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徒步西京古道

作者: 踢踢歪歪

導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佳句描寫的是唐玄宗為了博得愛妃歡心,不惜以快馬接力由嶺南運送新鮮荔枝至西京長安。 這條古老的道路始建於公元26年(建武二年)。從廣東省英德的含光、曲江、經關乳源、雲岩、梅花(老圩)、關春、管埠、老坪石、至湖南宜章、臨武,最終到達西京長安。據《乳源縣志》(清)載:西京古道南關,又名梅花路。 西京古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佳句描寫的是唐玄宗為了博得愛妃歡心,不惜以快馬接力由嶺南運送新鮮荔枝至西京長安。

這條古老的道路始建於公元26年(建武二年)。從廣東省英德的含光、曲江、經關乳源、雲岩、梅花(老圩)、關春、管埠、老坪石、至湖南宜章、臨武,最終到達西京長安。據《乳源縣志》(清)載:西京古道南關,又名梅花路。

西京古道是當年通往中原的古驛道。它揭示了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從西北高原向中原遷移。 這條2000年歷史的道路,是古時傳遞和發送信息的“高速公路”。

想不到,2006年的第一天,就是在西京古道上度過了。12月31日,我們提前一天到達乳源縣大橋鎮。計劃從乳源大橋鎮的猴子嶺開始, 走到樂昌市的梅花鎮牛頭橋村,全長約25公裡。

經過再三確認和詢問,我們找到了這條古代“高速公路”的入口,是在一處涵洞的下面。頗具意味的是,涵洞上面就是如今的京珠高速,車輛飛馳不已。如果唐玄宗還在的話,恐怕無人會選擇那些默默無聞的山路去送荔枝了。但是,對於徒步者來說,還是寧願讓車輛駛出高速公路,重返舊時的古道。

從大橋鎮到紅雲鎮的這段古道僅有幾公裡長,一路都是上坡,紅雲鎮是廣東海拔最高的鄉鎮,四周都是石灰岩質地的山地。說是古道,但讓人有些困惑,其實與普通的石板山路並無不同,路上的行人挑著貨物,牽著小孩兒,並無特別之處。

如果是古村落,我們可以輕松地找到歷史建築加以證明;如果是古老的文化藝術,我們也不難從文字服飾中找到傳承的蹤跡。但是面對這這千百年的道路,如何去印證呢?它們徒留的是蜿蜒的山路而已啊。

到達坡頂後,眼前是開闊的平壩地帶,卻有一座質樸的涼亭浮現於遠方。

“心韓亭”是為唐代文學家韓愈而建,歷史上韓愈曾經多次經西京古道路過紅雲鎮。於是便有心韓亭,仰止亭,籃關亭,文公祠等紀念韓愈的亭子和廟宇。冬天的心韓亭,四周一片黃褐色的枯草,瑟瑟之風吹過。亭子裡面只有兩根長長的木條,供路人歇息,坐在上面寒冷異常。每到冬季,紅雲鎮的冰雪天氣就不斷,今天還並不嚴酷,但是濃霧仍然緊鎖天空,似乎不想讓我們將她看得真切。

在紅雲鎮,參觀了古道博物館和仰止亭之後,繼續前進。給我們制造困難不僅僅有彌漫的霧氣,還有撲朔迷離的方向感。雖然,領隊們已經做了詳盡的准備,但是卻無法獲知所有的方向,眼前的每條道路都像是它的延續,但又都不像。我們最終選擇了一條仰止亭旁邊的山路。跟著一個村民走了一大圈,來到一個叫做對門嶺的小村莊,卻再也無法前進了。於是只得重新返回紅雲鎮方向,到達公路後繼續前行。再三詢問村民後我們選擇了公路右邊的一條小徑。

古道本是連續的,但是公路和村莊將它無數次地隔斷分離,而後又衍生出無數條新路來。在這樣的阡陌交錯的地方,除了問人以外,唯一的標志就是那些不時出現的的亭子了。它們都是暗灰色的,幾乎沒有什麼裝飾,甚至連名字都沒有了,但是卻如黑暗中的燈塔一般,將我們的腳步引向正確的方向。

到達仙紅廟村的時候,我們又經歷了一次迷路。幸好一個熱心的村民帶領我們找到了去牛頭橋村的方向,並把我們帶到思源亭。這時候已經下午4點鐘了,而去牛頭橋村還有不短的距離呢。可惜我們在桃李坑村時候再次迷路了,沒有選擇左邊的土路,而是貪圖石板路往右轉,繞著一座圓形山丘走。直到一個叫做下山村的地方才知道走錯了,夜色已經悄然降臨了。幸好村裡一個小姑娘熱情地帶領我們去到正確的方向,這個小姑娘叫做楊艷霞(音),她可愛活潑的樣子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因為事先准備了夜行的頭燈和手電,所以這段夜路還算容易,只是都有點焦急。六點半的時候,前方終於聽見了狗叫和車輛的聲音。我們站到公路邊,用對講機找到了羅師傅,很快,遠方的燈光出現那熟悉的車影。

第二天,去坪石鎮看完兩處古村後,我們重新回到京珠高速。經過大橋鎮的路段,大家都在車上盡力找尋那個涵洞。它是古代的西京古道的入口,也是我們辛苦跋涉的起點,不過實在是太不起眼了。要不是路邊的一座大型高壓電線塔提醒了我們,真是很難找到。

在新舊“高速公路”交錯的那一瞬間,我用了1/250的快門抓拍了一張,它便飛一般被拋到身後了。


(西京古道)


精選遊記: 韶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