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游記--草原戀

作者: ^曄子^

導讀2004年,有幸被公司派到內蒙古工作。聽說六月份是草原上最好的季節,我們約了幾個人從呼和浩特驅車前往草原。 翻過巍峨的大青山,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到了希拉穆仁草原。“希拉”在蒙語中是“黃色”的意思,“穆仁”的意思是河流。正是河水哺育了大草原上的花草、牛羊和牧民。在路邊停車遠眺,湛藍的天空下是舒緩的草原,一望無垠。潔白的雲朵在低處徘徊,天邊 ...

2004年,有幸被公司派到內蒙古工作。聽說六月份是草原上最好的季節,我們約了幾個人從呼和浩特驅車前往草原。

翻過巍峨的大青山,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到了希拉穆仁草原。“希拉”在蒙語中是“黃色”的意思,“穆仁”的意思是河流。正是河水哺育了大草原上的花草、牛羊和牧民。在路邊停車遠眺,湛藍的天空下是舒緩的草原,一望無垠。潔白的雲朵在低處徘徊,天邊的雲好似是地上的炊煙,連接著天地。草原如畫卷一樣展現在我的眼前。正在欣賞的時候,五位手執彩旗的蒙古族騎手趕來邀請我們了。順著他們的指引,車子駛入一條通往蒙古包的小路。騎手們前後左右圍車奔騰,彩旗獵獵,浩浩蕩蕩前進。打開車窗,看著綠草叢中那些漂亮的藍色的花兒,呼吸草原上泥土的芬芳,不禁令人陶醉。

到了蒙古包前,琴師拉起馬頭琴,蒙古族姑娘伴隨著悠揚的琴聲唱起歌來。唱完後她們端著斟滿銀碗的美酒,獻給前來的朋友。我也學著當地朋友的樣子,用手指點酒,先向上輕灑再向下然後抹在額頭上,表示敬天敬地吉祥平安後將酒一飲而盡。在蒙古包裡安頓之後,主人取出幾盤奶酪,倒上了清香的奶茶。稍作休息,我們一起到了附近的紅格爾敖包。敖包是過去用來辨別方向的地方,也是蒙古人祭祀的場所,所以很神聖。相傳蒙古人在路過時,都要下馬向敖包致禮,並把在別處揀到的石頭堆在敖包上。經過幾百年的積累,紅格爾敖包的規模相當的大。當地人講,前幾天他們剛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祭祀儀式,可惜我們錯過了祭包的日子。



(敖包)

午飯後,我們騎上了馬,在蒙古族騎手的陪護下,向草原深處進發。我選了一頭棗紅大馬,按照騎手的指教雙腳緊踩馬鐙、雙腿夾緊馬肚、拉著韁繩手執鞭子。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我們一路塵煙,在大原上急馳。馬匹奔騰到四五十邁的時候,人在馬上就不能坐在馬鞍上了,必須彎腰弓身,力量全集中在雙腿上。看著風景往後飛,雲在身邊走,真是無比的快意。到了一個小湖邊,歇腳飲馬。我們步行繼續往前走,這時候,手機沒了信號,耳邊是微風撫青草的聲音,天地之間唯余人影。此時此刻才感覺比起那包容萬物的大自然,人顯的如此的渺小和脆弱。

返回到蒙古包時,剛好開始了蒙古族的表演節目。先是欣賞蒙古族騎手們的馬術絕技,比如騎在飛快的馬上揀地上的紙幣。他們的勇敢和精彩的絕活引得了游客們的陣陣掌聲。接下來還有蒙古族搏克手的摔交表演,其中還穿插著搏克手和游客互動的摔交比賽。中外游客畢竟是生手,笨拙的動作逗的人們發笑。不管誰贏誰輸,今天都是開心的一個整體,善良和融洽的歡樂氣氛撒播在草原上。

晚上,院子裡生起了一堆溫暖的篝火,游客們圍在火堆旁,欣賞烏蘭牧騎的藝術表演。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草原上的游牧生活也造就了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馬頭琴聲飄揚在夜色中的草原上,亙古而悠揚。烏蘭牧騎藝術團中也配備了電子琴和吉他,傳統的音樂元素中吸收了現代的東西。這正好似當年成吉思汗的鐵蹄踏過中原後,征服了中國同時自己也被華夏文明所征服。演出結束游客散去,熊熊的篝火只剩下一些火星。我抬頭仰望,只見星垂夜空,懶懶的閃爍。四下如此沉靜,草原夜色多麼嬌美,讓我不忍入睡。

而今,告別草原快兩年了。每當回憶起在內蒙古工作和生活的歲月,我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感覺自己是草原的孩子,漂在外邊但是眷戀著草原。美麗的大草原是清潔的淨土,每當我在喧囂庸碌中彷徨迷失時,就渴望讓疲憊的心靈安棲於那無欲無邪的聖鄉。

更多文章請光臨 http://fanye3000.blogcn.com



(草原馭馬)


精選遊記: 呼和浩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