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之旅(五)

作者: 往往

導讀柬埔寨之旅(五)-------吳哥之謎小吳哥就是我們所說的“吳哥窟”,我想每一個第一次站在它面前的人,都會和我們一樣,無論你看了多少照片和介紹,都無法具有足夠的心理准備,當蓮花似的五座高塔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遙遙的在你眼前展開的時候,你還是會激動不已,以為來到了神秘莫測的天國。小吳哥位於大吳哥城的南門外約兩公裡的地方。它之所以聞名遐邇是有幾 ...

柬埔寨之旅(五)-------吳哥之謎小吳哥就是我們所說的“吳哥窟”,我想每一個第一次站在它面前的人,都會和我們一樣,無論你看了多少照片和介紹,都無法具有足夠的心理准備,當蓮花似的五座高塔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遙遙的在你眼前展開的時候,你還是會激動不已,以為來到了神秘莫測的天國。小吳哥位於大吳哥城的南門外約兩公裡的地方。它之所以聞名遐邇是有幾個原因:第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第二,在整個吳哥古跡中,它的保存和維護的最完整、也最具代表性;三是,它是吳哥王朝盛世經經典之作,所以到現在,柬埔寨的國旗還以它的五座高塔做標志。足見吳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我們是下午來這裡參觀的,因為吳哥只有這座寺廟是向西的,在印度教的教義中,認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像征光明,所以所有的神廟,無一例外的是坐西向東,只有這座神廟向西,為什麼它會違反常規,是誰的決定呢?至今是個謎。所以大多旅行者都是下午來這裡,因為順光拍照效果會好些。這座建於800多年前吳哥王朝全盛時期的建築,據考證原本只是蘇耶跋摩二世(他是英勇善戰的高棉王,他曾把高棉的疆土擴展到馬來半島的東海岸,被稱為太陽王。)個人的廟墓,但這座工程經歷了8、9十年,是在太陽王去世50年以後才完工的。以後它作為敬奉印度教神靈的寺廟,但是後來由於佛教的興起,已演變為佛教寺廟。這座寺廟周圍被護城河環繞,護城河寬兩百多公尺,進城之前必須先走過橫跨河上崎嶇不平的橋。它還有個漂亮的名字“虹“。虹被認為是天地之間的的橋梁,過了橋,人就可以進入天國了。主殿前有一個能容納數千人的廣場,當年周達關看到的盛大典禮就是在這裡舉行的,那時30萬盞油燈同時點燃,寺廟內如同白晝,該是何等壯觀的場面呀。廣場中央一條筆直的高出廣場1米的大道通往主殿,兩側有七頭蛇的石雕做護欄,柬埔寨傳說中,七頭蛇是會帶來風調雨順的。大道外還各有一座小型的古建築,據考證用來收藏法器和典籍用的。石砌大道後面接的是第二道迴廊和中央神殿入口,在接近入口的廣場兩側各有一個蓄水池,用來供祭祀者在朝拜前潔身使用。現在它的用途更多的是用來供游人拍攝小吳哥的倒影,給本來就無比壯觀的神殿更增添了幾分色彩。只是我們去時水中長滿了睡蓮,水少了,倒影就不太完整,但花也是很美的。進入神殿,首先看到的是第一層的回廊,迴廊的牆壁上都有浮雕,浮雕題材主要取自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梁柱、門楣、窗框上都有數不盡的精致雕刻,幽深的走廊,如同時光隧道,把你帶進1000年前。首層浮雕就有800米長。那浮雕,有的在訴說古高棉的歷史,有的在宣揚國王的功績,還有無數的佛陀和仙女。在塔四周的牆壁上布滿如真人大小的2000尊舞蹈仙女阿蔔薩拉的浮雕像。仙女舞姿紛繁,十指柔美,栩栩如生,使游人嘆為觀止。從第二層回廊走向第三層回廊的中庭,也有許多神祗的雕像,優雅、華麗又柔和,令人神往。無論從建築技術,還是藝術成就方面,吳哥窟都堪稱奇絕。

第二層基台的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聖塔,最高的第三層基台上還有一座高65米(相當25層樓)的中央聖塔,這五座聖塔個個像蓮花蓓蕾,形成拱雲托月之勢。根據印度教的教義,它們是像征須彌山的五座山峰,是印度教眾神的居所,也是全宇宙的中心。置身於吳哥窟的佛像間,已經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站在神的領地還是人的空間。

據說小吳哥城的三層是代表三界的意思,而最高一層就是要通往天界,亦是最辛苦才能到達的一層。無論印度教還是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間這個神聖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來到小吳哥便會深深的體會到登天是何其難,要想登上高高的第三層(13米,相當四層樓高),必須有莫大的勇氣,仰望不少於70度的天梯,沒有扶手、沒有緩衝,一步一步踏在只有一只腳掌寬度的梯級之上,更因為每層石階都被人攀爬時磨損的向下傾斜,爬起來真的叫人膽戰心驚。這真是一個讓人懸心又無法放棄的體驗。登塔的人需要小心翼翼的胼手胼足,恭恭敬敬地才能爬上“天界”祭祠天神。手腳並用的同時,心中不敢有任何雜念,稍不小心,也許真要在這裡升到天國了。當初這是國王祭天的地方,一般人是無權登臨的。建造者是要國王顯示他對上天的虔誠,才有此設計的吧。上塔容易下塔難,若沿用上塔的梯級下塔,情況一定會十分驚險。幸好南邊的階梯設有扶手(其實就是一根手指粗細的鋁合金繩索,總比沒有強),使登塔的人們能夠安全回到“凡間”。不過我後來在四面都看了一圈,只有正對西門的一邊樓梯磨損最厲害,因為大家進來,就迫不及待的向上爬,其實轉到後邊,或側面,都有同樣的階梯,而且好爬的多。大家都願意爬最難爬的,大約只有這樣才更虔誠,才更有成功者的喜悅吧。當你站到天庭,俯看那些正在向上攀爬的芸芸眾生,那種心情真是美好。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去尋找一個笑得最燦爛的仙女,因為在眾多仙女雕像中惟獨她露齒而笑,只是不知道當時的工匠為何要將她雕得如此與眾不同。在這裡到處都是精致輝煌的藝術,到處都在向你訴說高棉人智慧和勇氣。這裡的每塊石頭之間竟沒有明顯的縫隙,據說甚至不能放進一片刀片。為此吳哥王朝前後動用了1500多萬人及數不清的大像,運用了高超的建築技術花了80多年堆砌而成。這些建築用的石頭最重可達8噸,而且要從50公裡外的荔枝山運到這裡,這成千上萬的巨石是如何運輸,又如何被安放在塔尖的呢?經歷了將近1個世紀,為什麼還如此完好呢?謎,還是謎。小吳哥的建築還有一道奇景,就是在太陽的照耀下,白天和傍晚會呈現不同的色彩,尤其以傍晚景像最為迷人。整座建築在陽光的籠罩下,金碧輝煌。我們從寺廟中出來的時候已近黃昏,走過那座被稱為“虹”的橋,已是從天國回到了人間,這時東邊的天空卻真的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沒有下雨,也不曾陰天,這道奇異的虹斜跨在吳哥窟上方的碧藍的天空中,不知是在向我們預示著什麼。

從吳哥窟出來,夕陽西下,正是去巴肯山看落日的時間,山並不高,但卻坑窪不平,路也比較陡,有的人就選擇了乘大像,每人20美金。其實登山本身也是一種體驗。高棉人從來是崇拜山的,有山的地方一定有廟,沒山的地方堆個土堆再修廟,因為山高可以和宇宙相通,天上的宮殿就是宇宙中心,是天地彙合的地方。真腊國的第四位君主耶輸跋摩一世登基後就把宮殿搬到巴肯山下,並在山上修築了神殿,這裡成為當時的宇宙中心,國王死後也要移居這裡。登上巴肯寺,雖沒有吳哥寺那麼高,但台階的陡峭程度也是完全一樣的,當你登上塔基的時候(寺廟已經頹敗不堪),你才發現到處是等待看落日的人,黃頭發、黑頭發,全都在你眼前晃動。遠遠看去,吳哥城已被樹林覆蓋,只有小吳哥的塔尖金燦燦的露至在黑綠色樹叢中。一個熱氣球從空中掠過,那是乘熱氣球參觀的旅行者在空中俯瞰著傍晚的吳哥。西邊的太陽又大又紅,它在一點一點的下沉,把半邊天空染成紫紅色。此時你還無法去看太陽,因為它太耀眼。當它真的就要沉到地平線下的時候,紅色的透射光把神秘的吳哥籠罩了,到處都是金黃色、紅色,一屢屢美麗的色彩,在藍天上任意勾畫,美不勝收。太陽一旦落下,天色就會很快暗下來。此時下山不能再走上山的路了,因為天黑路太難走,沿著大像路走雖遠些,但更安全。這時到處又都是趕著下山的人了。(小吳哥,舞女和窗.)



(舞姿各異)



(向三界攀爬)



(吳哥彩虹)



(小吳哥全景)



(巴肯山上看日落)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