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聞“黃山歸來不看閱”,可謂山中之王,其“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大特色如雷貫耳。一直都嚷著要去爬山,卻一直都沒具體計劃。那次上網看到CTRIP上有人組織黃山游,隨便跟了一帖,居然就這樣踏上了登黃山的路。
2月24日晚上十點的臥鋪。本來就失眠,偏偏隔壁一位老兄睡下去就鼾聲震天,方圓幾公裡都被吵的不得安生,再加上我不常坐火車,伴著晃晃蕩蕩的鐵軌交響樂我實在無法入眠,直到過了蕪湖才迷迷糊糊小睡片刻。
黃山站出人意料的袖珍,出站就有很多中巴車,都是到湯口的。25號那天天氣不好,下著淅瀝的小雨。坐在中巴上,看著窗外連綿的山群,山上綠意盎然,山峰上被霧氣攏著像是披著薄紗。間或點綴著些許民居,有些很有徽居的特色,白磚牆,黑瓦房,檐角飛翹,講究的人家檐角上蹲坐著獸形磚雕,有些屋頂類似牌坊似的有兩層,背稱著青山,儼然展開的畫卷般。
到湯口轉車直奔雲谷寺。天依然下著小雨,盤山公路濃霧彌漫,幾乎看不清前方幾米的路。司機是當地人,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黃山有二百多天都是霧氣籠罩,霧,算的上是黃山的一大特色。有霧很多景色山峰都無法得見,心裡已有幾許遺憾。
在雲谷寺乘索道至白鵝嶺。在纜車裡只見周身被白茫茫的煙霧包圍,風吹霧散窺見些許嶙峋的山石和石壁上的松樹,隨後又是漫天的濃霧。我們就住在白鵝峰上的白鵝山莊,回賓館放好行李,吃好中飯,下午正式開始行走黃山。
以黑虎松為我們的起點,不多久便至始信峰。峰頂被封住不能上,霧氣仍然很濃,依稀可辨前方的山峰。原路返回至散花精舍,問一個帶團的導游說春天百花齊放,山風吹落花瓣朵朵似天女散花,故名散花,可惜還是冬天無緣得見。對面的夢筆生花依稀可見大致輪廓,朦朧中別有生趣。可惜筆架峰被濃霧遮的嚴實不見其貌,徒留筆而無架。過北海賓館,西海賓館至排雲亭,一路賞過十大名松之雀屏松,連理松,團結松,大王松,虎爪松(有些應該是其他地方的,我記混了,SORRY)仍然是霧氣彌漫,如雲中漫步。
從排雲亭我們開始行走西海大峽谷,也就是夢幻景區。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地方,因為旅游團不來這裡,人很少,很清靜。特地挑著冬天出游就是圖個人少,我不喜歡喧嚷的人群,特別是游玩的時候。
雖然霧氣使得我們無法遠眺遠處的群峰,但我們用心體會峽谷的景致。一路伴著孱孱的流水聲,那是山澗流淌的奏鳴曲。綠樹成陰,可見到各種各樣的松樹,有的長在峭壁間,有的斜次出懸崖,有的破路而出,有的破石而出,還有的倒掛著並交纏著枯黃的老藤,越到頂松樹越是矮小。幾乎所有的路都是依懸崖峭壁而建,頭頂上,放眼四處,盡是各種造型奇特的嶙峋的怪石,我和游伴說,這些石頭,你說像什麼,就是什麼,各人眼中同樣的石頭不同的景致。探出欄杆,向下既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睿,只聽見流水聲忽近忽遠。路很窄,有幾段路石階很陡,感覺幾乎有80多度的陡直。上上下下的山路走的不算輕松,停下來回頭只見高聳的山峰。有時候會看到霧氣從谷底慢慢的升騰,直到籠罩住整個山頭,如夢似幻。一路上還見到幾處未融化的皚皚白雪。
一路過兩還是三個小山洞,或者也可以說是小隧道吧,還有段路居然還有施工人員在修整。我們終於到了步仙橋,一座很短的橋,只有幾步路那麼長吧。據說是架在兩座山峰之間,過此橋得到仙境。過步仙橋有一處觀景台,我們在那裡休息的時候,激動人心的場景出現了。
風吹霧散,我們看到雲海了!就是電視裡經常看到的那種似夢幻般美好的雲海!那白雲似翻騰的浪濤,一望無際,太陽照耀下白雲鍍著朵朵金邊;那一個個小山峰被雲霧繚繞,像是海上升起來似的,如真如幻,像在仙境,有似夢幻。同行的女生不住的感嘆:怎麼會這麼美的啊,怎麼會這麼美的啊,我腦海中馬上想到四個字:海上仙山。不停的按著手中相機的快門,貪戀這種景致我都不想再走了。原諒我笨拙的筆法貧乏的辭藻絕對不足以描繪甚至說清楚這種自然的雄壯的美,真的很美,難以形容的震撼人心的壯觀景色。現在我閉上眼,仍然仿佛看得到那只應天上有的美景。
繼續向前走,有段路兩邊都是光禿禿的石壁,就中間的一條平坦的小道,類似於天都峰鯽魚背的感覺。雲開霧散,四周景色見的清清楚楚。極目遠眺,四周各色山峰,綠樹蔥戎,山頭雲霧繚繞,好一番景像。過天海賓館,棋坪松,海心亭,繞西海大峽谷一圈。我們腳程較快,走完西海大峽谷全程共花費三小時不到,一路賞奇松見怪石觀雲海,美不勝收。
到光明頂,本來想看日落的,但想著天黑山路不好走,沒等到日頭西沉就繼續趕路,路上太陽離頭頂越來越近,似乎位置越來越低。早就知道山上吃的好貴,所以我們都自帶干糧,但啃一天干糧實在對不起自己, 所以到決定到北海賓館吃晚飯。山上的餅干泡面都是十元,我們看了看北海的菜單,蔬菜和番茄炒蛋40RMB,有肉的炒菜70RMB,一條河鯽魚居然要128RMB,搶錢呢,於是我們吃了80RMB一人的自助餐,其實也沒有什麼東西,幾個最普通的炒菜,一個紅棗銀耳甜湯,一個蛋羹,一個炒面,一點水果,還有雪碧可樂之類的飲料。味道嘛,哎,管飽就OK了,沒有多余要求。
吃完晚飯已經天黑了,山路兩旁間或有小的路燈,暗暗的剛夠看清腳下的路,有些路居然還沒有路燈。夜幕降臨的黃山分外靜謐,天空像藍絲絨一樣美麗,沒看見月亮,星星稀稀拉拉的如散鑽般鑲嵌其中,很干淨,很美。
我們住的白鵝山莊據說靠東邊,比較適合看日出。第二天一大早起來衝出去看日出,可惜好大的霧,什麼都看不到。滿遺憾的,沒看到日出。好像降溫了,天氣好冷,路上都結冰了,山路很滑。一路見到滿多上山的人,算是白來黃山了,什麼都看不到,惟有白茫茫的煙霧,月朦朧鳥朦朧。從光明頂開始下山,過螯魚峰,真的好冷,寒氣逼人,寒風凜冽,峰頂上風特別大,感覺都要把我人吹起來了。雖然我戴了帽子,長發卷上,睫毛上,衣服上,居然都結冰了,迎面走來的男生頭發上也都結冰了,像是白色的刺蝟:)有時以來第一次頭發居然結冰了,還真是非一般的體驗呢。據說升官一線天,發財螯魚洞,我們選擇螯魚洞的路線,攀過百步雲梯,至蓮花亭,蓮花峰峰頂也封了,上面一百多米沒上去。天氣太差,估計即使上去了也看不到什麼景色。直下玉屏樓,看到了鼎鼎大名的迎客松。坐玉屏樓索道至慈光閣,一路霧氣漸薄,可見些許小峰,在慈光閣出黃山。這個上午看的最多的就是霜松。我叫它霜松,因為松樹的針葉上和枝干上掛滿了霜,很堅硬,純淨透明像玻璃般,切面像是被刀削過似的平整而鋒利,松樹因穿了這銀白的盔甲而顯得剛勁。這也是滿奇特的景觀,一路上可見到大片掛滿冰霜的松樹,像是童話故事裡的冰雪世界。
坐國新線至湯口。在山下吃的午飯,比山上便宜的多。在老板的大力推薦下點了幾個好稱黃山特色菜,毛豆腐,感覺吃口怪怪的,有點像上海的臭豆腐,但是不臭,卻有很奇怪的味道;黃山石魚,老板說是在石頭縫裡求生存的魚,沒什麼特別的;黃山石耳,長在石頭縫裡的木耳,果然與平時吃的木耳不同,一面有很多的小毛刺。味道嘛,農家菜,不要求這麼多。
下午去新開發的九龍瀑。沿山拾級而上,到最上面可見一道白練從山頂奔瀉而下,大概前幾天才下過雨,水不算小,比較有趣的是每段瀑布下都有山石衝擊而成的大水潭,彙聚的水流繼續向下衝騰,上下共有四道白練掛在山石間,潭水清澈如碧玉般,飛流而下的水在潭面衝出圈圈漣漪,濺起的水花如碎白玉般飛濺四處。
黃山回上海只有晚上的火車。傍晚不到就到了黃山市,所謂的小吃一條街沒有任何小吃,只有一家家飯店,唯一打著特色小吃招牌的是一家賣粉絲堡的小店,就他家人氣最旺。我要的牛肉粉絲堡,還有一串炸年糕。粉絲堡味道很好吃,也很便宜。吃完開始逛屯溪,走過新街,到了所謂的屯溪老街,掛上紅燈籠的老街倒也有些味道。其實沒什麼特別,和上海的七寶老街差不多,兩邊都是商鋪,文房四寶到處都有的賣,有家店各色各樣的硯台從大到小,若是愛好者一定樂的如老鼠跌進米缸裡,可惜我不懂也買不來。除了宣紙徽墨,就數賣黃山毛峰和太平猴魁的店家多。根雕,磚雕,石雕,到是滿好看的。在一個角落裡看到有賣霉干菜燒餅的,很小的,一塊錢三個,買了三個嘗嘗味道真不錯,外殼脆脆的,裡面的霉干菜燒肉很入味,還有點辣,很和我的口味,後悔滿好三快錢買十個的,還吃了蜜餞店的好大的蜜棗,一個蜜棗有個巴比饅頭那麼大,邊吃邊琢磨哪來這麼大的棗子,還有猴果,其實就是獼猴桃作成的蜜餞,酸酸甜甜味道不錯,還有號稱當地特產的徽墨酥,其實就是芝麻酥,哪裡都有只是名字不同,帶回來同事說味道很純,還有白芝麻作的頂市酥,花生味的長生酥,我一向很偏好此類甜食,買了好多在火車上吃的不亦樂乎。
回上海買的是硬座,反正我也睡不著。一車廂大半都是從黃山下來回家的,到處都可聽到興奮的討論黃山的對話。我一人占一排兩人座,在我對面的是一對在蘇州打拼的情侶,揚州美女和宣城帥哥,同時離職,索性利用假期來黃山玩。聊的還算投機,睡會兒,扯會兒,漫漫長夜不算難熬。看著他們自然流露的幸福甜蜜和相互關心,忽然覺得一個人有點落寞。
花費:火車票175(硬臥)+94(硬座)
黃山門票120,索道55*2,自助晚餐80,住宿90(拼房,獨立衛生間,可以洗熱水澡),九龍瀑門票26,農家菜25/人,粉絲堡4元,
車費+小吃(連吃和帶)約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