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星期六 天氣:晴起床。
我起床。
我慢慢地爬起床。
平原地區的簡單動作在這裡被我化解得相當審慎。頭還有些痛。
早飯後,我們用防寒服把自己包裹個密不透風;並且,帽子、圍巾、手套,一個都不能少!!之後,憑窗等車前往雙橋溝。搞錯?兩輛松花江微面停在賓館門口??原來,我們那輛豐田“海獅”的油路在嚴寒下凍住了。好在距離不是太遠,半小時左右就到了溝口,其間辛苦自不必多敘。
雙橋溝全長34.8公裡,據說景致還不錯哦。因為哥哥和姐夫都有攝影“任務”,所以從溝口開始我們這輛小面就停停走走。可是太陽公公故意與我們做對,或者,或者是捉迷藏麼?明明在車裡還陽光燦爛,照得遠遠近近的葉片晶瑩剔透;我們甫一下車,它就躲到雲層中嘻咪嘻咪笑,可憐二位攝影師給氣得咯兒嘍咯兒嘍的。為了保證相片質量,哥哥和姐夫只能耐著性子等到雲開霧散時。如此反復,哥哥痛下決心決定回來時再說吧。
天色漸漸陰沉下來。向前不多時,左手旁,獵人峰冷著臉遠遠地注視著我們,路邊一面石碑,上書“日月寶鏡”。透過它,當真能望盡人間美景麼?還是能看清人生百態 ?下車沒拍幾張,洋洋灑灑地飄起了小雪粒,細細碎碎、冰冰涼涼的。遠望群山,清冷的山石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構成明暗對照的立體畫面,更有種遙不可及、深不可測的神秘感。
人參果坪,陽光又悄悄爬上了我的臉。晴空萬裡下,我們喜洋洋地謀殺“菲林”。雪山,蒼茫的雪山,小溪,潺潺的小溪,木橋,枯朽的木橋,草地,柔軟的草地,再美不過的背景~~我們興奮地等著攝影師拍過風景之後,來為我們留住這美妙瞬間。“芳草碧連天,固執的季節,寒冬一過還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謝;芳草碧連天,永遠的畫面,當我想念閉上雙眼,你在心裡面……”真的明白了,個人的大悲大喜與廣袤的大自然相形之下,多麼得微不足道!在這樣視線開闊的野外,心胸都拋卻郁悶而豁然開朗,不是麼?
空車繼續前行,我們選擇了從沙棘林棧道步行到牛棚子的路線。這是木板搭起的離地大約一米的一條小路,兩側布滿結著明黃果實的沙棘樹。采下兩顆品品味道,酸,“酸死你!”沙棘汁我們昨晚都喝過,是抗高原反應的,很靈,要是沒有這點儲備,今天大家定是臥倒在賓館裡掙扎著與自己做鬥爭呢!累了,就坐下休息,雙腿垂下土路隨意踢踏。這就是自助游的好處,不用搏命趕進度,所有行程都可以隨意安排。水至清則無魚,那就是一眼望穿的秋水,那麼清澈那麼透明,碧藍的水波將暖陽投射下的光芒揉成點點流動的碎金,青青白白的鵝卵石被安安靜靜地衝刷著,舒舒服服地躺在河床上,好不愜意!這小橋流水,這如氈枯黃的草墊,這盆景樣雕塑成的落葉後的枝干,疊加著遠山青灰色的輪廓,油畫般線條清晰的近景和水墨畫般輕描淡寫的遠景效果完美統一起來,天造地設的一切一切都如畫般寫意。
日到正午,我們也到了用膳的“牛棚子”。這裡住的都是如假包換的藏民。先後要了一張大餅(有些像那種叫“馕”的兩面烙得硬硬脆脆的超大型號的面餅)、六道菜(其中兩個是吃著味道不錯又添的菜,分別是素炒卷心菜和腊肉炒山木耳,涼菜碟兒大的盤子菜量偏小)、九碗牛奶、十串犛牛肉串、六十三串羊肉串,胃口都出奇得好。我們沒有到牧民的帳篷裡去吃,煙熏火燎的,眼睛受不了,可是卻也有原住民的生活氣息濃郁地撲面襲來(是氣息,不是氣味)。哥哥用哈蘇相機拍了幾張照片,我想成品肯定錯不了。
飯後繼續向溝底進發,那是一個廢棄了的牧場。這裡海拔已經四千左右了,雖然姐夫和哥哥身先士卒地爬上個小土坡招呼大家照相,可是除了小楊和我以外,大家都寧肯留在下面呼哧呼哧地喘粗氣。確實,稍一活動,氧氣就不充足。遺憾是伴隨著每次旅行的,不過力所能及,還是減少到最小程度吧。
把大家送回賓館後,姐夫和哥哥又花六十塊錢包車再往“貓鼻梁”去拍四姑娘山,據說那裡是拍四姑娘山的最佳地點。下午四點多鐘,夕陽柔柔和和地灑下淡金的光輝,那是讓人心馳神往、目眩神迷的聖潔光輝。重要的是,除了我,大家都強烈要求回賓館休息,終於沒人跟我搶鏡頭啦,唔哈哈~~~~(笑聲在空谷中久久回蕩著,我得兒意地笑)

(上圖為沙棘林棧道景色,《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