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韶幾句 自從發現和喜歡上南旅這個壇子,每天有事無事總要進來瀏覽一番。次數多了,就對“自助游”產生了興趣。說句老實話,本人雖然已經年屆五十,無論體力或精力都已遠非從前,可是心態卻還相對年輕。偏偏現在是冬季,偏偏南旅的一幫朋友們正想著黃山的雪景,偏偏他們個個都是喜歡自助游的老驢,又偏偏我雖然沒有去過但很想著去一次黃山,所以嗎,就有了下面的游記。本游記主要還是敘述了本人在年齡偏大,一是初次參加南旅FB自助游,二是選擇了冬天這個季節,三是首次登黃山,在如此一系列背景的情況下,本人內心的一點感受,不知能否會對一些具備同樣情況的朋友們有點幫助。
同時也想以這樣一種形式,來感謝參加這次活動的所有南旅朋友們。感謝他們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對自己的熱情關心和幫助!
2、“WEIQI”的帖子 元月4日是0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利用早飯後上班前的一點時間,我打開電腦進入了西祠胡同<南京旅游俱樂部>。幾天以來也許是由於新年放假的緣故,壇子裡除了那位熟悉的“黃山森林公寓”先生偶爾還能露一、兩次面以外,其他板油的發帖與跟帖都不算太多。 “應該考慮去黃山了”,一位網名稱為“WEIQI”的新帖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作為一個幾乎總是能夠引起眾多板油熱情參與的話題,將近一個多月以來,從一般的雙休日到聖誕節再到元旦,幾乎所有關於冬季登黃山,看雪景的計劃與安排,都曾經引起過我的關注,莫非這次又要有人開始行動了? 透過玻璃窗,天空中還在飄著小雨,明御河岸邊那些正在隨風搖擺的柳樹枝條仿佛也在說明,冷空氣的影響還遠未結束。考慮到南京近幾天的天氣變化趨勢,我隨即去察看了黃山氣像站發布的五日天氣預報。那上面清楚的顯示,雖然此刻的黃山正在下雪,但兩天以後也就是6日那天,黃山的天氣將轉變為晴天。雪後初晴,這不正是登黃山賞雪景的最佳時段嗎。於是,我隨即在WEIQI的帖子後面跟了一句話,“如果去黃山,6日應該是個機會。” 盡管帖子是跟了,但說句實在話,直到那時為止,本人內心還沒有決定是否真的要去抓住這個機會。其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是作為一個南京人,冬看黃山雪的機會其實並不缺少,即使是需要附加“雪後初晴”。其次是因為臨近春節,單位裡或多或少,事情比平常總要多一些。第三是對網名稱為“WEIQI”的那位板油尚缺乏了解。本人雖非俊男靚女,不可能成為他人獵色的對像,但畢竟年逾五十,又從未登過黃山,如果不巧與一位毛頭小伙或丫頭在冬季的雪後攜手同行,萬一有個閃失,對人對己豈不是太不負責。最後當然也最關鍵的是,我們南旅的斑竹“怕怕呀”,早先就曾經在論壇內發布過一個“登黃山,觀雪景”的周密計劃,其中從路線、裝備、天氣到交通工具、食品等各方面,都有詳盡的考慮與安排,尤其是“怕怕呀”在計劃中曾經向大家推薦過的一位“風流倜儻”的領隊“阿宇”先生,他那據說是自助攀登過海拔5千米以上高山的經歷和經驗,早已經在內心中折服了我。
3、“怕怕呀”的通告 午飯後,上網瀏覽了一會兒新聞,由於心裡還在想著“WEIQI”發帖的事情,於是又接著進入了南旅論壇。這次終於發現期待已久的斑竹開始動作了,只見“怕怕呀”在壇裡正式發布了一個登黃山、觀雪景的公告,活動初步計劃由“阿宇”負責帶隊,定在6日晚出發。既然如此,那就趕快報名吧。於是便順手在鍵盤上敲入了“也算我一個”五個字。此刻起,本人的登黃山計劃可以說進入了開始付之於行動的階段。 小雨一直下到晚飯以後還沒有停止的跡像,西北風甚至比早上還刮得更凶了點。網上又看到了“怕怕呀”的新通知,要求所有報名參加登黃山活動的板油們當晚八點在湖北路<悠仙美地>聚會,談論關於行程的詳細安排。其中還特別提到了“段先生”,作為一位首次參加南旅活動的新成員,斑竹和其他的板油們當然還是希望我能夠“盡量來吧”。 說實在的,當時本人的心情相當矛盾。一方面,登黃山,並且選擇在新年伊始的冬季上山,除卻包含有中國傳統觀念,寓意有良好願景之外,還可以覽其石、峰之秀,賞其林、松之美,再加上“雲海”、“日出”和“日落”,更有機會看到黃山五絕之一的雪景,…。有古人雲:“凡集數美於一身者,人共趨之”,當然我也不會例外。另一方面,登黃山畢竟需要付出一定的體力,再考慮衣食住行等諸多因素,考慮到雪後結冰路滑等自然環境,真是說難也難啊。但轉念又想,既然已經報了名,再加網友們又熱情相邀,起碼從禮貌角度看應該去見個面,等了解清楚情況後再下結論也不遲。
4、行前准備會 在湖北路<悠仙美地>,與一幫熱情的板油們見了面。與我事先想像的差不離,果然他們都是一群非常時尚的年輕人。幾句話之後,大伙兒彼此之間就很快開始熟悉起來。斑竹“怕怕呀”、版友“小雨”、“小米”等都是些比我女兒年齡大不了多少的PLMM,“WEIQI”、“劉雨馨”則是兩位帥GG,更有那位被他們稱之為 “阿宇叔叔” 的領隊,只見他上身穿了件紅色的衝鋒衣,腳蹬戶外越野鞋,顯得非常的瀟灑與豪放。再仔細觀察,果然就如同斑竹事先所描述的那樣,在其舉手投足之間,時不時就能透露出一股“風流倜儻”的模樣。 “怕怕呀”首先就登山計劃的細節部分征詢大伙兒的意見,然後又簡單地做了分工。其他人則圍繞著計劃紛紛發言,不斷補充或者說是完善著活動的每一個細節。伴隨著這種醞釀、討論甚至於爭執的不斷進行,坐在一旁的我發現,原本自己頭腦中的旅游日程表也開始逐漸變得清晰和具體起來,參與活動的自信心隨之大增。接下來,財政部長“劉雨馨”又對本次活動的預算情況做了大致的說明。小劉GG熟悉導游業務,並且自信IQ甚高,不但在金錢的操作與把握方面具有獨到之處,而且尤其擅長“殺人”,這些當然都是後話了。 對我來說,行前會議剩下來的最後一段時間就好像是場記者招待會,不同的是自己成了唯一提問的“記者”,而所有其他現場的朋友則充當了“發言人”的角色。從經費預算、服裝准備、火車票的預定到攜帶的食品、水乃至於洗漱用品,無論巨細,他們都是有問必答,顯得相當耐心。除了巧克力和牛肉干以外,“阿羽”最後還特別關照我,冬季登黃山一定要帶個能夠保溫的水瓶。 對於是否還要購買其它裝備,這是個初次參加自助游活動的人都會十分關心的問題,記得當時“WEIQI”十分干脆地回答了五個字:這次不需要。不需要?我怎麼聽不懂了,衝鋒衣,排汗內衣,甚至於手杖,那可都是一些戶外俱樂部向參加冬季登黃山自助游的對像所極力推薦的基本裝備啊。難道真的不需要?面對我的疑惑,“怕怕呀”說:“道理其實很簡單,這些裝備確實都非常有用,很多情況下沒有裝備也根本不行,但關鍵是看使用條件。對於我們這次FB游,來回乘臥鋪火車,山上住有暖氣帶衛生間24小時供應熱水的賓館,裝備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如果已有,帶上更好,如果沒有,就不必要臨時購買。沒有看到跟旅游團去黃山玩的那些游客嗎,無論穿戴都挺平常的,可也沒聽過有誰被凍死累死的。此時,坐在身旁的“WEIQI”看了看我手中拿著的毛線手套說,這次活動你戴這雙手套就足夠了。 如果說在這之前,對於參加這次活動還難免心存一些顧慮的話,聽完 “怕怕呀”和“WEIQI”的這番回答,我參加南旅“登黃山,看雪景自助FB游”就算是徹底地鐵心了。
5、跟團走與自助游 記憶中以前除了去北京和普陀山以外,其余參加的所有旅游活動,無論是上“山”還是下“海”,幾乎都是跟旅行社走的。跟團走的最大好處,一是省心——所有景點、交通乃至於吃飯乘車等一概不用自己操心;二是省錢——興許是由於競爭過度的緣故,旅行社開出的價格就如同下市的爛瓜果一樣,越來越低;三是省力——你想吧,什麼都用不著你操心,價格還忒低,在現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還能期望得到什麼,真的你以為自己就是上帝?結果可想而知,許多原本該去的地方沒去,許多原本該玩的地方沒玩,當然也就省力了。跟團游的最大不足之處就是需要無條件地跟著導游走。也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對大多數人來說,只要你有足夠的思想准備,跟團游確實應該說是種不錯的選擇。 相比較起來,自助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自由。從旅游路線、出發時間到日程、行程的安排,乃至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全部計劃由參與者自主制定,整個過程需要參與者自我實施。既非常費心,又稍微費錢,還特別費力。除了這些之外,除非你是一個人或少數人,否則自助游還需要所有參與者具有很強的集體觀念,強調團隊和互助精神。正因為以上原因,對於那些比較重視過程,重視參與,重視體驗,重視友情,同時又富有精力,不缺體力,有點時間,不在乎銀子的年輕而又時尚一族而言,自助游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6、家人的關心 6號是出發的日子,由於相處在接近的地理位置,與安徽省黃山站作出的天氣預報差不多,受到持續南下冷空氣的影響,南京市的天氣自昨日起,也已經開始逐漸由雨轉晴。當天的氣溫雖然仍然較低,但是幾日來難得一見的太陽已經高高的掛在藍天上了。這是否預示著此次南旅的“登黃山看雪景”之行將會非常順利? 自從得知我決心參加“登黃山看雪景”自助游以後,妻子和女兒就開始為我擔心。不是因為害怕我體力跟不上,主要還是擔心雪後的黃山路不好走,擔心山上的氣溫太低(網上已有朋友告之,說當時黃山上的氣溫為零下18度)。為了打消她們的顧慮,也為了防備萬一,我跟隨著太太去“全民健身中心”旁的運動品牌專賣點買了件NIKKO戶外羽絨服,一雙NIKKO登山鞋。正在准備考試的女兒也掏出自己的零花錢,去“走天涯”戶外店給老爸買了頂抓絨帽子和手套,她還從不知何處翻出一個早幾年以前我妻子單位發的adidas雙肩包(不是那種專門的戶外包,從外形看有點像現在高中生背的那種)。 穿戴上這些之後,再站在穿衣鏡前,看著裡面此時那似乎顯得有點滑稽的尊容,我和她們都一起開心地笑了起來。 盡管能不帶的已經盡可能地不帶,但細心的太太又用健康稱稱量了一下我的包,好家伙,共計15斤重,再把它背到身上,走了幾步,也確實感覺挺重的。雖然說平時也經常去爬爬紫金山,可畢竟那時候身上沒有這些負擔。再考慮到黃山非紫金山,又正值冬季雪後路滑,於是只好把裡面原本就不算太多的壓縮餅干、肉腸和水果等又拿出來一些,就連那條平常洗臉用的大毛巾也換了條稍小點兒的。妻子說的對,情願肚子委屈一下,也不能因為東西太沉不靈活而導致發生危險。更何況只要有銀子,即使是光明頂也會有食品買。她幾年前去過黃山,比我清楚這一點。
7、 “黃山XX”先生 去黃山的,由南京開往廈門的火車要到約22:30才開。由於時間還早,晚飯以後我又上了網,一方面想看看新聞,另外還可以關注其他同行的南旅朋友們有什麼動靜,一旦有什麼新消息,網絡一定是最快的。 “黃山XX”先生發了新帖子。在得知南旅的一些朋友們要去賞黃山雪景之後,憑著他的一貫聰明和熱心,當然也與目前他本人在黃山有投資,比較熟悉當地的情況有關系,他對我們這次活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從交通、住宿、裝備到吃喝拉撒,甚至還不失幽默的要我“段先生”在野外方便的時候,一定記得帶上根棍子,防止因流水成冰而給身體的某些要害部位帶來什麼不測。 這位“黃山XX”先生也是我最近通過西祠認識的一位朋友,熱情,開朗而又不乏聰明。盡管我們兩人從未見過面,可是總感覺在彼此性格的某些地方上有點兒相像。這一點,只要從一位愛好喊山的朋友發的帖子裡就能夠看出來,那位“我要喊山”經常會以為我“段先生”與“黃山XX”先生是一伙的。當“黃山XX”先生開始得知南旅要組織去黃山看雪景的活動以後,曾經數次熱情地要求我們,光臨他在黃山湯口附近的公寓,並且允諾可以免費一住。可惜的是最終這次活動參加的人數太多,憑一輛7座的依維克無論如何裝不下,否則的話大家一定能夠享受到他那熱情而又周到的招待。對這點我直到現在也從來沒有懷疑過。 如果有誰看過本人的這篇文章,又想在周末帶著幾位朋友前往黃山一游,不妨可以考慮去“黃山XX”先生的公寓小住兩天。據說對於因感覺有緣而會面的朋友們,“黃山XX”先生從來都是很優惠的。你會經常在南旅的壇子裡發現他的蹤影,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他的正式網名應該是“黃山森林度假公寓”。 8、集合、拍照、出發 21:40,按照預先計劃好的時間,大家准時在火車站見了面,除了行前會上的幾位外,又見到了因為工作或其它原因而無法出席會議的其他朋友,他們是“阿蓮”、“梨花”、“小強”、“橙子”和“小胡”,這樣包括我“段先生”在內,此行的隊伍就有12個人了。我突然發現,他們帶的“裝備”都比我多得多,不僅是“阿宇”、“WEIQI”、“小強”、“劉雨馨”,就連“小米”MM的身後也背了個好大的戶外包。 想到這次出游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禁回憶起連戰先生大陸行時,那句幾乎家喻戶曉的豪言壯語:“我們不做,誰來做?此時不做,什麼時候做?”只要把其中的“做”換成“去”,再轉用在目前我們這一行人的身上,登黃山看雪景不也一樣是豪情萬丈嗎。…當然,在已經順利結束黃山自助游之後的今天,再回頭看過來,當時的一些想法也確實有點搞笑。 快到檢票的時候了,“WEIQI”提出建議:按照慣例,臨行前還需要拍張集體壯行的出發照。於是大家很快站在侯車室的樓梯上,紛紛簇擁在此行的最高領導“怕怕呀”的周圍。不知是誰先帶了個頭,“預備——1…2…3”,“茄子!”大家肆無忌憚地喊了出來。
9、第13號臥鋪車廂 可能是考慮到我的年齡,領隊“阿宇”在分配車票的時候,有意識留了一張第13號臥鋪車廂的下鋪給我。盡管對我而言,這完全是多余的照顧,但還是情不自禁的讓我從內心感到一絲溫暖。以往不管是家庭出游,還是由單位組織出游,數人同乘火車的情況還是很多的,但一般地說,還沒有人會如此主動地想著把下鋪留給我。也許真的是我現在的年齡大了,也許是因為眼前的他們都還實在太年輕,但不管怎樣的理由,都使我非常感動。 睡在上鋪的,進車廂以後才逐漸熟悉的“小強”,是一個粗看感覺比較木訥而其實卻又非常機敏的大男孩,與“WEIQI”、“阿宇”、“雨馨”和“梨花”、“怕怕呀”等一樣,也是位老資格的驢友,走南闖北,帶著帳篷與睡袋扎營,去過大江南北的很多地方。聽“小強”講這次去黃山,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非常FB的,因為旅游而享受臥鋪。對了,同在第13號車廂的還有“阿蓮”、“橙子”和“小米”三位MM。不知什麼原因,望著眼前這一群勇敢而又年輕的朋友們,使我想起了三十幾年前的部隊生活,想起了第一次出差坐臥鋪車廂,…。 在這次<登黃山看雪景南旅FB自助游>的整個過程中,“小強”被領隊“阿宇”任命為“垃圾部長”,負責大家沿途一路的清潔工作。在喜歡戶外運動,熱愛大自然的驢友們之間,在我們的南旅俱樂部,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除了腳印什麼都別留下,除了快樂什麼都不帶走”。由此可見,“垃圾部長”也同“財務部長”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職務。通常總是由隊裡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身體條件又好的驢友擔任。
10、早飯、中巴車 2521次列車到達黃山(屯溪)的時間是早上六點多。天很黑,抬頭望去,還能看見上面布滿著在不斷眨眼的星星,看來天氣預報的“雪後初晴”是一點也不錯了。我又留意數了一下,乘這趟車來黃山的一共也超不過20個,想到這裡內心禁不住又得意了一番。雖然都說黃山的風景好,可再好的風景也架不住人多啊。如果看雪景也都像黃金周的新街口一般,到處都是人,那甭說是賞雪或照相了,恐怕就連正常的 “走路”都會成問題。 估計與目前並非是旅游旺季有關,車站附近的早餐點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多。一個消瘦的中巴車司機為了攬到生意,主動提出可以免費帶大家到附近的早點一條街先就餐,飯後再乘他的車去湯口。只見財政部長“劉雨馨”先是單獨以導游身份與車主談判,設法將車資壓到了最低的價格,然後才不失時機的招呼大家伙兒趕快上車。 早餐的品種很豐富,面條,水餃,還有茶葉蛋。平時早飯基本上只喝點牛奶麥片再加小半塊饅頭的我,想到即將開始的登山,便毫不遲疑地跟著大個子“WEIQI”,也點了大海碗的牛肉湯面,還別講,那次早飯的胃口還出奇的好。 黃山(屯溪)市中心離湯口鎮還有約70多公裡。聽也是坐在後排的售票員MM說,由於目前是黃山的旅游淡季,相應的從屯溪至湯口的中巴汽車票價也比平常有所降低。當得知我們是一幫來自南京的游客,她立刻告訴我,去年底他們所在的車隊剛剛集體游玩了滬寧杭三個城市,“很不錯的呦!” MM高興地回憶著說。聽著她的這段話,我再次感悟到人生的矛盾。就像“新”與“舊”,“愛”與“恨”,“進”與“退”,“取”與“舍”,“年青”與“年老”一樣,身居現代都市的人們,追求的是簡單和自然,而生活在黃山腳下的村民,向往的卻是繁華與熱鬧。古代哲人所謂 “得即是失,失即是得”的辯證思想,揭示得實在是太深刻了。 就像任何情況下都需要權威一樣,多人同行的自助游也不例外。領隊“阿宇”在中巴車即將到達湯口時,宣布了幾條團隊紀律,然後以幾乎是不容質疑的語氣告誡大伙兒:任何時候有不同意見,以服從多數為原則,一旦分歧太多,則以服從領隊為原則。看來如果“阿宇”在單位也是位領導的話,絕對會是一位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典範。 興許是一大早就接到手的這樁生意令中巴車主十分高興,他主動告訴我們一會兒在湯口轉車時,不要去乘大巴。其實無論大巴還是的士,都是一些掛靠在“新國線”公司的個體戶,因為冬季旅游淡季的緣故,使得他們不得不紛紛降價,尤其是的士,算起來只要人均10元就可搞掂,與大巴的票價差不多。“大巴要等很久,不方便,再說你們共計12人正好包3輛的士,很劃算的呦。”下車的時候,那位售票員MM仍然關心地提醒著大家。
11、好景不常在 八十年代初,寶島台灣歌手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曾經在大陸風靡一時。印像中非常深刻的是開頭一句“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如今拿它來形容黃山冬季的雪景那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了。 近些年以來,在有關黃山的各種題材被炒作的差不多了之後,冬季去黃山看雪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眾多喜好旅游人士的最愛。更是有人將“黃山雪”與“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一道,贊嘆為美哉黃山的五絕之一。然而與“奇松”、“怪石”和“溫泉”等景觀相對比較又有所不同的是,觀“雲海”與看“雪景”還需要其它諸多環境與自然條件的相互配合,正是這一點導致並非所有的冬季登山者最後都能如願以償的看到黃山雪。 對於欲賞雪景的游人而言,無雪自然不能。但如果雪下得太大導致無法上山,或雖然人已在山上但因下雪而導致能見度降得太低,或大雪之後冰封山道,那麼除非你能在黃山腳下或山上安營扎寨耐心等待,承受那價格高的離譜的自助簡餐和賓館床位,否則最後都會令游人不得不掃興而歸。 自去年11月份黃山開始首降瑞雪起,有多少前去看雪之人,最後卻不得不無功而返,這只要從我們南旅和其他相關論壇裡,由登黃山者所發帖子的內容裡即可略知一二。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機會使然?運氣使然?還是緣分使然?這一切恐怕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怎樣,在多少冬季登黃山並希望能夠看到雪景的人群中,最後真正能夠有幸欣賞到黃山雪的一定不會太多。
12、雲谷索道、初識黃山 雲谷寺是黃山現有三條索道之一——“雲谷索道”的起點,同時也是進出黃山風景區的一個大門。無論是跟團還是自助,一般爬黃山只要說是由“後山”上,其實就是指由雲谷寺進山。盡管除了乘纜車外,從這裡上山還有一條小路可走,但是考慮到體力安排與景點等多重因素,在乘坐索道纜車上山這一問題上,大伙兒的意見絕對一致。
出發前也曾經設想過,萬一等纜車的人太多,可能會因為排隊耽誤點兒時間(自助游就是這樣,設計每一個具體方案時要力爭將最壞的情況考慮進去,所謂“戰術上重視敵人”。)可是由於那天上山的實在太少,反到搞得有點像是專車在等我們一樣。太順利了,這也許是包括領隊“阿宇”在內事先誰也沒有想到的。
全封閉的大纜車快速向著白鵝嶺方向前進。向下望去,只見起伏而茂密的山林裡,有一條崎嶇蜿蜒的小道,因為剛下過雪,顯得時續時斷,依稀可辨,倒也十分好看。此時我發現身旁站著位年輕漂亮的MM,一打聽才知她從杭州來,已經有N次登黃山的經歷,最近的一次是上個月,而今天是專門來看黃山雪的。“每次來黃山都有收獲,實在是美不勝收。”MM帶點激動的向我,也是在向著周圍所有的人高聲炫耀著。
“快看,那是黃山的挑夫。”順著MM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見有幾個人影匆匆行走在雪後的山間小道上。由於離的太遠,無法看清他們肩上挑著的是什麼,食品?衣物?還是建材?聽說為了保護黃山的環境、生態和植被,黃山上使用的一切甚至包括攪拌在混凝土裡的小石料,都是從山下依靠挑夫這樣子一擔一擔運上來的。
僅僅八分種後,我們就到達了白鵝峰。剛走出索道口,哇!只見近處漫山遍野的霧淞,遠處清晰可見的雲海,還有那久已期待的,如同山水畫一般,在皚皚白雪掩映下的無數奇松、怪石都逐一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絢麗多姿的黃山雪景立刻讓我感到有點應接不暇,於是忙不迭地掏出相機。
領隊“阿宇”在遠處喊了起來:喂!你們先別急著照,都快點過來!
聽得出來,此時開始表現出過分激動的已經遠非是我“段先生”一個人了。
13、始信峰、北海 與大多數黃山景觀有所不同,例如蓮花峰以其山形,天都峰以其路險,光明頂以其峰高——能夠首先讓游人感受到晨光而各得其名,談起“始信峰”的來歷,據說是源自明代有位文人,登“始信峰”,觀其美景,有感而發,賦詩一首。其大意是:原來對徐霞客所述黃山之美尚存一絲疑念,待親臨其境後,方相信確實如此,故命其名曰“始信峰”雲雲,…。
對於 “始信峰”及其周邊的景致,本人就不敢在此贅述了。你只要在互聯網上鍵入“黃山始信峰”再隨便“百度一下”,就立刻能顯示出“找到相關網頁約三萬八千余篇”,那裡面的信息應有盡有。這裡只想說一件事。上山之前,一位曾去過黃山的同事曾經勸我再去買張存儲卡,對此忠告本人當時很不以為然。心想憑現有存儲卡的容量,共計也只有兩天時間,怎麼會有什麼問題呢。結果是不幸被那位朋友言中,才離開“始信峰”,我就發現相機裡剩下的存儲卡容量必須仔細算計著使用了。
奇松是黃山的特色,其中尤以始信峰周圍最多。在一棵相當高大挺拔的連理松下,我們此行的領隊阿宇先生相擁著他的愛人阿蓮一起合影留念。黃山松、阿宇和阿蓮連同他們那美好的愛情,相信將會永遠定格在這美麗黃山的雪景之中。
在 “清涼台”附近,遇到了幾個看似還比較專業的“攝影師”,身邊帶著各式長、短炮筒和三角架。只見他們此刻就像是群剛剛打靶勝利歸來的戰士,一個個倚著欄杆,彼此之間不斷交流著什麼,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瞧那情形,此趟一定是頗有收獲。於是過去一問,得知他們是從杭州專門來拍黃山雪景的,已經在山上等了好幾天。今天一大早趕來此地抓拍“雲海”和“霧淞”。“現在總算圓滿完成任務,可以回家了嘍。”當知道我們一行人今早剛上山後,其中的一位拍了拍我說:“還是你們的福氣好啊!”
就這樣,由始信峰—石筍叿——十八羅漢朝南海,到散花塢—夢筆生花,從北海—曙光亭—清涼台—石猴觀海,再到雄偉的獅子峰,一路走來,真正是風景如畫,步移景隨。極目遠眺,雲海、奇峰令人目不暇接;抵前近賞,霧淞、怪石勸君留連忘返。
除了享譽中外的五絕以外,黃山夏日的瀑布聲,秋天的雲海聲以及冬季的落冰聲也相當知名。正是在至西海的山道上,我們有幸聽到了黃山落冰。那其實是樹上的霧淞和雨淞(統稱樹掛或冰掛)受日出以後溫度升高的影響,融化後掉落在地上以後所形成的聲音。同行的大家一面放輕著腳步,一面用心去感受,同時打心眼兒裡暗自慶幸這難能可貴的機會。 12點30分,來到了西海賓館,這裡是“怕怕呀”和“WEIQI”他們行前就已經預定好住宿的地方。 14、西海賓館、“劉雨馨” 就在離西海賓館還有約百十米距離時,一直走在隊伍前面的“WEIQI”突然停了下來。領隊“阿宇”示意大家在原地休息,由“WEIQI”和“劉雨馨”先進去打探虛實。後來才知道,所謂虛實,其實就是對欲入住賓館在價格、服務和各方面條件上實施的一種現場考察。由於還牽涉到可能的討價還價,所以一般不宜大隊人馬一起參與。
也是事後才知道,“WEIQI”和“劉雨馨”這兩頭老驢先是以散客身份打探賓館的床位最低價格,然後又似乎在不經意之間向總台詢問了旅游團隊的價格和賓館的傳真號碼,最後又深入客房內部仔細考察了設施情況。
兩人回來後,先向領隊“阿宇”和“怕怕呀”做了彙報,然後只見“劉雨馨”打起了手機,開始了我認為可以算是此行最經典之一的那場表演。“喂,你好!請問是黃山西海賓館嗎?我是南京XX旅行社,我現在南京,….請問傳真號碼…。”
“喂,你是小X啊。我是XXX,我現在黃山,…。對,趕快幫我發一個12人的派遣證,傳真到黃山西海賓館。賓館傳真號碼是XXXX…。”
大約五分鐘後,得知南京方面已經准備發送傳真。“喂,你好!我是南京XX旅行社,我們有一個12人的團隊將在今天上山。現將派遣證給你們傳真發去….。”
又過了五分鐘,“喂,你好!請問是黃山西海賓館嗎?我是南京XX旅行社的導游XXX,我們的傳真收到了嗎?那好,我們已經快到西海了,一會兒總台再見。”
就這樣,經過“劉導游“的一陣忙碌(自那時起,到最終辦好入住手續,“劉雨馨”一直拜托大家千萬要喊他為“劉導”,“否則要出洋相的噢。” 只見“劉導”一臉嚴肅地說。為防止穿幫,“劉雨馨”這家伙還和“小強”換穿了一件紅色羽絨服,又不知從哪裡搞來幅近視眼鏡戴上), 20分鐘後,我們以每人比原先優惠了20元的價格入住了西海賓館帶空調、獨衛、24小時供應熱水的6人間。走在身邊的“小強”告訴我,盡管一般說來,自助游的參與者並不會十分看重價格,但是希望“物有所值”卻是所有消費者的共同企盼,因此能節省時還是應該盡量節省。“今天省下的銀子可以夠我們下山,到屯溪老街的土菜館裡點好幾個大菜了噢”,小強這個機靈鬼又笑著說。
15、西海大峽谷 按照事先擬定的計劃,下午的行程是游覽西海大峽谷。事先已經得知冬季為保證安全起見,西海夢幻景區的一部分已經被封閉,但是看得出大家自賓館出來時仍然是興致勃勃。這是因為整個上午的游覽包括住宿問題的解決都非常順利,同時剛才的午餐也及時給各位略顯疲憊的身體補充了能量,最後是因為有了西海賓館這個根據地,現在大家總算能夠輕裝前進了。 寫到這裡,猶豫再三之後(我的太太早已無法容忍,批評我寫的這篇游記是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感覺還是有必要提一下領隊“阿宇”在行前會上所強調的裝備——保溫水壺。事實也證明,此次“登黃山看雪景”,最後如果可以用“完美”二字來形容的話,則保溫水壺的作用功不可沒。第一,能夠保證隨時隨地提供熱水。這點在冬季尤其是長時間戶外運動情況下尤顯重要。第二,補充方便。由於山上所有賓館幾乎都使用電熱水器供應開水,隔熱保溫不怕燙的水壺使用和補充起來自然會十分方便。第三,盡管是冬季,可山上出售的礦泉水仍然是“晶晶亮,透心涼”,而且每瓶高達12元,令一般人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很難承受。借這個機會,我願把“阿宇”先生的話再重復強調一遍:如果想在冬季去黃山,一定要記著帶上保溫水壺。起碼,它比排汗內衣,登山鞋和手仗等要更加重要。 過了排雲亭再往西沒走多遠,就來到了有名的西海大峽谷景區。受到億萬年來黃山山體地質斷層不斷發育的影響,此處現在不僅是風景秀麗,地勢也同樣異常險要。站在松林峰下抬眼望去,但見西南方向真正是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想像中人如果能夠沿著峰線走,那感覺很可能是剛才還好像是在摩天高峰之上,頃刻間又似乎會面臨劈地深谷之中。高低反差的變化是如此巨大,令人不得不在嘖嘖贊賞之余,驚嘆大自然的造化神功。
16、“瀟灑一摔” 由於是雪停不久,大峽谷內凡是處於背陰面的山嶺,包括其山路上的積雪就顯得很厚。盡管約有半幅左右的路面已得到清掃,但剩余的殘冰與浮雪仍然不容小視。而處於山體朝陽一面的道路,情況相對就更復雜些。部分積雪經過往來游客的碾壓和踩踏,先是融化,後又結冰,使得其表面既硬又光。走在這樣的小石徑上,旁邊又是懸崖峭壁,游客如若一不小心因滑倒而發生墜落,後果真的將無法想像。 事先大伙兒誰也沒想到,也許是想以身作則給同伴們來一個警示,也許是為了實實在在地用臀部來感受一下冬季黃山西海大峽谷地表的溫、濕度,也許是因為忙於照顧身邊的阿蓮而有所分心,當走到一個四面都有遮欄的觀景台位置時,富有經驗的老戶外,我們的領隊“阿宇”卻不知為什麼突然立馬仰天地摔了一跤,瞧那架勢,就連當時早已處在十余米開外的我也被嚇了一跳。可恨的是身為領導的“怕怕呀”此時非但“見死不救”,而且還不失時機的掏出相機來了個現場抓拍。於是也就有了後來被大家稱為“瀟灑一摔”的那幅照片。有了照片中那位正看似懊惱而低頭不語的“老驢”。 有了這次教訓,我們的速度不得不再次降低了許多。“怕怕呀”不斷地提醒大家,“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阿宇”則要求大家適當地拉開間距,防止後面的人因腳步聲而給前方人的思想帶來的壓力。始終走在隊伍前面的先鋒“WEIQI”一面不停地將前方路面的險情向大家伙兒通報,一面還需十分留意著隊伍中大多數人的身體狀況,以便在需要時能夠及時發出停止前進的指令。 17、嚴厲的阿宇 還是在南京的行前會上,我就認識了小米MM,這次自助游,還被領隊阿宇結為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的一對。盡管在大伙面前,領導總說是由“段先生”負責照顧“小米”,其實自己也知道,那還不是為了給我這個半大老頭一個面子。否則的話,一行共計六個大男人,看見人家一個個轉眼都成了護花使者,就我一個閑著,還能不把我給氣死?
在將近兩天多的行程中,更多地是“小米”MM在照顧我。一會兒提醒:“段先生”喝點水吧,“段先生”坐下歇歇吧,一會兒又塞過兩塊巧克力,瞧那個細心勁頭就真同我的女兒差不多。
也是在這個大峽谷,由於是首次參加南旅自助活動,加上性子又急,就難免走得快了一點。不經意之間,我帶著“小米”非但超越了前鋒“WEIQI”,而且越走越快,越來越遠。殿後的“阿宇”發現後,隔著山谷就開始大聲地招呼起來,要求我倆在原地休息等待。也許是出於自信,也許是出於對前方景色的眷戀,我一邊同樣是大聲敷衍著阿宇,一邊又小聲地向老實的“小米”提出了建議:眼前就這一條路,早晚他們也會跟上來,不如趁這機會再走得遠一點,待會兒再原路返回與他們見面。於是很快的,我們又一次跑出他們的視線。
記得曾經在西祠胡同裡看過一張圖片,拍的就是黃山怪石之一——武松打虎。印像中當時作者還非常搞笑的,在圖片的題頭位置加了幾個字“我看不太像”。待到了西海身臨其境之後,發現那位作者說的確實沒錯。瞧那兩塊石頭所擺開的架勢,與其說是“武松打虎”,真不如說是“虎咬武松”更恰當。在西海大峽谷一帶,與此類似的怪石還有“仙人掛靴”,“仙人踩高蹺”等,如果不是預先有所准備,僅憑著自己的想像,估計還真的很難看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過了約十分鐘後,正當我們倆人被周圍的美景所吸引,自顧自的或是在欣賞,或是在拍照時,手機響了。裡面傳來“阿宇”嚴歷的喝斥聲:“段先生”,怎麼搞的?為什麼不等我們?現在你們在哪裡?大家都在三叉路口等你們,請立刻返回!”。三叉路口?我怎麼沒有看見。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直到我和“小米”再次與大家見面,才發現此地確實存在著另一條通向峽谷深處的小路,只是因為我的粗心而沒有及時發現而已。望著在此地已經等待我們許久的同伴,聽著領隊說“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現在必須立刻返回排雲亭”,那一刻,我的內心真是有股說不出的難受。 18、丹霞峰上 排雲亭是西海附近觀看雲海的絕佳之處,也是我們此行原定計劃中看黃山日落的位置。然而待到大家從西海返回後,恰好趕上一個人數不少的韓國旅游團隊也在現場,於是“WEIQI”帶著我們向左一轉,上了丹霞峰。行前就知道那裡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看日落的地方。 站在丹霞峰上,向南可盡覽黃山天海一帶秀色。那巍峨雄偉的光明峰頂如絮般的殘雪,那青山懷抱的西海水庫似玉樣的冰封,此刻無一不被收入我們的眼底。更有位於高山之上的黃山氣像站和701電視台,只見在夕陽照耀下,這兩處也許是黃山地區最高的建築物,一會兒呈現出黃色,一會兒呈現出金色,一會兒又變成了橙褐色,交相輝映,甚是好看。 記不清已經看過多少次的太陽落“山”,但黃山的日落確實與眾不同。在那依然晴朗但已開始初顯昏暗的西方天穹偏低位置上,在遠山近嶺的烘托和絲絲彩雲的擁戴之下,眼看著那輪熟悉的紅日是越走越低,越走越快。丹霞峰上剛開始還在彼此大聲喧鬧著的人們,此時也紛紛安靜下來。慢慢的,天逐漸暗了,四周圍顯得一片寂靜。是凄美?是瑰麗?是蒼勁?是悲壯?就在火球開始親吻天際線的那一刻,我按下了照相機的快門。 19、晚飯、殺人游戲 由於身體略感不適,“小胡”和“劉雨馨”放棄了西海大峽谷之行。令我之前沒有想到的是,這兩位南旅活雷鋒在賓館裡並沒有倒頭睡覺,而是在那種簡陋條件下,想方設法從大家各自的包包裡搜刮並拼湊出十幾個品種的飯、菜來,這可把已經跑了一下午,此刻早已是前胸貼後背的大伙們高興壞了。望著桌上這頓豐盛的晚餐,朋友們先是舉起了手中的水壺蓋,以水代酒向二位“英雄”表示感謝,然後就開始迫不及待地享用起來。 晚飯後,照例是“殺人”。這是一種需要由十人以上共同參與才夠意思的智力游戲。參加者不僅需要智慧,需要上好的口才,還要有邏輯推理能力,再加上一些“騙技”,一些“表演”,一些“老老實實”和“一本正經”等等。結果但凡是“能說會道”,習慣於“坑蒙拐騙”之人,最後獲得生存乃至取勝的機會也就要更大些。 依我個人一晚的觀察,除本人外,所有其他在場的男同胞,包括那位游泳教練“小胡”在內,幾乎人人都是玩“殺人”游戲的高手。例如,隱蔽很深,伺機動手的是“阿宇”,看似老實,暗藏殺機的是“小強”,慈眉善眼,一肚子詭計的是“劉雨馨”,裝瘋賣傻,笑裡藏刀的是“小胡”,對了,還有總是習慣裝腔作勢,永遠自稱是“水民”的大個子“WEIQI”。這些家伙們,無論是當警察,還是做土匪,表現得都相當的出色。當然,6位女同胞們同樣也非常可怕。她們幾乎個個“能言善辯”不說,還尤其會待在一旁“察言觀色”,鋼絲床的輕微晃動,木板凳的咯吱聲音,甚至於羽絨服衣袖之間的相互摩擦,所有的蛛絲馬跡都會令她們異常興奮。看得出來,這些PLMM們更加“心狠手辣”,一旦讓她們盯上,基本上是必死無疑。 幾番下來,一貫忠厚老實的我也就看出點兒門道:對付實在太“狡猾”的敵人也有好辦法,那就是在相互有權動手的第一輪就堅決地干掉或識別他。 20、大意失荊州 原本計劃第二天早起去光明頂看日出,結果是大家都睡過了。當我醒來洗漱完畢後,時間已經快7點。走廊裡遇到一位導游,得知如果去丹霞峰看日出,只要走得快點還能夠趕上。於是連忙向阿宇打了個招呼就直奔而去。 盡管那天早晨並沒能夠直接看見黃山日出的過程,但是站在丹霞峰頂,看著東方那片天穹慢慢地由灰暗至魚肚白再至明亮,遠山近嶺也在如此的晨曦中變得越來越清晰,同時還猜想著位於山那邊,那顆正冉冉上升的旭日的模樣,心底難免有著些許的激動。是的,想到我總算來過了,看過了。盡管這次沒能夠看到,但是將來還會來黃山,那時一定能夠看到,一定的。 丹霞峰下遇到了“阿宇”、“阿蓮”和“WEIQI”,於是又一起去看西海水庫。沿途我們彼此都注意到一個現像,那就是原本以為今天早晨應該出現的霧淞美景並沒有如期出現,不禁又一起感嘆造化的不可琢磨。 就在由水庫返回賓館的過程中,伴隨著腳底一滑,我一下子摔倒在山道的一個石頭台階上,這可把走在身後的“WEIQI”和“阿宇”嚇得不輕。當他倆趕過來後,我已經自己站了起來。所幸的是這次摔跤沒有傷著筋骨,盡管這樣,“阿宇”還是告訴我,戶外運動過程中一旦摔倒,最好是在原地先躺著別動,待確定沒有傷到骨頭後再慢慢站起來,否則極有可能因匆忙立起而造成二次傷害。 站在旁邊的“WEIQI”像是在進行事故小結,“昨天下午,西海的路那麼滑也沒出事。今天一大早卻在路況相對要好得多的情況下,不小心段先生就來了一跤,看來還是老話說的好,大意失荊洲啊。” 21、此行最高峰——光明頂 早飯後,大家告別了西海賓館,開始向此次黃山之行的最高峰——光明頂進軍。一路上,先後經過了回音壁、飛來石、行知亭、老君煉丹處等景點,所到之處,不管是峰、石、松、海,還是亭、台、樓、閣,無一不使人感覺到同樣的美不勝收,同樣的應接不暇,同樣的留連忘返。 站在海拔1860米的光明頂,極目向著東西南北四面望去,頓時感悟到天地之間,時間是如此的永恆,而人又是那樣的渺小。想像著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領袖人物還是如我們一般的普通草民,登黃山至此,恐怕彼此的心境都會既有所相同又有所不同。 由於天都峰冬季封山,蓮花峰又正逢輪休,所以光明頂就成為我們此次黃山之行可以攀登的最高山峰。對大伙兒而言,到了光明頂,就同時意味著即將開始的前山之行,意味著要下山了。 22、… 23、… 24、… 25、… 26、… 27、… 28、後記 其實,在光明頂之後,按順序還應該寫寫玉屏樓、迎客松,寫寫半山寺,立馬橋和慈光閣,寫寫屯溪老街的那頓FB大餐,寫寫回來後不久的那次“看片會”,同時也想寫寫尚未來得及向大家做交代的,同行的其他幾位年輕朋友們。但不知為什麼,寫到這裡以後,我突然發現,剛開始寫游記時的那種心情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失。也可能是因為有太多的應酬,也可能是因為節日放假前的浮噪,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時間,它使過去所發生的一切都逐漸地變得越來越模糊。 既然如此,只好就此擱筆了。 再次感謝曾經與我一起,在2006年初那個雪後初晴的晚上,共同開始黃山之旅的那些年輕的朋友們。 06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