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馬(來西亞)縱橫游(四)吉隆坡篇(含雲頂)

作者: 南方燕

導讀(四)吉隆坡篇(含雲頂) 1月28日(D4)巴士離開北海市,夜色漸漸降臨,我們在高速公路上一路向南,駛向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簡稱KL.)。Kuala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河口”,Kuala Lumpur的意思就是“泥濘的河口”。Kuala這個詞,在我們以後的行程中還將多次遇到。馬來西亞的長途巴士一般車上都沒有廁所的,所以通常開2個小時左右就要停靠高速公路服務 ...

(四)吉隆坡篇(含雲頂)

1月28日(D4)巴士離開北海市,夜色漸漸降臨,我們在高速公路上一路向南,駛向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簡稱KL.)。Kuala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河口”,Kuala Lumpur的意思就是“泥濘的河口”。Kuala這個詞,在我們以後的行程中還將多次遇到。馬來西亞的長途巴士一般車上都沒有廁所的,所以通常開2個小時左右就要停靠高速公路服務區休息。漫長的旅程使我感到了飢餓,在途中一個服務區買了一個熱狗,1.7馬元,礦泉水1馬元。4個多小時過去,終於在夜色中,世界最高樓——雙子大廈的燈光在遠方浮現,這就是KL了。經過5個小時的旅程,我們終於在晚上10點半到達了終點——普渡汽車站(Puduraya Bus Terminal)。Puduraya汽車站就在唐人街附近,我們按照地圖沿街一路走去,一家家地找旅店詢問,但多家旅店都已客滿。這時已近午夜,我們又累又餓,就想著趕緊找一個住處湊合一晚了。終於我們找到一家叫八達嶺酒店的,是華人開的,一晚要66馬元,於是決定先住下再說,房間的條件很差,比起檳城69馬元的東方酒店差了很多。住下後我們馬上出來找吃的,但身上馬元已剩無幾,時間太晚也找不到地方換錢,街頭的一家銀行的帶有VISA標志的提款機顯示出“暫停服務”,真是一籌莫展。只好把身上僅剩的14馬元拿給LP和女兒去麥當勞買點東西吃,我到附近街上再轉轉,看有沒有換錢的地方或ATM機。

1月29日(D5)轉了一圈,一無所獲,只好回到麥當勞,LP和女兒已經買了13馬元的食品在吃,雖然只能吃個半飽,但聊勝於無。等她們吃完我們往回走,經過剛才暫停服務的ATM機,發現居然可以用了,真是大喜過望,拿出廣東發展銀行的VISA信用卡,提了500馬元出來,真是有絕處逢生的感覺。(回來後檢查信用卡帳單,提款的手續費是3%)手裡有了錢,底氣便十足,我們趕緊來到一中餐廳,點了幾個菜和飯,買單36馬元。

回到旅館,倒頭便睡,睡到天亮起床,簡單收拾一下後我便出門找酒店。來到不遠的蘇丹路(Jalan Sultan,Jalan是馬來語“街道”的意思,可簡寫作Jl)上,看見文華大酒店(Mandarin Pacific Hotel),大約有三星級的水平,房費是138馬元,含兩份早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酒店大堂有一NKS旅游公司,是專門經營去國家公園的旅游線路的,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於是定下3天的房間,用信用卡刷了600馬元的押金。定好房間後,回去接LP和女兒過來,這裡的條件好了很多。今天是中國的春節,我和LP一人包了一個200元人民幣的紅包給女兒。LP說太累了,要好好休息一下,不想出門了,於是我一個人出門,開始我的KL.之旅。

從酒店出發,經過中央市場,穿過幾條馬路便來到中央火車站。中央火車站建於1910年,是歐洲和阿拉伯風格相結合的摩爾式建築,白色的外牆上有著許多像小亭子般的小塔,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火車站。車站內部是月台,但沒幾個人影,習慣了國內火車站的人潮洶湧的到這兒會感覺到詫異。火車站隔一條馬路的對面是國家鐵路局行政大樓,樣式雄偉壯觀,有若干塔身為球形的尖塔。因是春節假期,大樓沒有人辦公,在大門口還貼著一幅寫著中文“吉”和拼音“Gong Xi Fa Chai”(恭喜發財)的招貼畫。

離火車站不遠是國家清真寺,該清真寺是現代風格的,有著藍色的穹頂和高高的尖塔,廣場上還有雕塑和噴泉,但不對外開放,無法進入參觀。清真寺對面是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參觀門票為12馬元。博物館集伊斯蘭和現代建築風格為一體,顯得高雅而富於藝術魅力。館分四層,底層為臨時展廳,現正在舉辦《Rhythm Verses》(一種用藝術字體書寫在錦緞或紙張上的詩文)展覽,3-4層為常設展廳,參觀要從1層坐電梯到3層,看完3層展品後再走樓梯到4層,參觀完畢後走樓梯下樓。展廳內展出各種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品,尤其是世界各國的著名清真寺的模型值得一看,其中中國西安的清真寺完全是中國傳統樣式的建築,和中東一帶迥異。下樓時經過2層,有一餐廳,裝飾和擺設都非常高檔,中午供應自助餐,49馬元/人,但沒有吃。

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進入湖濱公園區,道路兩邊是參天的熱帶大樹和其它各種植物,路面干淨,環境清幽,令人心曠神怡。先經過警察總部,這裡設有皇家警察博物館(馬來西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由各州蘇丹輪流擔任,其性質和君主立憲國家的國王類似,故有皇家稱號),這不在我的參觀計劃中。繼續前行,為國家天文館,館前有黃道12星座的雕刻,入館則要上一個高高的台階。天文館門票僅1馬元,還送了一個很厚的便箋本(上面有日歷)和學生用尺,光這點小禮品就已經值回票價。館內展出有關天文學和宇航的內容,有一些是可以自己動手的,另外有天像表演和球幕電影,須另購票,因為時間緊就沒有看。館內還有一個觀光塔,要坐電梯上去,在上面可以環顧整個KL市的全景,吉隆坡塔、國油雙塔、國家銀行大廈、像風帆一樣的電信公司大廈、國家博物館、高檔的住宅群……盡收眼中。

從天文館下山,跨過一座橫在馬路上的天橋,對面則是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今天是公眾假日,游客不少,有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一家人來的。這時已過中午,先去吃飯,是那種馬來式的餐廳,自己動手盛飯菜,還有水果,另外還要了一個鮮橙汁,買單8.9馬元。博物館外有一個小廣場,陳列了各個時期的車輛,包括蒸汽機車、內燃機車、消防車、人力車、牛車等,還有一棟馬來式的高架屋,旁邊還有一間祈禱室,供伊斯蘭教徒使用。在博物館主樓旁邊還有一副樓,是臨時展館,現正展出《水下考古陳列》,參觀費2馬元,展覽內容包括馬六甲海峽的航運歷史、近年來水下考古的介紹和打撈出來的文物陳列,如瓷器等。主館另收門票2馬元,館內共有2層,一樓主要介紹馬來西亞的民族和文化,二樓是自然歷史陳列。民族和文化陳列主要以實物、場景還原等方式介紹馬來西亞各個民族,包括馬來人、中國人、印度人、巴巴尼亞人,還有東馬的沙勞越(Sarawak)和沙巴(Sabah)的少數民族,如伊班人等。在上樓的樓梯口的牆上掛著一幅大型油畫,內容是馬來西亞國家羽毛球隊贏得湯姆斯杯,這是馬來西亞引以為國家驕傲的事件,但這幅油畫並沒有畫出他們奪冠的幕後功臣——中國前國家羽毛球國手韓健,韓退役後到馬來西亞擔任國家羽毛球隊教練,因執教有功,被特許獲得馬來西亞國籍(馬來西亞是非移民國家,獲得馬來西亞國籍非常困難,即使與馬來西亞國民結婚都不能入籍)。

從國家博物館原路返回湖濱公園區,繼續步行觀光。先經過Tun Abdul Razak紀念館,此公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馬來族人按照伊斯蘭教的傳統是不塑像的,所以紀念館外沒有任何塑像,也就無法瞻仰此公之尊容,我沒打算進去參觀,便繼續前行。下一個經過的是雀鳥公園,門票成人為28馬元,據稱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閉式鳥園(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總面積更大,但其內部有若干個封閉鳥園),因為剛去過新加坡飛禽公園,所以就免了。從雀鳥公園旁邊的岔路往裡走還有一蝴蝶公園,但孩子沒有來,也就不看了。再往前有蘭花園和鹿園,但臨時休整不開放。

湖濱公園內的指示牌搞得不錯,基本上每走一小段便有一個牌子標明去各個旅游點的方向,我看著地圖,知道下一個點就是國家紀念碑了,但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卻迷失了方向,指示牌上沒有標明國家紀念碑的方向,心裡想著這就應該是到了,但卻看不見,真是奇怪。這裡有一大片草地和水塘,散布著一些現代色彩的雕塑,草地旁邊是一個小山坡,山坡上有用欄杆圍住,應該就是國家紀念碑了。上得山坡,果然就是這裡了。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卻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紀念地,其重要性相當於中國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這時正是下午最炎熱的時候,驕陽似火,揮汗如雨。門口有小商店,老板遠遠看見我就大聲招呼:“要礦泉水嗎?”花了1馬買了一個小瓶的(在深圳超市賣1元人民幣)。進門是一片水池和噴泉,後面是獨立紀念碑,碑座上四個馬來軍人或手持武器,或揮舞國旗,或攙扶著倒下的戰友,他們的腳下是臥倒的同伴的屍體,為自由獨立而戰鬥的英雄形像栩栩如生。碑座上是國徽和用英文和阿拉伯文雋刻的文字:“獻給為和平與自由而戰鬥的英雄們,願真主保佑他們”。獨立紀念碑後面是戰爭紀念碑,碑身上刻著“To Our Glorious Dead”和“1914-1918、1939-1945、1948-1960”的字樣以及陣亡者的名單。前兩個時期分別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那個時間則是馬來西亞的內戰,在馬來西亞歷史上稱之為“非常時期”,其對付的敵人主要是左翼勢力,其背景和來自當時的中國的支持有關。幸運的是,在馬來西亞沒有導致像在印度尼西亞那樣的華人被種族屠殺(這和當時馬來西亞華人的人口比例較大有關,1930年代的人口統計中馬來族人約160萬人,中國人約170萬人,到二戰結束國家獨立前後,馬來族人口超過華人,目前馬來族人口已超過50%,華人約占30%左右),和平最終換來了各民族的和睦相處和經濟的騰飛,這是值得慶幸的。

從國家紀念碑附近打了一輛的士,司機是馬來族人,告訴他去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Merdeka是馬來語的“獨立”的意思),說要7馬元。距離不算太遠,十來分鐘就到了,下車就看見廣場對面那一排規模宏大的建築群,雄偉、壯麗而神奇,好似阿拉伯神話世界中的城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丹·阿蔔杜·沙末(Sultan Abdul Samad)大廈,這座建於1897年的摩爾式建築,融合了印度和阿拉伯的藝術風格,曾經是殖民地時代的統治中心,現在是國家最高法院所在地。如同國油雙塔是現代吉隆坡的像征一樣,沙末大廈也就成了吉隆坡歷史的像征。獨立廣場是一片綠色的草坪,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東姑·阿蔔杜·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在這裡宣布馬來西亞於當晚12點脫離英國統治,實現完全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東南亞地區原殖民地人民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這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的,因為在戰爭期間,當日本軍隊如風卷殘雲般橫掃東南亞時,那些殖民地宗主國(如英國、美國、荷蘭)的軍隊在日軍面前不堪一擊,不是丟盔棄甲,就是戰敗投降,根本沒有起到保護他們統治下的人民的作用。真正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保衛家園的,正是人民自己,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所以戰後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了。獨立廣場中央樹立著全馬來西亞最高的旗杆(高100米),飄揚著最大的國旗。廣場對面和沙末大廈遙遙相對的是英國風格的皇家雪蘭莪俱樂部(Royal Selangor Club, Selangor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吉隆坡原屬Selangor,現在吉隆坡為聯邦政府直轄),是當年簽署獨立宣言的地方。獨立廣場的南側有國家歷史博物館,是英國風格的建築,門票免費。館內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來西亞的歷史,包括遠古和中古時代(1400年之前)、馬六甲王朝時期(1400-1511年)、葡萄牙統治時期(1511-1641年)、荷蘭統治時期(1641-1786年)、英國統治時期(1786-1941年)、日據時期(1941-1945年)、馬來亞聯盟時期(1946-1957)、獨立後到現在(1957-),其中1946年以後的歷史還包括了非常時期(1948-1960)以及沙勞越、沙巴和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3)、新加坡被逐出聯邦(1965)等重大事件。在歷史博物館見到幾個從台灣和香港來的旅游團隊,但基本上沒有看到大陸的游客。

從獨立廣場附近打車回中國城,車資10馬元,其實也不太遠,只是今天走了太多的路,實在是有點累了。回到酒店,LP和女兒居然不在房間。給LP打電話(她的手機用的是在新山買的電話卡,我用的是中國移動全球通,回來後查帳單表明,這樣打電話的費用是每分鐘2.98人民幣),說在附近買東西。不一會兒,她們回來了,休息了一陣,就准備一起出去逛,目標是國油雙塔。從酒店步行數十米就是輕鐵(LRT)Pasar Seni(中央市場)站,站台是高架的,等車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面的中央火車站的全景。從Pasar Seni車站到KLCC站車票是每人1.6馬元,開出Pasar Seni不遠,列車就鑽入地下,成了地鐵,到KLCC站,走到地面一抬頭就看見雙塔了。雙塔由國家石油公司建造,高451.9米,共88層,是世界第一高樓。兩座大廈外觀完全相同,呈寶塔型,比肩而立,如孿生兄弟,中間有天橋相連。樓實在是太高了,我們找了好一陣才找到一個可以仰拍到兩座樓全景的角度。雙塔下的裙樓是一大型購物廣場,稱為KLCC(Kuala Lumpur Central City),進去只見張燈結彩,一片春節熱鬧氣像。廣場中還有一個國油公司設立的科學探索中心,如果全部玩一遍要大約2個小時,是孩子們的好去處。這裡面還有一間電影院,有十多個電影廳,我們去買《霍元甲》的票,但看電影的人真多,最後只買到了1排的票。票價是成人11馬元,兒童6馬元,總共才28馬元,相當於60元人民幣,在深圳同樣檔次的影城只夠買一張成人票。電影是原版粵語的,配馬來語和英語字幕。看完電影,我們走出KLCC,又拍了幾張雙塔的夜景,然後坐輕鐵回Pasar Seni。

到了中國城,我們去一馬來餐廳吃晚飯,盛了幾個大蝦和其它一些菜、飯和飲料,沒想到這蝦特別貴,要8馬元1個,最後結帳要59.5馬元,比較不值。

1月30日(D6)起床後去酒店大堂的餐廳吃自助早餐,給女兒另付了餐費10馬元(簽單)。吃完早餐我們打算今天去雲頂,步行走到Puduraya汽車站,到專售雲頂車票的窗口,不料下午3點以前的票已經售罄,不少的士司機在那裡拉客,於是決定明天再去,就買好了明天10:30的車票,票包括了從Puduraya汽車站到雲頂纜車站的巴士票和纜車票,汽車票是成人3.5馬元,兒童1.8馬元,纜車票則是每人4馬元,兒童無優惠。在車站裡的換錢處用300美元換了1110馬元,彙率3.7,一次換這麼多是為了支付去國家公園的套票(Package)款。

從Puduraya回中國城,我們先去一中國寺廟關帝廟,又稱“廣肇會館”,裡面香火旺盛,進大門處有一把插在兵器架上的銅制(或鍍銅)大刀,看見有人把它提了起來,我上去試了幾下居然紋絲不動,不由感嘆自己確實不再年青了。從關帝廟前行不遠是馬裡亞曼印度廟(Sri Mahamariamman Temple),大門自然是那種典型的印度教式的,進去參觀要脫鞋,裡面有一座六匹馬拉車的雕塑比較有特點。參觀完畢後出門穿鞋,過來一個印度男子搭訕,先問我來自何處,我說中國,他又問覺得這座廟怎麼樣,我說很漂亮呀,他又說還有更漂亮的,聊了幾句知道他說的是郊區的Batu Cave(黑風洞),說著說著,那人突然來了句:“你能給我一點錢喝杯咖啡嗎?”我覺得很意外,怔了一下才說:“對不起,我只是一個旅游者,我不是富人”,那人還想說什麼,我堅決地說“No”,那人也不氣惱,還是笑嘻嘻的,說了聲OK就走了。

從印度廟往前走不遠就是我們住的酒店了,到酒店大堂的NKS旅游公司付了2月1日至3日的去國家公園的旅游自由行套票(Free and Easy Package),包括來回交通、兩晚住宿、兩天的早餐和國家公園的門票(單獨買1馬元/人),每人260馬元,共780馬元,如刷卡要收5%的手續費,所以還是用現金支付比較劃算。

從酒店我們又去Pasar Seni站坐輕鐵,目的地是老清真寺(Masjid Jemek),這個輕鐵站就叫Masjid Jemek,距Pasar Seni僅一站地,車票1馬元。出站口旁邊就是大門口,進去參觀免費,女性依舊要戴頭巾和穿長袍,我今天因穿了短褲所以也必須換長袍,穿上去後模樣古怪,令人忍俊不止。該清真寺建於1909年,風格也是印度式和阿拉伯式混合體,紅牆白柱,雲石地面,圓頂尖塔,氣像非凡。

參觀完老清真寺,下一站准備去吉隆坡塔(Kuala Lumpur Tower)。我們回到地下的輕鐵站,買票時問到Kuala Lumpur Tower到哪裡下?賣票的馬來族小伙子不厭其煩地反復問我,是要去雙塔還是單塔?怕我搞錯,服務態度真是不錯。去吉隆坡塔是坐到Dang Wangi站下,是Masjid Jemek的下一站,過去也是1馬元一人。KL塔建在Bukit Nanas山上(Bukit是馬來語“山”的意思,在當地中文一般譯成“武吉”),目前Bukit Nanas已建成自然公園,環繞著KL塔。我們在Bukit Nanas下轉了半圈,才來到KL塔大門口。門口有免費穿梭巴士,可以送游客到塔底入口。在入口處買門票,成人20馬元,兒童10馬元。電梯飛快地把我們送到離地面276米的觀光層,走出電梯口就有人分發講解機的,問我們要什麼語言的,我說“Mandarin”,沒想到還真有,我們要了兩台,女兒一台,我和LP合用一台,有兩個耳機一人戴一個,像一對栓在一起的螞蚱。KL塔建於1996年,是世界第4高塔(第1-3是多倫多塔、莫斯科塔和上海東方明珠塔)。環繞觀光層一周有十多個標著數字的觀光點,到該位置按下講解機上相同的數字,就可以聽到從這個位置望出去的風景的介紹。一圈走下來,整個KL一覽無余。特別是湖濱公園一帶那片巨大的綠地,是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曾見過的,真羨慕吉隆坡人。還看見一座高樓,上面玻璃幕牆上有幾個巨大的字“Gong Xi Fa Cai”,看來中國文化在馬來西亞還是得到了足夠的尊重的。

從KL塔出來,我們走錯了路,七轉八拐,竟然走回了Masjid Jemek。我們再次乘輕鐵去KLCC,3站路,車費1.6馬元。KLCC商城中有兩個食街,我們到其中之一去吃午飯,買飯的時候我讓女兒自己去買,讓她鍛煉鍛煉說英語。午飯吃了25.17馬元,之所以會有零頭是因為有些檔口要另加稅金,但有些檔口卻不加,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吃完飯我們去買《藝妓回憶錄》的電影票,買票的人排了長長的隊,排了近半個小時才輪到我們,但最早的票只有4點多的了,買好後還有2個多小時的空閑時間,我們就出來逛。雙塔後面有一大片綠地和小湖,種植了許多樹木和花草,還有一個小型水上游樂場。可是今天來這裡的人很多,地上扔了許多垃圾,頗煞風景。我們還到附近的東方文華大酒店(Oriental Mandarin Hotel)轉了轉,這是一間豪華五星級酒店,看到一些來自阿拉伯的富豪們進進出出。回到KLCC,看了電影,感覺一般,這種東方故事可能西方人會感覺比較新奇吧。看完電影,我們還是在KLCC裡晚飯,花了20.2馬元。從KLCC我們還是乘輕鐵回到Pasar Seni,每人1.6馬元。

1月31日(D7)

起床後讓LP和女兒去吃自助早餐,我就獨自往中國城南邊一帶逛,看見有一座“陳氏書院”,山牆上的“大鑊耳”是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簡直就是廣州陳家祠堂的縮小版,只是雕塑不如“原版”的精美。書院旁邊還有一座觀音寺,但時間太早,均不能進去參觀。馬路對面還有一西洋風格建築,屋頂上樹著“中華大會堂”的牌子。回到酒店附近,在對面麥當勞買了早餐,花了7.09馬元。我們吃完後就步行前往Puduraya汽車站,坐車前往雲頂。

雲頂高原(Genting Highland)位於KL以北約50公裡左右,目前已建成一個以賭場為核心的綜合性娛樂度假區。本人對賭博向來無興趣,這次在KL呆了3天,其中有一整天並無計劃,事先問LP和女兒,可以選擇去雲頂、太子城(Putrajaya,新的聯邦行政中心)或Mine Resort,她們說還是去雲頂吧,這才有了雲頂之行。

大巴10:25從Puduraya汽車站開出,比預定時間提早了5分鐘,可能是因為座位都坐滿了不用再等人的緣故吧。巴士向北駛離KL市區,途中經過Batu Cave,這是在一座孤立的石灰岩山體(有點類似桂林的那種山)中的一個溶洞,和早期來馬來半島的印度人歷史有關,現在成了印度教的聖地,但不知道為何中文名稱叫黑風洞,聽起來倒像是《西游記》裡妖怪的洞府。從地面到洞口有高高的台階上去,但我對印度教並無過多興趣,所以這次就沒計劃去。

巴士行程約45分鐘, 約11:10我們到達纜車下站。巴士停在纜車站的底層,坐纜車要換乘電梯上去。到了乘纜車處,哇!好多人啊!排隊等纜車的隊伍繞了好幾個彎,許多當地人攜家帶口地都來湊熱鬧(纜車站上面幾層是私家停車場),我們排了差不多半小時的隊才乘上車。雲頂纜車名Skyway,長度為3.7公裡,號稱東南亞最長的纜車,但單程票只要4馬元,比起中國動輒數十元的要價相比真是便宜太多了。纜車在莽莽蒼蒼的熱帶雨林上方掠過,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到半山中便鑽入雲霧之中,如登臨仙境。約半小時後,我們到達終點站,便像進入了一個迷宮,道路四通八達,到處都是人,聽說馬來西亞人喜歡熱鬧,看來真是不假。手持導游圖,我們轉來轉去,來到第一世界酒店。出了酒店大門,室外非常涼爽,四周栽種著各種各樣的鮮花。酒店的大門像一個張開五指的大手,大概這樣可以掏空游客兜裡的錢吧。酒店裡還有室內游戲場、游樂場,外面還有室外游樂場,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游客流連忘返,樂此不疲。這時已經過來中午,我們趕緊去吃飯,酒店有自助餐供應,成人49元,兒童25元,有138種食品供選擇,但我們沒有吃,而是到一個食街要了肉骨茶等兩葷一素,再加上茶和米飯,一共花了65馬元。吃飯的時候不時有過山車轟隆隆的從頭頂飛馳而過,到處人聲鼎沸,嘈雜不堪。吃完飯繼續逛,酒店裡春節氣氛也很濃,還遇到財神和小醜打扮的人在現場助興。市內游樂場裡還有一個舞台,有一個中國來的雜技團在表演。看了一會兒,我們沒有興趣去賭場,也不想玩那些刺激游戲,就拿了20馬元讓女兒去玩游戲機。女兒玩得興高采烈,最後換了些小禮品走。

下山還是要坐纜車回去,回程需另購票,也是4馬元一人,還要排很久的隊。約17:30回到山下的纜車站,回Puduraya的巴士票已經沒有了,這時又有不少的士佬在附近拉客,游說大家打的回KL。我看了一下,還有到Terminal Putra(中文名鵝嘜)的巴士票,那裡正是輕鐵的終點站,便決定到Putra轉輕鐵回去。到Putra的車票每人2.1馬元,18:15發車,約19點到Putra,汽車終點站就是輕鐵站,乘輕鐵回Pasar Seni,車費每人2.3馬元。

回到中國城已是晚上,不過時間還早,我們便去逛夜市。夜市主要集中在茨廠街(Jalan Petaling)上,基本上是賣小商品的,如服裝、鞋帽、箱包、小禮品之類,攤檔一擺開只留下兩條極其狹窄的通道,游客人來人往,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到前天晚上吃飯的那家中餐館吃飯,今天晚上時間比較充裕,我們也幾天沒有吃中餐了,就點了幾個菜,兩葷一素一湯,還要了一壺茶(要收費的,好像是6馬元),共花了63.9馬元。吃的時候有些過來討錢的,其中還有一個講國語的華人老太太,但我們給她幾個硬幣後她居然把1分錢的都還給我們,嘴裡還嘟囔著“1分錢買不了東西的”,令我們心中頗為不快。

中國城是KL最髒最亂的地方,不過全世界的背包旅游者都喜歡來這裡住,其原因至少有二:一、這裡交通最方便,在中國城附近步行可到達的交通集散地有:Puduraya汽車站(跨州長途巴士車站)、Klang汽車站(Selangor州內長途車站,如去首府Shah Alam)、中央火車站(可以從這裡乘火車去泰國或新加坡),KL中環站(Sentral)(數條城市軌道交通線在此彙合,包括去機場(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簡稱KLIA)的高速列車(KLIA Ekspres))以及輕鐵Pasar Seni站;二、這裡集中了較多的廉價或中檔旅館,以及多家旅游代理商,對旅游者來說是十分方便的。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