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中甸,梅裡7日游(二)--附照片

作者: njlj2005

導讀2005/11/5: 逐漸明顯的高原反應讓我一夜迷迷糊糊,忽醒忽睡,只感覺太陽穴跳痛,心跳加速。再加上等待看日出的激動心情,到了6點就已全醒了。拉上LG出門一看,還是一派夜晚的景像,漫天的星光,隱約的卡爾格博峰。於是又回屋躺下,大約到了7點,門外人聲逐漸多了起來。等我們再出門時,路邊已站滿了前來等日出的游客,大家都在忙著找好的拍攝角度,支起相機。這 ...

2005/11/5:

逐漸明顯的高原反應讓我一夜迷迷糊糊,忽醒忽睡,只感覺太陽穴跳痛,心跳加速。再加上等待看日出的激動心情,到了6點就已全醒了。拉上LG出門一看,還是一派夜晚的景像,漫天的星光,隱約的卡爾格博峰。於是又回屋躺下,大約到了7點,門外人聲逐漸多了起來。等我們再出門時,路邊已站滿了前來等日出的游客,大家都在忙著找好的拍攝角度,支起相機。這時白色的梅裡雪山已是很清晰了,各座山峰都如此近的呈現在大家面前。所有在場的人都開始默默的期盼“日照金山”的出現。7:45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卡爾格博峰峰頂的一瞬間,人群發出陣陣驚嘆聲,真是美極了。接下來聽到更多的是各種相機的快門聲,LG也是不停的按著快門,變換著角度。邊拍邊抱怨著所用的小卡片機太差,無法將可看到的壯觀美景全部留下。大約15分鐘內太陽光已從卡爾格博峰峰頂延伸到緬次姆峰,太子峰,五方佛峰直到整個梅裡雪山,顏色也從最初的橘紅色變淡成金黃色。後來聽同行的司機大哥說,像這樣完整清晰的“日照金山”他今年一共才看到兩次,一次是在4月份,另一次就是今天和我們了。有時很多游客在這裡住上一個月也不能看到整個梅裡雪山的全貌,我們這樣來一天就看到梅裡最美的景色的實在是太幸運了。

梅裡早晨的風很大且冷得刺骨,看“日照金山”時由於太興奮沒有感覺到,看完之後才發現已是又冷又餓。於是我們拉上同行的另一對夫妻衝進了“梅裡往事”,每人點了一杯熱牛奶,一塊香蕉餅。說實話梅裡往事的早餐味道普通,但窗外的景色足以讓視覺上的滿足彌補所有味覺上的缺憾。試想一下當你捧著冒著熱氣的牛奶或咖啡,在浪漫又略帶憂郁的法文歌曲中,隔著木頭窗格看著窗外白皚皚的雪山,可以什麼都不去想,那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當時就和LG說,等以後再有機會來梅裡時,一定要在“梅裡往事”的VIP房住上兩晚,也一定要在梅裡往事裡消磨一整天的時光。在梅裡往事裡還有一件事是我覺得必須要做的,那就是去翻一翻吧台處掛的留言簿,上面有著世界各地游者來梅裡後的感受,會給你帶來內心的共鳴和啟發。留給我印像最深的一句是:“到梅裡後,讓我明白了一句話:到哪裡都是一種生活”。是的,“到哪裡都是一種生活”,在喧囂都市中忙碌是一種生活;在東竹林寺內安祥是一種生活;在梅裡山莊和梅裡往事中每天面對著世界最美的雪山,接待著來自四方游客也是一種生活,無論你在何種生活中,心靈的平靜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無法在你現在的生活中保持平靜,那你可以到梅裡來,看看這還未被人類征服過的美麗雪山,再多的心中的波瀾都會在那一刻得到平息。和所有來梅裡的游客一樣,我也要感謝梅裡往事的老板,是他讓我們有了和這座美麗雪山更多更好的交流機會。

可惜此次我們只能是匆匆過客。吃完早餐司機大哥已催我們趕快上路了,司機大哥一直嘮叨我們出發太晚,再加上高原反應還在繼續發威,大家商量後一致同意放棄明永冰川景點。所以兩輛車一起踏上返程的路。回程下山路很多,我們這台車的司機大哥開的飛快,我們也從4000米的高度迅速下降到3000米。連續拐彎加上高度落差讓我暈車得厲害,到了奔子欄午餐地點我已忍不住嘔吐起來。好在吐過後就不再難受,沒有影響下面的旅途。回程路上大家都沒有來時的興奮,可能是身體的勞累,也可能是有了點審美疲勞--看過梅裡雪山後,路上的無名雪山已無法再激起我們的興趣。所以停車拍照的時間大大減少,下午4:30左右我們已返回了中甸的旅館。

今晚的活動是我們司機大哥最感興趣也提及多次的“藏民家訪”。晚上7:00車子已准時在樓下等我們了,“藏民家”離我們只有5分鐘車程。不知是我們來得太早還是沒有安排好,到達“藏民家”時,樓下的大門還是關著的,司機大哥連續按了多次喇叭後,才出來4位藏族的“扎西”和“卓瑪”。手捧著青稞酒,唱著藏族民歌,給我們每個人戴上了哈達。到了二樓坐下,用來招待我們的也是藏族的民族食品:酸乳酪,青稞面,炒青稞和酥油茶。接下來的一段表演就是藏族民歌和舞蹈,專業談不上,只是很熟練,看得出是天天有客人來的。具司機介紹,表演的伍名藏族青年是表兄妹,住在附近,幾乎每天來這裡表演。表演告一段落時,上了今晚的主菜烤乳牛。聞得很香,只是烤得有點老,偏硬,吃起來費力。總體來說,吃的和表演的品質一般,如果你是喜歡熱鬧的,也想稍微嘗試一下藏族飲食,“藏民家訪”還是可以一去的,費用也不高,50元/人。

2005/11/6:

看得出來,碧塔海已是個成熟的旅游景點了。30元/人進景區的旅游大巴很清潔舒適,景點內的長棧橋蜿延通向碧塔海深處。導游說11月已並不是游碧塔海的最美季節,因為很多的花草在此時已枯萎了,原有的斑斕顏色已少了幾種。 我們所能看見的只剩下金黃色,點綴在墨綠色的山林中,再加上早晨略帶薄霧的湖面,倒是一幅深秋的水粉畫。碧塔海還有游船可供繞湖觀景,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沒有乘坐。在湖邊匆匆地停留了半個小時就沿著棧橋原路返回了。我們的香格裡拉之旅就此結束了,開始返回麗江。

下午4點多到達了古城的停車場,拖著疲憊的身體和兩位司機師傅告別。乘這個機會就要好好總結一下陪伴我們4天的兩位司機師傅了。首先我們坐的這輛車司機楊師傅,開車技術是一流,只是車速太快,尤其是在中虎跳的盤山路上飛馳時,幾次都讓我萌生當時跳下車的想法。且金杯車比較舊的,車內的椅子和椅套的清潔度就差了那麼一點。回程路上和楊師傅閑聊時才得知,他的這輛金杯車已有12年車齡,當時聽到就有點後怕,好在車子性能還不錯,司機車技也過硬,我們也算有驚無險。另一輛車的陸師傅就值得好好推薦一下了,他開的金杯車是雲杉旅游公司的,車子很新,陸師傅開車不是太快,但是很穩。最重要的是,陸師傅還是麗江業余攝影家協會的成員,曾有一些作品在國內攝影大賽上獲過獎,車上就放著他的獲獎相冊,途中就可欣賞。正如陸師傅所說每次出門帶團除了是謀一份收入外,還可以找機會拍一些照片,也算職業與愛好相結合了。所以跟陸師傅的車,不用擔心沒有找到最好的攝影角度。另外陸師傅對納西族及藏族文化了解也不少,一路上都可以聽他給你介紹。我想下次再去麗江的話,一定還會找他做司機。

考慮到前幾天的住宿都較差,回到麗江我們就打算找個好一點的客棧投宿。在YMCA旁邊找了一家名叫“東河居”的客棧,看了一下房間條件還不錯,和一般三星差不多,價格談到150/天,就住下了。晚飯是在“玖柒”餐廳解決的,口味嘛就很一般了,尤其是所謂的特色菜“東巴烤魚”和“納西烤肉”簡直就與魚干和豬油渣沒有兩樣,價格也不菲,38元/份。飯後,同行的80後年輕人都去泡吧了,我們在古城裡小逛了一圈買了件披肩,就回客棧休息了。

2005/11/7:

可能是前兩天比較勞累,一覺醒來已是早上9點,打算早起看古城日出的願望只能留待下次了。因為明天就要返程了,今天就只打算在麗江古城裡度過休閑的一天。上午的麗江要比晚上安靜了許多,游人也少了很多,估計是到周邊的景點游玩了吧。我和LG就一邊閑逛,一邊拍照。麗江的小店大多雷同,所賣的最多東西就銀器,披肩,木刻等等,大部分應該都不是當地的特產。中午慕名去了“櫻花屋”,點了一個9”批薩(我最愛的夏威夷口味),一份水果沙拉,一份蘋果派,一份果汁和一份意大利湯。口味很好,份量也夠足,我們沒能全部吃下,蘋果派打包當宵夜。結帳時才76元,比必勝客要劃算多了,贊一下。

下午去了萬古樓看古城全景,中途坐在萬古樓的公園長椅上打了個盹,很是舒服。從萬古樓可以下到木府,只是要再買一次門票,加上萬古樓的門票一共要60/人,比較貴。可是既然來了,也就順便“到此一游”了,貴也就忍了。出了木府已是下午3點多了,古城裡人又多了起來,我們也順著人流到了四方街,大石橋等處,這時想要拍一張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照片已有相當大的難度了。

由於上午就買好了納西古樂的門票,晚上就在古樂演出的隔壁“蒙自米線”簡單吃了一頓,早早的進了劇場。我們買的是120/人的票(實際付了100/人,是透過一個納西族婦女買的),位置比較靠前排中間。後來發現當天來看演出的人並不多,即使買便宜的後排票,也是可以坐到前排來的。年愈古稀宣科老先生正如傳說中那麼矍鑠且幽默,在他的帶領下,整場1個半小時的演出會讓你覺的時間過得很快。聽完後我雖然沒有“此曲只應天上有”的震撼,但也感到物超所值。

(難得一見的日照金山)



(梅裡雪山下的白塔)



(梅裡往事和蘇牧)



(清晨薄霧中的青稞架)



(難得一見的日照金山)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