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旅游之龍脊梯田

作者: 游遍四大洋

導讀龍勝位於桂林西北部100公裡,以奇山秀水和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馳名中外,在其眾多的自然景觀中,最讓人神往的就屬龍脊梯田和矮嶺溫泉了。“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2006年1月6日清晨,我們在導游小蘇和司機小莫的帶領下,哼著陳明的《快樂老家》,在瑟瑟寒風中踏上前往龍勝的路。路漫漫其修遠矣。 8點整我們乘坐的汽車駛離了桂林,城市的喧囂漸漸淡去了,路 ...

龍勝位於桂林西北部100公裡,以奇山秀水和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馳名中外,在其眾多的自然景觀中,最讓人神往的就屬龍脊梯田和矮嶺溫泉了。“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2006年1月6日清晨,我們在導游小蘇和司機小莫的帶領下,哼著陳明的《快樂老家》,在瑟瑟寒風中踏上前往龍勝的路。路漫漫其修遠矣。

8點整我們乘坐的汽車駛離了桂林,城市的喧囂漸漸淡去了,路旁有了田野的氣息。放眼窗外,山巒起伏,片片紅楓點綴著綠意猶存的山林,而流水潺潺,小鳥歌唱,更令人心曠神怡。

進入龍勝境內彎彎曲曲的二級路取代了平坦寬闊的公路,當車行駛至距龍勝縣城11km處的一個路口轉入了去龍脊梯田的小路,狹窄的盤山公路,蜿蜒在群山之中,被茂密的山林所遮掩,向遠方延伸;汽車行駛中,一個個“之”字形的急轉彎撲面而來,接踵而來的山峰令困坐車中的我們心驚膽戰;崎嶇的盤山路隨著山的起伏時上時下,宛如“烏蒙磅礡”中走動的泥丸,車內的我此刻已是頭重腳輕、“翻江倒海”,早已無力欣賞窗外的景致了、、、、、、

龍脊梯田,讓我歡喜讓我憂。到了,終於到了,在經過2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抵達龍勝之行的第一站—平安寨。

龍脊梯田-因山脈如龍的背脊而得名。所謂梯田,就是在丘陵上開墾出來的田地,而龍脊梯田可以說是我見過的最宏偉的人造自然景觀了。

導游小蘇介紹說:龍脊梯田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既不是大自然的饋贈,也不是統治者為了某種目的的構築,更與宗教無關,它只是古代壯、瑤、侗族人民在日常生產勞動中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梯田的規模磅礡壯觀、氣勢恢宏,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流暢,人稱,龍脊梯田集天下梯田之大觀。遠遠望去,但見山路悠悠,蜿蜒在跌宕起伏的淺黃色梯田裡;炊煙渺渺,飄忽成縷縷雲煙,吹拂著神秘的壯家木樓;雖然時值冬日,看不到梯田春天的嫵媚,夏天的清爽,秋天的嬌艷,但冬季的梯田卻另有一種深沉厚重,反璞歸真之大氣。我喜歡這裡的崇山峻嶺、民族風情,喜歡梯田自然造物的氣魄和人工雕鑿之唯美,它給我帶來一種難以言表的,一種被大自然的雄奇以及人的毅力所引起的震撼!

寨子和梯田都建在半山腰,一條古老的石板路是過去這幾個寨子通向外界的惟一通道,據說幾百年來,這條山腰上的石板路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年每村都要修補經過本村的路段,而且每家都要出三天義工。這樣,現在才有了這條完好的石板路。

從停車場沿著石板路攀行而上,空氣清冽得透亮,水聲風聲鳥啼聲,樹葉草味泥土味,隨風而來。我們向上爬了半小時,便來到了平安寨。舉目四望,只見梯田與梯田首尾相連,層層依偎,高低錯落,向遠處延伸;一塊塊梯田,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在澎湃起伏中點綴著天空的亮麗;置身其中,無論身在何處,映入眼簾的都是一幅幅絕美的自然畫卷。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地汛)



(如上)



(隨上)

寨子不大,幾十戶人家住得很分散,四面都被層層的梯田所環繞,一條山溪從山上流下穿村而過。寨子的木屋皆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次上累,以石塊壘築的外牆班駁有致,頗有世外桃源的感覺。穿行其間,人在畫中游。

這裡很安靜。我們一行人走在路上,居然可以清晰地聽見自己粗重的呼吸聲和腳步聲,唯一相伴的是不知從那裡傳來雞犬聲。

寨子中的建築全為依山而建的吊腳木樓(全系卯榫嵌合而無一根鐵釘),大多數房子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所以被稱為古壯寨。吊角樓的一樓用來堆放稻谷,農具和牲畜,它用20根直徑近50公分的圓木做支撐,木柱下再用石塊砌一層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第2層多為二十四根木柱支撐,上面蓋瓦,再用木板四面封起,形成一 個獨立的空間。二樓又分為前後2部分,前面為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後半部為廚房。這樣做的原因有2:過去山上野獸很多,這樣的設計可防野獸;其次是山裡氣候潮濕,人住一樓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吊角樓的木頭和瓦片都是久經風霜後的灰黑色,一捆捆一人高的柴火堆在牆腳下,一切都是古舊的,讓人覺得時間應該倒退100年,吊角樓裡的人?看著歷經風雨,古老而神秘的木樓,我真的很想知道每幢樓裡平凡的故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天使)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