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旅程結束,百般滋味在心頭。風景很美,可是分享的人已經不再,無限追思2年前的暢游,長途跋涉的幸福,而此時此刻,我只得一切都學會自助。人已不再,可感動無法忘懷,借美食把一部分感動寫下來,呈致我愛。
恐怕這一輩子我也不能成為美食大家,可每次好吃的東西帶給我的感動總是排山倒海,要死要活了。雖然,可能很短暫;即使,明知很短暫。所以,每每為生在廣東而慶幸,發奮為吃遍廣州高中低檔美食而努力。但是,既然難得出來旅游,不嘗嘗當地美食,又如何肯罷休?曾經恬不知恥的說:食文化是文化中的上層建築之一,惟其才能真正反映當地文化的精髓。因為只有政治經濟道德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人們才有充足的精力研究吃喝。呵呵,只是為了騙飯吃而說的話,莞爾即可。 那一程,走了將近一個月,足跡遍達東中部5省的大城小鎮,嘗到了人生五味,不管是舌頭還是心頭。 第一站是江西,是停留時間最久的一個省份,上至省會,再達縣城,下通村落,卻也是美食印像最模糊的一站,也許是這一段游伴太多,人聲喧嘩,心情浮躁,沒有細品也沒有緊記吧。全程只得一個“辣”字。 有俗語道:江西不怕辣,湖南辣不怕,四川怕不辣。對於我這種對辣的承受能力僅至廣東甜辣醬的人來說,這一段不啻是痛苦的回憶。每天點菜三番五次和師傅說:“不要辣不要辣,有辣不給錢。”,可愣是端上來紅火火的一碟又一碟。於是同伴們私下結對練抬杠:某甲:師傅,炒菜別再放辣子啦!某乙:你要我不放肉不放菜不放鹽油都可以,不放辣子那我可不曉得咋炒了! 如果就這樣評價江西菜也未免太苛刻了,於是認真回想了一下,也還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在江西的每一站,師傅都介紹說,吃粉蒸肉吧,這可是咱們這兒的特色菜! 這道菜專門點出來介紹不僅因為是江西的特色菜,更神奇的是我在江西每一站吃的粉蒸肉都是不一樣的!最普遍的就是端上來一鍋肉,由粉(不曉得是薯粉還是什麼)裹著,和著調料蒸熟。可是我竟然在浮梁縣吃到跟菜脯蛋感覺酷似的扁扁平平粉蒸肉,驚魂! 此外,也許由於江西境內許多地方不是靠(鄱陽)湖就是靠(長)江,因此水煮魚也很盛行,那個辣啊,那個鮮啊!每次我都一邊擦眼淚一邊繼續作戰! 額外再點一個風景點:廬山。在風景區吃飯是貴一點的拉,但是廬山的三石也是很出名的:石筍,石魚和石雞,到了的話記得嘗嘗!至於好不好吃。。。。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爬山爬得太累了,胡吃下去什麼感覺都沒有了。不過爬山途中吃到一種透明的涼粉狀小食,叫野栗子粉,是否當地產的就不得而知,但爬山途中吃上的怎麼都覺得是美味。 至於江西的另一座山三清山,景色倒是很美,堪比廬山,不過因為資金有限,在那不是吃八寶粥就是吃青瓜或旺旺雪餅,所以沒什麼資源說三道四。 江西很抱歉哦,原諒我這樣一筆帶過江西的美食,因為這一段實在太累太累了,心累身也累,沒能好好品嘗。有機會定當重游再嘗。 下一站到了黃山附近。其實,江西婺源和黃山在古代同屬徽州地區,本應該同源共敘,只是因為到了黃山後,偶終於有稍微喘了口氣,休整一下,開始了真正的品嘗之旅,所以也只好單獨作表咯。 黃山市屯溪的老街是很出名的,專售各色旅游禮品及當地工藝品,游客必到之處。我兩次到黃山,和不同的朋友前來,均是流連忘返,大出血而歸,哦,是指他們,我比較喜歡把錢花在吃的上。順帶說一句,其實老街也有好多吃的賣,果脯之類很多地方都有,不提也罷,但是酥類就值得捎些回去了,以徽墨酥(芝麻)和長生酥(花生)最為出名。原味的就很好了,我覺得加了椒鹽的並不勝於本家。 在入口處有一家酒樓就叫第一樓,推薦!物美價廉是也!它的招牌是三黃雞,我們吃的是白切蘸醬油,從口味到做法都像極了廣東,叫我忽的思鄉。還有一個菜我不太記得名字了,但是也很喜歡,是類似於紙包骨,可是中間還包著糯米,所以特別香甜可口!其他菜色也還不錯,並且,炒面很大份!(沒辦法,只能說在廣東吃慣了小碟子。。。。)。 黃山上好像沒什麼可說的,吃什麼都貴,特貴! 黃山附近有座山叫齊雲山,因為太靠近黃山,所以游人反而不多,但如果時間充裕,倒是值得一去。一般是半天足夠,但我們住了一個晚上,並且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像! 因為游人不多,所以齊雲顯得很清靜,我們住在農家,吃的是絕對家常菜,炒得就跟家裡媽做的同一個味道,吃得大家從驚嘆到沉默,哎,想家想得差點掉眼淚。這份農家菜中,最正點的要數燉土雞,那湯絕對是老媽手筆,正宗得千金難買啊。 黃山附近的徽州地區例如歙縣和黟縣的古村落,也值得一去看看。村頭村尾有賣許多不同樣式的燒餅(好像是西遞),幾個人合吃一個就好了,呵呵,嘗到即止。我們去的時候正是盛夏伏天,能以2元5個的價格買到剛摘得蓮蓬(在棠樾),fresh! 然後取道千島湖到了杭州。說起來慚愧,下鄉太久了,在杭州第一天吃的是味千拉面和tcby,是饞也是想家。 第二天游杭州,旅游團把我們帶到了龍井茶的故鄉。看在都是進嘴的份上,姑且提一提吧,呵呵,真的是好茶,也不算太貴,雖然我還是沒買。 不過總算在臨走的時候嘗到了一點點的杭州菜。為了圓我的蓴菜夢,死活拉著人進了一間叫吳越小吃的餐館。在西湖邊上喝蓴菜湯,這是我吃的唯一和杭州有點聯系的特色菜了。 下一站是蘇州,是人間天堂的第二站,也是HM 的第二站,這個叫法現在看起來,叫人多麼傷感。 自助游書籍介紹了蘇州觀前街上的美食街,我們吃不起最貴的,但還是慕名去了王四飯店,一嘗正宗叫化子雞,88大洋/只,雖然的確很好吃。問我八珍雞和叫花子雞哪個更好,難道大飯店的手藝和媽媽的手藝有得比嗎?更傷感了。 王四的招牌鴨血糯也很不錯,即不腥也不膩,難怪是曾經的貢品。 其實蘇州還有很多好吃的,不過限於資金和時間沒能細品,實在可惜。 接著到了南京。南京也是個吃的好地方,此地盛產各種制式(制作方式)的鴨,其中美味的鹽水鴨板鴨等都很出名。此外便是南京招牌鴨血粉絲湯,先把鴨血鴨內髒吃完,喝2口湯,此時粉絲便入味7分,最是宜人!還有,灌湯包也做得不錯。 自助游的書都有介紹吃這些東東去哪裡才正宗,可是我以為,風味風味,不在路被風吹過香味遠溢的哪叫風味呢。於是2頓都是在路邊一般的私家小店裡吃的。小店尚美味如此,正宗美食舌何以堪? 最後一站便是洛陽(。。。開心地也是傷心地),本以為到了這裡美食會不如前,但事情沒有絕對的哦! 書上介紹說,其實國宴就是以豫菜為底改編的,因河南地處我國中部,所以豫菜能照顧上大多數人的口味。洛陽最出名的便數2樣,水席和漿面條,得確是別處都見不著的呢。 水席有很多復雜的講究,共24道菜,不過一般的酒家現在都可以散點,你要來個整的它還不一定做得出來。我在洛陽停了一天,只嘗到了酥肉和牡丹燕菜。酥肉是把肉裹了面粉拿去炸,然後再撈起來混合多種調料一起煮至入味,不錯不錯。牡丹燕菜就很講究賣相了,是把白蘿蔔削成極細極細的絲,放在上湯裡煮熟,撒上火腿,香菇等一起煮,最後上面有一朵蘿蔔雕成的牡丹花,賞心又悅舌。 據說漿面條也很有特色,是把面條放在發酵的豆漿裡過冷河,風味別具一格,可惜未能有幸一嘗!頓足。 然後便回家了,發現哪裡的菜都比不上媽媽的手藝,就是吃得踏實! 以上評論基本上沒有參考價值,和愛人一起吃的總是美味。 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