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幽思撫古的惆悵,憑吊紅樓黛玉的萬千愁緒,更有那千載運河、漕運興盛、鹽商奢靡的煌煌歷史留下來的絲絲回味。我踏上了似曾相識而親切的揚州。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想,我可以像感悟北京一樣來感悟揚州。
按照出游慣例,到揚州城後就買了張地圖,入住了先前預定好的馨天地白領公寓。稍整休息後,坐公交車到文昌閣,感受這個古老城市最富有商業活力的一面。萬家福、金鷹只是在外面看了一下,熱鬧了一下來來往往的人群;感覺揚州老城區的新建築都不高,與老宅融為一體。沿著文昌閣往東的方向文昌中路淺淺地步行,兩邊都是仿古建築,頗像蘇州觀前街、寧波老城隍廟那一帶。
隨之,在地圖上看到了皮市巷,就在銀河電子城旁邊。感覺這個名字頗奇怪,就像在南京吃到的大碗皮肚面,其實那個“皮肚”就是肉皮,換個名稱就稀奇了。拐進去,就是揚州尚未開發的老街了。2米上下寬的街道、兩邊黑牆黑瓦的老房子、偶爾出現的幾家小吃店,怪不得揚州人朱自清能寫出《背影》這種文章,幽幽、細細,又不瑣碎迂腐,太自然了,正像小河常流、瓊花自謝。離開揚州後在地圖上還看到一條小秦淮河,是不是像瘦西湖裡面的小金山一樣,移花接木、他山之石呢?可惜行程匆匆,沒來得及去看。
逛來逛去,不知所蹤,最後在小巷的一個出口處打了的,叫司機帶我去老街附近有名的小吃店。在車上聽了他揚州話的介紹,有什麼“叫面館”,還有什麼“村”。最後停在人流車流十分擁擠的一條街,抬頭一看,“共和春”,後來在瘦西湖裡面也看到這個店,聽人講是揚州赫赫有名的“三春”之一。(建議自駕游的朋友別去老城區的共和春,這條街的交通混亂得吃驚) 點了餃面、鍋貼,還有一兩樣小吃,餃面就是既有餛飩又有面條的湯面(餛飩在揚州還可以叫餃子吧)。
在後面的兩三天裡,陸續逛了揚州出名的景點,典致幽雅的個園、瘦西湖,還有另成一面的——大氣流淌的大運河、廣陵王劉胥的陵墓,八王之亂發起人劉濞是他的前代諸侯王。徐凝(地圖上有徐凝門橋,可能和此公有關)懷念佳人的一首詩中提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月色偏寵揚州,揚州月籠罩下的揚州確實別有一翻風情,特別是傍晚,獨自一人,伊或翩遷兩人在小盤古一帶的揚州老城區游蕩,不由進入戴望舒的《雨巷》,不用擔心碰到死胡同,也不用警覺無牽無掛的你遇到打劫的,只是想就此沉醉。
老富春去了,對了,入住公寓老板介紹的老富春煨面,真是美味,想不到還有這麼好吃的面,且分量超大,飽得自家君莫管。街上一元錢四個的小燒餅也很值得一嘗。至於在美食街(就是地圖上的四望亭路、淮海路一帶)上吃到的大魚頭、大煮干絲,味道鮮美,算是嘗到了淮揚菜。P.S: 揚州火鍋店超多。
何園主人何芷“舟+刀”欣於船上的生活,園中建有“船廳”以寄托他的情志。悠閑的揚州,是不是飄蕩在長江上的一條船啊?可惜我玩得還是不夠悠閑,沒去東圈門是個憾事,考證揚州市井韋小寶也只能是下回了。歷史上的歐陽修醉心於此地,游客是不是也都能在此地一醉呢?

(揚州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