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美食

作者: lefty

導讀在無錫買了份臭豆腐,吃來吃去卻只能稱其為“油豆腐”,於是在心底又開始反反復復地想念西塘,當然主要是想念西塘的那些美味…… 美味一:臭豆腐。網友推薦的是煙雨長廊的“我有我味”(路邊攤)和永寧橋50米處的“管老太”,但我和老公分別在“我有我味”和“毛毛酒店”各嘗了一次,卻覺得後者的更正宗,一口咬下去——外皮松脆、內裡軟嫩,蘸著辣醬或甜醬, ...

在無錫買了份臭豆腐,吃來吃去卻只能稱其為“油豆腐”,於是在心底又開始反反復復地想念西塘,當然主要是想念西塘的那些美味……

美味一:臭豆腐。網友推薦的是煙雨長廊的“我有我味”(路邊攤)和永寧橋50米處的“管老太”,但我和老公分別在“我有我味”和“毛毛酒店”各嘗了一次,卻覺得後者的更正宗,一口咬下去——外皮松脆、內裡軟嫩,蘸著辣醬或甜醬,真是有道不盡的香脆可口,難怪這美味在西塘的酒樓一律被冠以“千裡飄香”的美稱。當然並不是路邊攤的不好吃(只是保溫性能比較差一點),比較起來得出一點竅門:吃臭豆腐一定要吃剛出鍋的、燙燙的,其特殊的味道才能散發得恰到好處。

美味二:一口粽。西塘的粽子屬迷你型,真是一口就能吃一個。品種也很多,除了較常見的白米、赤豆、肉粽外,還有紅棗、豆沙、霉干菜、栗子肉的。此外一般賣粽子的攤位上還會兼賣粽葉扎肉(肉的鹵汁鮮美,又吸收了粽葉的清香,味道獨特)和荷葉粉蒸肉,愛吃肉的朋友有福了。在此推薦老街上的“阿龍一口粽”,品種較多,老板娘熱情純樸,買粽子和扎肉都會另外多送幾個。

美味三:芡實糕,據說芡實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藥材,但當地的芡實糕做得香軟,嘗不出絲毫的藥味。種類以“森林芡實糕”的為較多,有桂花、八珍、芝麻、薄荷的四種,另外還有核桃糕等點心,其他小店的芡實糕一般只有三個品種。當然桂花的是最好吃的,嚼起來不僅齒頰留香,而且還有淡淡的甜意,決不是那種摻了大量白糖一吃就會發胖的糕點,女性一定會非常喜歡。推薦安境橋附近的“森林”和煙雨長廊上的“龍鳳”兩家店,價廉物美,一斤僅賣八元,店主還都很熱情地再送些糕給客人品嘗。而老街上的“水鄉”雖據說注冊了商標,但女店主直接開價十元,明顯看在我等是外地客,雁過拔毛。

美味四:薰青豆、大頭菜,都自有鄉間自制的風味。

美味五:塌餅(麥芽餅),外觀黑乎乎的,據說“丁記”往東幾步之隔的一家小店做得不錯,料多,裡面不僅放豆沙,還放葡萄干和核桃之類的東西,別人說好吃,我們沒敢嘗,有些可惜。

美味六:豆腐花,慕名去了永寧橋下的“錢氏豆腐花”,不錯,主要是沒有難聞的豆腥味。

美味七:醬爆螺螄,幾乎每家飯店都有,價格5~8元不等,真是物美價廉啊!(我決心回家來自己學做)在此免不了要將一些飯店作一比較:

1、老品芳,網上推薦的較多,因此慕名前往的多為經常上網取經的年輕人。竊以為價格確實便宜,我們點了椒鹽南瓜、蠶衣包圓、醬爆螺螄、青菜、老鴨餛飩煲,四菜一湯也就41元。不過環境是相當簡陋的,好像存貨也不足,店家也忒老實,當我們第二次光臨時連點三個菜,居然都答“沒有了。”且一付無意折衷的樣子,(其實可以推薦類似的菜啊,反正我們也是嘗鮮而已)我們起身,店主不埋怨也不道“抱歉”,我們倒是真遺憾。

2、毛毛酒店,位於環秀橋邊,環境比老品芳好多了,樓上有大小包間,菜的口味不錯,量比老品芳足,當然價格稍高一點也在情理中。

3、老街飯店,位於老街(即西街)上,臨河的位置可供兩人喝茶或就餐,適合愛浪漫的情侶。老板娘熱情爽利,喝一杯10元的茶還是照送一大碟瓜子(換了無錫的茶店,早就“不斬白不斬”,收5元也好)尤其是因為我不能吃辣,想叫老板娘將辣味的醬爆螺螄(老品芳的就不辣,看來不吃辣的朋友點菜必須事先問好)重新回回鍋,老板娘卻另換了一大盆上來,說“辣味加了水就不好吃了,再給你做了一份。”對比經濟發達城市裡那些賣出東西就概不負責的狡猾商販,意外之余不免有些感動。老街飯店裝璜較好,又有臨河的好位置,因此價格比前兩個店更貴些。

總體感覺:西塘人像西塘古鎮一樣寧靜、純樸,不像周莊那樣充滿市儈氣息,因此回來後向家人和朋友作了強力推薦。

在此還要感謝一下“塔灣臨河閣客棧”的許伯伯和阿姨,我們的住宿干淨整潔(也許因為阿姨是醫生吧,職業習慣),地點也非常安靜,靠窗能欣賞到小河和煙雨長廊。對了,還可以免費上網呢!最要感謝的是游玩時正遇西塘下中雨,天氣奇冷,幸好借了阿姨的衣服御寒,否則一定會凍得病倒,那也就沒有心情向大家推薦那麼多美食啦。

想起美食,餓!我要去掃蕩西塘帶回的好吃東東啦!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