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婺源,都是參考朋友和網上的網友介紹去選擇住宿景點餐飲的,有一些切身體會,想提供出來給沒去過的人一些啟示。先講住宿:我到了清華鎮吳老師家(辦婺源人家網站的吳老師),吳老師對客人熱情厚道,他的愛人姓徒,跟他性格反差較大。感覺像借她米還她糠似的。客棧裡住宿的人都有這種經歷:衣服脫光了擰開水龍頭是冰涼的冷水!跟她講好要洗澡的啊。重新濕搭搭穿上衣服,跑到走廊對住在樓下的她大聲喊上幾遍,她才聽到,然後才肯將控制熱水的總閥打開,如是幾遍,體質好的人才可能不會感冒,所以大家進他家住洗浴時要多加注意。他們家的食堂,伙食比較貴,一個小薄面餅一快錢,一條荷包紅鯉魚28元,等同名酒樓的菜價,實際菜場紅鯉魚4快5一斤,所以應是吃城裡住鄉下。
另外一個地方就是曉起,我看了一個游記介紹說有個叫汪老師(好像是原來的小學校長)的怎麼怎麼好,我信以為真,還非他家不住吶,及見了他的面聽他說他自己為人如何厚道我也相信,雖然他長的黃瘦,穿著皺巴巴的,我想他總是文化人,一定比大字不識的農民經商者講究生財有道。一晚住宿20元,再加上他盯著要門票的20元,他收了我50元,(20元住宿+20元門票+10元稀飯)。住宿:摸黑手扶軟麻繩,跌跌爬爬上下木樓梯,只為下樓上廁所,燈線在樓梯下面,等找到人也跌的半死!睡的床及蚊帳一股霉味。吃飯:晚上喝他幾碗稀飯,感覺他家幾口人眼睛在眼白下面看著你,你每喝吸溜一口,他們的心在縮緊一點,早晨就換成了泡飯,難以下咽,就不吃了。以常人的處世,你10元錢兩碗稀飯收的有點燙手吧?!門票:20元錢多半放進了自己的口袋,沒有票據。
我進婺源的感想,那裡的人基本分2種:一種沒有被商業熏化的村民,很淳樸,很熱情,他們可以熱心的為你介紹當地的線路,你渴了或想上廁所了,他會領你到他家去解決;另一 種就是初涉商業的山民,窮人乍富,搶一筆是一筆的很討厭,要錢要的讓人掏錢不爽。比如:上海一對姊妹花,被一個摩的帶到半山路,不走了要求加錢,不答應就下去,姊妹花只得等到路過的車子帶回去。我也遇到一摩的,看我喜歡沒開發的古建築,要帶我去7公裡外的他的老宅去看看,我不允,他又要求我去街上他的出租屋去喝茶,我婉言謝絕,加了他幾個錢,走人!再說大障山,45元的門票,說含索道及下山中巴,實際沒索道,中巴下山只走5分鐘,半道自己走下去20分鐘。兩個廣東的女孩,要求景點負責人解釋,我們同路的人就勸說:“你是秀才遇到兵,在這裡討說法無疑以卵擊石。”還有還有。。。。。。
婺源境內,東線你坐中巴班車,從李坑-汪口-江灣-曉起,一路的風景就很美,茂盛的古樟樹,一棵一棵蜿蜒在清淨的小河邊。公路邊是一窪窪的油菜地,菜地緊傍著小河,幾棵老樟樹像蒼老的祖父,拄拐凝望河對過古老的村落。隔一段路,就是一組村落,每個村落緊湊密結,宅子高大一間挨著一間,翹檐白牆,徽派建築,凡是有村落的地方都是依山傍水,就像一幅幅靜止的油畫,近的是黃黃的油菜地,中間是幾棵樟樹,一彎小河,一群白鴨河中游戈,河那邊是灰檐白牆村莊,散落的土雞在覓食,遠處是清黛色的山巒。在所有的景點線路上,有意思的是,凡是稍整齊的村子,都被村民圈地了,旺季時24小時看守,據村民講,彩虹橋河對面山田裡都有人看著,我問為什麼,村民說怕人不花錢看到橋啊,唉。。。。。。
景是美的,村民呢也有淳樸的美,就是一涉及到經商頭就昏,一副“是寨主我怕誰”“過寨留下買路錢”,我到浙江的農村,那裡的人就比較友善,景點收的費用必是價值相抵的,掏錢也讓你掏的爽,這跟各地的經濟和文化背景有關,這也算婺源美中不足的瑕僻吧。