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為了環保的緣故吧,西溪的游船全部都是電瓶船,所以行駛起來沒有發動機隆隆的轟鳴和陣陣的黑煙,游船在狹長的河道裡徜徉,船尾的河面上激起層層的漣漪,擴散到岸邊再折返回來,更迭不休,兩邊的岸上依然是成片的竹林,枯萎的蘆葦任由枝葉吹蕩在風中,遠處高高大大的樹枝上光禿禿的沒有一片葉子,只有幾個或長或圓的鳥窩架在樹枝的分叉處,冬天的西溪真的很荒涼。
導游小姐開始給我們介紹西溪的歷史,原來以前的西溪範圍很大,一直延伸到西湖邊的武林門那裡,面積大約有60平方公裡,西溪的水和西湖的水是相通的,居民都以養魚為生,家家戶戶都有船,這是西溪唯一的交通工具,直到如今西溪出產的魚還占杭州整個水產市場的30%以上,只不過現在的西溪面積很小,只有10個平方公裡左右,而已經開發開放的只有其中的三分之一,這就是現在的西溪濕地公園。
我們興致勃勃地聽著導游小姐娓娓道來,不知不覺間游船已經靠岸,這就是整個行程的第一個景點煙水魚莊,上岸以後沿著小徑向右走,一排白牆黑瓦的民居赫然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富有江南水鄉氣息的當地住宅,而今裡面的居民早已搬遷,房舍改建成為了民俗風情博物館,裡面陳設著當地特有的生活和生產工具,搖櫓船啊,織布機啊,尤其是一個陶做的壇子,上面有兩個小孔,俗名叫做貓氣死,這是當地人用來腌制鹹魚鹹肉的,上面兩個小孔是保證空氣流通的。貓咪只能隔著小孔聞到壇子裡的魚肉香味,但是卻無法偷吃,只能活活氣死,這個名字起的真是形像至極。
信步走來,眼前出現了一排木板房,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香味,肚子也不由得咕嚕咕嚕叫喚起來,時間差不多了,該是吃午飯的時候了,服務員小姐頭戴藍印花布的頭巾,腰裡系著同樣的圍裙,殷勤地招呼著飢腸轆轆的食客,餐桌和椅子都是藤條編的,每一個包間都是一間獨立的民居改建的,坐北朝南,木質的大門洞開,陽光透過門口灑了進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索性把桌子搬到了門口,脫下外套甩在椅背上,盡情的享受陽光的溫暖。自小在北方農村長大的朋友不由得回憶起他小時候坐在家裡門檻上手捧粗瓷大腕狼吞虎咽的情景。
菜單很簡單,就是打印在一張普通的A4紙上,看了一下,都是一些農家菜,以河鮮為主,不過價格倒不怎麼便宜,點了一個西溪魚線羹(28元)和一個紅燒魚頭豆腐(48元),魚線羹就是把魚肉剁成泥,然後和上雞蛋清,攪拌上勁以後放在漏勺裡在開水裡汆制而成的,滑嫩鮮香,加上一點酸薺菜和香菇絲火腿絲,白的、紅的、黑的還有綠的,色彩斑斕,煞是好看,味道也很不一般,清鮮爽口。紅燒魚頭豆腐采用的是西溪出產的鰱魚,加入石磨的嫩豆腐和少許青蒜辣椒,魚肉鮮嫩,不帶絲毫的泥土氣和腥味,尤其是豆腐,吸收了魚湯的鮮味,那個味道真的是美極了,不一會兒,兩個菜都已經盆底朝天了。
酒足飯飽,沿著小徑一路前行,唇齒間依然回蕩著魚和豆腐的鮮味,路邊的指示牌上標明了碼頭的方向,順級而下,過了一座石板橋就是上船的碼頭,西溪的船票是一天之內通用的,可以隨意上下,票面上每個景點有一個代碼孔,把所有的代碼空打穿之後船票作廢,我們檢完票之後上船,前往第二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