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雜記

作者: cqylily

導讀好多年前有一套叫民居的郵票,畫面上的房子很有特色,看上去一定是南方的房子,但卻不是我熟悉的江南民房。我的祖籍是浙江,那裡的民居也是青瓦白牆,但卻沒有馬頭牆。後來知道,這是徽州民居。 說起徽州,那實在是名氣很大,但當時這大名氣大都是因為程朱理學和徽商的緣故。中國歷史上有兩大商幫,一是山西的晉商,一就是安徽徽州的徽商了。如果說晉商和徽商 ...

好多年前有一套叫民居的郵票,畫面上的房子很有特色,看上去一定是南方的房子,但卻不是我熟悉的江南民房。我的祖籍是浙江,那裡的民居也是青瓦白牆,但卻沒有馬頭牆。後來知道,這是徽州民居。 說起徽州,那實在是名氣很大,但當時這大名氣大都是因為程朱理學和徽商的緣故。中國歷史上有兩大商幫,一是山西的晉商,一就是安徽徽州的徽商了。如果說晉商和徽商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據說徽商大都是儒商。宏村和西遞就是大徽商的故裡。宏村與西遞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原因是: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宏村和西遞的建築都差不多,都是那門楣那馬頭牆那曲折的小巷,說到房子內部都很逼仄——除了廳比較大一些,而且房子連著房子,我感覺很是壓抑。記得有一家房子建築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但據說有60扇門,你想一想該有多少間房間,每一個房間有多少大呢?牆門進去,一個很小很小的天井,天井的兩邊有過道到後面。越過天井就是廳房,迎面牆一幅中堂一幅對聯牆前一張條桌,條桌上花瓶自鳴鐘,條桌前一張方桌兩把椅子,整個房間的采光就是天井上方那一小塊天空。有錢的人窗戶格子(牖)或者梁上面有精細的雕刻,沒錢的人就是一般的銀杏木。房間挨著房間,屋子貼著屋子,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成為一個村落。於是一個問題產生了,為什麼房子密度那樣大,為什麼房間都那樣小?一般家的門就是牆上一個一個門,據說做官的人的家門是八字開的,也就是門的兩側還有一個斜邊,但這個斜邊竟然只有四十公分深,根本沒有一點派頭,而房間大都是20平方不到。當然沒人回答我,只得胡亂猜想,是不是因為家裡男人都外出經商,鄰居挨得緊,方便照應?是不是一種節約意識的流露?

據說宏村是中國古代依據仿生學建造的,具有獨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照片上的那個湖就是牛肚,而湖上的橋就是牛腿(圖一)村中的那個池塘就是牛的胃了(圖二)。




宏村最奇特的就是它的供水系統,好像每一家門口就能取到泉水,有的人家家裡竟有泉水流過,一個小小的池塘裡面可以養魚撈蟹。房子這樣的緊挨著是不是方便取水呢,一團迷霧。

現在的宏村好像家家都經商,都在賣所謂的工藝品,都在招呼游人進去看看。我進得一家買紙墨硯的店,看見一個金星歙硯,小小的造型做工都不錯,問一下老板,說是要3800元,我連還價也不敢還了,立即放下。最後是買了一元錢三個的宏村名小吃——霉干菜烘餅嘗了一下,實在不干恭維——徽商不吃零食?怎麼就吃這個面粉制品還是霉干菜餡呢。

--作者:。夏雨

--發布時間:2005-1-9 19:56:00

--

西遞離宏村不遠。一到西遞,第一個就看見那標志性建築“胡文光牌坊”。明代萬歷年間西遞人胡文光任膠州刺史,繼擢升荊王府長史,皇帝撥款建此牌坊,飛檐鬥拱,嵯峨恢宏,青山為襯民居做伴,遠遠看去倒是很有味道。很宏村相比,西遞規模好像要大一些,還有些鄉鎮的感覺,宏村好像就是一個村落。

據說明清時期西遞胡氏進入仕途,促就了一代儒商,正是由於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他們的審美要求,價值取向融入了他們的民居建築之中,成為了中國自唐宋以來的住宅和人居環境建設方面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徽派建築藝術的典範。

參天古木,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居然還有一個拋繡球的樓。 雨中漫步在那青石板小巷,倒也有幾分情調。想起了一部戲,叫《徽州女人》心中卻有些沉重起來。不知道為什麼說起徽州,就會想起程朱理學,說起徽州女人,就會想起貞潔牌坊,徽州果真這樣沉重嗎?

據說晉代陶淵明就是受了西遞的風光所感染,寫下傳世名作《桃花源記》,我想,我看西遞,還是看它的馬頭牆,看它的另一種江南水鄉(明朝語),還是看它的幽幽小巷,看它的淡然。至於理學和徽州,理學和徽商,理學和貞潔牌坊那是歷史學家的事情,與我無關。笑。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