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游第一天 上海-昆明-大理
26日,一早上海飛昆明,到了昆明坐班車直奔大理,省旅高快volvo大巴,車況較好,上車還每人發了一小瓶礦泉水,車開到大理的下關,然後再坐40分鐘左右的車到大理古城。第一天時間基本上都化在路上,到大理天已經黑了,還在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
一進古城就有個貌似奸商的當地大叔上來搭訕,纏著我們要住他的客棧,心中頓生厭惡之情,我們頭也不回就往裡走。那個大叔一邊介紹他們的客棧,一邊契而不舍得跟著我們,走了很長一段,為拉客源精神可嘉。走著走著終於看到攻略上久聞大名的“四季客棧”,看我們進了客棧,大叔只好放棄走人。
四季客棧是老房子自改造的,古色古香,前院是客人住處,後院是客棧主人的住處。後院有一個觀星平台,氣候好的時候可以躺在平台的躺椅上看星星。客棧提供免費上網,晚上還會播放免費電影。
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為明軍攻占後所建。同時,古城也曾作為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國都。古城內的街道呈南北、東西走向,是典型的棋盤式布局。街道多寬廣、筆直,沿街建築多為典型的白族民居,粉飾和布局均較為講究,但多為新建,已難尋歷史氣息。只有在陋巷阡陌間,還能隱約感受到幾分歷史的厚重。
晚上下了點小雨,打著傘在古鎮的石板路上行走,聽著雨聲,感覺很不錯。隨便進了路邊的一家米粉店,吃了碗雲南米粉當晚飯,味道不咋地。
回客棧休息。
雲游第二天 大理:蒼山、洱海
大清早客棧門口就等了很多當地婦女,一看到客人出客棧便蜂擁而至,自告奮勇要做我們的導游。其實大理城很小,到蒼山的話步行就能到,洱海打車也很快就能到,根本不需要導游。
大理古城的行道樹種的是櫻桃樹,現在正值開花是節,兩旁滿樹櫻桃花,與古城青灰色的基調形成鮮明對比。
上午,騎馬上蒼山。由於前一天剛下過雨,上蒼山小路邊的泥濘不堪,不騎馬是很難走的。馬兒很聰明,認識路,兩匹馬只需一個人來牽,前面一匹帶路,另一匹回自己跟著走。樹葉上的雨水還沒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騎著小馬走在叢林中,很愜意。到了半山腰的一個景點,牽馬的人在景點門口等我們,我們自己往上走。在蒼山上可以看到整個大理的全景,以及大理的三塔。三塔公園就是把三個塔圈在一個公園裡,在蒼山上一樣能看到三塔,公園沒什麼去的必要。
從山上下來已經下午兩點多了,去白族風味館吃飯,點了乳扇、歪豆粉、木瓜雞還有一個湯,算是當地特產,味道都很奇怪,吃不慣。
下午,游洱海。從古城打的到才村碼頭,坐船去羅荃半島。我們將100元/人的船票還到了50元/人,哇哈哈~~~洱海非常漂亮,大家看照片就是了。12月是雲南旅游的淡季,人比較少,湖邊很安靜。在湖上看大理,和在蒼山上看大理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陽光正好穿過雲,照耀著整個大理,畫面美得像在看圖片。
暮色漸沉,坐船回大理古城。晚上逛了逛洋人街。洋人街原名“護國路”,意為民國初雲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在大理,外國人隨處可見,很多洋人在這裡一住就是一個月半年的,夜晚的酒吧、咖啡吧很有情調。據說在我們去的前幾天,正值聖誕夜,整個大理古城街上擠滿了人,熱鬧非凡。
大理的旅游業已經相當發達,甚至可以用過度發達來形容,古城裡客棧隨處可見的,滿大街假裝和你同路和你套近乎的其實想做你導游當地人,像蒼蠅一樣跟著你,趕也趕不走。有一招很管用,只要你跟他們說,你大理和洱海都去過了,他們立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你已經沒有油水可撈了。這些導游一般不收錢,他們賺的是門票的回扣。他們還會推薦你去“號稱”味道很好的飯館,然後收受回扣。看在大理風景得份上,這些就當作小插曲,並不能影響到我們的游興。
雲游第三天 大理-麗江
早上睡到自然醒,在古城的鳳凰吧裡吃了頓早中飯,在床邊慵懶的曬曬太陽發呆,享受陽光。鳳凰吧是在大理古鎮上那種隨處可見的咖啡吧,木窗、木桌、木椅,牆上掛著紅色帶有民族味道的裝飾,陳設簡單。由於是淡季,店裡只有一個店小二在忙活,店小二可以講流利的英語來應付來店裡的外國人。上海小店裡的店小二估計都沒這本事。
吃飽喝足,上路去麗江。到了麗江古城門口,又有一群大樹大嬸熱情的湊上前來,要帶我們去他們的客棧,挑了一個比較順眼的,跟著她去了如意客棧。客棧在新華街上,據說是那裡年代最久遠的一條街,24小時熱水,房間還蠻干淨的。我們的房間還在最高處,可以看到整個古城的全景。看來自己推銷上門的不一定都是壞人。
麗江古城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面青山環繞,一片碧野之間綠水縈回,形似一塊碧玉大硯,又名“大研古鎮”。麗江古城選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像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發源於城北像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街道不同於大力古鎮的工整布局,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交錯相連。
木氏為麗江的世襲知府,古城經由歷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設。古城民居的平面特點是以院子為中心,內向的庭院組合,形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的古城民居模式。木府則是當時木氏家族政治、經濟、權力的像征。那幾天木氏正在修繕,我們沒進去參觀。
古城街道均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晴不揚塵,雨不積水。四方街為古城中心,四通八達,周圍小巷通幽,這裡是歷代集市中心。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東南西北四郊。
東巴文字是一種原始圖畫像形文字,計約2000余個字符,因其專門被雲南麗江納西族的祭司東巴用於書寫宗教用書和宗教活動,被稱為“東巴文”,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遺產。雖然字符有限,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像形文字”。
東巴造紙:先將剝下的樹皮用水煮,浸泡2到3天,經過這樣漂洗紙張就會發亮。接著把已成絮狀的樹皮纖維用竹籬撈出,鋪在木板上杵壓,最後晾干。經過幾十道工序,一張顏色暗黃、光澤柔和的東巴紙才算做成。
晚上在“一米陽光”吃了一頓暴貴的晚飯,點了田螺、雞豆涼粉、粑粑(麗江的特色小吃,像上海的麻餅之類的東西)、特色拌飯(看上去糍飯團,吃上去還不如糍飯團的東東),花費近百。小店裡的環境蠻有情調的,而且整個二樓就我們兩個人吃飯,有包了專場的感覺。事實證明,有名的東西不一定好吃,很多時候這些名堂是專用來斬外地游客的。昨天終於在電視裡看到“一米陽光”,原來是個電視劇,演員傻,情節也傻,看了5分鐘就轉台了。
最後強烈推薦麗江的草莓,味道很甜,我在上海很久沒吃過那麼好吃的草莓了。
雲游第四天 麗江-瀘沽湖
瀘沽湖距麗江270公裡,如果不出意外,正常行駛需要開7個小時,其中中途在小飯館休息吃飯1個小時。全程路況參差不齊,有部份柏油路面,有正在修的碎石路面,其余大部份為彈石路面,介於碎石路與柏油路之間的一種路面,主要是為了防止冬天路面的結冰。在這種路上行駛,整個車子都在震動,時間一久耳朵裡都是轟鳴聲,有時候車已經停下來了,耳朵裡還覺得有轟轟轟的聲音。加上途中盤山公路九轉十八彎,對體力和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在這樣的路上行駛,心裡就希望快點把路走完,到達目的地。人算不如天算,在離瀘沽湖還有40公裡的地方,車子沒電拋錨了。在這個手機信號可遇不可求,前不著村,後不著地的地方拋錨了。左有黑羊成群過馬路,右有當地孩子放學回家中途烤火休息。天色漸暗,公路上只偶爾有一兩輛滿是塵土的運輸卡車,或者兩三輛無視我們求救快速從身邊開過留下飛沙走石的過路小面包車。天色漸暗,在絕望3小時後,一車14人終於等來了同旅游公司到達目的地後折返來接我們的車。到達瀘沽湖的時候,已是晚上6點多了。
在等待車來接我們的那3個小時裡,有一群放學回家在路邊休息的小孩在烤火,我們就湊上去和他們聊幾句,順便烤烤火。一共5個小孩子年齡都很小,估計都在讀小學,個子矮小,衣衫單薄,看上很久沒洗澡了。其中一個小男孩只穿一件很破舊的單衣,而我在那個時候穿這羽絨服。看他凍得雙手抱著身體,問他問什麼不多穿點,他說家裡窮,沒有衣服可以穿。沒想到在中國成立60年之後,還有小孩子因為窮而沒有衣服穿。我把身上的巧克力都拿出來給他們吃,說吃了可以暖和點。小孩子們一開始還不好意思接受,兩個年紀小一點猶豫了下,伸出黑黑的小手拿了一塊咬了一小口。另兩個孩子也伸手來拿,但都只拿了一塊。純樸的小孩。他們每天要步行4個小時來回於學校和家之間,學校太遠了。我不忍心拍他們縮在火堆旁烤火的情景,等到他們起身繼續趕路,才在遠處拍了一張他們的背影。
麗江到瀘沽湖中途經過的幾個村莊,很多房屋的牆都是用泥和草拌起來的土胚,一般都是靠馬路的那一面牆用磚砌一下,其他牆都是泥草胚,沒有窗戶,采光極差。好一點的人家會用瓷磚貼一下牆面算是裝飾。有一次在某個村子停下來休息,有個小孩怯生生地站在車門口問我們有沒有筆。不像上海那些纏著你不放有團有伙的討飯小孩。他不是來討飯的,只是想要一支筆。可惜那時候我們身上只有一支筆,只能給1個小孩。據說,瀘沽湖也是在發展了旅游業以後,經濟才比周圍地區好的。
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湖域面積50平方公裡,水面海拔2690米,湖水平均深度45米,最深處達93米,最大能見度為12米。湖中有五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相傳這裡原本沒有湖,有個啞巴姑娘每天上山放牛從不帶干糧,後來人們發現她天天去一個石洞裡割一條大魚身上的肉吃,每天割去一點,明天又會長好。於是村裡人用18頭牛把大魚從洞裡拖了出來,洪水頓時從洞裡噴湧而出,一片澤國,淹沒了田地和村莊,只有一個婦女在情急中坐著用獨木挖成的豬槽船活了下來,以後這裡便形成了煙波浩淼的瀘沽湖。
進瀘沽湖景區要收78元門票,有學生證半價。賣票的看學生證看得非常仔細,過期的學生證休想蒙混過關。在這裡提醒一句大家出游的時候,什麼學生證、導游證、記者證之類的,不論真的假的最好帶一張在身上,買門票的時候就會派上用場了。
車開到大落水,晚上住在納古大酒店,120元晚/間討價還價到75元/晚,淡季出游價錢好商量。吃過晚飯,我們從麗江出發同一車上的幾個人一起圍著火盆和一個當地的摩梭小伙閑聊。小伙很健談,一邊嗑瓜子一邊講了很多關於當地走婚習俗和風土人情的東西給我們聽。飯館出來,站在湖邊,抬頭驚見滿天繁星,密密麻麻,一顆疊著一顆,哇~~哇~~的驚嘆聲不絕於耳。絕對是城市裡看不到的情景。我們幾個人一直往裡走,直走到當地人的田地裡,四圍開闊沒有燈光干擾,是欣賞星空的最佳地理位置。
雲游第五天 瀘沽湖
清晨早起,准備看日出,等到8點半,太陽才羞羞答答從山的那頭慢慢升起。待太陽完全冒出山頭,光芒籠罩了整個瀘沽湖,如同仙境。湖面上成群的紅嘴鷗優哉游哉。
瀘沽湖上的客棧都臨水而築,大多數房間推開床能看到湖景。
上午騎馬沿湖從落水村走到幽谷瀑布,原路返回。下午坐船去媳娃俄島、裡務比島。媳娃俄島人少,風景好,裡務比島上都是旅游團帶去的人。這時候太陽正當午,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水天相連,儼然一幅迷人的天然圖畫。
游船回來去上村拜訪摩梭民居。由於上午預約過,阿姨招待我們一桌子吃的東西烤土豆、酥油茶、蘋果。
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原始母系社會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習俗,一家之中以“母親”為首,以“女性”為主,它獨特的“走婚”風俗決定了它獨特的社會背景。阿夏"在摩梭語裡的意思是親密的伴侶,阿夏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異居婚。男女雙方終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發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樓"留宿,白天仍回自已家中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生育的子女歸女方。這種婚姻通常沒有什麼手續和儀式,男女阿夏之間不建立共同的經濟生活。感情破裂,則男不再登門或女閉門不接,自然終結關系。孩子隨母親生活,成年行"成丁禮"後他也能知道父親是誰,但和父親只有道義上的聯系,從小接受母親和舅舅的管教,自然地在情感和經濟上都屬於母親家。
摩梭人一家一院,由四幢木楞房圍成一個四合院。分畜廄、經堂、花房和正房四部分。設大門的那幢叫門樓,樓上放草,樓下大門兩邊是畜廄;大門正對的一幢叫經房,樓上是佛堂,供著藏傳佛教黃教派創始人宗咯巴和歷代達賴、班禪的神像,樓下為家裡的成年男子居住或作客房;左邊一幢稱為"尼扎意",又稱花房,供行過"成丁禮"的成年女子接待男阿夏住宿用。男子不經許可是不能進花樓的,母系家庭中的男子總是到女阿夏的花房過夜,故家中沒有他們的臥室。如其不外出走訪女阿夏,他們則沒有固定的睡處,常常只能與老人和孩子一起在正屋的火塘邊隨便睡睡,或宿於畜廄之上的草樓。而女子一旦生育後也要從花樓搬至正房。正房也稱祖母房,在院子的右邊,這是摩梭家庭議事、炊事和祭祀的場所,也是母親和孩子們的住所。正房結構復雜,一般進門後還有一條狹長走廊,走廊內的房屋又被分隔成三間,左側是主婦的起居室,右側用來做大灶,煮豬食或釀酒,並放置生產工具,亦可作臥室。中間是正室,室內前後方向有兩根很粗的正梁柱,分別稱"瓦杜梅"、"尤杜梅"--即左柱和右柱,左柱又稱男柱,右柱又稱女柱。這兩棵柱為一棵樹所制,樹的頂上一節作男柱,根部一節作女柱,摩梭人行"成丁禮"時,男子必須在男柱旁行儀式,女子則在女柱旁行儀式。儀式舉行後要擺酒慶祝,還會帶到生父家和其他親屬家拜訪,各有禮物相贈,生父的略多一點而已。室內西北角和東南角有橫豎與木杆壁平行的一米寬的高坑鋪,左側稱"瓜烏",右側稱"扎括滿"。 瓜烏為男性或貴賓的座位,扎括滿則為老年婦女或達布的座位。兩者在夜間還可當床用。在瓜烏和扎括滿的頂角處都要放一個神龕,稱為"司恥",供燒香、放敬水碗、點油燈之用,瓜烏和扎括滿之間是高灶台,俗稱上火塘,其上有鐵制三腳鍋莊,供用炊、燒茶、取暖之用。下方是孩子的座位。室內另一側,摩梭人稱"喀古",俗稱下火塘,以屋內大梁柱為界,鋪有略高於地面的木板,中間設火塘,同樣置鐵制三腳鍋莊,也供用炊、取暖之用。鍋莊所靠的壁上,有一塊泥塑或硬紙板,上畫(塑)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寶等圖像,這是摩梭人崇敬的"冉巴拉"灶神。
祖母的在摩梭民族家中地位是最高的,祖母床下是儲物櫃,放著家中值錢的東西和食物,只有祖母有權分配使用。
摩梭人一般在過年的時候殺豬,然後把豬肉腌制保存起來,供一年吃。當地也有鮮豬肉賣,但一般都是年輕人吃,年紀大的吃不慣。
晚餐在燒烤城吃烤全羊,燒烤城的東西既貴又難吃,把我們幾個斬的血淋答滴,還沒吃飽,555幾個抄素菜外加一盆螺絲要一百多,兩個土雞蛋要賣十塊錢,老板真夠黑心的。黑心沒好報,哼。
瀘沽湖每晚都有篝火晚會,晚會後有對歌。我們去那天聽說晚上聽說有人來取景拍戲,伸長脖子等了老半天也沒動靜,一直到快9點多,才把篝火升起來。原本還想看看有何方明星駕到,沒想到是中國電信來拍廣告,立馬走人。
雲游第六天 瀘沽湖-麗江
早晨起來,又欣賞了一次瀘沽湖的日出,趕路回麗江。雖然路途漫漫,路況又不好,看了瀘沽湖後覺得不枉此行,沿途的風景也很漂亮,西北地區山水的壯麗完全不同於江南山水的風光,讓自小在江南長大的我感受到一種別樣風情。
回到麗江,路途勞頓累得不行,去七星街大吃一頓,兩個人點了5人份的野山菌火鍋大補一下。一共6種野生菌菇,沒種味道都令人回味無窮。沒記住那家酒店的名字有點遺憾。
火鍋上來,忘了拍照片,所以只好拍張“殘骸”留作紀念。
雲游第七天 麗江:束河古鎮
話說當日1號男主角因暈車+高原反應導致體力不支,為體現1號女主角我的溫柔體貼善良善解人意,對我們的行程安排做出歷史性的重要決定:在麗江這個古老、詩意、物價不菲的商業化小資城鎮多呆一天,休息調整,不要太過勞累。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英明之至的,由於這個決定我們遇上了逃票強人的“藍提”,以及網上赫赫有名的麗江司機沈老大……
這一天是2006年的第一天,陽光暖人,休息調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准備出門解決肚子的溫飽問題,然後去束河溜達溜達。在服務台問怎麼去束河的時候,得知客棧裡還有一個MM也要去束河,問我們是不是願意同行。心想MM咋一個人來出來玩,膽子夠大的不曉得是何方神聖。這時候MM從多人間走出來,中短發,傳著登山鞋,腰裡挎著個小腰包,看上去蠻專業的樣子。決定和她一起去束河,路上還能多個幫我們拍照的。
由於實在吃不慣那些重油、重辣的麗江菜,KFC也變得親切可愛起來。藍提MM(後來得知是個少婦)知道們要去吃KFC當然很奇怪,不管她我們吃我們的。
吃完三人打車去束河。在服務台打聽的結果是,打車去束河可以講價15塊錢。攔了輛車,藍提上前去和司機講價,一開口:“10塊錢,束河去不去。”司機居然答應了。這時候我就開始暗自慶幸我們沒出馬,不然就照著服務台小妹的價錢說了。上了車司機的計價器還是開著的,到了束河計價器顯示11.2塊……幸好,幸好,沒還價還到15塊,不然虧大了。
到了束河門口,被門衛攔下,要收30塊/人的門票錢。藍提從口袋裡拿出早已准備好的飯館名片,和門衛說我們要進束河去裡面的某某飯館吃飯,然後打了個電話給飯館,讓門衛和電話那頭講了幾句。門衛就放行讓我們進去了。hoho~~中途遇上高手。
束河,離麗江古城七公裡,曾經的茶馬古道重鎮,是個比麗江更古老的古鎮。束河、白沙一帶曾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點,也是木氏上司的發祥地。這裡可以感受更古樸的納西民俗。和麗江浮華艷麗的酒吧巷子相比,束河顯得更加純樸寧靜。
游完束河,回麗江買迪慶飛昆明的機票,為去香格裡拉做准備。買完機票想去農行提點錢,突然發現農行1月1號2號居然關門不營業,試遍所有ATM機,都不讓農行卡提錢。銀行休息,ATM也休息。怒!!農行關門全國那麼多農民朋友怎麼辦?其它銀行都照常營業,為什麼就光農行關門兩天?
可悲的是,我們身上只帶了農行的卡,因為辦卡的時候銀行的櫃台小姐說外地農行最多……不可以隨便相信別人說的話阿。看來我們得節衣縮食過兩天了,那天晚上買2塊錢的冷飲都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要買,沒錢的日子真是不好過。以後出行一定要吸取教訓,多帶幾張不同銀行的卡。
晚上藍提帶著我們穿街走巷,到中益(音)市場逛了逛,那是當地農貿市場。原本是想去買草莓的,未果。見到兩只貓咪在打假,hoho~~打得那個凶啊,你咬我一口來我咬你一口。
由於我們和藍提的下一個目的地都是香格裡拉,如果能再找幾個人包車,六七個人包車去是最好的了。在一個客棧的門口有塊牌子寫著:現有四人去香格裡拉,找驢友。心中竊喜,打電話聯系,於是認識了司機沈偉。見到沈老大的時候正逢他帶著一車去香格裡拉完的人回麗江,車上個個人都對老大贊賞有佳,還拿出意見本給我們看。上面滿滿一本寫的都是對老大的贊揚之詞。
老大說現在有4個人要做他的車去香格裡拉,問我們是否願意同行。4天750元/人,包括住宿費不包括飯費,先交100元定金,其余最有一天再交。看著那寫著滿滿一本的意見本、車上游客滿意的神情,以及我們扁扁的荷包,決定做他的車。商量了一下,我們有學生證,可以減到700元/人。
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有沈老大這號人物,據說他是網上很有名的人。事實證明他的確為人正直,價格公道。他開的金杯車車況也很好,坐著舒服。旅途上給我們介紹景點,說說笑笑,有時候還說點旅游業的黑幕。他的手機:13038613800。
百度一下沈偉 麗江司機,找到相關網頁306篇,看來真的很有名啊。
問題都解決了,從明天開始不用擔心食宿,可以回去安心睡覺了。
雲游第八天 麗江-香格裡拉
清晨8點半一車7人從麗江出發,去虎跳峽。
中途觀長江第一灣,長江第一灣位於中甸縣城南部沙松碧村與麗江石鼓鎮之間,海拔1850米。萬裡長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而下,巴塘縣城境內進入雲南,與瀾滄江、怒江一起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到了中甸縣的沙松碧村,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彎,轉向東北,形成了罕見的“V”字形大彎,“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人們稱這天下奇觀為“長江第一灣”。由於這個大轉彎實在很大,大到只能從飛機上俯瞰,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是轉彎的一角。
虎跳峽,介於香格裡拉縣哈巴雪山和麗江市玉龍雪山之間,所以虎跳峽一邊是中甸一邊是麗江,全長20公裡。最寬處江面約50米,最窄處僅20米。峽谷底部與哈巴雪山海拔高差3590—3790米。峽谷麗江這邊玉龍雪山山體均為懸崖絕壁,中甸哈巴雪山山體地勢稍緩,是金沙江切割最深的地段。從峽口下行2公裡,兩岸險峰聳天,江面奇窄,有一塊巨石突兀在江心,相傳猛虎曾憑此石一躍過峽,所以被稱做為“虎跳峽”。
車開到虎跳峽碼頭停車場,也就是上虎跳,有下來拍點照片。雖然現在是旱季,金沙江水量很小。兩岸的山色還是很壯觀。拍完照片上車,去中虎跳。
中午陽光非常好,有瀑布的地方,都能看到彩虹。
那一帶的公路確實危險,布滿碎石的路,頭頂上還不時有石塊砸落下來,據說每天都有車從公路上翻下去,尤其是冬季,有的路段地面結冰,非常滑。所以找到熟悉路況開車平穩的司機、車況好的車,非常重要。不然就等著心髒受折磨吧。
車開到張老師家,午飯。介紹一下張老師家。張老師是附近村的一名教師,目前他依然堅守本職工作,旅游事業主要由其愛人負責。10年前他們家化了800塊將通往江邊那塊地買下,並將原有山徑修繕一番,以方便有人下江邊看看,並收起“過路費”。
吃過午飯,脫去多余的衣服,帶上水,跟著向導開始“徒步”下中虎跳。去中虎跳江邊的路還算比較好走,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視生命高於一切而導致膽小如鼠老老實實邁出每一步的人來說真的算是沒什麼危險,出事故的都是膽大的人。由於是冬季數枯草黃沿途風景一般,趁著下谷底的時候還有體力,拍幾張照片。
下到江邊,已經累得不行,看著洶湧的江水從身邊流過,休息了許久才上路。
回公路的路要經過“天梯”——又一處村民自行修築的必經之路。那個簡陋的“天梯”有點恐怖,二三十米的樓梯鐵架子上釘了幾塊破木板,以90度垂直向上,腳下就是萬丈懸崖滔滔江水。我手扶腳爬,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往上登,沒敢往下瞧一眼。爬“天梯”的時候,游人是一個挨著一個往上爬的,只要中途有一個人腿軟爬不動,那就麻煩了。
終於到達天梯客棧(車子等我們的地方)。每個人都累得一身臭汗,不過按沈老大的說法,我們一伙人走得算很快了。嘿嘿,要知道帶隊走第一個的小姑娘(向導壓陣走最後),天天走40分鐘路去上班練腳勁的,能不快麼。
傍晚到達香格裡拉縣城,在一個小飯館吃腊排骨火鍋,味道不錯。沈老大還親自下廚做了干煸犛牛肉,給我們加菜。犛牛肉嚼上去帶著一股牛奶香,和我們平時吃的牛肉味道不太一樣,就是有點老。
吃完飯去住宿的地方把行李放掉,然後去藏民家訪,完全商業化的東東,去看一群藏族人唱歌跳舞。還學了一句藏語:炸廁所,炸廁所,炸了七八所。意思是舉起酒杯干杯。在老大的指導下,吃到了西藏的“芝麻糊”,在酥油茶裡加青稞面加糖,攪拌而成,味道和芝麻糊有一拼。青稞酒的味道、看上去的色澤都和白酒差不多,我對酒沒有研究,也品不出好壞。
住宿的地方,據說是鄉政府某個頭頭的什麼親戚開的,條件還行,房間寬敞,有空調(老板為了省電費,早上7點多會把空調關掉)。由於住宿吃飯都是沈老大安排好的,價格沒水份,所以我們也比較放心,不去關心飯館客棧的事宜,到現在還不知道住的那個地方叫什麼名字。
雲游第九天 香格裡拉-飛來寺
1月3日,第一站頌贊林寺。頌贊林寺應該是1月5日的游覽項目,我們1月5日一早要趕飛機,所以今天經過此地,讓我們停下來看看遠景,進去參觀是來不及了。
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巴地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始建於公元1679年興建,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至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王朝賜定名為“歸化寺”。又因整座寺廟的建築和構造是仿西藏的布達拉宮而來,所以又稱為小布達拉宮。
看完頌贊林寺馬不停蹄地上路,去那帕海。清晨的那帕海,在仿佛罩了一層薄紗,美的不可言喻。納帕海又稱依拉草原,是個季節性高山湖泊,也是雲南省少有的亞高山沼澤化草甸,總面積13平方公裡。冬季是納帕海的枯水期,沒能看到夏季那種欣欣向榮的景觀。不過它確是觀黑頸鶴的最佳時節。黑頸鶴為世界珍貴稀有鶴類之一,僅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每年的冬季,黑頸鶴都會飛來納帕海過冬。我們那天遠遠的看到三個小黑點,只是太遠了,看到的就是3個小黑點,別說是黑頸了,頭腳都分不出。沈老大說那是黑頸鶴,估計就是了。
天寒地凍,那帕海僅剩的一點水也結了冰。
然後參觀東竹林寺,那天正逢元旦放假,喇嘛也放假。寺院裡只有少數幾個小喇嘛看門,看他們在寺院裡曬曬太陽睡睡午覺,悠哉自得。
去德慶的路上經過月亮灣峽谷,在路邊有觀景台,可見巨大的錐型山體被金沙江呈倒“Ω”形環饒,金沙江轉了180度奔騰而去。我的相機鏡頭太小,拍不了全景。
開車翻越白馬雪山去德慶。白馬雪山屬橫斷山脈,群峰連綿,白雪皚皚,遠眺終年積雪的主峰,猶如一匹奔馳的白馬,因而得名"白馬雪山"。
香格裡拉沿途的風光也不錯。如果在5月份來,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綠油油的梯田……這次我們是無緣看到了。
經過1天的路途顛簸,終於來到飛來寺。藏名叫“那卡扎西’,意為“空行九吾”,相傳曾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從藏地飛來此地,故在此建廟並得名“飛來寺”。我們住飛來寺觀景台,是觀梅裡雪山日出的最佳位置。我們到的時候,天還全黑,紅霞繚繞,明月當空,天氣這麼好相信第二天一定能看到日出。
梅裡,藏語的意思是“藥王”,因為山裡盛產雪蓮花而得名。藏族同胞習慣於將雪山稱之為神山,認為山上有雪,則必定是因為有神靈的保佑。他們認為神山是神聖的,要磕頭、朝拜的,是不可征服的。每年秋未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一批批香客,千裡迢迢趕來朝拜這座心靈中的自然豐碑。他們圍著神山繞匝禮拜,少則七天,多則半月,這在當地被稱為“轉經”。若逢藏歷羊年,轉經者更是增至百十倍,匍匐登山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
當地傳說,梅裡對日本人特別吝嗇,凡是有日本人進來,從來都是無功而返。當年中日聯合登山隊攀登梅裡主峰卡瓦格博的時候,就在飛來寺的崖邊,上萬的僧眾和藏民日夜誦經,賭咒那些玷污神山的外來者。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的賭咒起了作用,1991年1月登山的17人一個不留地被埋藏在了梅裡深處的卡瓦格博峰下,造就了世界登山史的第二大事故。梅裡因此威名遠揚,於是接連而至各國登山隊彙集梅裡,卻都無一成功。
因為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終日雲霧繚繞,難見一面,即令嚴冬季節也很難得一展真容。有些人守二三個月都難見上一面。能第一次進來就見了卡瓦格博和其它的雪峰,那是幸運者,也是少數人。
雲游第十天 飛來寺-香格裡拉
我們七點多才就起床,天剛開始亮,路邊已經有攝影愛好者找角度支三角架了,大家都安靜地等待日出。灰白調子的梅裡雪山盡顯威嚴。
8點20,太陽一點點將他的萬道金光潑灑在太子十三峰,就在我仰起頭的那一刻就開始不斷地變換它的亮度、色澤。初升的太陽給卡瓦格博山峰披上了金衣,隨著時間的推移,峰尖的金色漸漸向下蔓延,,直到整個雪峰被燃燒成一個巨大的金字塔。遠眺神山,一片金黃,肅然敬意油然而生。我們顯然很幸運,看到了“日照金山”的全過程。
看到日照金山,不枉此行。我們披著晨光,繼續上路。
離開前在公路邊堆個瑪尼堆,許個心願。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族認為即便一小塊石頭也是有靈性的,有靈性的物體必然有神佛的靈光,寄托了人們美好的希望。
明永冰川是從卡瓦格博峰往下呈弧形一直鋪展到海拔2660米的森林地帶,綿延11.7公裡,平均寬度500米,年融水量2.32億立方米,是世界上海拔、緯度最低的海洋性冰川。上明永冰川有一條新修的人馬驛道,山雖陡,但路還算平整,可供走路和騎馬。出發後,才走不遠,就是原始森林,滿山古樹參天。走了兩個多小時,路上又休息了一次,最後才到了冰川上。再往上的路過於陡峭,只能步行。到達觀景台已經是中午了。數百米寬的冰瀑從卡瓦格博峰上流淌至山谷之間,冰瀑上層層疊疊的冰筍、冰芽,就仿佛凝固的拍岸波濤。據說,冰下還有冰溶洞,河水破冰而出。
雲游第十一天 香格裡拉-昆明-上海
一大早,老大開車送我們到迪慶機場。其實機場離我們住的地方很近,開車也就10分鐘的路程。機場每天只有一班飛機,在機場外面就能看到我們的飛機在機場等著我們了。從迪慶飛昆明全程四五十分鐘,坐車走滇藏公路得花15個小時,這張機票買的真是值啊。
在昆明逗留的那幾個小時裡,去滇池轉了轉。看過了瀘沽湖、洱海的好山好水,滇池是實在沒法比的。大城市裡的湖難免因為游人多了而變得比較髒,那天空氣能見度也不高,湖面上煙霧蒙蒙,照片拍出來到有種山水畫之感,倒也別致。
下午5點多,登上昆明回上海的飛機。飛到上海上空的時候,城市燈光星星點點,高架上的成排的照明燈尤其惹眼。聯想到前一天晚上我們還在在香格裡拉盤山公路上行走時連盞路燈都沒有,車燈一關滿天繁星幫我們照明,反差好大。
Tips
衣:雲南早晚溫差可達十幾度,總的來說比上海暖和。但是山上很冷,梅裡雪山附近晚上溫度要達到零下十度,最好能住空調房間。雲南紫外線強,天氣干燥,注意防護。
食:雲南的東西口味比較重,又油又辣,還有當地的那些特色小吃,洱絲、洱塊、乳山、歪豆粉味道都很奇怪,試試就好。當地的木瓜和熱帶的不同,個頭較小,味酸,一般用來做菜比較多,向什麼木瓜雞之類的。個人覺得不好吃,不推薦。
麗江古城裡有很多賣犛牛肉干的地方,很多都是用黃牛肉做的,吃上去和一般的牛肉干沒啥大區別。麗江的草莓很甜,雖然個頭大大小小,但味道甚好,10元/斤,可以還價。
香格裡拉縣城的馬路上很多地方都要買腌制過的犛牛肉,可以買一點,然後讓飯店加工一下,肉吃起來有股奶香,很好吃。
住:雲南的客棧一般沒有空調,只有電熱毯,但晚上不會覺得冷。但如果去梅裡雪山最好去住飛來寺,奔子欄的住宿條件較差。淡季標間:40-80元/晚
行:昆明——大理——麗江——中甸 走的是滇藏公路全程路況參差不齊,有部份柏油路面,有正在修的碎石路面,其余大部份為彈石路面,介於碎石路與柏油路之間的一種路面,主要是為了防止冬天路面的結冰。
雲南各地海拔:
昆明1800M香格裡拉 3300M
大理2100M德慶3686M
麗江2410M飛來寺3400M
瀘沽湖 2690m
雲南的海拔不算很高,一般不會有嚴重的高原反應,最多會有一點點頭暈,休息一下也就好了。氧氣瓶,紅景天之類的基本用不上。路上可以帶些巧克力、牛肉干之類的補充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