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看了黃磊的《似水年華》而有了去烏鎮小住的打算。
冬至前後,天似乎一晝夜間轉了涼。夜晚的鄉村小路,飄著細細密密的雨。司機打開車前燈,照著遠方的一點微光。
我與傑並肩坐著。
車內空氣,因為司機不停得抽煙而變得混濁。我打開窗,探出頭去,深深地吸一口夾帶著雨水的空氣。
總算到了烏鎮,繞過觀音橋,我們來到了早前聯系的一戶農家。那是一棟臨河而居的房子,開門望去,一眼的湖水。主人熱情地介紹著對面的客棧--翰林院,據說自從劉若英住過後,房價爆漲,現在最貴的要1100元。
一夜無眠,只企盼明天是個好天氣。
清晨的烏鎮很美。
我們在河邊吃地道的羊肉面,喝菊花茶,十足的美味。
在瓷器店買了一個手工燒制的杯子,印上了我與傑的照片,藍的底色,圖景都是灰灰的。我喜歡它故意作舊的樣子,一些古典,一些懷舊。
漫步在逢緣雙橋上,遙想著故事中的山山水水。只是這一刻,突然變得索然無味起來。
真相總是不美。
故事中寧靜的小鎮,如今變得媚俗。故事中藍印花布作坊竟然收起了門票。
厭倦了出行,我與傑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烏鎮的清晨)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