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雲中漫步(Varanasi下)

作者: shenghuash

導讀北印 雲中漫步Varanasi(下)凌晨起來看晨浴是游客的必修課。5點月亮還掛在天上,很冷,已經有人在沐浴了。河堤上有人在跑步,作沐浴前的暖身運動;有人在石階上支起棚准備浴後用品。船家已經開始招攬生意,他們在河邊燃起火堆取暖,向路過的游人吆喝“Boat!Cheap!”。我們在Dasashwamedh Ghat駐足,一群遠道而來的信徒正准備開始沐浴。他們先用一種特殊的樹枝刷牙,然後開 ...

北印 雲中漫步Varanasi(下)凌晨起來看晨浴是游客的必修課。5點月亮還掛在天上,很冷,已經有人在沐浴了。河堤上有人在跑步,作沐浴前的暖身運動;有人在石階上支起棚准備浴後用品。船家已經開始招攬生意,他們在河邊燃起火堆取暖,向路過的游人吆喝“Boat!Cheap!”。我們在Dasashwamedh Ghat駐足,一群遠道而來的信徒正准備開始沐浴。他們先用一種特殊的樹枝刷牙,然後開始脫衣服,男人穿內褲下水,女人穿紗麗下水。人們先是雙手合十向恆河祈禱,先洗頭然後身體,所謂洗事實是將身體浸入水中。男人在洗完後,用圍裙遮住下體,換下內衣,在河水裡洗淨,而女人一般不換衣服。一些人用銅罐裝滿恆河水,帶回家鄉,送給未能親自到來的親人。洗完的人坐在事先搭好的竹席棚上休息,在身上摸油、梳理頭發。男人開始聊天,女人開始煮食。太陽還沒有出來,同伴經不起寒冷,回旅店去了。我坐在石階上等待太陽從水面升起來。太陽不是從水面升起的,它是在空中出現的。整個天空被映紅時,太陽還是躲在雲的後面,Varanasi像是被籠罩在粉色鑲金邊的Banana絲裡面,晨風撩動著絲的每一個細節,人們焦急等待雲開的時刻。教徒們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攝影記者在石階上來回巡視,希望能找到最佳角度。木船載著游人向最亮的那片天聚攏過來。突然那團最亮的金黃色出現了,她在水面上投下長長的閃亮跳動的影子,鴿子飛舞穿躍於這光影之間,暖意在這片土地上慢慢升騰起來。

當天上午,參觀鹿野苑(Sarnath)。釋迦牟尼成佛後,在此演說佛法,講解佛經,佛教徒稱此為"初轉法輪處"。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崇佛,在此建立了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石柱的獅子柱頭,已被列為印度共和國的國徽圖案)。7世紀唐僧玄奘來此,鹿野伽藍如日中天,成為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在Sarnath遇到許多藏族同胞和喇嘛,他們圍繞曇麥克塔(Dhamek Stupa)轉經、磕長頭。(Dhamek Stupa:彌勒轉世之時,正是釋迦佛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之際,釋迎佛在此接受了彌勒佛的教化,成為慈化世尊的弟子,後人在此建塔,紀念該佛。)看到了藏族同胞很親切,依然用英語交流,同胞們不會說漢語,但心裡是暖洋洋的。傍晚時分又回到恆河岸邊,不能錯過恆河泛舟這個經典活動項目。第一個招呼我們的船家開價每小時20Rs一個人。我們並不理他。同伴拿出剛買的紗麗,准備在恆河岸邊來個民族服裝秀。我曾向人請教過紗麗的穿著方法,自告奮勇地成了服裝總監,我們怪異的行為和笨拙穿衣手法引來當地人的圍觀,中印兩國人民的笑聲在恆河岸邊完美結合。快門按動的同時,租船的價錢也談妥了,一條船60Rs一小時。船讓我們和恆河水有了同樣的視線。岸上的建築,放風箏、打板球的人悠悠的搖曳起來。接近Burning Ghat時船家提醒我們可以偷偷拍照了。從水面看火葬場被煙霧籠罩了,不如在岸上看得清楚,但這是唯一可以拍照的方法。船家的英語說的不錯。他向我們介紹:火葬場二十四小時開放;有錢人家可以買柴在岸邊單獨火化;而沒錢的人放入焚屍爐火化,這樣骨灰就和別人的混雜在一起投入恆河。接著談到了孩子和教育問題,在我們的印度之行中多次有當地人問起我國的教育現狀,看來教育是印度人一個較重的經濟負擔。在印度家庭裡女孩不受歡迎,因為女兒出嫁時娘家要准備豐厚的嫁妝,這對貧苦家庭是個負擔。我們的船家自豪地說他對自己的孩子很滿意,3個男孩,1個女孩,女孩非常漂亮。我馬上建議他送女兒去參選印度小姐,他大笑說,印度小姐比賽需要昂貴的培訓費用,像他這樣的貧苦人家是付不起的。原來還有這樣一說啊:漂亮不能當飯吃。夜幕降臨,這裡沒有華燈,聖歌再次響起。在船上看到Dasashwamedh Ghat有兩處Puji儀式點。我們昨晚參加的儀式較小只有3位祭司人員,而北面的儀式規模大一些,有7位祭司人員。船家介紹,南邊的儀式是私人出資舉行的,北面的是政府出資的。兩邊的程序是相同的。南邊的3位祭司動作與音樂協調一致,顯得頗為精致。而北邊的7位祭司在氣勢上更勝一籌。我們選擇在這裡下船,下船時給了船家10Rs小費,他高興地問我明天是否還要用船,我笑笑說“對不起,明天我們就要離開這裡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