佬沃(Laoag),位於菲律賓呂宋島北面的臨海小城市,也是北伊羅克斯省(Ilocos Norte)的省會,離馬尼拉約487公裡,距廣州大約1小時40分左右航程,是權傾一時的梟雄、前菲律賓總統馬可斯的故鄉。佬沃,正式的叫法應該是拉瓦格,由於地處菲律賓,華人很多(華人中以福建華人占大多數),後來就被習慣地稱作佬沃。2006年3月24日 因為飛機誤點的緣故,當我踏上菲律賓佬沃的土地時,黃昏已過,落日的余暉也隱匿於夜的雲層之中,迎著的只是異國他鄉陌生卻又熱情洋溢的笑臉,風景和風情都只憑想像和期待。但我仍然能感到愜意,遠離了梅雨三月的廣州,這裡只有和煦的風,夏季裡特有的芬芳清爽氣息。來接機的導游,姓朱,40來歲,是第三代華裔居民,盡管其貌不揚,但能講漢語、粵語、英語以及當地的菲律賓語等多種語言,隨著朱導的指引,不過15分鐘左右的車程,我們便來到了佬沃海景假日酒店。島上唯一的五星級渡假酒店,是馬可斯送給小女兒做陪嫁的行宮,如今已變成一流酒店,由華人經營,也以接待華人游客為主,因而酒店內工作人員大多會講漢語和粵語,語言在這裡絲毫不成為障礙。早已飢腸轆轆的一行人,來不及進酒店一洗旅途中的疲憊,便迫不及待地來到就餐的地方,這是位於酒店正前方幾十米處的一家菲律賓地方特色餐館,用椰樹葉鋪蓋的頂篷,渲染著濃郁的熱帶風情,遠遠望去,如朵朵大型蘑菇。鄰座的客人恰巧也是飛機上的同伴,都是故鄉人,又同處異國他鄉,兩路人馬很快便混了個臉兒熟。落座就餐,能歌善舞的菲律賓人很快便給大伙兒獻上了一場原汁原味的歌舞秀,於是饒有興趣地聽歌喝酒,隨著POP的節奏打著節拍,歌到煽情處,也不忘呼嘯一兩聲,以示對歌技的贊美。鄰桌的美女們也不失時機地來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舞抒情,引得菲律賓小伙子們歡呼陣陣。喝著酒、聽著歌、吃著飯,聞著海風吹來的鹹淡味道,佬沃之夜便淡淡地進駐於心中。2006年3月25日行程路線(酒店——馬可斯行宮——抱威市教堂和鐘樓——馬可斯博物館——佬沃市鎮)美美地睡上一覺之後,清晨開窗,陽光燦爛,花枝招展的杜娟立刻令我目炫神迷,紫的、紅的、白的都盡情展露著繽紛的美麗,沿著朱紅色的磚牆,給成排白色的窗欞來了個緊密纏繞的擁抱,不消多久,便令人的視覺產生審美疲勞。在酒店內漫步獨行,猶如徜徉在花的海洋之中。酒店是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兩層高,紅磚紅瓦,被紅花綠葉簇擁著,別樣地美。油亮圓潤的紅磚地,感覺上仿佛南方春季回潮時的濕意,給客人們一種涼爽的安慰。坐在中庭的休閑椅上,若是用餐的時間還沒有過,便可以聽到美妙的鋼琴彈奏,表演者是位40開外的菲律賓藝人,我倚著中庭的拱門,站立一旁,他便以微笑和優美的音樂回應著我的友好,那種溫暖如春的微笑相當令人感動。從盤旋而上的橡木樓梯,走到二樓,便是一個吸引國內外賭客的大型賭場,夜色降臨後,有興趣的游人們便會來此一試手氣,我的朋友們到來的第一個夜晚,便在此給大家贏得了足夠多的水果基金,50比索一斤的新鮮芒果,那種酸甜的感覺令我至今難忘。此外,你還可以在這兌換一些比索(菲律賓幣)以便到街市時用,100元的港幣可兌換630元比索,人民幣大概可兌換610元比索,我用200元港幣兌換了1260元比索,滿足感便油然而生。上午十點,搭乘酒店的旅游車,我們正式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掠過翠綠的原野,佬沃開始一步步地向我們坦露著它的真實和美麗。雖然是個省會城市,但為避免台風的肆虐,鮮有高大的建築,大多是兩三層的紅色小樓。島上居民不多,詳細數字沒有問過,但感覺上類似於我國內地省份的一個山區縣城,貧窮可見。假如忽略那些偶然點綴於原野間的西班牙建築風格的房屋,忽略那些經過改裝而特立獨行的Taix,忽略那一張張經陽光和海風打磨成黑色的憨憨笑容,忽略那充滿歐洲浪漫氣息的教堂和鐘塔,這裡碧海藍天、陽光沙灘的熱帶景致以及自然純樸的民情,會讓人有一種身處海南島郊外的錯覺。來到這裡,馬可斯行宮是不能不看的。瀕臨抱威湖旁的這座行宮,導游介紹說是一座歐式頂級建築物,但我私下以為,建築整體突顯的是中國明朝時代的建築風格,配以歐式的燈和床等裝飾物,造就了東西合壁的巧妙神韻。入門處台階頂上的八卦圖表明馬可斯對於中國文化的推崇。大廳正中有一張直徑約為2米的圓木桌子,據稱整個桌面沒有任何的拼湊之處,完全是取材於一顆大樹的軀干,僅此一點便可感受到當時總統的奢華生活和富甲天下的霸氣。二樓的地板也全是以長寬約為30釐米的原木鋪成,在粗獷中表達王者至尊的驕傲。房屋在裝修上力求簡潔,門窗等都避免油漆,竭盡全力追求以最古樸原始的色調和風格與大自然緊密鑲嵌,據此也可猜想馬可斯是極其熱愛大自然並且懂得享受自然的人。站在行宮二樓的陽台上,抱威湖及湖岸風光盡收眼底,閉上眼,舒服的風,婉轉的鳥聲,睡意輕意泛上心頭。抱威教堂和鐘樓其實是同一處景觀,相距不過十來米,這處景觀也稱得上是佬沃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教堂和鐘樓的照片在網絡上容易可見,教堂是金塔型的三角建築,典型的西班牙教堂,沒有地基卻已有400年的歷史,當地居民絕大多數是天主教徒,這座教堂於是成為當地居民的精神支柱,地位尊貴,也吸引了從世界各國來到此處的游客。鐘樓則據說從1980年的大地震後就開始每年以2釐米的高度逐年下沉,我沒有刻意去求證,只在鐘樓外徘徊了幾下。我因為不是天主教徒,對於宗教的知識所知甚少,除了感嘆歷史的變遷之外,並不能深刻體會到那裡的精神。和同伴們在教堂外坐著看風景,驚奇贊嘆於教堂前方兩顆蒼勁的老樹,它們該有上百的樹齡了吧?佬沃,也是菲律賓最高學府馬可斯大學所在地。參觀完馬可斯博物館,終於來到佬沃市鎮,佬沃的市鎮很簡單,道路很窄,只供來往兩個車道通行,基本上不見紅綠燈。游人們比較熱衷的是這裡的水果攤子,當地的呂宋芒享譽全球,當然不能空手而返。至於購物,在這裡是不適合的,市鎮的物質顯然相對貧乏,大多數的商品都是從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進口的,所以不如回家來買,又實惠又便宜。逛一趟市鎮,也並非全然不值,還是可以感受到異國情調。比如街道上有許多改裝過的小摩托和馬車,這是佬沃人的TAXI,當然也改裝汽車,外型都各不相同,極力誇張個性,甲殼蟲外形的以及類似於三十年代舊上海汽車外形的改裝是最受我青睞的。休閑式的行程,一點累的感覺也沒有,回到酒店,衝個涼還能享受到午後昏睡的暢快。2006年3月26日為給游客絕對自由的空間,酒店不安排moring call,除非你自己要求,這一天我睡到九點才起身去用早餐,之後便將所有的時間都消耗在酒店裡。再晃一次酒店牆上的照片,記憶一下前第一夫人風華絕代的美貌。然後拿著相機,在酒店內走馬觀花。到了高爾夫練習場,也忍不住好學地揮了兩杆,馬上明白貴族的運動果然不是我這個平民女子所能享受的。還是沙灘和大海讓我享受到浪漫和喜悅。黑色的沙灘有著獨特的自我,一樣是細膩的,海邊很安靜,前來耍玩的人並不多。坐在茅草的涼棚底下,看海天相接的碧藍,聽海潮起落的浪花,靜靜地享受海風,便獨享一片海水拍岸,人鳥共處的寧靜。突然就想起那個在沙灘上寫詩的婦人,這是我最初對於大海想往的原因,許多喜悅和鐘愛原來都是來自於內心裡的一種境界,感悟一種境界,也就是感悟一種美麗。

(佬沃海景假日酒店)

(酒店的美麗海灘)

(菲律賓餐館)
(海景假日酒店正面)

(窗外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