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西塘

作者: merrysun

導讀忽然想要出去走走,散散經月累積的悶氣,念頭一起便無法遏制,於是趕在上班前的最後兩天到江南古鎮——西塘游玩了一圈。說起江南古鎮,其實都是貌和神似的,如朱家角,如烏鎮,如周莊,西塘也無例外。然則說起夜色,卻是她久負盛名。 趕了10:06從梅隴到嘉善的火車,12元的車票載我到西塘去,去逃離鋼筋水泥森林的壓抑,去親近水鄉的清新。入住在近水樓閣,前一 ...

忽然想要出去走走,散散經月累積的悶氣,念頭一起便無法遏制,於是趕在上班前的最後兩天到江南古鎮——西塘游玩了一圈。說起江南古鎮,其實都是貌和神似的,如朱家角,如烏鎮,如周莊,西塘也無例外。然則說起夜色,卻是她久負盛名。

趕了10:06從梅隴到嘉善的火車,12元的車票載我到西塘去,去逃離鋼筋水泥森林的壓抑,去親近水鄉的清新。入住在近水樓閣,前一晚定的房間,雕花大床,推窗臨水。和店主約在農工商門口,順便也不放過傳說中的農工商茶葉蛋。確實是美味,濃濃的醬香中透著一絲的甜,暖我雙手,飽我口腹。店主很和善也很爽快,把鑰匙給我後就走了。因為是周日,夜晚無人住宿,整個客棧也空空的,說不出的寂靜。中午去了仰慕已久的老品芳,點了網友們極力推薦的鴨汁豆腐干,椒鹽南瓜,蟬衣包圓,河蚌煲。菜上來後我就不禁驚嘆,量真多啊,遠超我的預想。菜肴的美味,也印證了網絡流傳。如果我吃的下,那麼我非要點雙份的豆腐干和南瓜了。集中力量消滅了河蚌煲,蚌肉的嫩是我在家時一直想要達到而不能的境界;豆腐干雖然鮮美,可惜飯量有限,眼睜睜的看著最後一塊無辜的躺在盤裡,一步三回頭的離它而去;椒鹽南瓜打包回客棧做了零食,蟬衣包圓帶回家中添了一道菜。其實蟬衣包圓就是我平日做的豆衣釀,名稱相異而已,據老公評,還是我的手藝略勝一籌。老公真乖,贊一個。具體而微,小鎮並不大,三個小時便逛的徹底,甚至還參觀了幾所古舊的大宅子。深巷高樓,有光靜靜的透入當時小姐的閨房。雕花床邊是否曾倚過佳人?妝台銅鏡是否曾映過花容?臨窗而望,是否期盼過誰的身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傍晚,人流漸漸散去,匆匆趕回各自的現代生活。徜徉於石巷,無意間遇到了“天下第一面”。面館不大也就四五張餐桌,店門卻開在廚房,一碗碗面在食客眼前下水起鍋,想必久經了挑剔的目光考驗。點了一碗爆魚鱔絲面,如筷般寬的面條,卻薄薄的透著亮,香鮮韌滑,和滄浪亭般的蘇式面點相比別有洞天。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溫暖了我被寒氣侵襲的四肢,也溫暖了我的心。

夜色沉沉,月色如練,波光燈影勾勒出水鄉的寧靜。偶爾有游船搖過,帶出一朵水聲。煙雨長廊的紅燈籠映出我的身影,時光仿佛流轉。坐在河邊小亭發了一下呆,收拾心情回客棧去。雕花大床很是讓我小資了一把,可惜身在異鄉開始戀起家裡的床和人,翻來覆去半夜。第二天起床已近中午,大床雖富意境,我久享溫軟的腰背卻受不了這板床的硬朗,不爭氣的抗議起來。出門直奔永寧橋,果然見到錢氏豆花和陸氏餛飩的攤點,使用的還是以前小販穿街走弄的挑架,布滿煙熏痕跡的餛飩挑子透著滄桑和市井,仿佛帶我回去石庫門的童年記憶。豆腐花如白玉凝脂一般,入口即化;縐紗餛飩如輕柔蟬衣,粉色的肉餡裹於其中,精巧可愛。各嘗一碗,費了半小時逛了一圈采購好特產,特地彎過來再各點一碗。

回程是下午14:30的火車。離別西塘,回望一眼,努力將如此風月記入眼中。或許我會於俗事的繁忙中無暇念起這次旅程,但我知道,它始終會深藏在我心間,一轉念便似輕煙浮現腦海。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