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ester,英格蘭一個普通的小鎮,身處在倫敦和伯明翰兩個大都市之間。無山水可自居,也無名勝以標榜。然而她卻沒有被都市的光芒所掩蓋。對於英格蘭,乃至整個英倫三島,她可謂世人皆知。記住一個人,或一個地方,往往是因為她的與眾不同。Bicester的“與眾不同”正是她有一個小小的購物村-Outlet村。不知每天有多少購物的狂人如鐵屑一樣自四面八方被這塊磁鐵吸引而來,也不知道又有多少有關村子的名聲似誘人的氣息得以傳播至東西南北。看著那如曠野一般的停車場就可想像這裡具有多大的誘惑力。可盡管如此,一但身臨其境卻絲毫不見想像中的人潮洶湧,物欲橫流。她依然似英倫鄉村般的祥和與恬靜。長長的村道兩邊是整齊規劃的木屋,青瓦粉檐。每一間木屋都是一個品牌專賣店,都有著與品牌匹配的顏色和標志。櫥窗裡已換上了色彩亮麗的春裝,窗外的花架上,嫩黃的水仙裊娜綻放,好一派盎然的春意。這是一個世界村,不同膚色的人們彙聚而來,徜徉其間,隨意而閑散。不見機場Duty Free裡的行色匆匆,也無Shopping Mall帶來的繁悶無序。在朗朗春日裡,走近已不再居高臨下的大品牌,亦或與之親密接觸,亦或與之彼此互識。不問你我,不計貴賤,拋開故作的矜持,稍稍松一下平日裡捂緊錢袋子。享受早春的氣息,也提醒一下自己,是不是對自己和心愛的人還可以更好一點?!在Dunhill選領帶,像是打開了春天裡百草園的門。不同的色系,不同的花式,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款式的領帶展示門,一扇一扇地開啟,五色紛呈,目不暇接。休克,視覺和判斷力一時間不知所以。每一位男士或女士的手裡都不自覺地成捆成捆地攥著一大把,不是擔心他們拿回去扎拖把,而是確實理解他們實在是難以割愛。為父親,為朋友,為自己,為心愛的人。。。。。。理由實在太多,眼光裡盡是脈脈的溫情。Zegna,廣敞的店堂裡不見多少成品,異常的簡潔、充滿藝術感的空間,一如其倡導的風格。男士們痴迷地沉浸在精巧雅致的設計裡,而女士們卻往往熱衷注目在每一位都似超模一般挺拔俊朗的男店員身上。特別是那溫雅的蔻然一笑,誰敢說哪一位Lady能拒絕這撩人的春色呢?!Monsoon的設計源自於印巴風格,紫羅蘭色的店鋪裡彌漫著遙遠南亞妖嬈的氣氛,若有似無的錫塔琴和短笛聲,鼓惑著每一位無論是慕名而來,還是貿然闖入者。穿梭在色彩香艷,綴著閃片,而又無比飄逸的服飾間,仿佛似迷失在一千零一夜裡,與曼妙的舞姬一同婆娑翩然。。。。。。早春的氣息總是令人歡愉,如同春風中處處搖曳的水仙。英格蘭春天裡的第一個節日是母親節。十七世紀的英格蘭的基督教主們為喚起人們對母親賦予生命,以及母愛在每個人精神上的支撐而給予的崇敬和感恩,特別定在復活節前四旬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這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每一個歷經漫長嚴寒的心靈得以慰籍與蘇醒的日子,是生命意義上的春天。按英國的傳統,這一天無論富與貧,貴與賤,人們都要回家探視雙親,並致禮表示敬意。Outlet村裡的品牌茶具店Bodum,有著令人眼花繚亂的精美茶具。每一份為母親節准備的禮盒都以粉色緞帶裝飾,並附著一張小小的提示,“親愛的媽媽正等你一起喝下午茶呢!”。來自普羅旺斯的香料店,漂浮著薰衣草那淺紫色的幽香,給母親准備的護膚品用當地暗黃色的毛邊紙包裹,並系上墨綠的草結。厚實的質感,一如對母親真切的情愫。無論是溫柔暖意的羊絨,玲瓏剔透的胸針,還是性感十足的健身衣,每每呈現在櫥窗裡,都配上了一朵嫩黃的水仙花,恰是源自心底對母親如春暖般呵護的感懷。記得兒時由母親牽著手逛街,母親的偏愛卻是我最討厭的布店。那時還是一個強調統一,單調卻壓制個性的年代。母親總能在店裡轉悠好久,而我的唯一消遣就是觀望頭頂上順著鐵絲飛來劃去的收銀夾。。。。。。母親很節省,卻每次都會扯上幾塊花色素雅的零頭布回家,縫紉機一轉,不消一會兒,那零頭布便在母親手裡變成了一副美麗雅致的節約領。這一抹亮色,在那個灰暗的年代,使記憶中的母親顯得很美很美。。。。。。。還記得上班以後給母親的生日禮物是一雙白色的軟底鞋。那個年代,物質的匱乏遠抵不過精神上的匱乏。我們不懂母親節,也不懂得感恩。學校教育我們“要把黨來比母親,聽話要聽黨的話”。當母親換上那雙鞋,不住地歡躍,且淚流滿面的情形,至今仍是歷歷在目。而那刻的我,也像是被神靈點擊,突然開始理解了母親。時隔多年,在搬家整理的當兒,又見那雙白色軟底鞋,依舊嶄新地用軟布細細地包裹著,擺放在鞋盒裡。手捧著那雙鞋,自己這回淚流滿面。。。。。。年年春去春回,歲歲花開花落。母愛永遠如春日般的溫暖,而我們如果沒有母親節,沒有Bicester購物村的溫馨提示,還會常記得去珍惜,常懂得去感懷嗎?!此時的晚間電視上,Shirley Bassey這位祖母級的歌手正溫柔地唱著那支舊曲,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