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柏坡

作者: zizi_lu

導讀走 進 西 柏 坡 ——建黨80周年隨想 今年的7月1日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大慶,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風雨中走過,經歷血雨腥風、艱難攀爬的洗禮,成長成一個偉大的、成功的、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優秀政黨,我由衷的希望她更加光輝燦爛! 回顧建黨80年,是革命的80年,不由的想起在中國革命最關鍵的時刻,是誰力挽狂瀾,取得最後的勝利。西柏坡——中國革命 ...

走 進 西 柏 坡 ——建黨80周年隨想

今年的7月1日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大慶,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風雨中走過,經歷血雨腥風、艱難攀爬的洗禮,成長成一個偉大的、成功的、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優秀政黨,我由衷的希望她更加光輝燦爛!

回顧建黨80年,是革命的80年,不由的想起在中國革命最關鍵的時刻,是誰力挽狂瀾,取得最後的勝利。西柏坡——中國革命的一塊聖地。

1948年春,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央機關離開延安,從陝北.吳堡川口東渡黃河,輾轉千裡,來到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一個小山村。從此,全中國和全世界都知道了西柏坡。在這裡,黨中央,毛主席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為新中國的誕生,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備。

今年5月,我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及中共中央舊址大院參觀,首先來到了紀念館,這裡展出的珍貴的革命文物、歷史照片和資料,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黨中央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西柏坡期間的革命實踐活動和為中國革命建立的豐功偉績。

首先看到的是紀念館門口的一組五大書記的雕像,望著那高大的領袖群體塑像,心中不禁感慨萬千。我們的領袖們正是在這裡,組織和指揮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進入紀念館,依次參觀了每一個展廳,首先是序廳:"光榮的平山"。這裡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平山的光榮歷史;然後是一、二展廳:"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介紹了工委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領導華北地區的解放戰爭、軍工生產和經濟建設等重大事件;三展廳:"決戰前夕"。介紹了大決戰前全國政治、經濟、軍事形勢;四、五、六展廳:"大決戰"。介紹了黨中央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戰場及人民支前情況,無疑,正是遼沈、淮海、平津的大決戰以及無數為建立新中國的獻身者,才奠定了天安門廣場上那五星紅旗的高高飄揚。七展廳:"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八展廳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介紹了黨中央毛主席離開西柏坡赴京建國情況;九展廳:"難忘的歲月"。展出了當年領袖和工作人員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廳:"歷史不會忘記"。展出了現在各級黨、政、軍領導及社會名人等參觀回訪西柏坡的歷史照片。

觀看著紀念館中大量的照片、信電、衣物、武器等記載解放戰爭歷史的見證實物,不由得使人想到了近年來大量湧現的描寫三大戰役的紀實小說與影視劇,想到了當年領袖們在此小小指揮部內運籌帷幄而決勝於千裡之外的晝夜場景……

出了紀念館,來到了離紀念館不遠的中共中央舊址。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後,將機關留下的辦公用具、日用品及房舍等移交給了當時的縣政府,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大院原來位於西柏坡村東頭,有房屋40多處。1955年,因修建崗南水庫,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舊址及西柏坡村一起搬遷。1970年冬在距原址北500米、海拔提高57米的地方開始對舊址進行復原建設。主要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粥時、董必武的舊居,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中共中央九月會議會址,中共中央接見國民黨和平代表中共中央接見國民黨和平代表和蘇共代表米高揚的舊址,中央機要室舊址,中央機關小學舊址及防空洞等。在復原過程中,基本保持了原貌,屋內陳設按原狀進行了布置,展品主要是當年領袖們的辦公和生活用品。

西柏坡位於省會石家莊向西90公裡,河北省平山縣西部,群山環抱中.的西柏坡,依山傍水,美麗而寧靜。崗南水庫萬傾碧波如玉,柏坡嶺上遍山松柏迭翠。春光明媚,村裡村外綠樹成蔭,花木掩映中農舍儼然。坡上嶺下,麥苗青青如染,山花點點如燃。山風輕拂,空氣中飄動著松柏的氣息,清香襲人。依稀的游人,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進西柏坡,走進歷史的坎坷與輝煌。

中共中央舊址大院,由若干個普通的小院組成。自東而西,依次是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董必武的舊居,後院是朱德舊居,還有軍委作戰室和機關食堂。大院裡的建築全是普通的民居式平房,素牆黑瓦,橫屋廂房,只是在每個小院周圍加築了不太高的圍牆。看著這一切,我們的思緒便自然地聯想到了井岡山的大井小井,想到了延安的棗園楊家嶺,那室內的簡單"擺設"是何等地相似相仿。室內木桌木椅,油燈土炕,樸素簡陋一如山區的農家。只是多了筆墨、書籍、地圖等物品,尋常中又顯得不同尋常。屋角窗下,茂槐修竹,蓊蓊郁郁,淡泊寧靜中透出一種飄逸的詩意。

毛澤東的小院緊挨著周恩來的小院,推窗便可笑語相問。他們的院子外面有一個大碾盤,聽講解員講,每遇重大問題難以決斷,毛澤東常來推碾,周恩來在一旁幫助,一圈一圈,兩位巨人推動著歷史的車輪轟轟向前。劉少奇和任弼時,兩個湖南老鄉又成了西柏坡上的近鄰,岳簏紅楓湘江碧水化著這太行山村裡的幾多風雨,幾多情懷。董老的房間裡有一架古老的紡車,那是董夫人從延安帶來的,嗡嗡的紡線聲,常伴著董老窗前的燈光,迎來西柏坡的黎明。後院那三間窯洞式建築裡住著朱總司令,前邊有一塊寬大的土坪。老總當年常於晨風中在此習拳舞劍,一展身手。置身此處,至今仍覺英武豪壯之氣撲面。

莫道是"候門深似海",這座中共中央大院與周圍農民的村莊院落屋宇相接,雞犬相聞。毛澤東的小院裡有一株梨樹,主席常剪枝、澆水,秋日裡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香梨,毛澤東總是讓警衛員給鄉親們送去,自己一個不留。那些穿灰布軍裝的人是農家炕頭上的常客,淳樸的山民也會帶著大棗、花生到大院來串門,來來往往,如同走親戚一般融洽自然,親密無間,共產黨人在這裡如魚得水。西柏坡,山村裡那一座座普通院落裡彙聚起人間最偉大的力量,要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於是,游人們恍然大悟,"共和國從這裡走來"便不再深奧難懂,他們從中領悟到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且為之感慨不已。

毛澤東舊居的西北,一間低矮的土磚房,是解放軍總部兼軍委作戰室。幾張寬大的杉木桌幾乎占踞了所有空間,桌上放著幾部老式手搖電話機和軍用電台,牆上掛滿了發黃的軍用地圖,劃出美麗弧線的紅色箭頭依稀可見。當時這裡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入手裡繳獲來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紅藍毛線標圖。雖然當時條件艱苦,但是,大家的革命熱情卻十分高漲。就是在這個屋子裡,作戰室的全體人員曾設計、研究、討論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圖案。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軍旗的決議。1975年,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特赦後來到西柏坡,當他看了這四間小平房後,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英明偉大,在這四間小平房裡就把國民黨的幾百萬軍隊打敗了,國民黨當敗,蔣介石當敗。在這裡,我們拂去厚厚的歷史煙塵,去尋找當年"鐵馬金戈,氣吞萬裡如虎",感受"運籌幃幄,決勝千裡之外"。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央軍委在這間屋裡組織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東北戰場,我軍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盡管林彪的遲疑讓毛澤東怒不可遏,但林、羅、劉還是在西柏坡數電敦促下,關門錦州,打狗沈陽,首戰遼沈,大獲全勝。淮海戰場,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吃著黃伯韜,夾著黃維,看著杜聿明,華野、中野硬是"吃下了一大鍋夾生飯"。平津戰場,四野揮師入關,林彪、聶榮臻聯手攻克天津,北平守將傅作義將軍選擇了光明。整整10個月裡,這間屋子燈火通明,電話電報聲聲不斷,西柏坡與各大戰場之間文電交馳。小山村裡的毛澤東身居陋室,胸中自有雄兵百萬,他就像一個藝術家,指揮著四大野戰軍組成的交響樂團,把人民解放戰爭中血與火的華彩樂章演奏得行雲流水般地淋漓酣暢。毛澤東坐在從石家莊繳獲的大沙發上,瀟灑地點燃了香煙,裊裊青煙中,蔣家王朝灰飛煙滅。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座落在山坡西南一隅一片茂密的小松林中,是一間長30米寬15米,可容納百人的土牆磚頂大統房,室內簡陋的陳設至今保持著當年開會時的樣子。主席台是一張條形木桌,鋪著白色的床單,對面兩排沙發和八排木桌木椅是中央委員們的座席。牆上掛著兩面黨旗和毛澤東、朱德的畫像。毛澤東濃重的湖南口音和中央委員們暴風雨般的掌聲一起,從這裡飛向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宣告著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聽解說員講,當時由於條件簡陋,許多參加會議的同志都是自帶板凳,開完後再自己帶走,若非親見,真難以置信。當年的開國元勛們正是在這簡陋的會場,坐在這樣的"凳子"上,召開了政治局九月會議、政治局擴大會議;也正是在這"寒磣"之地,召開了我黨歷史上著名的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的號召,並發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進軍令。北京,人民大會堂莊嚴巍峨,那些匆匆走過的人們可還記得山坡上這空蕩蕩的會址,還有這會址內用木板釘成的簡陋桌椅。

告別西柏坡已是黃昏,西邊天上燃燒著桔紅色的晚霞,映紅了莽莽蒼蒼的峰巒,這片黃土地正孕育著新的勃勃生機,青山翠水,柏坡嶺上如塔的松柏,都高唱著改革的高歌。

我想,西柏坡,作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一個驛站,不但是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見證,更是中國人民革命歷史記載的永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