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筆記

作者: 六月的雪花

導讀廬山旅游筆記 行程:周五凌晨從株洲出發,取道南昌上廬山。周六上午,廬山一線游;周日,廬山二線游。周日晚返,早七點回株。 方式:自助游。 南昌小駐 凌晨02:52,因為列車晚點三點半才出發,早八點半我們才到達南昌火車站,比計劃晚了一個小時。擠上2路電車坐到南昌長途汽車站。不幸的是,上廬山的只有11點鐘的車次了,而且時間需要兩個半小時,想著一線游又不 ...

廬山旅游筆記 行程:周五凌晨從株洲出發,取道南昌上廬山。周六上午,廬山一線游;周日,廬山二線游。周日晚返,早七點回株。 方式:自助游。 南昌小駐 凌晨02:52,因為列車晚點三點半才出發,早八點半我們才到達南昌火車站,比計劃晚了一個小時。擠上2路電車坐到南昌長途汽車站。不幸的是,上廬山的只有11點鐘的車次了,而且時間需要兩個半小時,想著一線游又不得不被壓縮兩個小時,心痛啊。不管如何,踏上異鄉土地,每一分鐘都是新的,溜到一家“松花江”餃子館填飽肚子後,兩人決定乘機逛逛大街,游覽下南昌城市。順著八一路慢慢悠悠的來到了一處像是廣場的地方,中心矗立著一座尚未完工的紀念塔,從頂部紅色軍旗標志以及南昌起義的背景推測,應該是八一紀念塔吧。坐在廣場花壇邊沿上,兩人當起了真正的看客。現實中的南昌沒有印像中好,也許這是老城區,建築物顯得比較陳舊,人的衣著打扮也缺乏時尚新意。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大潮的衝刷依舊難以洗去這座名城的古老與滄桑。尤其意外的是,我見到了電車,以及兩節式公汽,這些都已在我視線中消失了十多年,當時真有種坐時光穿梭機回到從前的感覺。這樣也好,少了商品經濟的市儈,卻可以存留更多的純樸和真情。 終於等到了去廬山的小中巴,司機小伙也趁機搗蛋,遲到了十幾分不說,還得在大家的催促下才發車。一晚上沒休息,加上這半天的折騰,我早就困乏無比,聽著歌昏昏地睡去…… 初識廬山 我醒得正是時候,車子正好開到廬山腳下。盤山公路婉轉曲折,蔥翠的群山敞開寬闊的胸懷迎接我們,涼風開始襲來,似乎在召示:來吧,這是一個清涼的世界! 因為事先查詢了資料,對廬山牯嶺有了基本了解,所以踏上街道堅實的水泥路面的時候,我內心並沒有太多的意外。但滿大街洶湧的游客人流實實在在的嚇了我一跳:這麼熱鬧!這一點在找住處的時候得到了充分印證,許多賓館客滿,包括我們原來准備入住的廬嶺飯店。時間是此次出游非常關鍵的因素,於是我們就近找到廬嶺飯店的姊妹店,條件是差了些,將就了,三下五除二跟大姐侃定了房價,從240降到160,大姐估計是參加了“民間聯營公司”,順便推薦了一位當地導游(30元等級的),並答應為我們提供散客組團服務。這樣,匆匆安頓了下,我們三人便開始了廬山一線游。 第一站是花徑,也許是滄海桑田,時過境遷的原因,我們並沒有遇到想像中花團錦簇的盛大場面,整個看來這與公園景觀無異。如果說到別致的話,在於位置,它仿佛是由背後環抱的群山掬起的一捧水,對遠方的客人而言這無疑是一份慷慨的饋贈。點綴山林的小別墅更加增添了畫面的美麗。隨後我們坐上一輛的士,趕往下一景點。 第二站是石門澗,這裡的山,仿佛刀砍斧劈一般,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力,在石山之間為細水開辟了窄窄的通道,正所謂“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潭”。這裡的景致讓我聯想起了宜昌下牢溪,不同的是這裡的石崖更為緊湊,水流更加纖細。我們先坐纜車往下走了一段,然後順著濃密從林間蜿延曲折的石階繼續向山崖底部前進。石階建在陡峭的山脊上,幸好有林木樹葉遮擋視線,否則,直視崖底所帶來的恐懼可能一般人無法承受。帶著初上廬山的虔誠,帶著年輕人不言敗的衝動,我們堅持走到了谷底,從另一個視角觀摩了削壁千仞的峰巒、歡快奔騰的高山流水。往回爬的時候我明顯感覺腿酸痛,不得不走一段,歇一會。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段旅程苦趣占去了大部分。 第三站是仙人洞、錦繡谷,從石門澗回到如琴湖旁,原來所謂的仙人洞就在對面,這裡早已成了一處簡陋的廟,洞不大,也不深,上沿已經被香火熏得烏黑,但導游們振振有詞,這是毛主席來過的,也留下了“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我想主席老人家本意並非在稱贊這個洞吧,但後人卻斷章取義用來作為景點開發的廣告詞,也許許多旅游景點都會制造這些黑色幽默。,再往前行幾步就是錦繡谷了,不過也許是我們來得不是時候,這裡除了綠色的樹,白色的石,藍色的天,就沒有其他任何其他可以讓人產生如錦似繡感覺的景物了,當時我就產生了旅游宣傳言過其實的判斷(後來聽人講這裡多年前有杜娟花)。 龍首崖、三寶樹,博物館、美廬因為時間關系沒能成行,權當留下伏筆吧。回首這一天,從觀景方面來總結的話,收獲可謂細微,不過算是對廬山有了第一印像,拉近了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如果把廬山之行比作一頓西餐的話,今天只是餐前開胃的甜點,明天才是色香味俱全的正餐哦。

難忘晚餐

大概六點半鐘左右吧,終於回到房間了,盡管一身汗臭,不好躺上床,但看到它,心裡卻是無比的安慰,哈……

洗完澡後,到了解決溫飽問題的時候了,兩人沿著街道轉悠了好久,卻沒有找到咖啡廳,大部分都是小餐館,看來這裡的旅游服務還是相當傳統的。最後我們挑了一家看上去環境還算不錯的餐館,點了四個菜,一盤石魚爆蛋18元,一個鹹魚茄子煲32元,一個青菜豆腐湯6元,一盤炒土豆絲 8元(石雞就是一種蛙,本人想起都會起雞皮疙瘩,免吃)。沒想第一道石魚爆蛋一上來,就嚇的我一滾,魚還是石魚(干的,大概10~20mm長,形態跟攸縣酒埠江的銀魚無異),蛋也是雞蛋,可只是在圓圓的煎蛋上像撒蔥花似的點綴了三四十條魚,算起來每條魚要三四毛錢呢,還有三道菜沒上,我決定跟老板敲個警鐘了,老板答應結算優惠,第三、四道菜上來算正常,最後湯上來了,又嚇了我一滾,腦海裡馬上浮現清湯寡水這個詞,三根青菜,幾片豆腐,丁丁油星。後悔來不及了,粗算了下,四道菜可能要賺一半以上。回想起每家餐館門口明碼標價的牌子,想來不過是玩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小把戲而已。游客如羊商如虎呵。

飯後沒有去看聽說創了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廬山之戀》,還是睡覺實在。:-D

探尋廬山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催著上路了,因為事先說好是六點半,所以我們挨到六點二十才上車。車上已經坐滿了人,眾矢之的的滋味可不好受,好在沒人抱怨,車子出發了。

第一站是含鄱口,一座兩層藍瓦紅柱的亭子在群山簇擁、綠樹掩映之下,格外的引人注目。走進之後,發現它底下還建有一個四方的基台之上,相傳,蔣介石和宋美齡中秋常在此跳舞、賞月。亭正前方的漢陽峰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壑口,顯得空曠無比,亭的右邊是矗立著一排高聳的大山,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雲霧如流水一般從山頂瀉下的壯觀場面。亭的左側遠處即為五老峰,李白詩中寫道:“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第二站是黃崖瀑布,聽導游介紹李白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即源自於此。照例是走一段曲折的石階。忽而路回峰轉,右前方,透過掩映的樹枝遠遠地看到瀑布如一條白練抖落山崖。一路上我又特地從不同的角度把它欣賞了個遍。待下到瀑布底下看,忍不住驚嘆:壯觀!秀美!綠的山,白的水搭配得相形益彰,瀑布如一位端莊秀麗而又婉約動人的姑娘,婷婷玉立於斯,神奇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第三站五老峰,車子將我們送到山門前,入口處立著一處牌坊,正中的匾上“五老峰”三個字寫得比較漂亮。雖然已時近中午,眼前的五老峰卻依然籠罩在白茫茫的濃霧之中,深不可測。在往第一峰的路上,來來往往和游人卻是相當的多,五老峰的吸引力不小啊。我們沿石徑進發了。導游介紹,第一至四峰分別以雄、奇、險、峻為特點,也許是因為雲霧的遮掩,我們並沒有太多深切的感受到這些特點,印像最深的莫過於景物的朦朧帶來的縹緲虛無,也許每個人都會忍不住把這想像成天宮,個個都似神仙呢。在第三峰,我們見到了采擷靈芝的山民,他們將2公分粗細的尼龍繩一端拴在崖頂的大石上,另一端捆束於自己腰間,下到崖下。對常人而言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方式,但山民臉上卻寫滿坦然。當現代人將攀岩作為一項挑戰勇氣的時尚運動時,疏不知這世上有好多人卻天天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就跟刷牙洗臉一樣稀松平常。關於五老峰我還想再書一筆的是,當我們返回到第一峰,臨時決定吹會兒涼風的時候,突然間雲霧被風吹散,陽光灑了下來,而我們驚奇地發現山底的樹木、房屋等景物在雲團間隙裡顯露了出來,游人們驚嘆不已,我則是抓著相機猛拍了一陣。幾分鐘後,雲霧重新遮住了一切,然而剛才那驚奇的一瞬間卻足以讓我開心不已。

第四站是三疊泉,我想來廬山玩的人都會聽到這樣的介紹,“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讓人不得不心生一絲質疑,三疊泉真有這麼神奇嗎?我也不例外。但在去的路上我想大部分人心裡念叨的恐怕不是景,而是那往返三千級的石階。持續的爬台階已經讓不少人感到疲勞不堪,因此我們步行前去的只剩下四人了:同事,留下女友的武漢小伙,在母親鼓勵下勇敢前行的武漢小姑娘。我們曾互不相識,此刻卻有著相同的夢想和親密的友誼,希望在若干年後,在我們這幾只倔強的“驢友”內心深處依然能夠記得彼此的形像,依然記得一路上的互相鼓勵和關照,依然記得我們分享的那段艱辛而歡樂的旅程。一路的辛苦此刻用文字來表達只覺得太蒼白,那是刻在心裡的記憶。還是借用資料的文字來寫寫美景吧,那可是我們收獲的快樂——“三疊泉位於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 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副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節,飛瀑如發怒的玉龍,衝破青天,凌空飛下,雷聲轟鳴,令人嘆為觀之。”

三疊泉之行還有一個歷險的小插曲。匆匆拍了幾張片子後,我就下到了瀑布底下的水潭邊,取水洗臉的時候,不料相機包突然從身上脫落,順水掉下一個兩米多高的坎,裡面裝著相機、手機、錢包,都是些要命的家伙,我趕忙追,不幸之中的萬幸,包卡在坎底的石縫裡了,等到我脫了鞋把它撈上來,驚魂剛定,正准備清理的時候,一場大雨又不期而至,害得我落荒而逃,所謂禍不單行啊!當時那個心情啊,只能用悲喜交加來形容了。現在想來,朦朦之中有種山神捉弄的感覺。鬧劇也為我的廬山之行劃上了一個結束符。

廬山之行第二天的行程無疑是充滿驚奇和刺激的,廬山以她的神秘、她的美引導著我們去探尋,去忍受、去發現、去驚嘆。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