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我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作者: 雨霖兒

導讀當飛機降落在曼谷機場,我對自己說:曼谷,20年後,我回來了。 我載著所有我兒時的記憶回來了--------美味的“果條”(河粉),辛辣的咖喱飯,甘甜的椰子水,熙熙攘攘的唐人街,各式各樣至今叫不上名字的水果,還有美麗的湄南河和河上悠閑的小舟。 這一切,在20年的光陰裡,未曾淡化,從未離去。20年前,當我還是十幾歲的頑童,隨父母來泰探親。當時的曼谷,對於 ...

當飛機降落在曼谷機場,我對自己說:曼谷,20年後,我回來了。

我載著所有我兒時的記憶回來了--------美味的“果條”(河粉),辛辣的咖喱飯,甘甜的椰子水,熙熙攘攘的唐人街,各式各樣至今叫不上名字的水果,還有美麗的湄南河和河上悠閑的小舟。

這一切,在20年的光陰裡,未曾淡化,從未離去。20年前,當我還是十幾歲的頑童,隨父母來泰探親。當時的曼谷,對於身處改革開放初期的我來講無異於天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各種大型購物中心鱗次櫛比,街道上充斥著各種美味小吃和熱帶水果,我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驚訝於曼谷的繁華,我盡量在兄弟姐妹面前掩飾我的“老土”。在他們眼中,中國是古老的,是電視劇中港片裡的才子佳人,是功夫,是長城,除此之外,還有。。。。貧窮

很大的落差給幼小的心靈帶來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以至於時至今日,無論我在什麼樣的酒樓飯店吃飯,主食必點“干炒牛河”,因為那是我在泰印像最深的美味,延展成為了一種習慣,但始終未能嘗到和泰國一樣的滋味,所以,心心念念二十余載。

到泰國的第一天,便迫不及待的去找尋我印像中的種種美食,發現,不必遠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如從前。飽餐一頓,滿足之余竟有些悵然,心中泛起“不過如此”的感嘆。

心有不甘,繼續“尋夢”之旅,每天,頂著烈日跑出去,去佐證兒時的印像。然,你漸漸地發現高樓沒有你想像的高,街道堵車開始讓你心煩,超市不過如此,甚至還不如國內的大,人們穿著再不是你從前看到的“奇裝異服”,甚至,兄弟姐妹開始羨慕你服裝的款式。

茶余飯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平等,和諧。他們感慨於中國近年的快速發展,告訴我現今的許多的泰國人都在努力地學習中文。我誠摯地邀請他們來中國走走看看,我答應帶他們去品嘗各色中國美味,讓他們了解“食在中國”的真諦。我答應他們做他們出行的導游,當然目的地不只是長城,故宮。我相信,中國能給予他們的,不是我言語能夠表述的,他們需要用他們自己的目光去審視,去體味。我希望中國能依如當初的曼谷一樣給他們留下中國情結。

在這異國他鄉的夜,我為我的祖國,深深感動著。。。



(曼谷玉佛寺)


精選遊記: 曼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