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是這次東北旅行中時間最充裕的一站, 足足呆了三天, 而事實證明哈爾濱的確是值得慢慢體味的城市. 哈爾濱應該是個快慢節奏極端混合的城市, 尤其是冬天:
即使在最繁華的中央大街的商鋪, 早上9點還不營業, 然後晚上7點就紛紛關門了, 飯館也極少8點後還有東西吃的. 這樣導致老百姓必須在極短的白天處理好一日三餐、上班、購物等等事情, 一天要干完那麼多事情相信沒有高效率是不行的; 但是一旦沒有太陽的時間(冬天的哈爾濱5點就天黑了), 人們基本上都躲在家中老婆孩子熱炕頭了, 只要在室內的, 想干嗎就干嗎, 時間多得是! 這也可能解釋了哈爾濱出那麼多音樂家, 有什麼比音樂更能夠幫助孤獨的人度過漫漫長夜呢?極短的白天中, 除了有目的地看看一些地圖上有標柱的教堂, 大部分光陰是在陽光下的閑逛度過的. 無論去到哪裡, 我總喜歡在老城區裡漫無目的地散步, 總會有地道又新鮮的發現. 例如極度便宜的當地小吃, 透過街頭的各式各樣的東西知道當地人的習俗和趣味.
在哈爾濱如果遠遠看見這些幌子就知道有得吃了 ^0^ , 掛一個的代表那家飯館是做家常小吃的, 掛兩個是代表能夠做一些中檔的炒菜, 掛四個的就代表能夠做比較高檔復雜的菜式; 但沒有掛三個的, 據說是"三"在東北話中發音跟"撒"相似, "三幌"就變成"撒謊"了. 還有, 開門做生意的生活才掛幌子的, 如果是休息就掛燈籠; 掛藍色的幌子或燈籠的話就代表這是一家清真的飯店了.

這家俄羅斯餐廳在中央大街附近, 發現它是個幸運的意外: 店主是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牆上掛滿了他的畫和攝影作品; 在餐廳的中間有張大桌子擺滿了書, 大部分都是跟建築、繪畫和文化有關的, 每一本書都那麼對我胃口.

第一次吃俄羅斯大餐是在北京(以前吃過的羅宋湯不算), 之後便愛上了這種喜歡用魚和芝士的菜系了. 吃過西餐的人沒有幾個人沒有喝過羅宋湯的, 可也沒有幾個人知道為什麼叫羅宋湯, 更加沒有幾個人知道其實它的正名是紅菜湯.
以前俄羅斯Russia被翻譯成羅宋, 那麼來自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東歐的紅菜湯便被稱為羅宋湯了. 正宗羅宋湯做法好像要先熬好甜菜(卷心菜)湯底, 再加上其他蔬菜的. 這家俄羅斯餐館喝到的紅菜湯不是濃湯型的, 是清湯型的, 口感有點清新.

傲古雅是一家戶外俱樂部, 同時也是一間cafe, 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所在曾經是猶太教教堂. cafe的二樓有軟綿綿的沙發, 能夠躺在沙發上看跟旅游相關的書籍雜志.

我有個習慣, 就是去到外地的茶館、客棧諸如此類的地方, 心情好的時候就會跟店裡"小二"聊天, 通過這樣的聊天能夠讓我發掘出便宜地道的吃喝玩樂, 為下一步的旅行引路, 也可以多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另外還通過這種聊天收獲了當地的朋友, 如果有機會舊地重游, 他們就是我的明燈了. 不錯吧? ^___^ 就這樣我又在這家"傲古雅"收了一個小妹, 哈哈!!
回來北京後看了它的網站, 發現傲古雅是一個鄂溫克語的音譯, 意思是有白樺樹的地方, 我就很喜歡白樺, 怪不得那麼喜歡這家店.
cafe裡邊的裝修很有情調, 茶杯茶壺也是主人家特意收集回來的, 絕對不是隨處可見的大路貨.

更加多關於哈爾濱的圖文, 可以看我的blog中關於哈爾濱的部分:
http://www.blogcn.com/User8/iris_feng/blog/3013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