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向來是渺小的。只是如今讓我更深深地體會到,人類的語言是如此的蒼白無力。當大海嘯席卷印度洋沿岸各地,當電視鏡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那些觸目驚心的災後畫面,我所能想到的,也是記者們所能想到的詞,都只能是“滿目瘡痍”。對於局外人而言,沒有切膚的傷痛,有的只是每日攀升的死亡人數。而兩個月後,我居然已經能到海嘯的重災區之一,泰南的普吉島去過一個輕松愜意的長周末了。
各種各樣的原因促成了這一次的旅行,但大海嘯絕對是原因之一。劫後余生的普吉島,到底是如何面目?這是所有去過、沒有去過普吉島的人心中共有的疑問。當機場巴士漸漸駛向著名的巴東海灘,以及與海灘一街之隔的我們入住的酒店,一切都變得清晰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銀黃色沙灘上,簇新的沙灘椅蜿蜒地排開,招展著各色的太陽傘。曾經暴怒無情的海水,如今和大多數時候一樣,只默默地吞吞吐吐、起起又落落。永遠燦爛永遠熱情的普吉陽光,一如前世今生,凝視著普吉天空下的眾生萬物,亙古不變。這個世界祥和得讓你看不出一點曾經的傷痛曾經的災難。
唯一有些礙眼的是正對著沙灘的那些高星級酒店。他們占據著面向沙灘的優越的地理位置,鋪陳著曾經別樣的繁華。如今門面處,已毀於一旦,或正在修葺著圍牆,或仍開著天窗。但稍微縱深一些的客房都已正常營業,缺失的僅僅是豪華的門面、酒店裡附屬的各式餐廳、亦或是別些我無法想見的奢華。而我們入住的這些高星級酒店背後的三星級酒店,則一直是無恙的。
四天三夜的行程,只是第一天的安排是個敗筆。雖然永遠燦爛永遠熱情的普吉陽光,在第二第三天給我留下了真正的“切膚之痛”,普吉風情卻也長駐我心。珊瑚島的多姿多彩、攀牙國家公園的山清水秀和富於傳奇、以及普吉人的友善熱情,成就了普吉島迅速恢復的旅游業。
但不要以為普吉人已經忘卻了傷痛。一位賣大排擋的老板,保留了若干的報紙以及照片,說是要留給他未成年的孩子長大以後看的。
是啊,讓我們把悲傷留在心裡,用歡笑去面對生活。謹以此祝福劫後余生的普吉人。寫在海嘯九周紀念日,一個有著“切膚之痛”的局外人。
2005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