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邐浙南行(二)

作者: claraliu

導讀沿著山路蜿蜒行著,兩旁山蒼樹翠,很是養眼,連開車也成了種享受。搖下車窗,任清風在車廂裡流動,沒有紛擾,靜靜地感受著一切。一路行來,幾乎未碰到車和人,不知都隱匿到何處。遇上了石子路,並不是小石塊,而是棱角分明的大石塊。為了少受磨擦,也為了抬高底盤,坐著的全下車,只留“司機”一人。我們一路鬧騰,一會兒上車,一會步行。後看看實在不行,前 ...

沿著山路蜿蜒行著,兩旁山蒼樹翠,很是養眼,連開車也成了種享受。搖下車窗,任清風在車廂裡流動,沒有紛擾,靜靜地感受著一切。一路行來,幾乎未碰到車和人,不知都隱匿到何處。遇上了石子路,並不是小石塊,而是棱角分明的大石塊。為了少受磨擦,也為了抬高底盤,坐著的全下車,只留“司機”一人。我們一路鬧騰,一會兒上車,一會步行。後看看實在不行,前面望不盡的全是這樣的石子路,一個車胎有點漏氣,經大家一致表決,決定放棄那個世外桃源。下次吧,留待日後再踏上這片土地,有遺憾才美呀。

由於時間的原因,無法稍作停留,只能一路趕,有時一個轉彎,便是溝壑縱橫,層層梯田在陽光下一汪汪的,一線泉水緩緩地傾瀉。一忽而又是農舍傍山而建,小溪潺潺,雞啼狗吠,一派恬然。真是移步換景,每遇美景突現,車就嘎然而止,開始謀殺膠片,女孩去采花花草草,還摘那種小小的可愛的野草霉,甜得沁人心脾。

在經過一處村莊時,粗糙地土牆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沒有飛檐翹角、沒有精雕細刻、沒有單挑雙挑、沒有華麗山牆……一切以最質樸地形式能夠擋風遮雨為依據而造,村前是清澈地小溪,村後是連綿地大山。村,真可謂土得掉渣,不規則地蠻石壘起作為基座,滿眼都是那種黃黃的土色,門是幾經侵蝕、有著強烈肌理地很厚重的那種,村民們有的磨粉、有的起灶、有的串門,根本無視於我們的進入,連狗都有氣無力的朝我們叫幾聲。

朋友擺好甫士,讓我拍攝“到此一游”之照,我只拍了一張景物的。回來後才發覺,那顏色在陽光下竟十分地鮮亮,聶人心魄,後悔沒多按幾張。

接下來的路上就聽我嘀咕,畬寨也沒去,成美橋也沒看,大港頭的老宅錯過…等嘴不想開合,便沉沉地睡去。等我醒來時,已是黃昏,有雨絲飄飛,不知身在何處,詢問前座的人答曰,馬上到泰順,我茫然地啊了一聲。

進入泰順縣城時,已是七點多,雨成了綠豆般大,車折騰成了大花臉。先前沒計劃到泰順的,故一丁點資料也沒查,在一個賓館前停下,沒奈何只能打電話向朋友求助,他幾乎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泰順,而因此寫了《泰順》。終於聯系上了他的朋友,更沒想到的是,正巧在這個賓館裡,於是一頓美餐相迎。

整整一桌子啊,吃得我們個個滿嘴流油,這也是旅途中最豐盛的一頓。呵呵,吃別人的才叫香呀,我理所當然得到了朋友們的一致誇獎。

酒足飯飽,該干正事了。向那位古村落研究所的李所長請教,他十分熱心地介紹了泰順,還戲言,到泰順一切就會順利的。更是詳細地畫了游線,寫下景點和注意的事項,連住和吃的地方也一再關照,哪些較貴、哪些較適中、哪些較便宜。他因有事在身而無法相陪,表謙意,我們一陣謝過,上樓休息了。

房價雖貴了點,可一路顛簸,踏進門時簡直像進了天堂。一覺無夢,吃過早餐下樓到停車場,一瞧,都直呼萬幸,一個車胎已全癟了,需調換。我嚷嚷是因為昨早上,經過寺廟,我燒頭香的緣故。

修整好我們的“馬”,重又上路。按著李所長的指示,先到文興橋。泰順的縣城其實在高地上,開出沒多少,便已有了高度,不知不覺地在爬坡。天陰陰的,但兩旁的綠色卻越發地濃重,順著道一路開下,有點漫無目地地。

沒有任何指示,一會停下問問村民,可都是一臉的不知所雲,最後沒辦法只能問有沒有帶頂的架在河上的橋,有人說是不是村尾橋,想想可能是,便直點頭,這才稍有了點眉目。盡管如此我們還是開過了道,後得到騎車大學生的指引,才千辛萬苦尋到。

車停在了路口,步行下去,在田間穿行,充斥於鼻的是濃濃的泥土氣息。當看到那座靈秀的虹橋時,我們禁不住都歡呼了起來,好美的一座橋呀。我有一忽而地定在了那裡,一直想要走一座橋,想走到彼此的心裡,而某人已不在身邊,也以為那橋只在夢裡,可就那樣那樣地出現了。

灰瓦紅身,左右不規則地線條,廊橋山花的飛檐與民宅的屋檐相錯掩映在青山碧水間。虹橋不用釘鉚,只用杆件穿插而成,昔日底層是一片片鋪子,二層供主人居住,廊橋在鄉民生活中十分重要,承載著一切。橋下溪水清澈得看得見粒粒卵石,我忍不住掬水嬉戲。

到徐嶴底同樣頗費一番周折,剛踏進村,迎面走來一批人,看到我們身背相機一副采風的模樣,其中一位便前來詢問,得知千裡迢迢為的是看古民居,熱情相邀吃飯,隨後陪我們看徐嶴底和東洋村。原來他是筱村的鎮長,無法推卻的融融地熱情。

真該感謝林鎮長,沒有他我們對這兩處地方只能是走馬觀花,不知它們的過往,不知它們曾經的風光,不知它們的文化淵源。

泰順建築基本上都是木結構的,許多住宅都用蠻石塊代磚石砌牆,每家每戶都設有檐廊,房屋分層處設有腰檐。屋頂絕大多數是懸山式的,微微有點起翹,值得一提的是屋脊兩端吻飾下精美的懸魚,造型千變,這是在別處所未曾見的,頗值得玩味。進入庭院便是開闊地完全敞開的正廳,左右兩側分別是一間間相隔的側房。梁架的裝飾不如盧宅那樣繁復細巧,裝修有些就用木原料,不加彩繪。

東土羊村,維護地較好,是祖孫三代的群宅。院落也更有氣勢,卵石鋪地,圖案豐富多彩。有意思的是,有些庭院砌低矮地山牆,為新嫁娘辟出專用通道。

走在咯吱咯吱地木梯上,我思索著,500多年的維護,如今村民們都遷移別處,而少人看護。這還是個不足外人道的地方,萬一游人增加,會不會就是它的災難?

林鎮長還帶我們看了珍品,我趁著他高興,提議能否在沿路設置指示牌,他說早就要弄,可也遲遲未動,你們走後就讓村民們設。

揮別林鎮長,繼續趕路,又冒雨看了北澗橋、溪東橋。也由於對路況的不熟,而沒完成李所長寫下的其它景點,最為遺憾地是未能走仕水丁步,最原始的橋,晚上還是夜光的呢。

按計劃到氡泉,天已擦黑,又是找住所。我們望著對面山上一排紅燈籠的地方出神,要住在那兒該多好,可先前李所長已提過醒,對岸的房價近400元,這只能是我們的奢望。

到了氡泉哪有不洗溫泉的理,在“男生宿舍”商議著明天的行程,電話鈴響,朋友已替我放好熱水,什麼時候有這等好福氣,忙不迭樂顛顛地去洗我的溫泉澡了。真不敢相信,浴缸裡的水竟是如此的清透,是那種藍瑩瑩地海水的色澤。全身松馳地躺著,汗如雨下,說不出的舒暢。


精選遊記: 溫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