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春節澳洲9日游(第七天、2月2日墨爾本之城市風貌……)

作者: 風舞清荷

導讀第七天、2月2日 墨爾本今天將去往我們此行澳洲的最後一站——墨爾本。它位於澳洲的最南部,是維多利亞州首府,也是Australia第二大城市。像其它城市一樣,墨爾本也是當年英國放逐罪犯的地方,而墨爾本市名則取自當時的英國首相之名。這是一座在金子閃光下迸現出來的城市,就是它的金礦、它的“新金山”把美國的聖弗朗西斯科的稱呼變成了“舊金山”。 1851年,在墨爾 ...

第七天、2月2日 墨爾本今天將去往我們此行澳洲的最後一站——墨爾本。它位於澳洲的最南部,是維多利亞州首府,也是Australia第二大城市。像其它城市一樣,墨爾本也是當年英國放逐罪犯的地方,而墨爾本市名則取自當時的英國首相之名。這是一座在金子閃光下迸現出來的城市,就是它的金礦、它的“新金山”把美國的聖弗朗西斯科的稱呼變成了“舊金山”。 1851年,在墨爾本發現了黃金,並因此名揚四海,從而引發了全球規模的第二次"淘金熱"。墨爾本迅速崛起,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澳洲經濟金融的中心。 澳洲位於南半球,氣溫與我國家相反,他們的是越往南越冷。因此,從布裡斯本到這裡,就感覺像是從夏天走到了秋天一般。接地導游是兩年前從上海技術移民到墨爾本中年男子,說到"移民"他的言辭之中帶透著些許悔意和無奈。尤其對當地的教育,很是痛恨不已。因為他上中學的兒子,自從來到這裡就越發的散漫和不愛學習了。在這種養懶人的國度,孩子們不會再有國內的種種壓力和約束,而他們的父母卻因此焦慮不安……這個可憐的父親告訴我們說,他是到了墨爾本才發現,這個城市竟然比上海落後了近十年!這實在讓所有人感到吃驚。我們中國人一直認為西方國家無論怎麼樣都比我們發達和先進,怎麼能想到會有這樣的事情呢?!然而,身為匆匆過客的我們,是無法細細體會這個新移民的感受的。中餐是在麥當勞以簡單的漢堡和可樂打發的。飯後,導游帶我們游覽了墨爾本市區。這個城市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它的公共交通,全部為地面有軌電車——Tram。街道上鐵軌遍布,空中電線像蜘蛛網,常聽到叮當叮當聲,有軌電車不時從身邊駛過,很有點18世紀倫敦城的味道。墨爾本的街道布局與悉尼不同,是“#”型的,規規矩矩地,也沒有高樓林立;隨處可見老式的西式建築,讓人感受到它獨有的韻味。它的另一個特點是,沿街的咖啡檔,人們在咖啡檔裡,悠閑地喝咖啡、看報紙、聊天…… 亞拉河畔/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亞拉河是流經墨爾本的一條大河,河水平靜得如湖,在城中蜿蜒地流過,又緩緩地向郊外延伸。河的兩旁在高樓大廈間辟出了長長的綠蔭道,林木蔥郁,花草繁茂。墨爾本一向被為Australia的文化之都,地標式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尖塔,高高豎起了這座城市對藝術的尊重。其頂部有115米高的錐形鐵架,造型猶如一位翩翩起舞的芭蕾舞女正旋轉著她的舞裙,因而被譽為"芭蕾舞女的裙子"。從藝術中心直通市區,是墨爾本最著名的斯旺斯頓步行街。購物消閑以外,沿街兩旁擺放著當代藝術雕塑作品、畫作,每逢周末,街頭表演就活躍起來,為商業化的購物街烘托藝術氣息。 緊臨藝術中心的是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它是Australia最大的美術館之一。這是一座藍色的岩石一般的建築,周圍環繞著清澈的池水。為了防火,通向街道的一面,都沒有窗戶,遠看就像一座城樓。藍色的城樓倒映在水中,成為一種別致的景色。最具有匠心的是大門,大門是用玻璃鏡制成的屏牆,清水不斷沿玻璃鏡傾瀉而下,好像形成一掛迷迷蒙蒙的瀑布。人們穿過這座玻璃門,就好像進入孫悟空的花果山水簾洞一樣。經過議政廳轉過去就是墨爾本的聖.帕翠克大教堂。這是典型的哥特式的教堂。門口有人物雕塑,裡面也有彩色花窗,聖瑪麗亞和耶酥的雕像更是主題。由於我們到這裡時已是傍晚,因此只能在外面拍照和游覽,導游說明天還會來這裡,讓大家到裡面去看看。然而,這裡留給我最深的記憶就是教堂門前的聖水壇,孱孱流水清澈見底,仿佛要將人的靈魂洗滌一淨似的。晚餐後,我們被安排在當地一家酒店(還是忘記名字了),這家酒店的特點就是同一房間內兩張床被分別放在兩個獨立的單間裡。導游說,如此設計是為了使同一房間裡的客人各自有自己的空間,不至於相互影響。酒店的房間裡還配備了電磁爐、微波爐和燒飯用的鍋碗瓢勺等,看樣子澳洲政府是大力提倡,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生活習慣呀。墨爾本的夜晚晚上的時間就是自己的。團裡的人們各自按自己的喜好或休息、或四處游走。我和LG也不能白白浪費這樣的夜晚,整理好東西後便出門准備觀賞一番墨爾本的夜景。墨爾本的夜晚沒有風,卻飄來陣陣涼意。那是一種涼涼的,清透的感覺。只不過是傍晚六、七點的樣子,大街上已是空寂一片,既沒有什麼行人,也看不到車子。完全沒有上海的喧嘩和璀璨。突然很想吃冰淇淋,所以街邊的一家冰淇淋店買了兩個,一人一個地邊走邊吃。這一次,我不幸地吃到了澳洲比較難吃的冰淇淋。味道有些甜但更多是酸酸的,口感實在不好,吃了一半就都丟掉了。我們尋找著導游所說過的——Lygon street,它是墨爾本市區熱鬧的出名的意大利街,整條街都是意大利餐館。走了半天,總算給我們找到。也總算看到人了!一些老外三五成群地圍座在露天酒吧,而餐桌上似乎除了酒水就沒有什麼別的東西了。此情此景,讓LG開始大動側隱之心:“老外也夠可憐的,竟然沒什麼東西可吃……”這次夜行,給了我們一個清醒的認識,住習慣上海的人很難忍受澳洲的清冷。特別是晚上,就算上海在半夜兩點多的時候,大街上的車也比墨爾本晚上六、七點街上的車多。不知道這個城市的人到了晚上都跑到哪裡去了,簡直就是給我們上演了一出“空城計”!或許,城市本來也沒有多少人?!我在酒店邊上的一個中國人開的便利店裡買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杯面。吸取教訓,這次一下買了好幾包,准備回去時帶到飛機上吃。當然還有各種小吃零食之類,都是為了對付即將到來的十個小時的飛行。回到酒店,當然要充分利用一下酒店提供的“自助”設備了。燒水、下面,竟然在異國的酒店裡“下櫥”,那感覺奇特又好笑。



(墨爾本最繁華的斯旺斯頓商業街)



(亞拉河中龍舟賽)

(墨爾本市區的有軌電車)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別具特色的水幕門)

(墨爾本的聖.帕翠克大教堂)



(聖.帕翠克大教堂前的聖水壇)


精選遊記: 墨爾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