到了旁邊的文昌橋碼頭,一問‘夜游兩江四湖’有票。這個號稱媲美威尼斯水系的兩江四湖據說是這幾年才疏通好的,對於桂林市民來說確實是個還事,這個形像工程還是有點功績的。但是對於不喜歡人造景觀的人來說有點做作,尤其是所突出表現的幾個不中不洋、不古不今的橋梁、建築無法使人感覺桂林的特點,反而遠處幾座典型的桂林山峰黑黝黝的沒有體現。

在散步回賓館的路上閑說一句‘明天怎麼去陽朔’,立即引來了正准備關門的路邊旅行社的反應,第二天早晨坐上送碼頭的車奔磨盤山碼頭而去。

10年前已經坐過一次漓江游船,本來這次應該按照最時髦的走法到楊堤徒步或者泛舟去興坪,然後再去陽朔。怎奈攜家帶口的還是按照最正規的套路來了,船行到楊堤以下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酷驢背包行走在江邊村野,還有幾個家伙愜意的搭著帳篷、支著躺椅悠然發呆,引的我心癢難忍,OK,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徒步。

漓江的山水風景自不比說,我已經是第二次來了,但她還是和以前一樣處於煙雨朦朧之中,雖然朦朧有朦朧之美,但是就像見到蒙紗美女一樣,人們總是忍不住渴望見到紗後的景像。旺季的漓江游船一艘接著一艘,打破了江水的平靜,事後看所照的照片確有點煞風景。到了九馬畫山,怎麼看頂多也就是3匹,那6匹也不知躲哪裡去了。

住在陽朔西街頭上的帝都酒店的江景間,大大窗戶直面漓江,遠處就是一座座突兀的山峰,中間地帶是滿目翠綠的鳳尾竹,半躺在園椅中把腳擱在窗台上,捧一本書,不知道在看還是在發呆。。。。。。

夜晚的西街人聲鼎沸,基本是游客的天下,本來據說這裡是老外們晚上泡吧的天下,大約是近年來名聲太大,游客們來此逛街看老外泡吧成了一個行程,一到旅游旺季大部分老外們反倒躲的不知蹤影,不禁啞然失笑。

第三天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和女兒一起騎,一輛單人自行車老婆騎,跟著一位剛上大一的業余向導沿著鄉間小路向遇龍河上游騎去,因為是冬季,田野中的稻田沒有水稻,但和北方不一樣的是,稻田裡仍然郁郁蔥蔥的長著綠色植物。本來計劃到遇龍橋再漂流,但是向導認為太遠,考慮到時間以及後面的行程也就沒有堅持,隨向導到了雙流渡。

穿過村莊和稻田來到遇龍河,河面不寬,在周圍青山綠竹的影掩之下水顯得更清澈,坐在10根竹子綁成的竹筏上悠悠的隨水漂流,筏工似乎很能了解此時的感受並不多言語。遠處的山峰、河邊的一簌簌竹林在水中的倒影十分清晰,再陪上幾聲鳥鳴,猶如仙境。其間還下了一場雨,如果此時筏工穿戴著鬥笠瑟衣會是怎樣的一個美景呢。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河中竹筏太多,人聲嘈雜,讓你無法細細品味悠閑。

漂到工農橋,向導已經在等著了,騎到大榕樹,沒有什麼特別,確實有愧於18塊的門票。倒是四周的橘子林是我第一次見到長在樹上的一片柑橘,趕忙命令女兒下車與之合影留念。

在月亮山對面大名鼎鼎的月亮媽媽家吃過午飯,透過窗戶就可以看到月亮山,一輪明月就鑲嵌在山中。一直奇怪桂林的山水形狀,所以非常渴望攀爬一個桂林的山,在我的一再堅持下老婆居然真的跟我登上了月宮,這裡海拔好像300多,相對高度大概也就200多,但是有些路段有些濕滑陡峭。早就聽說這裡是著名的攀岩處,沿著石壁可以看到幾串岩釘,在幾乎是圓形的45度多的位置有3個明顯的紅色繩扣,不知道是高手們到達的最高點還是別的什麼意思,遺憾的是今天沒有攀岩者。

從月亮山沿公路回陽朔,一路美境,這裡號稱是十裡畫廊,一個山接著一個山,據說是卡特來訪時為了仔細欣賞山色而騎車而過,此時騎車十裡畫廊已經成為來陽朔的驢友的首選。可惜的是路上車輛很多,呼嘯而過。以後應該請向導帶一條鄉村小路,不過那樣應該只能騎山地車了。

回到陽朔才剛剛下午4點多,晚上去看了用張藝謀名氣打造的‘印像.劉三姐’,一句話:在一個唯美的山水舞台上的一場大氣的演出。

早晨睡到自然醒,收拾行囊,退房,鑽洞看看珠光寶氣的銀子岩,坐長途車回到桂林,飛上海再飛煙台,從22℃的南方回到了漂雪的-6℃北方。

心中下次的計劃已有:

時間:一個幾乎沒有多少游客春天,不是黃金周,不是周末。

天氣:陽光明媚

地點:陽朔的鄉間

行程一:從楊堤以隨意散步的速度走到興坪,走多長時間算多長。

行程二:騎上山地車一直到遇龍橋,隨遇龍河水而下,河水流多長時間算多長。

行程三:騎車往返十裡畫廊,決不走公路,估計總是抬頭看山所以實際無法騎車,需要多長時間算多長。

行程四:學學攀岩

行程五:隨便在哪裡把眼睛聚焦∞...

行程N:。。。。。。

好了,決定了,這是我退休後要住半年的一個地方。



(九馬畫山)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