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得不錯,今天早晨八點多起床,下樓吃了早飯(1元),然後去那個招待所看了看,確定一間房(30元),把包包帶過去安置好.九點多開始行動,在門口乘環路去沈陽故宮(1元).在故宮站下車,對面就是建築群了.到正面口買票,又是50大元,中小學生有優惠,大學生就沒有了.沈陽故宮是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入關前的皇宮,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不過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了.但作為陪都宮殿和滿清皇帝東巡的行宮,還是很有些鮮明的滿族特色的.由大清門開始逛起,一個個拍下來還是蠻費時間的,具體就看照片吧.沈陽故宮的建築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內宮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在這裡工作冬天是很辛苦的,因為要防火,各個殿堂裡面都沒有電源插座,工作人員都是包得嚴嚴實實的.轉來轉去,地方也是蠻大的,走在空曠處也是凍得發抖.在那些亭子裡面陳列著一些宮廷文物,如八旗甲胄,作戰用的弓箭、火槍、火炮等.其中有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什麼的.轉到太廟出來,差不多花了三個小時,也算是值回些票價吧,呵呵.
從門口出來,向朝陽街的張氏帥府進發.還是老樣子,買不了學生票,只能又交出25大元,真不明白沈陽這裡的規矩是這樣的拼命撈錢.張氏帥府是大帥府和少帥府的合稱,是一座中西混合的建築群,建於1914~1939年間,張作霖和張學良將其作為官邸和寓所,主要是四合院、小青樓和大青樓.剛開始看的時候很清靜,後來有幾個旅行團一到,原本安寧的氣氛變得鬧哄哄的.四合院裡現在展出的是"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業績展覽",很多圖片和文字,也是段歷史啊,雖然...小青樓是一座中西合壁式的兩層磚木結構小樓,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就在此樓一樓會客廳裡謝世的.大青樓是仿照北洋軍閥政府總統曹錕在天津公館—曹家花園的樣式設計建造的,是一座歐式建築,一共是三層,是張作霖1925年晉升為東北邊防督辦後的"公署".從小青樓出來,後面有座關帝廟,供奉著一些張氏先人,在東牆外路東就是趙一荻故居了,是張學良專門為趙四小姐修建的寓所.這裡看上去比較精致些.
趙一荻故居出來後,最近的大路就是朝陽街,還是乘環路回住處(1元).感覺環路還是很不錯的,經過很多景點,而且收車也很晚.到終點站下來走幾步就到了住處,上樓可以乘電梯,對於疲憊的雙腿是福音,呵呵.到了房間第一件事情就是充電,寒冷的天氣真是電池殺手.當然游記也是少不了的,一會兒准備去中街轉轉.
看了會電視,18:30出發.坐環路到中街站下車(1元),路邊就有個李連貴熏肉大餅店.買了個卷肉餅吃著玩(3元),味道還不錯.中街不是很長,慢慢走也就走完了,倒是拍雕塑花了不少時間.逛完中街看看還有時間,就在路邊乘248路大巴去西塔(1元).在民族電影院下車後,往前走一段路,在立交橋下面就是西塔街了.果然像延吉那樣,不愧小漢城的名號.街道兩邊以韓式建築風格的各種餐飲、娛樂、商店等場所為主,每家店鋪的招牌都是漢、朝兩種文字,有的干脆就全是朝鮮語了,不過晚上街道顯得有些冷清.西塔街更加短,沒多久就走完了,但公交車沒了,干脆去附近的網吧.新開的,叫什麼綠雲的,和昨天在火車站那邊的都是連鎖店,速度很快,500多張照片一個半小時不到就搞定了(3元).
沿西塔街回走一段到太原北街,去沈陽站售票處買好了明早去撫順的L551次(06:00開,無座,5元),順便問到去丹東的車次,趕車會比較緊張些.回到住處趕緊安歇,晚安 :)
http://photo.***/openalbum.php?username=eben92&_dir=/2435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