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高原上的一切仿佛都吸收了蒙古族的博大與壯闊的血液,變得具有靈性。連你自身仿佛也要和這蒙古雄風融為一體,彌散到著蒙古的氣息中去了。一聲刺耳的制動聲,將我從內蒙古氣息中拉回到真正的內蒙古大地上,看到“烏蘭浩特”站牌的下面注釋著蒙文,一種陌生又新鮮還帶著幾分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我的目的地到了。出了站台,一個內蒙古的小城就盡展眼前了:熙來攘往的人群,熱鬧的叫賣聲,往來的車輛聲,遠處一個剛剛開建的烈士陵園的機器聲,使這個小城具有一片生機。烏蘭浩特,如果不是它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字以及那滿街蒙漢夾雜的標牌,沒有人會將這裡和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城市聯系起來:滿街的西裝革履,運動T恤,卻不見半點的馬靴皮帽;走到哪裡都可以聽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只不過略帶點草原風味的普通話,那看著亂眼,說著繞舌的蒙文也很少有人問津;至於蒙古包、牧羊群則更是無法見到,只有在街頭的宣傳廣告牌中才能一睹芳影。這已經是內蒙古地區被高度漢化的城市了,誰讓它就在吉林的邊上呢?
記得趙薇在一個化妝品廣告中經典的廣告詞“人靠衣裝,美靠亮妝”。也許對於大都市的時尚白領來說無疑是金科玉律。可這內蒙古高原上的人們仿佛並不把這看作一回事:也許是內蒙古的勁風容易讓那些化妝品失去顏色,你在大街小巷幾乎看不到一個濃妝的扮相,不過總是相宜的淡抹還是可以窺見一斑的,不過這淡抹的下面:蒙古男女的血色與率真依然如故;也許是內蒙古的日曬容易讓那些錦衣玉裘過早老化,在這裡沒有那些奇裝異服,有的只是我們平日最司空見慣的日常穿著。也許是內蒙古的漢子秉承了成吉思汗的馬上天下的豪爽,所以不拘小節,也許是草原上的女人們沿襲了昔日王昭君的“素面朝天”的本色。這裡的美是質樸的,不加任何裝飾的。如果說京都女子的美讓人覺得是有著天子貴族氣息的,滬上淑媛的美是有名流時尚味道的,那麼這裡的美就是那種一直可以走進你心坎中的,最天然的美。
走在烏蘭浩特的商業街上,或者說,這裡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商業街,充其量就是道路兩旁商鋪多一些罷了。店鋪裡擺放的東西一如人們的生活與衣著:充滿著樸實的氣息。你要是想在這裡找尋時尚,那麼不妨看一看3年前的北京,5年前的上海。可是如果你以為這裡可以用“落伍”兩個字來形容,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質樸同樣有質樸的特色,況且在這還算得上琳琅的商品中,不經意間你就會發現一個內蒙古特產的天堂。櫥窗內擺滿了蒙古刀和徽章,架子上陳列著蒙古的服飾、馬靴,幾個角落裡還擺著一些小器物。發現這樣的血拼亮點所在,相信人們都會有在沙中淘金一樣的快樂。其實,每一處的生活只要你細細品味,都會有著不同的味道,烏蘭浩特自然也不例外。
華燈初上,街邊湧現出了無數的小吃,而且全部是內蒙古風情的佳肴,讓你的眼球轉不停,讓你的嘴巴閑不住:新鮮的羊肉串,噴香的烤羊腿,吃得口干舌燥,喝上一碗純正的馬奶,繼續再戰!誰說小城市沒有高品位的生活?生活,是要靠心來體會其中的美妙,絕對不是用眼球去觀賞那華麗的外表!如果你能在烏蘭浩特的街頭上吃出燒烤中的草原氣息,隨著豪爽的內蒙古漢子的歌聲和上幾句——甭管是滕格爾、刀郎、乃至於花兒樂隊——你會由衷的發現,你已經愛上了這座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