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日記(上)

作者: 也芩

導讀很愛青島。去青島是“偷歡”去了:離考試還有四天,什麼還沒有復習,揣著滿腹的怨恨算算可去想去的地方,一跺腳買了硬座票就上了車。很瀟灑,很瘋狂。 青島很給我面子,天氣預報一直報著大雨,迎接我的卻是明媚的朝陽。房東來接站,坐著公車沿著海濱走,棧橋、小青島……住處是在網上找的一處老房子,在魚山支路,海大對面。那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啊!和重慶一樣 ...

很愛青島。去青島是“偷歡”去了:離考試還有四天,什麼還沒有復習,揣著滿腹的怨恨算算可去想去的地方,一跺腳買了硬座票就上了車。很瀟灑,很瘋狂。

青島很給我面子,天氣預報一直報著大雨,迎接我的卻是明媚的朝陽。房東來接站,坐著公車沿著海濱走,棧橋、小青島……住處是在網上找的一處老房子,在魚山支路,海大對面。那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啊!和重慶一樣的坡道、單行線、台階,左拐右拐,就是這片紅瓦黃牆的幽僻街區了。低矮的樓房,房檐屋角的花草靜默而興奮地開著。一片殖民者的老別墅,我就住在其中一棟的二層的小屋。真小,十三平米而已,沒有獨立的衛生間,青島的老房子是和北京的四合院差不多的,原本一家一棟的房子已然成了大雜院,還少不了私搭亂建的小窩棚,也是一種市井風情。窗戶外面就是層層疊疊的紅瓦黃牆綠草紅花,純淨的讓人發痴。六月中旬的日子卻還是涼風習習,晚上不蓋被是要打寒顫的。隔壁寡居的老人作息極為規律:六點半起床,上午買報紙看電視,下午喚牌友搓麻,晚上聽戲,九點半睡覺,整個二層就只有我了。在背馬政經的我。

青島的出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的老房子。的確,青島的西洋風格並不做作,而是真正融合到骨子裡的品位。走到哪裡都印證著康有為“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句子。太喜歡我的小屋了,登小魚山俯瞰青島全景是五分鐘,康有為、沈從文、梁實秋、老舍……故居是五分鐘,海洋大學也是五分鐘,這些,都是我的街坊鄰居呢。

說說海大吧,那個保留著德國營房做教學樓的學校,在它上世紀三十年代還叫做青島大學的時代,曾經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來此任教。於是就有了它周邊這一系列的名人故居。走在海大的林蔭道,心靈空曠而沉靜,仿佛是聆聽小提琴的華章,而我的母校PK大學,則是揚琴琵琶一類的吧。在青島的日子裡,每天都到海大食堂去吃飯,一次走過操場,突然發現西南方山腰處有一色彩絢麗之城堡,仿佛白雪公主童話裡的那個所在,縹緲迷離。回去查書,乃是青島最美麗的建築——青島迎賓館。青島的格調建築俯拾皆是,候車亭指路牌無不於細節處流露品位,就像風姿綽約的少婦,舉手投足間皆是味道。

再去八大關,很久沒見過這樣靜謐整潔的街道了。還是那個年代的小洋樓,只是修飾得更加富麗堂皇。舉起照相機,遇到的最大問題竟然是樹林往往過於茂密以致無法取景。一縷縷陽光從樹梢間灑向地面,灑向綠蔭掩映中的小樓。還有那花園裡的月季、金銀花,種月季的是富貴洋派欣欣向榮,種金銀花的是淡薄回歸欲說還休。這個城市就是這麼讓人說不盡道不完接二連三接踵而來的美,美的豐富卻不妖冶。無數對新婚愛人穿著租借的白紗禮服,在鏡頭前做出甜蜜的表情。是啊,青島最適合這西洋的浪漫了。

沒有時間和青島的海做親密接觸,只是那麼遠望著。海是這裡的背景,想忘卻也忽略不掉的。青島的海很讓人安心,簡單清潔,像這裡的空氣純淨透明。青島是讓人覺得生活很簡單的城市,純潔、大方。傍著大海,心胸也敞亮。

青島是個現世的城市,它並不以風骨取勝。那絢爛卻協調的色調是任憑誰也會歡喜的。它的美淺近又並不流俗,歷史也是貼心而不厚重的。

原本以為北方不會有什麼可心的城市,原來,還有青島。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