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冬季芬蘭之攝影日記(3)

作者: gtjs

導讀D3早晨起床就看見窗外下雪。房間有一個小小的陽台,開門跑出去就能感受到極地真實的寒冷。Rovaniemi市基本上已經在北極圈上了,比之先前的KEMI又北了不少,當然氣溫更低一些。往下的行程就會更向北去,進入北極圈。早晨快八點了樓下的街上幾乎一個人也沒有。雪下得很大,盡管也很好看,但是出於拍攝目的,偶還是比較傾向於晴天。昨晚接站的司機准時在大堂等著偶們 ...

D3早晨起床就看見窗外下雪。房間有一個小小的陽台,開門跑出去就能感受到極地真實的寒冷。Rovaniemi市基本上已經在北極圈上了,比之先前的KEMI又北了不少,當然氣溫更低一些。往下的行程就會更向北去,進入北極圈。早晨快八點了樓下的街上幾乎一個人也沒有。雪下得很大,盡管也很好看,但是出於拍攝目的,偶還是比較傾向於晴天。昨晚接站的司機准時在大堂等著偶們開始一天的行程。今天首先是去參觀馴鹿場(又是馴鹿場?靠,難道除了鹿就沒什麼別的可瞧嗎)。接下來是參觀北極村,這個北極村是剩蛋老頭的家鄉(據稱是正而八經的家,別處皆是冒充的,哈哈)。然後是參觀極地博物館Arktikum,出來後就開車離開Rovaniemi了,去往Luosto地區,似乎也是一個小鎮子。到了馴鹿場一看,跟昨天看的那個性質上一模一樣,但是像樣了很多,大概是因為Rovaniemi市較KEMI更大一些的緣故。幾頭鹿的角也沒有鋸掉,雄糾糾地昂著,個頭也更大,一次能拉兩個游客。這次偶們不再坐雪橇了,正好一輛大巴載著N多游客來參觀,偶就抓緊時間拍照。農場設有一個挺漂亮的木屋餐廳,房子外面還立了一塊牌子,上寫北極圈於此處穿過雲雲。當地人養了一條黑狗在門口轉悠,毛長得很,貌似凶惡,不過導游說這家伙很老了,幾乎沒什麼精神咬人。離開農場後,驅車往北極村。村子建設成了典型的旅游景點,到處是紀念品商店。也有一塊牌牌標著北極圈在此什麼的。某甲說此處原有一條黃銅線在地面上的,具體位置不記得了,因為他曾來過不止一次。偶問導游究竟北極圈在什麼准確位置?導游卻說北極圈年年位置不同,不好說現在究竟在那個地方,大約在附近就是了。偶也沒什麼地理常識,也不去管它了。芬國人在一個塔樓樣的建築裡供著剩蛋老頭,年年來參觀的人不計其數,很掙了一些外彙。裡面禁止游客攝影,只好由導游交涉,穿了工作人員的馬甲,才能開拍。其實也沒什麼好拍,一個白胡子老頭而已,對中國人的意義似乎不大,中國人現在雖說好過洋節,但是真指望煙囪裡掉禮物下來的孩子畢竟是沒有的,何況這年頭城裡沒人家裡有煙囪。老頭很親切,與偶們拉呱了幾句,還一起合了影。合影由設在此處的專職攝影師用數碼機拍攝,當場打印並放進一張賀卡,是個很賺錢的營生,游客基本上都要拍的,不過偶們的照片仍舊是芬蘭旅游局買單了,哈哈。掌機的老兄使一台CANON 1D。照片拿到手一看,很清楚,不過膚色爛了點。樓裡設了兩個郵筒,一個是即投即送的,另外一個則是投了要到下一個剩蛋節前才投送,方便游客在此為親友預留剩蛋節前的賀卡。還有一個服務是可以交6歐元預訂聖誕賀信,發信人是剩蛋老頭,收信人自己選擇填寫。村裡村外沒多久也就逛完了,偶還在標著距離北京6680公裡的木樁跟前摔了一跤,幸好沒有砸了相機。接下來前往Arktikum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參觀了好一陣子,真是感覺比開雪摩托還累,說實話沒什麼意思。偶是不喜歡看博物館的,要看資料畢竟隨便哪裡都能找到,網上也多的是,犯不著花個把兩個小時聽著解說看北極的文化歷史。不過芬國方面想必是覺得介紹這些給游客是極有意義的,偶們又不能拒絕,那樣太不禮貌,只好看了。唯一印像不錯的是一場幻燈片會,放映了北極一帶的攝影作品,確實精彩。另外就是一頭巨大的麋鹿標本,個頭大得出乎想像,光脊背就有超過兩米高!估計現在野生的沒那麼大個的了。參觀完畢外面雪已停了。中午出發去LUOSTO以前導游問偶們午餐介意不介意吃麥當勞,偶當即大點其頭。反正當地的好貨偶吃起來也是糟蹋,麥當勞全球一模一樣,腸胃完全可以勝任。午飯後駕車上路。路面還有不少積雪,但是當地人似乎完全不當回事,車都開得飛快,導游開到110是很隨便的事情,並且公路並不雙向分道。此後的幾天在北部發現確實是沒人把雪地開車當回事,大概是習慣了,路上車也很少。車行一個多小時,停在一個野外活動的俱樂部門口。芬旅安排了在這裡又一次開雪地摩托上一個小山。也許是偶的心理作用,偶覺得這次開摩托比上次舒服很多,因為感到避震比上次的好,車子看起來也更高級一點。在樹林裡拐來拐去比海面上傻拉八幾地筆直猛開要有趣得多。摩托在野外必須照著路標指示的路線行駛,因為雪厚,你不知道積雪下面會不會有深坑或者木樁什麼的。路標都是標准設計的木板做的紅叉叉,路邊上一邊一根,每隔一段距離立兩根。摩托開上山,風變得很大。山上原來是一個礦場,專門出產一種紫晶石。守礦的老頭帶偶們順著山破搭建的封閉樓梯下到半山,拿出幾把小錘子示意偶們在一塊地方自己隨便挖掘,說是運氣好的話就能挖到Purple Stone,挖到就歸自己了。偶提出要看一下這個石頭長什麼樣,才好找。老頭就從兜裡掏出來硬幣大小的一塊,拿手電一照,是有點紫瑩瑩的。於是開始亂刨一氣,刨了幾塊都是貨真價實的土石頭,沒顏色,剛想放棄了,誰像還真刨到一塊,比老頭掏出來的大得多。老頭拿手電一照,說你運氣不錯,挖到一個大個的。偶還真以為頭亮了,一陣竊喜。結果老頭留下另外兩人接著刨,叫偶跟他去看天然的礦洞,繼續往下走的時候,老頭指著樓梯縫下面的山壁,偶一看,到處是裸露在外的紫晶石,看這面積,估計是不值什麼錢的貨色。這依然是旅游業的噱頭,搞點懸念叫你去挖罷了。老頭還解釋說,這礦石是不再生資源,老挖就挖干了,因此開發給游客參觀並體驗找礦,比干賣礦石強多了,他倒是老實!哈哈。。。挖完了礦在山頂轉了一圈大家就下山了。山上的樹積著厚厚的樹掛,偶試探著往沒踩過的地方走了幾步,沒幾米遠就一腳下去雪深及腰,因此不敢走遠了,怕摔坑裡。回程的時候走的是另一條路。偶老想著騰出一只手來邊開邊拍幾張運動中的片子,結果隔著頭盔沒法仔細取景,不成功。也不敢太冒險不看路,走在前面的某甲就不知道怎麼一頭載進路邊的坑裡了,幸好雪深,人車都沒什麼損傷。回到出發點,又碰上大隊人馬,老外的旅行團也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這回聽口音是法國佬。歸還了衣服大家繼續上路。天慢慢就黑了,鐘點跟低緯度地區也差不多,這個季節恰逢晝夜均等,白天正開始變長。雪又下起來,車依然開得很快。八點多偶們才到達預定地點的酒店,叫Kakslauttanen。酒店門口堆著一堆大大的正方體冰塊。登記入住以後,發現全部客房都是木屋別墅,離登記處還挺遠,有兩三百米。木屋建造得很不錯,裡面包括桑拿房、爐灶、廚房用品一應俱全,還有一個真正石頭砌的大壁爐,可以自己燒木柴。房間分主臥室和上下床的兒童房,大概是方便老外拖家帶口來度假的。唯一不好的是屋裡沒電話,電視當然更不提了。這個特色酒店另一處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玻璃頂小圓屋,專門設計了給游客看極光的,裡面只有雙人床和簡單的小衛生間,沒法洗澡。全玻璃的屋頂使游客可以躺在床上靜等極光的出現。不過極光的出現必須滿足晴朗的夜空和很寒冷這兩個條件,今天晚上下著雪是沒指望的。晚餐的時候導游說偶們在此停留兩晚,明晚他會跟酒店方協商看能不能有三個玻璃屋子給偶們三人體驗一回,盡管這也事先有計劃,但是因為房間緊張現在無法確定。偶只好期待明天會是個晴天,否則後天即將飛回赫爾辛基,跟極光無緣了。

(待續)

更多圖片在:http://***/maxstudio192324/PersonalSpace.aspx?_c01_blogpart=myspace&_c02_owner=1&_c=blogpart



(1)



(2)



(3)



(4)



(5)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