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桂林——陽朔篇2006年3月18號(自行車游大榕樹、月亮山)早上7:10分飛機准時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經過2小時20分行程降落在桂林兩江機場。馬不停蹄,直接向本次行程第一站——陽朔出發。在興奮與期待中,1小時20分的車程似乎過的很快,到達陽朔汽車站,“西街”入口的標識非常醒目。擺脫掉眾多拉客者,終於站到在網上被眾多驢友贊不絕口的西街,一眼望去,絡繹不絕的游客,街道兩邊是檁次櫛比的明清建築,眾多旅館、酒吧、飯店、商鋪混雜其中。這就是讓人慕名已久的西街?也許它的魅力應該在夜晚吧!
由於是淡季,到處都是有房的家庭旅館,盡管在網上找了很多攻略,並聽從建議選了口碑不錯的“平安客棧”和“和平客棧”作為候選,可是偷懶的我懶得去尋找,就在西街邊的“桂花路民居一條街”上找了一家。放下行李,肚子已是咕咕叫。和老爸來到著名的“紅星特快”,可惜老爸並不喜歡西餐。但是我堅持要品嘗一下,最後為老爸要了一份“意大利肉醬面”,自己則是要了份披薩和一碗紅湯。不過確實覺得沒想像中的好吃,難道只因為價格低廉!一份披薩28元,當你在了解到當地人的收入之後,你會覺得西街的消費純粹是針對中外游客的,真的不便宜!
填飽肚子後就立刻到西街口,租了兩輛自行車。每輛5元,捷安特的,由於我不要他們的導游,所以每輛車交200元押金。自行車游陽朔可是一大特色,不用地圖,不用問人,只要隨著車流就可以了。通常有兩條線路:1)大榕樹和月亮山景區;2)遇龍橋。聽說往遇龍橋方向的路都是田間小道,很難走,而這幾天又經常下雨,所以更難走。想想明天還要遇龍河漂流,於是就放棄而選擇大榕樹。
路非常好騎,車也很好,一路輕快,但不久竟下雨了。此次桂林游給我留下深刻印像之一就是桂林的雨了。忙不停停車穿雨衣,可是沒過幾分鐘雨停了,穿這著又熱又累贅,脫了再繼續上路,可是沒多久又下了,不想理它,竟然越下越大,沒辦法再次穿上。這樣反復幾次,讓我也明白了這裡的雨,干脆淋雨。路上不時有從景區回來的自行車游人,有時連綿一串,老外頗多。在經過6公裡的行程來到了大榕樹景點。大榕樹的確很大,樹干造型其奇特,有上百年的歷史,可惜人太多,無法拍到全景,匆匆留下一張以作紀念。不過除了大榕樹之外真的是沒有可看的,覺得18元一張的門票真不值得。出來後繼續往月亮山前進,剛到山下,眾多賣水的阿婆為了上來,覺得阿婆年紀挺大蠻可憐的,就買了瓶水,不過後來證明這瓶水還是值得的。山下往上看,山頂有一彎洞口似半個月亮。於是詢問老爸是否要到山上去,老爸的回答模糊不定,想想都到這裡了,好歹也上山去看一下,爬了半個多小時的山,覺得自己真是不行了,竟然腿酸氣喘了,又累又熱又渴,可是都到一大半了,放棄又不值,只好繼續往上。來到山頂,那個後悔啊沒法說。就一個山洞,近看還看不出月亮的感覺,而且無法把他作為背景拍下來,難怪上山路上碰到下山的問其山上景色如何?答曰“見仁見智”。現在想來也只能這樣回答了,讓人說什麼好呢。山上邊休息邊喝水,不久上來幾個老外和小孩。小孩們體力很不錯,一點不累的樣子,到了山上還到處跑。令人贊嘆的是為了做老外的生意,那些阿婆一路跟來。可是就那麼幾個老外,卻有那麼多賣水者。他們中有些人可能就此白跑一趟。看著氣喘吁吁的他們,覺得生活不容易。
在回去的路上,經過賣橙子和草莓的地方,忍不住停車買一些,因為真的很新鮮,可以自己去摘,心貪的我摘了太多,後來真後悔自己一時心貪,讓它們成為我後來的負擔。
回到旅館,稍作休整,就去網上極力推薦的“謝大姐”啤酒魚。問了下路,來到疊翠路,覺得像西街的復制品。不了解情況的我點了一個啤酒魚、一個湯和三個菜。等上菜後才知道是巨大無比的一盆,其他的菜只能浪費。但是酸酸辣辣,還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味道,反正不是很好吃,而且按40元/斤,那盆魚花了100元,心痛。看來網上推薦的並不都是適合你的,但是好歹我也嘗過了漓江最有名的“啤酒魚”了。由於一直趕路兼爬山,覺得很累,就早早休息了。
2006年3月19號(遇龍河漂流)很幸運昨天中午打電話給大名鼎鼎的朱明遠師傅,結果很順利的搞定了今天全程漂流遇龍河。早上9:00朱師傅准時在陽朔汽車站接我們,好客的他硬是要由他來買車票,推辭不掉,覺得很不好意思。到了漂流的起點——金龍橋(遇龍橋前一座橋,通常從遇龍橋開始漂,我們這樣等於多漂了約10分鐘)。
在岸邊付好錢(一筏180元),朱師傅和另一位筏工一起為我們撐筏。一路漂來,沒有其他竹閥,所以特別清淨,而且天氣也不錯,躺在竹椅上,很是愜意。靜靜地欣賞兩岸的青山田野,黃色和白色的菜花開得正燦爛,河水很平靜,清澈見底,各種水草隨水流搖曳。其實真正意義上它是一條用來灌溉兩岸農田的水渠,因為每一道壩口都有引水的鐵管。偶爾和朱師傅交流一下當地的民俗風情和他們的生活,更深入的了解了這個美麗的地方。來到遇龍橋,朱師傅停筏讓我們上岸近距離欣賞。一座古老而有點破敗的石橋,覺得並沒有特別之處,也許本人欣賞水平不夠。傳說有位考生上進趕考,途經這裡無法過河,河中一條龍就馱他過去,這位考生高中狀元後為感謝而在此修建此橋,橋名由此而來。而這座橋的出名要感謝那些騎車喜歡到處逛到處去發現的老外們。老外們發現了這座古老的橋,如獲至寶,漸漸覺得兩岸風景很不錯,於是又開始雇人為他們撐閥攝影,後來啊就形成了遇龍河漂流這一項目。聽朱師傅說以前漂流還要便宜,現在都成立了公司,有8個呢,交給政府一部分錢,所以就貴了。
一路漂來,來到舊縣,一個唐朝以來的古老縣城,已是中午,采納網友建議去老根家吃農家飯。步行約十幾分鐘,但是由於下過雨,小路很泥濘難走。趁老根家准備飯菜之際,和老爸逛了一下老街,很老很安靜,一些老式的房子還住著人,估計都是些老人了。沒有任何小攤,所以還是比較有味道,不像很多古鎮小街充斥著各種商販。老根家的飯菜新鮮可口,我們邀請朱師傅一起吃,他推辭不下,但是還是給我們買了點當地特產,很甜的沙田柚給我。喝著醇香的糯米酒,眺望遠處群山,啊,真是舒服啊。酒足飯飽之後繼續我們的行程,漂至朝陽碼頭,竹筏開始多了,有的是自行車游客累了,臨時上竹筏漂一段,休息一會。有的是旅行團的游客,數十個坐在搭有亭子的竹筏上,聽著穿民族服裝的“劉三姐”們拿著導游用的喇叭唱山歌。而且那種竹筏是不能下壩的,只能在壩與壩之間的一段河面漂流,數十艘聚在一起,實在沒有漂流的味道,但據說價格也不便宜。眾多竹筏中我們坐的那艘可是最為突出的,有兩個閥工,其他的竹閥可是只有一個啊,到了較高的壩,游客需要下來,等筏工把筏推下一段。而我們由於是兩個筏工所以可以坐在上面由他們抬下去,覺得自己就像小姐似的,頗不自在。全程漂流要經過28個壩,有的壩很高,下去時濺起一身水花,很爽!。漂流有點餓了,河中有賣烤魚等小吃,非常不錯。由於終點工農橋維修,我們就在上一個碼頭上了岸,悠閑中有著刺激,非常感謝厚道的朱師傅一路陪伴,這裡再次頂一下。
晚上和餓老吧在陽朔西街周圍瞎逛,本計劃去吃“砂鍋飯”,但是沒有找到,在陽朔公園門口卻有一大片大排擋,各種風味菜都有,就在那吃了點,便宜實惠。結果在回旅館的路上卻看見了賣“砂鍋飯”的,決定明天離去前去品嘗。
來到陽朔不容錯過的還有晚上泡吧,可惜老爸不喜歡那種嘈雜的地方,於是自己只好獨自把西街周圍走了一邊。晚上的西街的確熱鬧非凡,燈紅酒綠,歌聲從酒吧中傳出,比較了一下,覺得“沒有飯店“裡的帥哥歌聲最好聽,於是就進去要了杯紅酒,算是感受一下氣氛。明天很走就要去漓江漂流,只能早點休息。西街的狂歡可是要持續到凌晨一、二點。
2006年3月20號 上午(竹筏游漓江)“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漓江的精華段就是“楊堤”到“興坪”。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花一天徒步游漓江,慢慢欣賞。但是時間不允許我這樣,只能選擇竹筏。
再次感謝朱師傅,為我推薦了漓江游的好閥工,也推薦了一條不錯的線路。事實證明竹筏游漓江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大清早6:45坐上陽朔—楊堤頭班車,來到碼頭筏工邱師傅(Tel:13878378123)早在那裡等我們了。整個碼頭沒有一個人,非常安靜。從“楊堤”到“興坪”全程漂流要3.5小時,除了規定的游漓江門票費“楊堤段”16元/人,“興坪段”4元/人,給伐工就是100元。
由於時間很早,又是淡季,整個漓江就我們一個竹筏,聽邱師傅說從桂林來的大船將10點左右才有。竹筏悠悠,江水清清,兩安山峰奇特秀麗,倒影靜靜。不愧是漓江,美的讓人屏息!“船在水中走,人在畫中游”。不是從兩岸傳來布谷鳥的叫聲,催促人們趕快播種,播下全年的希望。不久漓江下起了雨,煙雨蒙蒙的漓江有著別樣的風情。兩岸群山雲霧繚繞,江面細雨迷離,雨滴如珍珠般滴落江中。問邱師傅要了鬥笠,竹竿,站到竹筏一端做起筏工來。正如之前所說,桂林的雨長不了,這不才過一道彎雨停了。竹閥靜靜地往前行走,坐在筏頭,覺得到處都是那麼美,手中的相機不停的按快門。覺得自己很幸運,很久江面始終只有我們的一艘竹筏,讓我能坐擁整個漓江。邱師傅不時為我們介紹兩岸山峰的形狀,有的很像,有的我卻另有看法。由於早,江面平靜,倒影清晰,可以任你拍攝,而且邱師傅會配合你的把筏撐到最佳拍攝角度。行至興坪段,不時有機動船開過來,激起一片波浪,打碎一汪倒影。在這我不得不說,雖然竹筏價格貴了點,可是物有所值。告戒各位以後去漓江,要麼徒步,要麼就選擇竹筏。如果沒有朱師傅介紹,我也選擇從興坪開始游漓江,而興坪大多都是這樣的機動船,那麼多半我也會選擇坐機動船。當然價格便宜,40元/人,但是就會錯過漓江美景。由於機動船是非法的,所以通常開得很快以逃避水警,而且大多到了“九馬畫山”就往回開了,那可只有一半啊。坐在船上,隔窗而觀,可以想像,在開得飛快的船上,你可以欣賞到什麼了。而且一路開去,根本別想看到美麗的倒影,全被打亂了。坐在筏上,我那個悠閑和得意啊。大概11點左右我們到達朝板山碼頭直奔下一站——龍勝梯田。

(遇龍橋)

(遇龍河風光)

(母子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