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很為難。豪爽怕人家說粗俗,細膩恐旁人道酸腐。從南方那小城小鎮回來,不酸腐,做得到麼?這次南下的主要任務是“訪友”,培養各方感情。於我這邊也有了充足的理由和時間去補小時候過江南而不游的罪過。
我喜歡小城,這個“小”不一定是絕對意義上的。如果說經濟文化或是人口意義上的“小城市”,揚州蘇州都不該入列。“小”大概是一種心態上的小,尤其是走出“氣像萬千,諸多不便”的皇城,看到哪裡都是帶著點憐香惜玉的精神。再大,大不過北京,就是上海重慶人口面積稱雄也少了北京的王氣霸氣。說這個“憐香惜玉”不好理解成是自高自大的優越感,大男子主義一般,尤其是對江浙一帶水靈靈的小城,僅僅也就是那麼一點純潔的疼愛。
小城因其小則易統觀全局。偌大的北京,還在不斷往外攤著煎餅,任你看哪一處也只是管中窺豹,說不了解冤枉,說了解又底氣不足,也就永遠是一副仰視帝都的姿態。小城不然,每到一處都有一種輕觸著她們肌膚的親切真實。
不喜歡無錫,無錫太像上海了,太像一個大城市了,至少我看到的那一部分是這樣。無錫留給我最美好的印像是聽著賓館樓下的某老字號肉莊燒了一夜的醬排骨,鼓風機嗡嗡地響。惱人自是有一些,但是一來住宿費方面因此得到特別補償,二來想像著自己伴著燒醬排骨的聲響入睡也是世俗的詩意,三來我睡眠一向就不是問題。
揚州蘇州總還是有些古風古韻可循,無論如何古城裡少了許多高樓大廈,看著也就像那麼回事了。仿古的建築只是不破壞意境,並不能起到增色的作用。真正的風韻往往是在街角巷陌的一瞥之間,只在局部之間,有點春光乍泄似的,當然卻沒有那麼艷情。
想想我的運氣是極好的。水鄉要去,特意避了游人多的周莊同裡烏鎮。人說六大水鄉中西塘最美,便繞道嘉興,果然不負我望。纏綿雨石板路小橋流水紅燈炊煙,游人也沒得幾個。每次我去這樣有古意的地方都要落些雨。跟著三輪車夫逃票,三轉兩轉轉到了人家的後門,還是當年大戶人家的院落,臥室門外正對幾杆修竹,正廳裡男主人正彈著琵琶。總體感覺江南一帶果然是人傑地靈,同是鄉下,居民文化素養卻又比別處高出一籌,面目亦儒雅清俊得多。住處緊鄰河道,推窗即水,開門見橋。夜船掛著紅燈籠從窗前劃過,一槳一槳的水聲也就由遠及近而又復歸遠。
西塘的特色是煙雨長廊。名字動聽,遮風避雨的功能也是實用的。晚上的長廊懸著盞盞紅燈,清風吹過,燈光搖曳。長廊兩側人家晚上門板閉戶,木縫間有麻將聲和咿咿呀呀的收音機播著不知何種的戲曲。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古鎮就這樣緩緩入夢了。
冬天是旅游的淡季。雖然沒了桃紅柳綠,這一“淡”卻淡出了古跡的味道。何況天公作美,遣雪花助興。揚州屋檐上殘雪且不論,去東山那天飄灑了一陣白雪飛絮,可是應了踏雪尋梅的惡俗願望。不僅尋得了梅,還有未抽嫩芽的碧螺春茶園,還有沒見過的枇杷樹、楊梅樹、扎著網子的蟹塘。高中播《橘子紅了》,那片橘園、容家的大宅子也在飛雪中見了。怎不說我幸運。
還有吃食。我不是美食專家,但是喜佳肴,尤喜羹湯、甜食。淮陽菜的湯湯水水、蘇錫菜的甜膩精致,加上平日在北京三個月也不見得能吃的了的名目眾多的魚蝦蟹……有名氣的不可錯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也有涉獵。吃得腦滿腸肥卻也水水嫩嫩,不禁感嘆就是投胎也要投個養人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