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腳步近了,快樂的人們開始走出家門感受春天的氣息。2月28日早上,一場春雪把三峽的山峰裝扮得銀裝素裹。可是迎春花兒(當地人叫2月黃)迎著飛舞的雪花,踏著春姑娘的節拍早早開放在山野林間,與雪花春風共舞,分外妖嬈。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寫活了三峽的整個春天,唱響了每年春天的序曲。你聽:“瞿塘女子好春游,踏績猶知憶武侯。八陣圖前尋小石,搖搖和風系釵頭”。 每年正月初七,夔州男女老幼結隊踏歌而行,在八陣圖尋覓美麗的奇石。小的用作釵頭飾物,大的作為供物。好一幅民間春游畫卷,清新動人。三峽竹枝詞裡唱到“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竹枝】巴渝三峽一帶民歌,唱時“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揚袖而舞。古人是很會享受春天的!!!“三峽賞花旅游季”於3月初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這一個月開放的花的不可勝數,而在三峽兩岸開得最艷的、大片大片的是:迎春花、油菜花、桃花、李花、杏花、櫻桃花、梨花、杜鵑花、柑橘花、還有無數不知名的野花等。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我生活在三峽,可是年年看不夠三峽兩岸的桃紅李白繡出的春景,真希望把我的感受和喜悅與朋友們一起分享。“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竹枝詞民歌用眼前景物來作比喻。以“花紅易衰”比男子的薄情,以“水流無限”比自己的愁緒。我希望能做一個三峽的采詩官、三峽的采花官、三峽的采景官、三峽的采風人。詩人皇甫松也干熱鬧,直接采取了民歌的本來形式,是兩句的短歌。《竹枝》 “芙蓉並蒂一心蓮,花侵橘子眼應穿。”“山頭桃花谷底杏,兩花窈窕遙相映。”卻也道出了三峽的桃花、杏花、柑橘花之多。三峽的春天是彩色的,綠的葉、黃的花,巫山雲雨雲在三峽的兩岸行雲流水,如夢如幻。空氣中游蕩著的峽谷的溫暖,甜甜地沁到心裡,快樂得種子在心裡發了芽,開了花。 沉寂了一個冬天的身體慢慢地蘇醒了,迎著春光,活動活動筋骨。滿目春色妖嬈。激動的我詩興大發:巫山暮色常含雨,南陵甘露著花時。

(三峽戀蝶)

(峽江戀情)

(三峽野花)

(江邊春色)

(蜀江春水拍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