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個行程的終點,一個行程的起點2

作者: 皮牙子

導讀2006.1.30 也許是鋪位靠近廁所的原因,晚上一直聽到有人關門的聲音,一夜也就在這迷迷糊糊中度過。早上睜開眼的時候,車已經過了洛陽。這趟車真的是比較快,鄭州過了之後,洛陽都不停,直接到西安,從上海到西安也就8.9個站。 趁大家還沒有起來的時候,洗漱一番。現在和小的時候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非常在乎洗澡,幾乎要天天洗,一天不洗就覺得非常的難過,起 ...

2006.1.30

也許是鋪位靠近廁所的原因,晚上一直聽到有人關門的聲音,一夜也就在這迷迷糊糊中度過。早上睜開眼的時候,車已經過了洛陽。這趟車真的是比較快,鄭州過了之後,洛陽都不停,直接到西安,從上海到西安也就8.9個站。

趁大家還沒有起來的時候,洗漱一番。現在和小的時候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非常在乎洗澡,幾乎要天天洗,一天不洗就覺得非常的難過,起碼兩天一定要洗了,哪怕是很冷的上海冬天也是這樣。但就是在火車上,可以做到不刷牙,不洗臉都沒有問題,旅途中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列車過了潼關,從華山下經過,8點左右,准點到西安站。事隔一年,再次到西安站,事隔十年,再次踏上西安站的站台。在西安的站台上,並沒有感到比上海冷,雖然預報的氣溫比上海低,在很多地方都感覺到,冬天上海還是很冷的,最起碼體表感覺是這樣。

站台上,左右環顧一番,隨著人流往站外走,說實話這時候有少許的緊張,因為關於西安火車站的傳說非常多,治安亂的出名,在全國也是屬於前幾位的,一個人出現在西安火車站,會不會發生什麼……?

想歸想,走歸走,跟著人群疾步走出站,剛出檢票口,抬頭望去,前方是車站廣場,廣場前面迎面撲來的是――城牆!雖然以前在過路西安時,在列車上看到城牆,也在電視裡看到城牆的介紹,可是,當親眼看到灰色城牆的時候,還是為之一震!在2006年今天,一分鐘前還是在現代的交通工具中,一分鐘後,就站在這古老、巍峨的城牆下,雖然明明知道這段城牆是幾年前翻修過的,但還是感覺到它背後蘊涵的千年氣息!這就是西安給我的第一印像。

按照事先的計劃,馬上來到車站的售票大廳,准備買回程的車票。早有耳聞,西安的火車票是一票難求,更別說是春運時節。果不其然,排隊來到窗口,初六(2/3日)回上海的車票只剩下站票了,而且T140(西安始發上海的特快車)連站票都沒有了,只有K292的站票(成都到上海的快車,春運時期成都發出的車,到半路基本上連車門都打不開,上下車只有從窗戶進出,而且是那種只能開一半的車窗),無奈之下只有先買一張吧。

由於車票和計劃有變化,決定調整行程,馬上去兵馬俑這條線。來到廣場旁的公交車站,看到很多大車、小車,很多人問你“兵馬俑去不去?先上車後買票,走高速的”。由於事先看了一些前人的攻略,知道這些都是個體中巴車,上去之後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會開車,也不知道路上要繞幾個圈,所以也沒有多搭理,直接奔向綠色大巴,306路,也就是游六。306就在城牆邊的解放飯店門口上客,先上車後買票。306的終點站是兵馬俑,本來計劃的是直接去兵馬俑,上了車,車上的隨車導游介紹了華清池和始皇陵,臨時決定去這兩個地方看看。

從西安往東,走一段高速,一路上看到路邊的田地,典型的西北內陸景像,就是一個字,土,不是土氣,是灰土。和南方相比這裡的空氣要干燥些,又都是黃土,特別容易揚起。快到華清池時,兩邊出現大大小小的療養院,聽導游介紹,華清池所在的驪山自古就有溫泉,小氣候比西安溫暖,現在國家機關和軍隊都在這裡建有療養院。一路看去,果然陸海空都在這有自己的療養院。

華清池,之所以成為一個有名的景點,一是這裡是西安事變的發生地,二是這裡曾經是唐王朝皇家度假地,每年冬天,皇帝就會來此避寒,更有唐明皇和楊貴妃沐浴的故事在這裡發生。走進華清池,除了傳統的亭台樓閣,整體的面積非常大,寬闊的水域(有一部分正在重新挖泥)背後的驪山,更顯示出曾經作為皇家園林的氣度。目前,在華清池已經發掘出不少唐時的遺址,包括唐明皇、楊貴妃的洗澡池。進園的時候,看到很多軍人列隊往裡走,前去一看,原來是附近軍校的學員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個個英氣逼人。

華清池到始皇陵,還是作306路,基本上15分鐘不到就一班車,非常方便,兩地半小時車程,路邊的廣告上寫著“先拜始皇後看兵”,兵就是兵馬俑。其實,兵馬俑是始皇陵的一小部分,據說只有皇陵的萬分之二、三,可見皇陵的規模是如何之大。眼前的始皇陵,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挖掘,看上去就是一個大土包,這個封土包(封土包就是原來是平地,人工搬土堆積而成的土堆)已經在這裡存在了兩千多年。站在這裡,不由得想起張藝謀的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劇中的孟天放原本也是參與修陵的一位軍官。始皇陵每天有秦朝風格的祭祀表演,時間多的話可以看看,景點提供免費導游,就是在結束時會帶你去小賣部購物,還有一位號稱當年參與發現兵馬俑的老農親筆簽字,當然自己可以選擇要不要買東西。

從始皇陵到兵馬俑坐306路也就十五分鐘不到,從停車場到兵馬俑的大門,要走十幾分鐘,路上要穿過一個旅游紀念品市場,穿過市場有電瓶車可以坐,小路兩邊綠化修的不錯,可惜冬天都枯黃了。到大門旁的售票處買好票,進入大門,在每個檢票口都有一台X安檢機,就是車站、機場用的那種,大包小包都需要檢查,這在國內的景點還是第一次碰到,聽說兵馬俑博物館有一個中隊的武警守衛。

兵馬俑博物館主要有三個坑和一個秦文化展館,隨便跟著一個導游先來到秦文化展館,了解一下這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的概況。秦,始皇帝,在教科書以及大多數歷史文集中都是以暴君的面目出現,但是作為一個君主,他可以稱的上是千古一帝。始皇帝的作為,對於今天的中國意義重大。秦王朝短短的十五年(統一七國,稱皇帝起算),是“中國”形成國家概念的開始,使中國以一個高度統一的國家面目走向歷史的舞台,他所制定的郡縣行政制至今仍沒有大的變化。當然,“一將功成萬骨枯”,殺人是免不了的,又有哪次大的歷史變革不是這樣呢?

兵馬俑一號坑,目前發掘的最大一個俑坑,現在就在我面前。走上台階,走進大門,是一個前廳,裡面擺放著整個兵馬俑的模型,前廳往前,就是一號坑。陽光通過展館上方的玻璃天窗,撒在一個個兵俑上,這些兵俑站在這裡已經兩千多年了。昨天,這個時候,剛吃好大餐從家裡出來。經過二十多個小時的顛簸,現在,我在站在這些兵俑的上方,幾米的距離,注視著他們,他們也在注視著我。心情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每個人應該都不一樣吧。

二、三號坑規模小一點,出現騎兵和指揮機構,可見秦的軍事系統已經非常的完善,央視的《復活的軍團》詳細說明這點。走出兵馬俑博物館,在停車場旁吃了兩個石餅,也是西安的特色,鐵鍋裡面放著石頭,把餅放在石頭上烙熟,算不上好吃,也沒有什麼調料,但制作方法比較有意思。

還是坐306路一路回到火車站,打了一部車,去西夏賓館。賓館是事先在網上找到的,打電話預定了。地方比較遠,在西安的南區,城牆外面。聽說西安的南區治安相對比較好,大學等機構比較多,屬於文化區,就找了這家。出租車下來12元,在西安算是比較遠了,橫穿真個西安城(城牆內區域)。

賓館在一條小路上,司機都不是很清楚,好在周邊的馬路是主干道,旁邊是測繪局。這個賓館實際是寧夏駐西安辦事處的一幢樓,怪不得叫西夏賓館,去年去的寧夏,今年在寧夏辦事處住,真是很巧。辦手續的時候發現賓館裡基本沒有什麼客人,一個樓面也就一兩個,後來才知道,春節其實是西安旅游的淡季。

安頓後,打電話給西安國旅的賈先生,約了明天的華山一日游,出去想吃點東西。第一天到西安的緣故,沒有往城牆裡去,就在附近轉轉。也許是因為南區是文化區的原因,生活水平較高,這裡沒有當地特色的小飯店、小面館什麼的,都是比較有規模(以當地)川菜館、海鮮館,來陝西不是吃這些的啊!也沒辦法,只有找了一家進去,沒有想到裡面只剩大台子,一個人沒法坐,服務員建議打包,打包就打包,要了一個素菜一個葷菜,看看價格和上海的同類飯店的差不多,當菜上來的時候,發現分量是上海的兩倍,每個菜都是兩盒裝,真是西北,實在!回去吃飯,洗漱,睡覺。


(不用說了這裡大家都認識,當時的心情還是自己體會吧)



(西安事變時,這裡是蔣介石的傳達室)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