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羨慕那種一個人獨自背包旅行的方式,研究了不少攻略,首先把目的地定在了邊城鳳凰,但到了最後卻又忍不住加入了一個小團隊,熱心的隊員小毛替大家搞到了去桂林的臥鋪票,所以目的地由鳳凰變成了陽朔。陽朔的旅游業發達,是全國最適合背包客自助游的地方。
初一:
下午四點半在上海火車站集合,一行10人踏上了去桂林的火車,上車後小毛介紹了初步的行程,預定第二天到桂林後直接趕去陽朔,並且替大家預定了三天在陽朔的旅館。可能是其他的隊員都習慣於跟團旅行的方式,大部分隊員均表示跟著他走,而我則傾向於走到哪算哪的自由行,一方面是對一個人旅行念念不忘,另一方面是聽同事說過K149這班列車經常晚點四五個小時,如果真的晚點,那要半夜以後才能到達陽朔,第二天去徒步漓江會很累。所以決定不跟大部隊走,打算到桂林後先住下,晚上還能輕輕松松看桂林夜景。
然後就是打牌,一直打到車廂內熄燈睡覺。
初二:
繼續打牌。
火車晃悠了28個小時之後,晚上21點准時到達桂林,和大家揮手告別,約好第二天在漓江邊彙合。其他8個人趕去坐到陽朔的最後一班車,我和小王則就近找旅館,從火車站到市中心沿路兩邊都是大大小小的賓館旅店,空房間很多,並沒有傳說中的黃金周一房難求的場面。
在南環路找了一家旅店後放下包,然後和小王立刻殺到桂林市中心,其實桂林市很小,從火車站到市中心也就二三公裡,一會兒就到了。市中心有榕湖和杉湖等四個湖,桂林市為了吸引游客,打造了“兩江四湖”的夜景,夜景真的很不錯,我們把榕湖和杉湖各繞了一遍,23:00夜景燈光關閉,然後去正陽路商業步行街,逛完步行街後穿過中心廣場來到十字街,在微笑堂的對面有幾家米粉店,有一家石記米粉店生意非常興旺,已經將近24:00點了還顧客滿堂,猜想可能是一家名店,所以也排隊買了碗,不過聞名天下的桂林米粉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好吃,或許是我調料放得不好所致,因為各種調料都是自助式要自己添加的。
吃完米粉打的回到客棧剛好24點整,小王打電話問其他人在陽朔的情況,得知他們預定的旅店不太滿意正在另找,到現在還沒有落實住宿。
初三:
事先從別人的背包客攻略上得知,早晨7點以前和早鍛煉的桂林市民一起進像鼻山公園是不用買25元門票的,於是早晨6:20和小王出發前往像鼻山,到了門口看見售票處燈火通明,暗想不妙,我們來晚了。從門口進去果然被攔住了,沒有桂林身份證就必須等7點以後買票進去。退出門口後在路上問了一個桂林老人,老人說公園只有一個大門,只能從這兒進。
因為攻略上說還可以在漓江上找個當地人劃的竹筏漂進公園,花費也比買門票來的省錢。所以我們繼續朝江邊走,路邊的公園內靠牆種有很多竹子,膽大的完全可以順著竹子滑下去進公園。走到江邊的時候,小王忽然發現一個黑乎乎的小台階,我們朝下走了走,就這樣意外地進了公園,原來公園不止一個門口,這個門口的看門人還沒上班。
公園內有很多早鍛煉的桂林市民,但是陸陸續續又來了很多的游客從免費入口進來,沒多久手拿照相機的游客人數就超過了當地人,將近7點的時候又有一個導游帶了一個旅行團從入口進來,旅行社居然也知道這個免費竅門。過了7點,黑乎乎的入口亮起了燈,工作人員開始上班了。
我們在像鼻山上上下下爬了個夠,8點半出了公園,天空下起了小雨。
俗話說“陽朔山水甲桂林”,除了像鼻山之外,桂林沒什麼再值得我們留戀的。回到旅館退了房,打包上路前往汽車站,汽車站只售桂林到陽朔的直達快車,而我們打算去徒步漓江,所以必須去火車站廣場坐桂林到陽朔的慢車在楊堤路口下。到了火車站廣場一打聽,平時從桂林到楊堤路口的車票從7.5元漲到了12元和到陽朔是統一價,沒辦法只好認了,現在可是春節旺季。
快開車的時候上來一位廣東大哥,也是准備去徒步的,正好和我們結伴同行,姓豆,很開朗的一個人,可以叫他大豆。買票的時候售票員不願給車票,大豆從懷裡掏出一張行政執法證,把售票員嚇壞了,趕緊給大家補發車票。
到了楊堤路口下車,又看見穿衝鋒衣從北京方向過來的小張和小武,五個人一起花了40元包了一輛三輪摩的前往楊堤碼頭,路上看見一個廣東帥哥騎了一輛山地車跟了上來,沒聽說過漓江也能單車游,大家挺佩服這個人的勇氣。
到了楊堤碼頭,坐國營的渡船渡過第一個渡口,開始徒步楊堤到興坪的漓江精華段,從第一個渡口到第二個渡口是走田間的小路,風景沒什麼特別的,倒是藏在油菜花地裡拍集體照的遵義熱點戶外俱樂部的一行18個人從地裡突然探出頭來把我們嚇了一跳。
走了四十分鐘來到第二個渡口,渡過江後,熱點戶外的人走了一條上坡路偏離了漓江邊,村民告訴他們走錯了,他們沒聽,過於相信了他們自己的領隊,我們五個人則沿著漓江的大堤繼續前進,不過兩條路最終還是會交彙到一起的,區別只是一條路看不到漓江,一條看得到漓江。江面上開過來一艘艘的鐵殼游船,連綿不斷,船上都是些跟團的老年人和拖家帶口的中年人,漓江上充斥著柴油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夾雜著導游的擴音喇叭聲,等這批游船過去之後,漓江才恢復了真實的面貌,寧靜與平和。
路上休息的時候又有北京來的小朱和小鐘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七個人一起結伴同行。每隔一段路江邊都停有一些竹筏攬客,價格很便宜,一張竹筏四五十元就能漂到九馬畫山,不過我們不為所動,我們可是來徒步的。遠遠看見對岸漂過了一張竹筏,上面坐著騎單車的那位廣東人,我們還以為他放棄了單車游漓江,他告訴我們他在對岸一直騎到找不到路為止,不得不渡過江繼續來騎,他的探路精神又讓我們敬佩了一番。又徒步了一個多小時,小王從手機聯系得知我們上海的大部隊已經到了九馬畫山,而且是坐竹筏去的,為了盡快與大部隊彙合,我和小王也決定坐一段竹筏,從這裡的八仙過江到九馬畫山竹筏價格降到了20元,坐上竹筏漂漓江感覺確實不錯,而且船夫會把各個景色介紹給你聽,漓江上的景點模樣都差不多,靠自己是很難分辨的。
我們的船夫是一對夫妻,是唯一的一只劃在漓江中央的竹筏,而其他的竹筏都是靠著漓江邊上劃,一開始沒明白,後來發現別人的竹筏是靠一個人撐竹竿的,所以遇到水深的地方只能在水淺的岸邊劃,而我們的船夫是靠兩只槳劃的所以能一直劃在江中心。劃了30分鐘後到了一個灘地上船夫跟我們說九馬畫山到了,我看看周圍根本沒有九馬畫山,早就從攻略上知道當地船夫會欺騙乘客說九馬畫山到了,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所以我早就把九馬畫山記了下了,船夫見騙不了我們只好繼續劃,當地人還是挺純樸的,換成是國內其他景點的當地人說不定就會和你吵翻了天。到了另一個灘地可以遠遠見到九馬畫山了,看看船夫挺辛苦的,他們夫妻兩人賺的錢只相當於別的船夫一個人賺的錢,挺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同意不用劃了繼續上岸走路。
其實這裡到九馬畫山還是很遠的,走了將近半個小時才到了山腳下,九匹馬我只數出了三匹馬,經過小王指點又數出了兩匹,剩下四匹馬沒能看出來,在山下和上海出發的大部隊彙合,不過大家這時候已經決定解散隊伍了,預付的活動費結清,准備回到陽朔後就各玩各的。
九馬畫山下的第三個渡口是私營的,渡船比前兩個國營渡口的渡船要破舊,渡過江又看見那個騎單車的廣東人也扛著山地車上了岸,我們問他感覺如何,他指了指他的山地車自嘲地說:“這哪裡是我騎它,分明是它在騎我。”引得我們哈哈大笑。從第三個渡口到興坪這一段游客多了起來,來來往往都是背包客,這裡簡直成了年輕人的天下。江上的竹筏也多的不得了,很多人走累了就上竹筏漂一段休息一下然後繼續走。從九馬畫山到興坪還有一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的大部隊不知道什麼原因走路走的飛快,不看風景只顧低頭匆匆趕路,沒多久8個人就走沒了影,而我和小王則和江邊其他戶外隊的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各式各樣的俱樂部旗幟在我們周圍飄揚。在朝板山附近回過頭來就是看20元人民幣背景的地方,我摸了摸口袋就是沒能摸出一張20元的紙幣,路上稀裡糊塗都把預留的20元紙幣全花掉了,趕緊找人換了一張,在這裡人人手裡都拿著20元紙幣對照比劃著看景色,江邊停留了很多人。
過了朝板山就出了徒步景區範圍,然後就是前往興坪,到了鎮上意外地又遇見了大豆小張小朱他們五個人,大家一起商量接下來行程,大豆和小朱三個人趕去陽朔,我們四個人留在興坪住宿,約好第二天在陽朔西街碰頭一起騎單車游遇龍河。
興坪怎麼說也是個千年古鎮,靠近江邊有很多的老房子,我們先去了望江樓客棧,客滿,吃飯的人也很多,我們打算過後再來這裡吃啤酒魚。然後去了熙緣莊客棧,落實了住宿。在等吃飯的這一小會兒時間內我一個人先去了江邊的老寨山探探路,聽說這裡有一個日本人在
這裡修了一條登山道可以直通老寨山頂。來到江邊看見四個背包客正朝山腳下走去,於是跟了上去,他們沒有登山而是住進了山腳下的一家客棧,我也走進去打算問問路,裡面一個和藹的老人接待了我,知道我准備爬山就告訴我登山道就在出門右轉就可以看到了,還比劃了一個登山的動作給我看,說完遞給我一張名片,看到名片這才知道眼前的這個老人就是那個修登山道的日本人林喜多郎,他在興坪安家落戶開了這家客棧,雖然我平時對日本人比較反感,但是對眼前這個和普通中國老人沒什麼區別的日本老人卻沒有任何的厭惡,感覺很親切。
和老林告別後我打著手電試探性的開始登山,山上沒有任何燈光,手電筒照不到的地方完全一片漆黑。登山入口處標明了老寨山高200米,共1159個台階,登山需時30分鐘,在中日友好亭前的幾個台階上按著年代順序刻著中日歷史關系的發展過程。考慮到上山下山至少要一個小時,所以我決定第二天一早再來爬山。
回到客棧和大家一起去了望江樓吃飯,漓江啤酒魚果然名不虛傳,味道好極了。吃完飯再回到熙緣莊,小張背的60升大包裡裝了他的筆記本,我們用他的電腦把照片發到網上,把相機的內存騰出了空間。熙緣莊內還住著一群自己開著帕傑羅過來的重慶游客,熱情的重慶人邀請我們一起觀看他們在熙緣莊的小院內燃放煙花,整個興坪夜晚到處都在燃放煙花炮竹,過年的喜氣充滿了整個小鎮。
初四:
早晨6點半出門,天還沒有亮,打著手電上了老寨山,30分鐘後台階路到了盡頭,出現了一個石門,穿過石門繼續往上走之後台階路變成了土路,土路的盡頭有個小房子,小房子坐落在兩座山峰的中間,看上去像個變電站,右手的山峰筆直向上沒有路了,於是往左手山峰走,走走就看不到路了,我暗自嘀咕,既然台階路已經造了那麼高了,為什麼不直接修到山頂,干嗎還要留一手,站在這兩座山峰中間可什麼也看不到啊。
我不甘心就這麼下山,於是攀著樹枝手腳並用往上爬,可是接近90度的山實在太難爬,而且也太危險,不一會兒我就摔了下來,滑落了將近5米才被樹枝擋住,把我自己嚇個半死。心想這樣爬肯定到不了山頂,一定還有其他的路,於是打著手電在山上到處轉悠,終於被我在山後又找到了一條土路,這條土路坡度也將近七八十度,也需要手腳並用才能往上爬,所以爬的速度很慢,原先上山前估計只要半個小時就能到頂,現在已經花了一個小時,說好8點前必須下山集合,按照目前這個速度登頂然後下來肯定要超過8點,為了不使同伴等的焦急,我不得不放棄了登頂的打算。
這時候天已經亮了,一路連滑帶衝往下跑,經過石門的時候忽然發現地上有很多紅色的箭頭指向石門之上,我上山的時候是直接穿過石門,手電筒沒照到這個地方,順著石門上面看,有一座鋼爬梯直接通向右手較矮的那座山峰上,暈,怪不得我爬了那麼久都沒到頂,原來是我爬錯了山,山下指示牌說30分鐘可以爬到頂原來是對的,順著鋼爬梯用不了幾分鐘我就到了山頂,山頂上已經有四個廣東人先到了,正好找他們幫忙拍照,如果不是我爬錯山其實應該是我先到頂的。
在山頂上看景色與山下大不一樣,站的更高看得更遠,朝下看整個興坪鎮盡收眼底,漓江與龍頸河在這裡交彙,清晨的榕潭渡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船只。
看看時間不早了,我一路小跑下了山,在熙緣莊和大家一起吃了早飯,然後登上去陽朔中巴車,這回票價沒漲,5.5元。到了陽朔西街和大豆彙合,先參觀了大豆住的國際青年旅館,然後發現旁邊的藍鳥酒吧有空房間,性價比更高,最後住進了藍鳥酒吧二樓客房,大豆也搬了過來。放下包後大家來到西街口每人花10元租了輛捷安特山地車出發去遇龍河,按我原來的設想是沿遇龍河東岸的小路經驥馬,朝陽寨,舊縣,到遇龍橋,然後過橋從河西岸的小路返回,可是大豆雇了一個領路人帶我們走的卻是到白沙鎮的公路,走公路還需要啥領路人,實在是太窩囊,最後我們一致要求領路人不許再帶路,由我們帶路,讓他乖乖地跟在我們後面走。
到了白沙鎮後左拐上了去金寶的路,到岔路口有路標指向遇龍橋,非常好認,根本不需要領路人帶路。到了遇龍橋後在岸邊休息,遇龍橋是竹筏的集散地,很多游客都是從這裡開始乘竹筏漂遇龍河,遇龍河兩岸的景色和漓江兩岸很相似,所以遇龍河也被稱為小漓江。
中午我們點了農家菜,並把餐桌搬上了大竹筏,大竹筏由兩張普通竹筏拼接而成,最多可以坐8個人,上面還搭了遮陽頂,自己動手把竹筏劃到了遇龍河中央,邊漂邊吃,這裡的啤酒魚是在河裡直接撈上來現殺的,非常鮮嫩,比興坪的啤酒魚更勝一籌。吃完飯把竹筏劃回碼頭已經是下午三點多,騎車上路沿著遇龍河邊經舊縣,朝陽寨往陽朔方向的小路而行,這樣的小路也很簡單,只要順著遇龍河的流向走,根本就不會迷路。在一個很普通的平板橋前,領路人說這就是仙桂橋,結果後來我們前進到大石橋,在路邊看見一幅宣傳畫,上面畫的仙桂橋和我們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就這樣我們錯過了廣西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這個可惡的領路人。
下午5點左右回到西街,把車還了,然後先去了名聲在外的“沒有飯店”,吃完了“沒有”的比薩,然後逛西街,最後聚到“地球村”又吃了一頓,吃完了又逛西街,越到晚上西街人越多,摩肩接踵,從西街這一頭走到另一頭,七個人只剩四個人,半路走丟了三個。其他人還要去泡吧,我覺得酒吧裡太吵就沒去,晚上一個人到了江邊,幾個手拿對講機的工作人員在漓江邊的空地上燃放禮花彈,圍觀的人很多,看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我走走逛逛陽朔的其它地方,走到陽朔公園的門口,這裡有個超級的大排擋市場,在上海從來沒看見過這麼大的大排檔,吃的人也特多。
走進陽朔公園,裡面沒有燈光一片漆黑,黑暗的角落裡隱藏著無數一對對的情侶。打著手電直奔獨秀山,桂林也有獨秀峰,料想陽朔的獨秀山一定也可以爬,找到台階上了沒多久就沒有路了,原來這座山只能爬一半,像這種四面都90度筆直的山如果沒有台階,除非有攀岩的本領否則是上不去的。下了山在陽朔公園內轉悠一下,在西郎山腳下又找到一個登山入口,時間已經是半夜12點,決定第二天一早再來爬西郎山。
回到西街藍鳥,西街上還是那麼多人,等到凌晨一點多,大豆和小王泡吧回來,凌晨兩點多,西街才安靜下來,然後我才睡著。
初五:
早晨七點半等天亮後出發去爬西郎山,清晨的西街空無一人,來到陽朔公園,早鍛煉的老人卻很多,西郎山雖然很矮,但是爬到山頂上俯看陽朔的全景足夠了。山上有一塊石頭在山下看時很像一個人的側臉,估計這就是為什麼叫西郎山,想起昨天在興坪到陽朔的車上也曾看到過同樣的一張臉,想必那一座就是東郎山。
下山後在公園後門寶泉路上的寶泉米粉店吃早點,這裡的米粉有三種湯料可選,比吃干乎乎的米粉味道好多了,感覺這才應該是正宗的桂林米粉。吃完後到江邊溜達,對岸的鰲魚洲上扎著許多戶外野營帳篷,江上劃著一艘艘小船,岸邊的婦女在洗衣,小學生在輕輕地背書,一切都那麼安寧。
忽然間,從西街方向傳來鑼鼓喧天的響聲,我想是在慶祝什麼重大活動,趕緊返回西街看熱鬧,遠遠看看一支長長的隊伍處走在西街上,中間還有兩只舞獅子,我追上去想看個仔細,這一看把我嚇了一跳,隊伍中間抬的居然是一具棺材,西街上滿大街灑滿了黃紙,整個隊伍全都披麻戴孝,一路走一路哭聲不斷,看的我心裡直發毛,舉世聞名的西街上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旁邊的路人說這叫做“掃街”,西街上每個當地住民死後都要被抬著再走一回西街,保佑西街能夠持續繁榮昌盛。藍鳥酒吧的小妹妹也指著前面死者親屬一步一磕頭的動作介紹說這叫做“依依不舍”。。。。。。
大家集合後來到西街口,每人又租了一輛捷安特,陽朔有好幾條騎單車經典路線,昨天已經去了遇龍河,今天的目標是先去書童山,然後到三色潭,勇村,從月亮山,大榕樹返回,這條路線是我自己設計的,一次能把兩條線路都騎過而且不用騎回頭路。
因為到陽朔的大部分人都是騎遇龍橋加月亮山路線,很少有人去三色潭路線,所以當我把線路講給新雇的領路人後,把他嚇壞了,他連連搖頭,說這個路線實在太長了,而且他也不認識從三色潭到月亮山該怎麼走,他只能帶我們去月亮山的路。
最後領路人退縮不干了,那樣也好,我們可以自個探路自由自在地騎。出了陽朔往陽朔大橋方向一直騎,從橋下穿過走小路,路上會經過“印像劉三姐”的演出場所,穿過田家河沒多久就到了書童山,在書童山下發現了很多當地人搭的小看台,每人花50元晚上就可以在這裡遠距離看“印像劉三姐”。當地人聽說我們要到三色潭,都說那兒路不太好騎,而且太遠,我們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放棄三色潭,那樣晚上還可以早點到這兒來看“印像劉三姐”。
小朱和小鐘因為想到福利鎮去玩,所以在這裡和大家分別,剩下我們五個人則掉頭沿著田家河邊騎行前往矮山村,過了矮山大橋後沒留意岔路,錯過了去大榕樹的近路,問了路邊的村民,知道繼續往前到勇村有直接通往月亮山的路,只是路線較遠要繞一個大圈。
不走回頭路則繼續往前騎,到了勇村在路邊老鄉家第一次看到了正在煙熏著的火腿,聽說要熏三天三夜,不過味道不怎麼好聞。勇村的路口通往普益鄉,另一條通往月亮山。勇村到思柳村中間有一片很大的山谷,風景很美,我個人感覺這裡比遇龍河兩岸更美,不是指風景超過遇龍河,而是因為遇龍河名氣大所以人也多,而這裡是靜悄悄的,真正像個世外桃源。
路邊有個壯族老鄉同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到他的思柳田園休息,老鄉姓吳,給我們指出哪兒是青蛙山,哪兒是馬尾山,最後說他在這兒有6畝果園,希望我們在他家吃農家飯,想吃什麼可以自己在地裡摘,這下可把我們樂壞了,抓起籃子就跑到地裡,在果園裡各色各樣的菜各抓一把,還摘了很多新鮮的沙糖桔,臍橙,然後自己到水井邊打水洗菜,老吳又送了兩個柚子,最後到雞棚取來新鮮雞蛋,做菜燒飯。這頓飯菜雖不一定比飯館裡的好,但是我們吃的相當滿意,最後還把吃不了的水果全部兜著走,五個人一共才50元,超級劃算。
過了思柳村之後是龍城村,這一段沙石路灰塵比較大,過了龍城村之後有個岔路口,這兒已經離月亮山很近了,一些從公路到月亮山不走回頭路的騎行客就從這條岔路返回陽朔,他們很奇怪我們怎麼會從另一條路過來。
從一個土坡上衝下來後月亮山出現在我們面前,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月亮山呈現為不同形狀的月亮,借用小張的話講:“大自然創造了月亮山已經夠神奇了,又創造了背後的另一座山來改變月亮的形狀更加神奇。”
看完月亮山後開始往陽朔方向順著公路往回騎,這一段公路兩旁景色雖然不錯,但是公路上車來人往,美麗指數大打折扣,路過大榕樹,門口黑壓壓擠著好多人,人看人沒多大意義,不就是一棵樹嘛。
路過蝴蝶泉,對面的攀岩基地引起我們的注意,大豆在廣東業余擔任戶外領隊,對攀岩很有體會,上前去和攀岩的人交流,我們則在旁邊抬頭看別人攀岩,真正的攀岩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不過看上去和上海體育場的室內攀岩難度差不多,有些還要容易些。
回到西街先把山地車還了,在藍鳥休息一會兒,快天黑的時候出發,在西街口花了50元包了一輛面包車,大家一起去看“印像劉三姐”,一路上的車輛全是往劇場方向去的,好像趕集一樣,路上堵車嚴重。到了私人小看台,我們預訂的第一排座位居然被別人先占了,占位的人不肯讓,小老板已經上場演出去了,留在這兒的老板娘也沒辦法,連連向我們道歉。本來小老板還答應把服裝借給我們讓我們混進演出隊伍上場表演,結果現在連他的人也見不到了。
開演後,因為離得遠,我們看到的只是一艘艘小船在江面上晃來晃去,一群群演員跑來跑去,色彩絢麗的背景色換來換去,至於究竟表演什麼一點不知道,面包車司機推薦我們去一個更近的小看台,小王跟司機去看了,其實也好不了多少,不是正規看台看到的都不是舞台正面,反正是“印像劉三姐”,看個大概印像就可以了。
第一場上演了一半的時候,天空下起了雨,我們小看台有雨棚沒關系,那些每人花了幾百元的正規看台都是露天的,觀眾只能冒雨看演出。第二場開演後,小看台的人差不多都走了,我還想看第二遍,但是同伴們都想回去泡吧,沒辦法只好一起回到西街。
回到西街已經22點了,雨又停了,這幾天的雨都是這樣,下的時間不長,都在一二個小時左右,可能是桂林的特色吧。同伴都去泡吧了,我在街上游蕩了一會兒很早回到了藍鳥。想早點睡,可是睡不著,藍鳥酒吧的歌手演唱得聲音很好聽,對面的吉米酒吧老外很多很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偏偏斜對面的石玫瑰酒吧把音量開的震天響。
凌晨兩點半,西街上其它地方已經安靜下來了,只有石玫瑰還在繼續,一直折騰到凌晨四點半,石玫瑰總算才停了下來,然後我才睡著。如果下次再來陽朔,我肯定不會再住西街了,西街適合玩但絕不適合住。
初六:
只睡了兩個小時,我早晨六點半就起來了,想趁早趕回桂林買返程火車票,然後再打算去興安看靈渠。其他人都訂的是返程的飛機票,和大豆小王告別後,七點半在陽朔汽車站坐上開往桂林的直達車,65分鐘後到了桂林汽車站,然後到了火車站一問,三天內從桂林到上海的火車票全部賣完了。由於害怕春運的力量,思想鬥爭了15分鐘,我最終決定放棄興安靈渠,提前返回上海。
火車桂林到衡陽,衡陽到上海。
初七:
下午三點到達上海,出了火車站,一陣陰冷的寒風拂面吹過,於是又開始懷念起在陽朔的溫暖日子。

(遇龍河邊)

(遇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