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裡——前世的記憶

作者: clearlight

導讀隨著傍晚的天色愈來愈亮,暖和的氣息不斷的刺激著我們每天疲憊、機械的大腦和身體去感受又一個春天。於是,在陽春三月的這個周末,終於我踏上了前往同裡的路途。 印像中的同裡,是一個安靜的江南小鎮,有那麼一絲的孤傲和矜持。到了同裡,確是完全的另一副景像,上海的南京路仿佛移到了這兒,只是更土味、更煙火氣些。不由得後悔為何不決定去杭州呼吸呼吸那草 ...

隨著傍晚的天色愈來愈亮,暖和的氣息不斷的刺激著我們每天疲憊、機械的大腦和身體去感受又一個春天。於是,在陽春三月的這個周末,終於我踏上了前往同裡的路途。

印像中的同裡,是一個安靜的江南小鎮,有那麼一絲的孤傲和矜持。到了同裡,確是完全的另一副景像,上海的南京路仿佛移到了這兒,只是更土味、更煙火氣些。不由得後悔為何不決定去杭州呼吸呼吸那草地、梅花清新芳香的自然氣息。只能憤憤的賭氣:以後再也不會來了。

看著雜亂的街道,紛禳的人群,決定避開高峰,先前往羅星洲,一個在湖中的小島。好在島上是寧靜的,島上的廟,干淨寧靜,照例有閑逛的和尚看到了香客,便立刻坐在捐款的桌前等待著香客的施與。懷著對佛的萬分敬仰,恭敬的磕了每個響頭,立志要將施與廟裡的錢財都要施與到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們身上後,便去感受島上的靜謐和逍遙。叫了碗素面,看著魚不時躍出湖面,和面館老板拉拉家常,一點點感受到了久違的鄉土人情。真想在這島上這麼呆坐一天,任憑清風拂面,任憑天老地荒,讓身體像張皮耷拉在椅子上........

看著套票上那麼多未圈點的地名,終於打起精神,坐著快艇重返俗世。夾在一個個旅游團中進了退思園,一個不比蘇州園林遜色的地方,坐在二樓的回廊,看著遠出此起彼伏的騎馬牆,暗暗的詫異幾百年前的當地人何等的休閑與享受。

不斷的人流,只能匆匆的逃離了退思院,順著皖南似的小巷和江南小鎮特有的小橋流水,好奇的窺視了一家家的古老的庭院,大多的名字已忘卻,但那精致的建築、家具和特有的世家情調卻一一留在了記憶中,記得在那耕樂園的後園的二樓,陳御史府第中的一個院落,靜靜的坐在明代的流線、大氣的木椅上,呆呆的面對著雕花的折窗、靜靜的庭院,入畫的景色,回味著沈周、徐謂、唐寅等大家的書與畫中的每根線條,自己心中的每個角落都被滌蕩著、這是自然、人、文化的完美融合,靜謐、空曠、天人合一,這是我們久違了的生活,真希望讓時光永久的停駐在這一刻,沒有電話、傳真、EMAIL的騷擾,只有心與自然的對話。

確實,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會產生那麼深遠的詩、詞、書畫意境。等到看了松石小築和博物館後,更是深深震撼,很少有這麼一個能把現代和古代的文化保護的這麼好的小鎮,古意昂然的木雕、瓷器、床,現代的極強視覺震撼力的陳列,大自然成千上萬年鬼斧神工的在石頭上形成的完美的構圖,組成了從遠古時期至現代的文化歷程,這種經過歷史沉浸的渾然天成的文化所展現的大氣和深粹是我們都市中那些所謂前衛藝術所永遠也達不到的境界。他靜靜的,不為人知的,所展現的卻是人類發展的根本---“道”,他是永恆的。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每天不得不面對的是浮躁、急功近利、私欲,對傳統文化的拋棄已導致了一系列的惡果,文化和道德的不對等、沒有靈魂的中國當代文化和商業、各類復雜的心理危機和惡性疾病的出現;etc.相比更快發展經濟的需要,也許我們更需要的是停下麻木機械的步伐,靜靜的對話大自然、回味古人所展現給我們的那種空靈境界,忘記復雜、、、、、、

一天的探索,雖然沒有駐足品嘗當地的美食,但感受到的又豈是美食可給予的。同裡似乎像松石小築中的那些石頭,表面斑斑駁駁,普普通通,只有經過一層層的切割,才能欣賞到那永恆的精致的美。

去過不少江南的小鎮,也許他們的臭豆腐干都比同裡好吃,但在文化的保存和推廣上,同裡是得天獨厚的,真的想感謝小鎮的父母官,有這份雅量和見識。但願下一次的尋訪,同裡的人還是那麼樸實。

雖然沒有帶照相機,但同裡的那份感受已蝕刻在我的靈魂中,因為我的心靈在那經歷了一次與前世的對話。

下次我一定要帶我的外國朋友們來這兒,這裡是中國的真正引以為傲的文化。有機會的話,也許我和我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朋友們,再做個策劃,讓更多的人能領略中國的儒家文化。


精選遊記: 同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